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218167
1.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本书的风格兼导读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2.本书由马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并作总序推荐,是国内首套大字版单本经典、小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精品力作。
3.本书文前附《论十大关系》经典原文,既满足大家阅读原文的渴望,又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原著的深刻内涵。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本书从《论十大关系》写作背景、成书过程、书的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影响和意义等方面对《论十大关系》进行了解读。该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其中一本。丛书由马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是国内首套大字版单本经典、小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精品力作。
总序 读经典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 / I
《论十大关系》 /1
引子 / 001
章 写作缘起、基本精神和基本方针 /005
一、“战争短时间内打不起来”的正确判断 /006
二、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012
三、基本精神:独立自主,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016
四、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016
第二章 经济建设方针 /023
一、调整农、轻、重投资比例,发展农业、轻工业 /024
二、平衡工业发展格局,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以支持内地工业 /036
三、加强经济建设以促进国防 /050
四、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 /059
五、巩固中央统一领导,扩大地方权力 /070
第三章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针 /095
一、反对大汉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 /096
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05
三、分清敌我,同时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15
四、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 /124
五、向外国学习,但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129
第四章 意义与启示 /147
一、开启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148
二、历史局限 /152
三、教训与启示 /15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的途径就是经典著作的大众学习。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般会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书目,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以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在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就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更是必修的核心课程。因而,使青年大学生拥有一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一直是我们着力探索的重要教学科研任务。
有鉴于此,我们特邀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对精心挑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并分批陆续出版。在编写中,我们强调导读著作风格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要求每本导读著作的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个别除外),使之介于大部头研究专著和合集之间。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的撰写,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每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写成一本大部头的专著,一种是把若干马克思主义经典分章节加以介绍,然后汇成一本合集。相对来讲,前者的优势是研究精深、学术性强,体例和风格主要适合专家学者,但对于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深奥,往往会让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后者的优势是比较集中、简明扼要,但内容较为单薄,往往会使读者感觉不解渴。因此,我们这套丛书试图寻找更为合适的体例和风格,兼收上述两类导读著作的优点,从而起到积极探索的作用。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辑十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在2015年第二届全国党员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评为优秀教材。这次推出第二辑十种,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扩展。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