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8662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2015年全球经济纽带将加速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一批主要担当信息流动、知识流动和人才会集枢纽的“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正崭露头角。本书围绕“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当前“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等级格局展开介绍。
目 录
Ⅰ总报告
1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崛起–2015年国际城市发展趋势【邓智团屠启宇】
一创新主导竞争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内涵
二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浮现与国际城市2.0
三2015年国际城市2.0指标分析方法与计算结果
四2015年40个城市的国际城市2.0指标排名分析
Ⅱ城市创新篇
2发达国家城市创新地理的培育机制【李健】
3发展中国家的创意经济塑造机制【林兰】
4地方创新重构美国经济地理版图【苏宁】
Ⅲ城市战略篇
5悉尼实施”全球夜间城市”远期规划【苏宁】
6芝加哥和墨西哥城构建新型城市伙伴关系【汤伟】
7约翰内斯堡制定社会发展导向的”2040″战略【张剑涛】
Ⅳ城市经济篇
8汉堡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闫彦明严婷】
9新加坡以可持续的人口政策提升发展活力【李健】
10伦敦未来十年就业增长策略【闫彦明】
Ⅴ城市社会篇
11新加坡公共治理战略推动城市创新转型【李健】
12新奥尔良大都市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陶希东】
13台北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李健简博秀】
Ⅵ城市文化篇
14″活态”城市遗产保护新思维【赵晓梅】
15温哥华创新导向的城市文化规划【张剑涛】
16伦敦构建”文化企业家精神”战略【苏宁】
17约翰内斯堡旅游业发展之道【张剑涛】
Ⅶ城市生态篇
18世界城市的自然灾害潜在风险评估【汤伟】
19城市的气候经济角色【苏宁】
20纽约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城市2.0【苏宁】
Ⅷ城市治理篇
21荷兰城市移民融合政策【高慧】
22库里奇巴倡导”人的城市,而非车的城市”【邓智团】
23伦敦解决市中心区住宅拥挤的措施【闫彦明】
Ⅸ城市空间篇
24高效节能导向的未来城市交通【张剑涛】
25美国”创新城区”的演化与成长【李健】
26美国城市购物中心的转型和重生【张剑涛】
27伦敦城市交通枢纽区域整体更新【邓智团】
Ⅹ中国城市实践
28基于国际评价的北京城市功能综合报告【屠启宇汤伟】
29基于国际评价的上海城市功能综合报告【屠启宇李健】
Abstract
Contents
1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崛起–2015年国际城市发展趋势【邓智团屠启宇】
一创新主导竞争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内涵
二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浮现与国际城市2.0
三2015年国际城市2.0指标分析方法与计算结果
四2015年40个城市的国际城市2.0指标排名分析
Ⅱ城市创新篇
2发达国家城市创新地理的培育机制【李健】
3发展中国家的创意经济塑造机制【林兰】
4地方创新重构美国经济地理版图【苏宁】
Ⅲ城市战略篇
5悉尼实施”全球夜间城市”远期规划【苏宁】
6芝加哥和墨西哥城构建新型城市伙伴关系【汤伟】
7约翰内斯堡制定社会发展导向的”2040″战略【张剑涛】
Ⅳ城市经济篇
8汉堡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闫彦明严婷】
9新加坡以可持续的人口政策提升发展活力【李健】
10伦敦未来十年就业增长策略【闫彦明】
Ⅴ城市社会篇
11新加坡公共治理战略推动城市创新转型【李健】
12新奥尔良大都市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陶希东】
13台北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李健简博秀】
Ⅵ城市文化篇
14″活态”城市遗产保护新思维【赵晓梅】
15温哥华创新导向的城市文化规划【张剑涛】
16伦敦构建”文化企业家精神”战略【苏宁】
17约翰内斯堡旅游业发展之道【张剑涛】
Ⅶ城市生态篇
18世界城市的自然灾害潜在风险评估【汤伟】
19城市的气候经济角色【苏宁】
20纽约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城市2.0【苏宁】
Ⅷ城市治理篇
21荷兰城市移民融合政策【高慧】
22库里奇巴倡导”人的城市,而非车的城市”【邓智团】
23伦敦解决市中心区住宅拥挤的措施【闫彦明】
Ⅸ城市空间篇
24高效节能导向的未来城市交通【张剑涛】
25美国”创新城区”的演化与成长【李健】
26美国城市购物中心的转型和重生【张剑涛】
27伦敦城市交通枢纽区域整体更新【邓智团】
Ⅹ中国城市实践
28基于国际评价的北京城市功能综合报告【屠启宇汤伟】
29基于国际评价的上海城市功能综合报告【屠启宇李健】
Abstract
Contents
前 言
2014国际城市十大关注
一国际城市关注创新功能,谋划从财富中心、资本中心转向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成为2014年国际城市发展实践中为频繁的关键词。面对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全球竞争从经济竞争、产业竞争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各国城市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谋划从财富中心、资本中心转向创新中心,例如纽约提出“何时超越硅谷”之问,新加坡提出打造亚太创新中心,伦敦、东京、香港等都对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日益关注,国际城市利用自身人才和资源集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国际城市从传统财富中心、资本中心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发展尚未出现典型的成功案例。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后发优势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推动以创新为主的经济转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二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并影响全球多地,世界枢纽城市面临挑战
