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9822
纪德曾说,“为了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现实却是,相比之下,对另一种生活方式——有痛感、知敬畏、独立思考——发生兴趣或许更难。看不见的手与生活的惯性合谋,尊严被刻意忘记和抹杀。而阿丁的这部随笔集的文字,真挚有力,就像在你的心脏上找到了锁眼的钥匙,一拧,再一拧,便能彻底改变心跳的频率。
正如王小波所言,“人一辈子总有一次认真地解释自己”,对于阿丁来说,或许这本书就是了。
卖点:
阿丁*随笔集,揭秘阿丁文学上的隐秘师承
随笔、小说、诗歌、绘画汇集一书,展现全面创作才华
徐星、王小山、慕容雪村、野夫、马原一致看好的作家
《职业撒谎者的供述》是阿丁*的随笔集,共分四辑:辑“发呆日记”中,既有谶语式的断想,又有黑色寓言式的故事,多则三五页,少则三五行,国民性问题多有涉及,不乏勇气与真知灼见;第二辑“已阅”是作者对于电影和书籍的随感;第三辑“下蛋的鸡”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脉络,描绘了自己的文学版图。出于对前辈文学大师的敬意,作者为包括巴别尔、舒尔茨、耶茨、卡夫卡、博尔赫斯、布尔加科夫等在内的文学大家分别写下了致敬文字;第四辑“敲回车”则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风格凝练、感情真挚。
阿丁的这部随笔集就像一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充满了关于时代、关于人性的不和谐音。从其现实经验和精神领域中所阐发的,是一种严肃的诘问和彻底的反思:在非理性的年代,如何有痛感、知敬畏、不人云亦云地活着。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插图皆为作者所绘,展现了作者全面的创作才华。
Part.1 发呆日记
树祭/3
人味儿/4
醉鬼西西弗/7
小型屈辱/8
人死后谁还要花儿?/9
不爽约/11
早起的鸟人/11
墨菲定律/12
少女/14
孔/15
The Obscure/16
羞耻/17
像猪一样地活着,就会像猪一样地死去/18
狩猎/24
注射/25
共情/27
再加把劲儿/29
狗心/31
异端/34
男孩的游戏/36
火的睡/40
冬眠/46
盒中物/47
我和我/50
备课/52
被俘情结/55
孙仲旭/56
意外/59
天地有大悯而不言/61
老师/63
真话的墓园/66
海量的我/69
兔子与诗/70
顿悟/75
真相/76
手套/79
大脑袋兔子邦妮/81
皇帝的新衣/89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100
Part.2 已阅
DNA/113
古怪/114
《 旧约 》中的福克纳/115
虫人/118
职业撒谎者的供述/122
值得为之推迟死亡的事/124
斯人有斯疾/129
除了人我什么都想冒充/133
碎掉的是完整的/137
老房子着火般的爱情童话/146
世界上漂亮的模仿者/153
异端的青涩时代/161
偏白的乳黄色皮肤/165
你的灵魂像开着裆的裤子那样落拓不羁/167
Part.3 下蛋的鸡
伊萨克·巴别尔/177
弗朗茨·卡夫卡/183
舍伍德·安德森/186
布尔加科夫/189
福克纳与海明威/198
博尔赫斯/207
巴尔加斯·略萨/210
布鲁诺·舒尔茨/212
理查德·耶茨/215
小库尔特·冯内古特/218
弗兰纳里·奥康纳/221
卡森·麦卡勒斯/224
约瑟夫·海勒/226
Part.4 敲回车
神箭手/231
跑步的人/231
捉摸不透的事/232
侍奉/233
真理/234
老土拨鼠/234
晚餐/235
Cutting/236
画云/237
灵魂/238
嘴唇/239
地铁/240
K/242
黄昏/244
无/246
树祭
每棵树都是沉默的写作者,写的东西从来都秘不示人。
树族的文字是圈环状的,环越密匝,思想就越沉重。
有的树木的思想,需十人合抱。你数不清树叶的数量,也就参不透他们所想。
树叶是树族思维的碎片,深秋时摇摇脑袋,刷新一次树冠中的思想,抖落掉那些曾经灵动或笨拙的念头。
