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126297丛书名: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基于完全生产要素全周期价值贡献的积极分配机制研究》在系统的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性生产要素和非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两种视角来剖析当前“分配困境”问题,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更为当前分配研究领域的理论逻辑体系构建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支撑。一方面,对经济组织产出价值进行基于要素贡献的划分可以为制度化解决资本对产出价值的优先索取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非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地位给予明确的肯定,对广大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予以承认,使其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本书还特别指出,非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应当被理解为“福利性”的,而应当从对贡献价值的承认角度来认识,是“权利性”的,其与现行社会保障(如*贫困保障线、其他各类救济等)*的区别在于非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贡献”主体获得收益的“权利性”特征,而非社会保障概念下的“被保障对象”收益的“受得性”特征。这为解决由劳动者掌握的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我国现阶段分配思想演变分析
3国内外分配理论研究综述
3.1分配思想的演化与主要分配理论综述
3.1.1农业社会过渡期的分配思想
3.1.2工业社会起步期的分配思想
3.1.3工业社会发展期的分配思想
3.1.4工业社会成熟期的分配思想
3.1.5工业社会过渡期的分配理论
3.1.6现有分配理论的不完备性
3.1.7西方经济学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主要观点
3.2国内分配理论研究综述
3.2.1关于分配的基础理论研究简述
3.2.2关于我国分配体制研究简述
3.2.3对国内学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理论研究主要观点的辨析
4基于生产要素全周期价值贡献的积极分配的理论及机制研究
4.1生产要素内涵界定
4.1.1现有生产要素的内涵
4.1.2完全生产要素内涵的界定
4.2完全生产要素的构成研究
4.2.1现有关于生产要素构成的研究概述
4.2.2完全生产要素的产权主体
4.2.3基于产权宅体的完全生产要素的构成
4.3经济性生产要素价值活动性分析
4.4基于产权主体的完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
4.4.1完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形式
4.4.2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实现路径
4.4.3非经济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实现路径
4.4.4基于主体的完全生产要素收益形式的总结
4.5经济性生产要素的作用周期研究
4.6经济性生产要素全周期价值贡献测度研究
4.7基于生产要素全周期价值贡献的分配理论与经典中外分配理论的比较
5基于积极管理视角的江苏省收入分配实践的审视
5.1江苏省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
5.1.1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分析
5.1.2劳动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变动情况
5.1.3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对比分析
5.1.4工资差距分析
5.2对典型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实践的审视
5.2.1一般制造型经济组织收入分配实践的审视
5.2.2资源型经济组织收人分配实践的审视
6促进政府积极管理实现分配公平的对策建议
6.1建立完全生产要素产权主体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保证体系
6.2建立基于生产要素全周期价值贡献的生成价值核算体系
6.3建立规制要素市场价格(租金)体系
6.4建立资源型经济组织资源完全成本补偿体系
6.5建立矿产资源出让收益的产权主体回归分配制度
6.6建立活性要素参与增殖价值分配的制度体系
6.7建立基于过程的活性要素贡献价值的核算体系
6.8建立社会规制劳动的收益基准体系
6.9实现积极分配的财政分配体系改革
6.10建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统计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