2014年2月几内亚发生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此后该疫情呈现加速蔓延态势,由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向全球蔓延。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又表示,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成为全球性的威胁。截至目前,爆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7942人疑似或确认感染,其中6388人丧生。西班牙、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均出现确证病例,且是经由航空渠道输入的病例。埃博拉蔓延说明基于航空运输的世界城市网络可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渠道,一方面航空网络将地方性的疾病整合到全球化进程,遥远的城市比临近的农村更可能遭受传染疾病的袭击,由此全球主要航空枢纽,同时也多是主要国际城市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疾病管控系统予以应对。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区域极有可能是各种疾病传播蔓延的源头,国际社会如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日益成为关键。
三多国城市放弃申办重大赛事,映射国际大都市反思“大事件”推动作用
2014年,多个城市连续放弃申办冬奥会、举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1月17日、5月26日和10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波兰城市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分别决定放弃申办2022年冬奥会,普遍理由是“投入巨大”和“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价值不大”。4月17日,越南总理对外宣布,河内将放弃举办第18届夏季亚洲运动会。原因是财政吃紧,无法满足场地设施建设的需要。这种连续放弃大型赛事的情况在一年中集中出现,反映出各国反思“大事件”对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作用的新动向,国际城市对于大事件承办“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阶段趋于终结。后危机时代,在国际城市财政普遍处于紧缩状态的背景下,以重大赛事、重大会议、重大会展为代表的“大事件”举办对于城市可承受能力的考验与日俱增。同时,以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事件”对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作用相对削弱。市民社会对于相关大型活动在财税、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后续利用等诸多方面的疑虑也成为影响“大事件”落地的重要因素。
四香港“占中”活动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凸显城市社会各方沟通融合重要性
2014年9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违法的“占领中环”活动,至12月15日“占领区”清障行动完成,共持续79天。在此期间,金钟、旺角等主干道被大批示威者占据,交通和民生大受影响,交通物流、零售、旅游、金融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损失巨大。香港学者测算,餐饮业每日损失超过5000万元港币,零售业销售每天损失约1.1亿元港币,整体经济损失每天高达10亿元港币。更严重的是,还造成了恒生指数暴跌,每天约有16亿元港币的财富流失,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对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务业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担忧。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世界城市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这说明城市内部秩序紊乱会对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氛围等长远发展构成重大冲击进而影响自身在区域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定位。城市内部尤其世界城市内部的居民在全球化影响下价值观日益多元,理性对话、和平沟通、兼容并包,在法治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弥足珍贵。
五种族案件抗议活动席卷全美,反映族群冲突已成移民城市发展长期挑战
2014年,美国城市因种族案件而爆发的抗议活动席卷多个主要城市。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市,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威尔逊枪击身亡,引起当地以黑人为主的社区的大规模示威抗议,继而演变为骚乱。11月底,因该案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被免予起诉引发的骚乱席卷美国,扩散至170多个城市。12月3日,纽约史泰登岛大陪审团做出7月17日导致黑人艾瑞克·加纳被扼喉致死的被告潘塔莱奥警官免予起诉的裁决,再次在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引发大规模抗议。美国大城市连续发生的因种族案件引发的抗议与骚乱表明,族群冲突已成为国际大都市需要长期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与族群的多元,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也为相关城市带来发展的活力和多样性特征。但这一特征对大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包容性与和谐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种族案件在大城市的剧烈反应表明,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族群问题的偃旗息鼓,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公平方能为族群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世界首都圈一体化建设进程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打破思维定式,从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对京津冀一体化加以推进,并提出了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至此,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对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城市群的综合国际竞争力、综合承载能力、内涵发展水平和生态治理水平,真正打造类似大伦敦都市区、大东京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大都市圈经济,进而辐射和带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大都市区协同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和中国影响。