人类的脚踩在落叶之上时,那响声会向世间敏感的人泄露一些秘密。
寻常人想阅读他们,就得先把自己变成凶手,将手臂延长为斧锯。可你即使腰斩了他们,也仍然读不懂树。
假如不是这样,世间有思想的一定是行刑的刽子手。
无数次经过菜市口,那个著名的十字路口上方飘浮着无数颗冷笑的头颅。行人懵然无知,其实他们中的某些人就是当年的刽子手或雀跃的围观者的后裔。
树冠倒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是树的冷笑。
人类正在被一切物种嘲讽。
后来就有了纸。纸的诞生来自于人类的气急败坏。
我家楼下的树近死于非命。罪名是根植在未来的地铁站上。于是被处决了。处决令就写在一张纸上。
那张纸生前多半是这几棵树的表亲。
曾经栖息于上的鸟去了南方。它们曾在每个温暖的日子生机勃勃地把我吵醒。等鸟儿于春天返回时,便发现自己已无家可归。
鸟的家,那个暖和而舒适的巢里,有我发过的呆,发呆时涣散的目光也在里面卧着。原本我是指望过的,我想等着鸟把它们孵化,好看看我发过的呆的后代是什么样子的。
人味儿
胡思乱想是有重量的。否则没法解释我走在路上为什么迈不动步子。
想轻盈起来也容易,把自己和那个塑料袋置换一下,然后等下一班的风。那是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女孩随手丢的。
在半空中我闻到自己身上有鸡蛋灌饼的味儿。
活着就是被各种味道沾染的过程,现在是鸡蛋灌饼。到傍晚还会依次是:久久鸭、羊杂割、铁板鱿鱼和味多美的烘焙。人们急于回家就是为了回归熟悉的气味,被家的气味包裹会产生安全感。因此我们的祖先中没有鼻窦炎患者,那些本可以成为其他现代人祖先的人,因为患有鼻疾在归家途中迷了路,成了虎狼的点心。
如果你天天挤地铁,你就会同意我的看法。世上难闻的味道就是人身上的味道。但也是能活跃你思维的味道。
有一年在动物园,我曾经被一头貘熏跑。可是只有在嗅到同类的体味时才会思维活跃。
貘的体味不导引哲思。
一小时前有一对夫妇在劲松上车,男人是盲人,手里提着二胡。妻子模样的女人是明眼人,她分担了所有的行李和导盲者的工作。两人一上车,四周的人就散开了。就像每秒总计五千帧的高速摄影下,一滴水掉进水中,其他水的迅速退却。
我也在其他水之中。我流淌到后车门的角落,读路易斯-费迪南·塞利纳的《 长夜行 》。他在书里写到一个时时刻刻提防儿子儿媳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的倔强老妪的体臭。那种气味如年轻人的怒火般蓬勃,完全无视母体的衰老。
我在书页中嗅到老妇人的体味,极不厚道地,想到死神迟迟不光顾她的原因。
顺便推荐下法国作家塞利纳的《 长夜行 》,还有一个名字叫《 茫茫黑夜漫游 》,这也是王小波生前推崇的一本书。小布尔乔亚喜欢“茫茫黑夜漫游”这几个字,但是看完徐和瑾先生的版本后觉得比另一版本更好。在与塞利纳相遇之前,我认为本我、自由、放荡不羁的作家是亨利·米勒,现在我得修正看法了,塞利纳比亨利·米勒自由得更彻底。假如说亨利·米勒是圣徒是天使,那么塞利纳就是天使长。
我认为他是曾经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精擅胡思乱想的“坏家伙们”的头儿。
总之,塞利纳的描述精准而确切,完全可以穿过时空与我身后夫妇身上的味道吻合。
“一滴水掉进水中,其他水的迅速退却”——
实际上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地铁上的“其他水”再也没有重新聚合。
因此我不知道那对夫妇是何时消失的,只记得我在宋家庄下车的时候,他们的味道并未下车换乘。
回到家,脱下袜子,酸臭。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又存活了一日。这是人味儿重要的功用,没有之一。
补充——
有一次我坐在电脑前写稿,停止敲键盘时闻到了一股来自我裤裆的味道。差点儿就哭了出来。说不清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是,眼泪不是熏出来的。
就是那一瞬间,突然想通了一件事。聚斯金德的《 香水 》里,弃儿格雷诺耶为什么要制造一种能驱使人们把自己撕成碎片的香水。因为比起天生无臭无味来说,死实在算不上什么痛苦。
流泪未必与心情有关。切洋葱的时候你会流泪,可你会悲伤吗?
