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4043362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梅兰芳全集》分为八卷,这里简单介绍这八卷的内容。 前三卷收录的是1919年3月至1961年梅兰芳署名发表的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单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兰芳逝世后发表的遗稿。在这一部分,还特别附录了近50篇各类报刊的梅兰芳专访,这些专访的主体都是梅兰芳的谈话,从中均能看到他的见解与思想。 从第四卷到第六卷的三卷,是*能代表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计划撰写回忆录,并且以《四十年戏剧生活》和《缀玉轩回忆录》为题,在杂志上发表过零星几篇,但是因时局动荡,他撰写回忆录的计划很快中断了。直到1950年,生活重归安定,他的回忆才开始在《文汇报》上系统地连载。1952年和1954年,平明出版社分别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一、二集;1958年以后,梅兰芳改在《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继续发表他的回忆录,这些文章后来被收录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第三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需要说明的是,梅兰芳这部回忆录的一、二集在平明出版社正式出版时,由记录整理者做了大量的修改订正,因此与报纸上连载的原文差异很大;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6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重版该书,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差异。因此,这部书尤其前两集的版本相当复杂,其中或大或小的不同,部分固然是由于史料订正所致,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改动,并不见得都与史实有关。为尊重历史,我们对不同版本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做了详尽的比对校订工作,并且将《文汇报》上连载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全文附上,作为本书的第六卷,以*大限度地呈现出这部重要著作的演变过程。 本书的第七卷,收录梅兰芳的《东游记》和《我的电影生活》,这两部著作同样是先在报刊连载,然后才结集成书的;从连载到成书,也有不少变化,我们均一一予以校订,在书里做了详尽的附注。该卷还收入梅兰芳生前未完成的《梅兰芳游俄记》,根据提供这份珍贵资料的许姬传的说明,这只是该书的上集,因事务繁杂,梅兰芳始终未能完成后半部分,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面世。 本书第八卷收录梅兰芳的诗词、书信等,这部分文献来源驳杂,搜寻辑录极为不易,考证与甄别的难度也很大。本书尽可能附上引征的出处,至于这些文献的真伪正误,恐怕仍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要敬请有识者赐教。其实,前面七卷的整理搜集工作中,也难免还有疏漏,毕竟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我们的见识和能力均多有不逮,诸多未能尽如人意的缺憾需要弥补。因此,对我们而言,本书的出版只是完成了这一项目的*阶段,它的完善,还有待专家学者以及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目 录
序
前言
卷
编校说明
1919年3月-1927年4月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序
赴日演剧前的临别赠言
中国戏曲之盛衰及其技艺之变迁
花杂谈
前言
卷
编校说明
1919年3月-1927年4月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序
赴日演剧前的临别赠言
中国戏曲之盛衰及其技艺之变迁
花杂谈
1930年1月-1937年
《梅兰芳歌曲谱》序
促进文明人类恳切希望的和平
——九三零年在美国波摩那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证书时的讲演
在哈尔飞戏院开幕仪式上的演说
欢送程砚秋赴欧游学之欢送词
国剧学会宣言
成立国剧学会的意义及使命
在国剧传习所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在国剧传习所之一课
梅浣华先生讲授之唱法
剧舞笔记
旦角的化装术
《国剧身段谱》序
梅兰芳谈赴俄行程
——因改道不得不婉谢日方招待
参加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午餐会答谢词
在上海各界名流欢迎游俄归来茶会上的演说
在杭州义演镜湖茶话会上的致词
在杭州义演镜湖茶话会上的答词
诚意来应付,虚心来研究
《霸王别姬》之舞剑
国剧化装术之一部
1942年-1948年
《同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序
四十年戏剧生活
缀玉轩回忆录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附录
梅兰芳年谱
前 言