七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引发全球对于“丝路城市”概念的关注
2014年11月8日,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再配合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资金金融安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特别是沿线的所谓“丝路城市”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陆上从西安经中亚阿拉木图、塔什干、伊斯兰堡,中东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伊斯坦布尔,到东欧布达佩斯、维也纳;海上从泉州、广州经南海马六甲,印度洋马德拉斯、果阿、卡拉奇,波斯湾姆斯凯特,红海吉达、亚历山大,到地中海威尼斯,一批城市在串联陆海贸易线路中获得巨大发展。丝路城市提供的不仅是商人驿站和交易市场,还是旅行者交流技术、习俗、语言和思想的场所。正是由于这些城市作为枢纽,欧亚间的科学、艺术、文学、宗教、工艺和技术得以在丝绸之路沿途得到分享和传播。而丝路城市本身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擅长交流、多元融合等共同城市品格和适应多样化线路的高弹性丝路城市网络。随着新丝绸之路的拓展,可以预期将有更多新老丝路城市在联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发展中实现复兴与崛起。
八网络打车工具风靡国际城市,显示网络力量“自下而上”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新趋势
2014年,以“嘀嘀”、“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成为中国大城市居民获得出租车服务的重要新渠道,网络叫车量迅速提升。中国网络打车软件的发展,是网络打车软件在国际城市快速拓展的缩影。2014年6月7日,美国的UBER网络打车软件企业完成1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总估值达182亿美元。该应用服务已进入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个城市。网络打车软件风靡国际城市的现象,不仅映射出相关企业在交通新市场领域的竞争,更在深层次上反映出网络力量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力量。当前的智慧城市概念中,更多强调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及高技术硬件的使用,体现的是“硬件提升”与“自上而下”层面驱动城市智能化发展的路径。而网络打车软件则显示出网络企业与民众创新性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市场与创新手段“自下而上”提升城市智能发展水平,以“软件革新”促进城市运行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这一现象在深层次上折射出智慧城市在社会动员与创新-市场互动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
九首个“世界城市日”举办“城市转型与发展”成为关注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论坛上与会者共同倡议将2014年10月31日定为首个世界城市日。这也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的联合国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首届“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意在促进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挑战,协助解决国内外各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乡迁移、不可持续的消耗和生产、社会不平等、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压力明显,需要各国城市间合作应对,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城市日”的确立和举办将持续地推动为全球性城市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从而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并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使城市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十首个城市国际运行标准ISO37120发布,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共识
2014年5月15日,由世界标准化组织建立的个城市国际标准ISO37120在加拿大多伦多全球城市峰会期间正式发布。城市ISO37120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两个方面出发,涵盖经济、教育、能源、环境、财政、火灾与应急响应、治理、健康、休闲、安全、庇护所、固体垃圾、通信与创新、交通、城市规划、废水、水与卫生等17个方面,提出100项指标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面对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由于指标设定和应用方面的不一致,造成不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不强,限制了共享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机会。正是在此背景下,世界标准化组织建立ISO37120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帮助不同层次城市衡量其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管理绩效,通过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及时发现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与其他城市分享成功经验。
一国际城市关注创新功能,谋划从财富中心、资本中心转向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成为2014年国际城市发展实践中为频繁的关键词。面对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全球竞争从经济竞争、产业竞争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各国城市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谋划从财富中心、资本中心转向创新中心,例如纽约提出“何时超越硅谷”之问,新加坡提出打造亚太创新中心,伦敦、东京、香港等都对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日益关注,国际城市利用自身人才和资源集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国际城市从传统财富中心、资本中心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发展尚未出现典型的成功案例。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后发优势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推动以创新为主的经济转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二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并影响全球多地,世界枢纽城市面临挑战
