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0676
集结世界知名思想家对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预测
内容涉足时政、经济、国际、环境、能源、哲学等多个领域,充分保证议题的丰富性
为读者提供新的角度,帮助读者以全球视野观望和思考中国问题
辑一 反思经济学
“理性人”只是人性一部分
“蛮横”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在二十一世纪》和时代精神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
好不平等性与坏不平等性
“狐狸学者和刺猬学者”
经济学共识的危险
经济学家用处何在?
人类有能力超越“经济人”
如何制定更好的发展政策
社会选择与社会福利
通往利他主义之路
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
自由贸易的迷信者
辑二 当个人遇上时代
埃博拉引发的理论争议
暴力经济学
波士顿恐怖袭击的反思
个人与城市
美国“有病”
你的数据,你的人生
生存风险不是天方夜谭
是什么推动了道德进步?
辑三 欧洲和美国,过去和未来
柏林共识?
超级富豪还需要政府吗?
仇德问题的实质
美国大选为何变成这样
欧洲的出路
欧洲之痛:没有结果的“牺牲”
权力之上的目标
“谁的主权?”
土耳其:政府“讲故事”的能力
乌克兰危机中的犹太问题
希腊与欧元区讨价还价
意识形态冲突的未来
辑四 亚洲能否走得更远
亚洲的发展是否走到尽头?
亚洲的民主之路
亚洲的能源,亚洲的安全
再无增长奇迹
重温东亚奇迹
辑五 谁是全球经济的真英雄
低增长和社会不均的故事
发展中国家经济内部分化
服务业能推动下一轮增长吗?
过早开始“去工业化”的危险
金砖国家可以更有所为
全球经济过度金融化的教训
全球资本的“交通规则”
谁是全球经济的真英雄
我们所能想见的世界末日
新全球经济的赢家
资本流入对增长真的是好事吗?
辑六 可持续的明天
“绿色”债券:为对抗气候变化融资
别把一切归咎于全球变暖
不要被灯光蒙蔽
电动汽车的时候到了吗?
可再生能源的衰落
什么才是正确的绿色产业政策
世界之巅的消融
碳排放的友好天空
为发展而生的能源
我们对全球变暖到底知多少
辑七 再定义发展
“发展中国家”:一个易变的概念
“紧急教育机制”有多重要?
“千年发展目标”之后事如何
埃博拉启示:扩大社区医疗
非洲:女性力量亟待释放
非洲面临结构转型挑战
妇女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援助如何用到刀刃上
救救孩子:非洲大屠杀的警醒
如何超越“资源诅咒”
中学教育对发展中国家重要
辑八 我们需要怎样的治理
创新还是停滞,这是一个问题
从“福利国家”到“创新国家”
关于透明度的阴谋
国家公民和全球公民
精英阶层如何主宰民选政府
辑九 “主义”的故事
埃尔多安和民粹主义悖论
当民粹主义政客代替技术官僚
民粹主义里没有“人民”
民族主义的影响力
社团主义“传奇”
辑十 谁的科技,谁的未来
第二次机器时代到来
科学之不端?
清洁技术的时代远未过去
人在数字时代的权利
社交媒体改变企业与公众关系
太阳能价格革命已经到来
愚蠢的排名:从SCI说起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虽然早期的文明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缓慢发展,但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商品交换的出现,就开始有了文明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比较和相互借鉴。特别是当历史之船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联结亚欧大陆的丝路文明正是在交流互鉴中才被注入生机、赋予活力,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回顾千百年来的丝路文明,我们就会想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情景,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向世界,又把世界的天文、地理、历法、医药等带回中国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这些发明创造在丝路文明的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而且还可以深深感到这些发明创造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丝路上的各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意蕴和存在价值,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不同的文化土壤可以培育出五彩绚丽的文明之花。文明如同酸、甜、苦、辣、咸并存,烹调才能五味俱全,每一种文明都是历史长河中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积淀,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丝路文明又是相互平等的,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值得相互尊重,丝路上的各种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和高低之别。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只有放弃傲慢与偏见,以平等谦逊、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各种文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自身的文明进步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又是相互包容的,只有能够包容并交流互鉴的文明才真正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进而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从“西来初地”到“七海扬帆”,从“以和为贵”到“和而不同”,正是在不断吸取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过程中使自身走向繁荣兴盛,由此铸就了中华文明“有容乃大、兼容并蓄、多元共生”的气度胸襟与宽厚品格。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诗文随世运,人文今又新”。怎样“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世界文明更好融合,全球思想家用他们的智慧和思想,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图景。我们深信,丝路文明必将因越来越多的交流互鉴而更加枝繁叶茂、精彩纷呈。
这是一本揭示不同文明、不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文集,也是一本思想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未来的反思的文集。从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对文明的分析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正在向我们走来的崭新未来世界。
近几年来在南苏丹、尼日利亚北部和伊拉克所发生过的事情表明,我们急需成立一个新的人道主义基金用于紧急状况下的教育。约旦和黎巴嫩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接收了数十万叙利亚难民儿童,他们返回学校的希望渺茫。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的埃博拉危机期间,500万孩子遭遇所就读的学校被关门,又或这些学校无法及时重新开放,这同样表明建立这一人道主义基金的紧迫性。也门和乍得可能成为下一批例子。
在所有这些国家和局面中,儿童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行动起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国际社会在2015年实现小学教育完全普及的目标。但官方提供的辍学数字目前仍高达5800万。此外,一旦儿童辍学时间超过一年,就不再可能回去上学。
我们的解决方案存在巨大不足。2014年,教育项目只获得人道主义资金的1%,以致数百万儿童和年轻人在街头游荡或在难民营虚度光阴。目前,我们也没有为难民儿童或遭受自然灾害的儿童支付教育费用的机制。
平心而论,一些组织——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许多组织——都齐心协力做着不一般的努力。而全球教育合作组织、莫扎王妃的“教育孩子”基金会以及全球教育商业联盟等组织也在紧急状态期间提供了帮助。但这区区1%的数字意味着,我们根本无法确保能有多少受影响儿童得到帮助。
解决方案必须以一个简单的人道主义原则为基础:所有儿童都不应该仅仅因为成年人无法齐心协力而被机会拒绝。这意味着需要成立一个“紧急教育机制”,让联合国机构和参与其中的非政府组织在危机伊始——而不是几年后——获得充足的资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