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仅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取得了众所瞩目的非凡成就,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梅兰芳”这三个字早就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人们的目光。1949年以后,梅兰芳还担任众多行政职务,又以新的方式成为传统戏剧在新社会的象征。梅兰芳终生都在从事京剧表演事业,却又始终承担极大的社会责任。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他的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的曲折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
梅兰芳和他的京剧界同行们有太多不同。他之所以特殊,不仅因为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留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因为他拥有特殊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地位,还因为在同时代演员中,他奇迹般地、极为罕见地留下了许多文字形态的珍贵遗产。他的前辈演员,从程长庚到谭鑫培一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同时代的周信芳、程砚秋等人,虽然也写有一些文章,毕竟不是太多。梅兰芳不一样,在京剧史上,梅兰芳大约是值得、应该、也有可能为之编一部“全集”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因此,无论是从京剧史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更大范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研究的角度,今天我们来编这样一部《梅兰芳全集》,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搜集所有以梅兰芳署名的著述,都将有助于梅兰芳研究的推进,为世人呈现出一个更完整的梅兰芳。诚然,梅兰芳的著述中的相当部分,此前曾经出版过,尤其是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我的电影生活》及《东游记》等;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梅兰芳文集》,收录了多篇散见于报刊的艺术上较重要的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梅绍武为其父编的《梅兰芳全集》。该书包括了上述专著和文集,加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还有影印的《梅兰芳演出歌谱集》。这是个试图汇集梅兰芳存世文献的版本,当然.无论是论其著述还是论演出剧目,都不能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的标准衡量。它仍然只能算是一部“选集”,因为该书所收的演出剧目,只不过是梅兰芳所上演的剧目中极少的部分;而且除了本书所收录的谈戏说艺的文章,梅兰芳署名发表的文章,还有相当多未能收入。在这个意义上,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完整地整理结集出版,因此,如果说本书才是梅兰芳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并无夸饰之意。
这部《梅兰芳全集》没有收录梅兰芳的演出剧本和曲谱。不是因为剧本与曲谱对梅兰芳不重要,梅兰芳首先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而非作家,他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成就是突出且重要的;而是因为,首先,他的艺术成就主要的体现形态,并不是他所演出的剧本,而是他的舞台表演;其次,他艺术的代表作里有相当数量是传统戏,即使他的新编戏也经常有传统戏为底本,不能把梅兰芳演出的戏都视为“梅剧”;第三,这些剧本都是梅兰芳身边李释戡、罗瘿公、黄秋岳、吴震修、齐如山等多位文人的集体创作,过程中梅兰芳也不免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著作权的归属人言人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剧本的写作不能完全归功于梅兰芳,所以收入他的全集,颇为不妥。当然,假如有机会完整地整理与搜集出版梅兰芳一生所演剧目的剧本,也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这已经不在《梅兰芳全集》所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既然我们要编梅兰芳的“全集”,就应该完整地收录梅兰芳所有著述。不过有关《梅兰芳全集》的编撰,还有两点需要说明。,梅兰芳一生与多位文人交往,他在文字上的著述,得到文人们不同程度的协助,其中又尤以诗词为甚;因此,在不同时期,以“梅兰芳”署名的文章中均包含了文人们的贡献,却很难分辨,那些协助梅兰芳撰写文章的文人,似也无意于留下足以让后人清晰分辨的证据和资料。通常情况下,这些著述至少是经过梅兰芳首肯的,因此将它们编入“全集”,应该不违梅兰芳的原意。第二,前人所编的《梅兰芳文集》,只收其谈戏说艺的文章,这样的遴选原则固然有充足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报刊上常见梅兰芳政治表态性的文章,时过境迁,这些文章是否都真实地体现了梅兰芳的思想,确实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然而,将它们完全排除在梅兰芳的著述之外,显然也容易失之于武断。无论如何,它们都有助于后人认识与理解在那个时代梅兰芳的社会角色。
梅兰芳于1961年逝世,至今已经五十多年。由于前贤对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做过完整的搜集整理工作,大量文献散落各处,甚至多有佚失。这是我们计划系统地编撰《梅兰芳全集》时面临的的困难。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历经坎坷,翻阅了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从中搜寻出数以百计此前鲜为人知的资料,并且经过艰难的甄别和比较,方才整理成目前这部达二百多万字的文集。