2014年2月几内亚发生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此后该疫情呈现加速蔓延态势,由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向全球蔓延。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又表示,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成为全球性的威胁。截至目前,爆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7942人疑似或确认感染,其中6388人丧生。西班牙、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均出现确证病例,且是经由航空渠道输入的病例。埃博拉蔓延说明基于航空运输的世界城市网络可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渠道,一方面航空网络将地方性的疾病整合到全球化进程,遥远的城市比临近的农村更可能遭受传染疾病的袭击,由此全球主要航空枢纽,同时也多是主要国际城市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疾病管控系统予以应对。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区域极有可能是各种疾病传播蔓延的源头,国际社会如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日益成为关键。
三多国城市放弃申办重大赛事,映射国际大都市反思“大事件”推动作用
2014年,多个城市连续放弃申办冬奥会、举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1月17日、5月26日和10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波兰城市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分别决定放弃申办2022年冬奥会,普遍理由是“投入巨大”和“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价值不大”。4月17日,越南总理对外宣布,河内将放弃举办第18届夏季亚洲运动会。原因是财政吃紧,无法满足场地设施建设的需要。这种连续放弃大型赛事的情况在一年中集中出现,反映出各国反思“大事件”对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作用的新动向,国际城市对于大事件承办“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阶段趋于终结。后危机时代,在国际城市财政普遍处于紧缩状态的背景下,以重大赛事、重大会议、重大会展为代表的“大事件”举办对于城市可承受能力的考验与日俱增。同时,以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事件”对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作用相对削弱。市民社会对于相关大型活动在财税、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后续利用等诸多方面的疑虑也成为影响“大事件”落地的重要因素。
四香港“占中”活动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凸显城市社会各方沟通融合重要性
2014年9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违法的“占领中环”活动,至12月15日“占领区”清障行动完成,共持续79天。在此期间,金钟、旺角等主干道被大批示威者占据,交通和民生大受影响,交通物流、零售、旅游、金融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损失巨大。香港学者测算,餐饮业每日损失超过5000万元港币,零售业销售每天损失约1.1亿元港币,整体经济损失每天高达10亿元港币。更严重的是,还造成了恒生指数暴跌,每天约有16亿元港币的财富流失,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对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务业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担忧。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世界城市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这说明城市内部秩序紊乱会对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氛围等长远发展构成重大冲击进而影响自身在区域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定位。城市内部尤其世界城市内部的居民在全球化影响下价值观日益多元,理性对话、和平沟通、兼容并包,在法治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弥足珍贵。
五种族案件抗议活动席卷全美,反映族群冲突已成移民城市发展长期挑战
2014年,美国城市因种族案件而爆发的抗议活动席卷多个主要城市。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市,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威尔逊枪击身亡,引起当地以黑人为主的社区的大规模示威抗议,继而演变为骚乱。11月底,因该案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被免予起诉引发的骚乱席卷美国,扩散至170多个城市。12月3日,纽约史泰登岛大陪审团做出7月17日导致黑人艾瑞克·加纳被扼喉致死的被告潘塔莱奥警官免予起诉的裁决,再次在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引发大规模抗议。美国大城市连续发生的因种族案件引发的抗议与骚乱表明,族群冲突已成为国际大都市需要长期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与族群的多元,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也为相关城市带来发展的活力和多样性特征。但这一特征对大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包容性与和谐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种族案件在大城市的剧烈反应表明,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族群问题的偃旗息鼓,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公平方能为族群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世界首都圈一体化建设进程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打破思维定式,从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对京津冀一体化加以推进,并提出了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至此,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对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城市群的综合国际竞争力、综合承载能力、内涵发展水平和生态治理水平,真正打造类似大伦敦都市区、大东京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大都市圈经济,进而辐射和带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大都市区协同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和中国影响。
