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04691丛书名: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
编辑推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能力。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战略、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军事、党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战略、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军事、党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及方法入手,以大量翔实的材料介绍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际的开发行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及核实方法做了全面的介绍。该书通过大量资料数据对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和谐性、驱动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由此得出结果,并提出建议。
目 录
前言
引言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与功能
二 建立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二 可持续指标体系构建的框架及其类型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案
一 国际相关经验的结论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方案
三 研究实施
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开发的行动
一 专家和机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研讨会
二 评估体系需求的用户调查(调查问卷)
三 专家组的反复讨论
第五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二 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核算方法
三 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的参考标准
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
第六章 中国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基础
一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
二 国家促进区域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政策尝试和效果
第七章 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评估与态度
一 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
二 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评估
三 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发展的评估
四 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资源基础的评估
五 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力的评价
六 结论
第八章 自然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
一 土地资源
二 水资源
三 能源资源
四 生态系统
五 自然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
第九章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经济增长
二 经济质量
三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对人口数量与质量的评估
二 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评估
三 对生存与发展能力的评估
四 对社会保障的评估
五 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评估
六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十一章 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环境现状
二 主要环境问题
三 环境变化的过程及直接原因
四 环境保护能力
五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环境发展比较
六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环境发展
七 环境发展可持续性评估的基本结论
第十二章 对和谐性的评估
一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二 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三 环境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四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
五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六 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
七 结论
第十三章 驱动力分析
一 政府与政策的强力驱动
二 各行政区域单元之间的竞争
三 大规模投资
四 文化根源
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
第十四章 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上海)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评价结果
四 结论和建议
五 指标体系应用效果的分析
第十五章 新型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深圳)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评价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十六章 中等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德州)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德州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德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七章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固原)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固原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固原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引言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与功能
二 建立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二 可持续指标体系构建的框架及其类型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案
一 国际相关经验的结论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方案
三 研究实施
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开发的行动
一 专家和机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研讨会
二 评估体系需求的用户调查(调查问卷)
三 专家组的反复讨论
第五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二 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核算方法
三 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的参考标准
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
第六章 中国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基础
一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
二 国家促进区域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政策尝试和效果
第七章 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评估与态度
一 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
二 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评估
三 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发展的评估
四 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资源基础的评估
五 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力的评价
六 结论
第八章 自然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
一 土地资源
二 水资源
三 能源资源
四 生态系统
五 自然资源基础的可持续性
第九章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经济增长
二 经济质量
三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对人口数量与质量的评估
二 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评估
三 对生存与发展能力的评估
四 对社会保障的评估
五 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评估
六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十一章 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 环境现状
二 主要环境问题
三 环境变化的过程及直接原因
四 环境保护能力
五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环境发展比较
六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环境发展
七 环境发展可持续性评估的基本结论
第十二章 对和谐性的评估
一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二 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三 环境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
四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
五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六 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
七 结论
第十三章 驱动力分析
一 政府与政策的强力驱动
二 各行政区域单元之间的竞争
三 大规模投资
四 文化根源
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
第十四章 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上海)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评价结果
四 结论和建议
五 指标体系应用效果的分析
第十五章 新型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深圳)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评价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十六章 中等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德州)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德州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德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七章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固原)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
二 固原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固原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结果
四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
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试图测度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三支柱方法,生态方法和资本方法。
可持续发展三支柱方法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都发展。根据这种观点,绝不能仅某一方面具有可持续性,而是要使三个体系同时具有可持续性。仅仅满足其中的一个是不够的,因为,三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独立的决定性意义,每一个都具有迫切性,没有时间可以争论应该把哪一个放在首位。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方法强调经济和社会系统只是环境的子系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要从属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根据这种生态观点,发展应被定义为生态系统对变化予以积极反应的能力和这种动态能力的维护。可持续发展之生态方法意味着在两个范畴进行测度:(1)对人类活动赋予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行测度;(2)就生态系统对这些人类压力的反应进行测度。
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方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替代或保护财富的来源以保证人均国民财富不下降的发展;而财富是指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存量。根据资本方法,自然资本对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要以自然资本的维护为基础。如果自然资本存量下降到这样一个点,它不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功能,受纳功能,服务功能,信赖于这些功能的任何形式的发展就都是不可持续的。
……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
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试图测度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三支柱方法,生态方法和资本方法。
可持续发展三支柱方法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都发展。根据这种观点,绝不能仅某一方面具有可持续性,而是要使三个体系同时具有可持续性。仅仅满足其中的一个是不够的,因为,三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独立的决定性意义,每一个都具有迫切性,没有时间可以争论应该把哪一个放在首位。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方法强调经济和社会系统只是环境的子系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要从属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根据这种生态观点,发展应被定义为生态系统对变化予以积极反应的能力和这种动态能力的维护。可持续发展之生态方法意味着在两个范畴进行测度:(1)对人类活动赋予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行测度;(2)就生态系统对这些人类压力的反应进行测度。
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方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替代或保护财富的来源以保证人均国民财富不下降的发展;而财富是指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存量。根据资本方法,自然资本对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要以自然资本的维护为基础。如果自然资本存量下降到这样一个点,它不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功能,受纳功能,服务功能,信赖于这些功能的任何形式的发展就都是不可持续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