醉鬼西西弗
活在重复里。西西弗推着石头上山,抵达山顶后,看石头滚落。
活在加缪脑袋里的西西弗是幸福的,只有他才能在诸神说的“无效、无望的,严厉的惩罚”中保持乐呵呵。
“荒谬世界的英雄。”加缪竖起大拇哥。
谁都是西西弗。我向山顶推石头时通常随身携带一瓶酒。我得时刻注意保护那瓶酒,途中滚落的砾石太多了,像子弹一样呼啸着打穿我本就千疮百孔的念头。
过去我总把无休止的推石上山归咎于酒,认为是酒勾出了内心的恶,以及必然招致的惩罚。当我清醒后回忆我醉酒的样子无异于勾勒出一种畜生。
可我这么说酒和畜生都会生气。酒因此总在报复,它把我的脑袋弄疼,把我的睡眠切割得支离破碎。膀胱也是同谋。酒后我只能像女人一样坐在马桶上撒尿,如果我站着,就会左摇右晃,脑袋里有个铁丝网团成的球轱辘来轱辘去,让你觉得一头撞死更舒服些。
由此推想共工撞不周山就疑似是一次酒后行为。
混蛋就是混蛋,不是说你喝醉了是混蛋,清醒着就不是混蛋。认识到这点时,已经消耗了一百万瓶啤酒,累瘫了一亿条线粒体,向山顶推了千兆次石头。
医院的脂肪肝、酒精肝患者都是混球。太平间里躺着的某些尸体生前是混球。
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是畜生的好处是,今后不必装得那么辛苦。
之前我把酒精一直当成开进城市的坦克,我服用它,就是指望它能有效地镇压情绪。失败是肯定的了。它只会使镇压者露出邪恶的一面,这一点就连瞎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再往山顶行进时我不准备再带酒。不再让任何影响我思维的外力削减推石上山的快乐。
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
石头是他的私产,石头的滚落也是。
西西弗就是一个在阳光下无所顾忌的手淫男孩。体液的喷射能在天际形成一道彩虹。
去赶地铁,末班地铁上看到醉鬼的几率比较大。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端详他们的时候有多么亲切。
我们都是兄弟啊,都是上帝喝大了之后会蠕动的呕吐物。
小型屈辱
越来越厌恶别人侵占我的时间。并越发觉得,在所有人类犯下的种种罪行中,这是不可宽恕的一种。
这阵子我恨不得把自己挖坑埋起来。可是心里却清楚得很,即便是把自己掩埋,也得露出两只眼睛,观察旁人对我的观察。
嘴上说毫不介怀,其实很在乎是否有人注意到我,并在乎我、认可我。
我恨自己超过了恨世上所有可恨之人的总和。
我关闭了朋友圈。可我又偷偷打开登录过。我想看看是不是有人转发我写的东西。再关闭朋友圈的时候,我脸上发烫。这小型的屈辱没人看到,心里却依旧难过。
这说明屈辱不屈辱的,和有没有人目睹没关系。
治这种病目前发现的可行的办法就是离群索居。离开人群时间越长,虚荣就离你越远。有好转的趋势。得坚持。
人死后谁还要花儿?
有人说塞林格是作家里头一号装B犯,当年《 麦田守望者 》热卖之后,塞林格就在新罕州置地九十亩,山顶造屋隐居,再不见人。
世人曰,此人不是真隐士,是用隐的方式来夺尔等俗人眼球,是终南隐士,是故弄玄虚。
到他死塞林格足足隐了四十余载,该不是装B了吧,该不是终南隐士了吧,否则你暴得大名和大富之后隐四十年试试。
塞林格临风而居,不知他在悬崖上拽住了哪个少年。我看多半是曳住了悠长的孤寂,还有他永恒的青春期。从这方面来说,塞林格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他的作品,就像霍尔顿就像弗兰妮和祖伊,这些不老的儿童。
九十岁的塞林格近乎妖,但大概与寿则多辱绝缘,我想身体衰朽的他,仍然能像弗兰妮那样静静地躺着,望着天花板,嘴唇嚅动,说着你不懂的话,想着你不知的事,仍然永远拒绝成年人的思维,永远当个君特·格拉斯笔下的小奥斯卡,永远保持童稚状态,由着性子沉浸在孤独中胡思乱想。
对作家而言,孤寂和不老真是两样好东西。
Don’t ever tell anybody anything,if you do,you start missing everybody.
“你千万不要跟任何人聊任何事,一聊,你就会想起每一个人来。”
《 麦田 》的后一句。塞林格式的自我提醒。
塞林格当然不会选择海明威那样的死法,跟塞林格比,海明威是个卖苦力的,当发现失去了那两膀子力气之后,就一枪爆头。
后者太想不开,前者想得太开,一个能把自己的尿一饮而尽的人,也就没什么事想不开了。
关于死亡,塞林格是这么说的——
“我自己万一真的死了,倒真他妈的希望有那么个聪明人干脆把我的尸体扔在河里什么的。怎么办都成,就是别把我送进混账公墓里。”
我也不在乎我的死。大街上那些寿衣店花圈店什么的,说到底都是赚活人钱的,生者花钱买个心安理得而已。假如我能操持自己葬礼的话,一定不存在葬礼,别想赚我的钱。
塞林格的遗嘱之一就是没有葬礼——
“人们在星期天来看你,把一束花搁在你肚皮上,以及诸如此类的混账玩意儿。人死后谁还要花?谁也不会要。”
不爽约
“报应是从不爽约之物,于是每日静待它前来。可一想施加在自身的报应并不能使令你心怀歉疚的人比往日更高兴一点,就觉得尽是虚妄,就连期待报应本身都不过是龌龊的免责托辞。以为上帝根本听不到或者听到了也腾不出手来收拾你。看来除了死亡是永恒的解决之道,像猪那样浑浑噩噩地活到末日已是选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