七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引发全球对于“丝路城市”概念的关注
2014年11月8日,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再配合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资金金融安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特别是沿线的所谓“丝路城市”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陆上从西安经中亚阿拉木图、塔什干、伊斯兰堡,中东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伊斯坦布尔,到东欧布达佩斯、维也纳;海上从泉州、广州经南海马六甲,印度洋马德拉斯、果阿、卡拉奇,波斯湾姆斯凯特,红海吉达、亚历山大,到地中海威尼斯,一批城市在串联陆海贸易线路中获得巨大发展。丝路城市提供的不仅是商人驿站和交易市场,还是旅行者交流技术、习俗、语言和思想的场所。正是由于这些城市作为枢纽,欧亚间的科学、艺术、文学、宗教、工艺和技术得以在丝绸之路沿途得到分享和传播。而丝路城市本身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擅长交流、多元融合等共同城市品格和适应多样化线路的高弹性丝路城市网络。随着新丝绸之路的拓展,可以预期将有更多新老丝路城市在联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发展中实现复兴与崛起。
八网络打车工具风靡国际城市,显示网络力量“自下而上”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新趋势
2014年,以“嘀嘀”、“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成为中国大城市居民获得出租车服务的重要新渠道,网络叫车量迅速提升。中国网络打车软件的发展,是网络打车软件在国际城市快速拓展的缩影。2014年6月7日,美国的UBER网络打车软件企业完成1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总估值达182亿美元。该应用服务已进入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个城市。网络打车软件风靡国际城市的现象,不仅映射出相关企业在交通新市场领域的竞争,更在深层次上反映出网络力量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力量。当前的智慧城市概念中,更多强调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及高技术硬件的使用,体现的是“硬件提升”与“自上而下”层面驱动城市智能化发展的路径。而网络打车软件则显示出网络企业与民众创新性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市场与创新手段“自下而上”提升城市智能发展水平,以“软件革新”促进城市运行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这一现象在深层次上折射出智慧城市在社会动员与创新-市场互动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
九首个“世界城市日”举办“城市转型与发展”成为关注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论坛上与会者共同倡议将2014年10月31日定为首个世界城市日。这也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的联合国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首届“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意在促进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挑战,协助解决国内外各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乡迁移、不可持续的消耗和生产、社会不平等、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压力明显,需要各国城市间合作应对,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城市日”的确立和举办将持续地推动为全球性城市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从而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并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使城市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十首个城市国际运行标准ISO37120发布,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共识
2014年5月15日,由世界标准化组织建立的个城市国际标准ISO37120在加拿大多伦多全球城市峰会期间正式发布。城市ISO37120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两个方面出发,涵盖经济、教育、能源、环境、财政、火灾与应急响应、治理、健康、休闲、安全、庇护所、固体垃圾、通信与创新、交通、城市规划、废水、水与卫生等17个方面,提出100项指标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面对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由于指标设定和应用方面的不一致,造成不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不强,限制了共享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机会。正是在此背景下,世界标准化组织建立ISO37120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帮助不同层次城市衡量其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管理绩效,通过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及时发现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与其他城市分享成功经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