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098060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黄河的自然特性、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特征和黄河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视野出发,综合应用资源经济、技术经济、生态经济、管理经济、数量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地理等经济学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构建起一个从黄河自然特性出发,以黄河为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平台,对黄河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书在内容结构和逻辑框架上分为四个层面:层面为基础现状与实证分析,主要对黄河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第二层面为理论探索,是在对传统的黄河经济学研究理论评述的基础上,对黄河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探索,以构架起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层面为实证评价,对黄河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第四层面为区域评价与对策应用,对上游源头区域、中游晋陕峡谷区域、下游三角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对策进行了研究。
目 录
章 黄河与黄河可持续发展
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特性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特征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探索
节 黄河与黄河经济学研究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探索
第三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分析的理论框架
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及战略选择
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战略对策
节 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选择
第二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导性问题
第三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与状态评价
第四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响应与动员能力评价
第五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第六章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
第二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第七章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区域自然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定位
第二节 区域开发建设背景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第三节 区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战略
第四节 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
第八章 黄河下游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区概况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转型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草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五节 黄河三角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附录A 黄河水资源影子价格选取的若干问题
附录B 黄河可持续发展评价数据基础
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特性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特征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探索
节 黄河与黄河经济学研究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探索
第三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分析的理论框架
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及战略选择
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
第三节 黄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战略对策
节 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选择
第二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导性问题
第三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与状态评价
第四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响应与动员能力评价
第五节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第六章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
第二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黄河上游源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第七章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区域自然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定位
第二节 区域开发建设背景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第三节 区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战略
第四节 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
第八章 黄河下游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 黄河下游三角洲地区概况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转型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地区草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五节 黄河三角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附录A 黄河水资源影子价格选取的若干问题
附录B 黄河可持续发展评价数据基础
在线试读
章 黄河与黄河可持续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流域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繁衍源远流长。黄河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气象条件,使其成为“水少沙多”、“善淤、善决、善徙”、“河情特殊,灾害种类繁多”、“世界上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数千年来,黄河灾难始终是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心腹之患”。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又出现污染、断流等一系列新的生态灾难。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可持续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流域范围内近2亿人口的生存状况,而且也牵连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情缘。
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特性
一、黄河流域概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阿道全长5464km,落差4480m,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054.8万kW,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是中国第二条大河。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流域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繁衍源远流长。黄河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气象条件,使其成为“水少沙多”、“善淤、善决、善徙”、“河情特殊,灾害种类繁多”、“世界上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数千年来,黄河灾难始终是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心腹之患”。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又出现污染、断流等一系列新的生态灾难。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可持续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流域范围内近2亿人口的生存状况,而且也牵连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情缘。
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特性
一、黄河流域概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阿道全长5464km,落差4480m,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054.8万kW,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是中国第二条大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