梅兰芳和他的京剧界同行们有太多不同。他之所以特殊,不仅因为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留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因为他拥有特殊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地位,还因为在同时代演员中,他奇迹般地、极为罕见地留下了许多文字形态的珍贵遗产。他的前辈演员,从程长庚到谭鑫培一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同时代的周信芳、程砚秋等人,虽然也写有一些文章,毕竟不是太多。梅兰芳不一样,在京剧史上,梅兰芳大约是值得、应该、也有可能为之编一部“全集”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因此,无论是从京剧史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更大范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研究的角度,今天我们来编这样一部《梅兰芳全集》,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搜集所有以梅兰芳署名的著述,都将有助于梅兰芳研究的推进,为世人呈现出一个更完整的梅兰芳。诚然,梅兰芳的著述中的相当部分,此前曾经出版过,尤其是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我的电影生活》及《东游记》等;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梅兰芳文集》,收录了多篇散见于报刊的艺术上较重要的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梅绍武为其父编的《梅兰芳全集》。该书包括了上述专著和文集,加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还有影印的《梅兰芳演出歌谱集》。这是个试图汇集梅兰芳存世文献的版本,当然.无论是论其著述还是论演出剧目,都不能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的标准衡量。它仍然只能算是一部“选集”,因为该书所收的演出剧目,只不过是梅兰芳所上演的剧目中极少的部分;而且除了本书所收录的谈戏说艺的文章,梅兰芳署名发表的文章,还有相当多未能收入。在这个意义上,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完整地整理结集出版,因此,如果说本书才是梅兰芳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并无夸饰之意。
这部《梅兰芳全集》没有收录梅兰芳的演出剧本和曲谱。不是因为剧本与曲谱对梅兰芳不重要,梅兰芳首先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而非作家,他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成就是突出且重要的;而是因为,首先,他的艺术成就主要的体现形态,并不是他所演出的剧本,而是他的舞台表演;其次,他艺术的代表作里有相当数量是传统戏,即使他的新编戏也经常有传统戏为底本,不能把梅兰芳演出的戏都视为“梅剧”;第三,这些剧本都是梅兰芳身边李释戡、罗瘿公、黄秋岳、吴震修、齐如山等多位文人的集体创作,过程中梅兰芳也不免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著作权的归属人言人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剧本的写作不能完全归功于梅兰芳,所以收入他的全集,颇为不妥。当然,假如有机会完整地整理与搜集出版梅兰芳一生所演剧目的剧本,也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这已经不在《梅兰芳全集》所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既然我们要编梅兰芳的“全集”,就应该完整地收录梅兰芳所有著述。不过有关《梅兰芳全集》的编撰,还有两点需要说明。,梅兰芳一生与多位文人交往,他在文字上的著述,得到文人们不同程度的协助,其中又尤以诗词为甚;因此,在不同时期,以“梅兰芳”署名的文章中均包含了文人们的贡献,却很难分辨,那些协助梅兰芳撰写文章的文人,似也无意于留下足以让后人清晰分辨的证据和资料。通常情况下,这些著述至少是经过梅兰芳首肯的,因此将它们编入“全集”,应该不违梅兰芳的原意。第二,前人所编的《梅兰芳文集》,只收其谈戏说艺的文章,这样的遴选原则固然有充足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报刊上常见梅兰芳政治表态性的文章,时过境迁,这些文章是否都真实地体现了梅兰芳的思想,确实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然而,将它们完全排除在梅兰芳的著述之外,显然也容易失之于武断。无论如何,它们都有助于后人认识与理解在那个时代梅兰芳的社会角色。
梅兰芳于1961年逝世,至今已经五十多年。由于前贤对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做过完整的搜集整理工作,大量文献散落各处,甚至多有佚失。这是我们计划系统地编撰《梅兰芳全集》时面临的的困难。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历经坎坷,翻阅了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从中搜寻出数以百计此前鲜为人知的资料,并且经过艰难的甄别和比较,方才整理成目前这部达二百多万字的文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