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219173
作为昔日的管理者,今日的大学教师,本书作者带领一百多名管理心理学系的学生,通过对自己曾亲历的一个公司的衰败原因层层剖析,把脉病理,提出了6个管理法则:
管理是一种观念,而非技术
管理是一种实践,而非理论
管理是一种机会,而非问题
管理是一种行为,而非主义
管理是一种责任,而非权力
管理是一种艺术,而非教条
以此警示管理者:任何漠视人性和管理的公司,都难逃短命的结局。从而帮助管理者成为一个知人性、懂管理、会用人的领导者。
2.专为创业者和管理者量身打造,献给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的*新管理学经典案例!
真实事件,层层剖析,把脉病理,警示他人,教你学习前车之鉴,掌握管理法则,避免用人陷阱,把握成功钥匙。
人物生动丰富,情节离奇曲折,故事耐人寻味,分析鞭辟入里,对管理者与员工具有同样的震撼力!
3.点对点教你看清用人的误区,手把手教你带出1 1>2的团队
无论是总经理下令提高销售业绩,还是下属抱怨压力太大,工资太低,无论是管人还是被管,管理者都可以参照本书精准周到的管理艺术,用人法则,秒速告别“夹板气”。
《如何管好猩猩,用对猴子》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只活了两岁的短命公司的衰败传奇。作为其昔日的管理者,今日的大学教师,作者将整个事件演化成案例搬上了讲台。100多名管理心理学系的学生,用他们旁观者的视角、年轻人的激情以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它把脉,通过心理分析等工具对事件中的人物,尤其是猴子与猩猩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剖析。
《如何管好猩猩,用对猴子》书中案例真实,层层剖析,教你学习前车之鉴,掌握管理法则,避免用人陷阱,把握成功钥匙。无论是总经理下令提高销售业绩,还是下属抱怨压力太大,工资太低,无论是管人还是被管,管理者都可以参照本书精准周到的管理艺术,用人法则,秒速告别“夹板气”。《如何管好猩猩,用对猴子》不仅能够让管理者从中切身感悟管理之道,而且许多观点和结论对管理者与员工具有同样的震撼力!
引言 教师现身说法坦诚失败经验,学生解剖个案感悟管理之道 / 001
回猴子当上部门主管,公司诸动物图谱亮相
讨论
招聘只是起点 / 009
应聘中要把握印象 / 009
新员工要懂得“蘑菇定律” / 011
负责拉住氢气球的总经理 / 017
第二回刺猬太楞被炒鱿鱼,猴子不要权威大搞激励
讨论
初入职场,别做“鱿鱼” / 024
对一个职场失败者的精神分析 / 027
猴子的梦境专拍妓女照片的老外 / 034
第三回猴斑熊猩两组矛盾隐患,高价设计风波难平
讨论
“蝴蝶效应”与“手表定律” / 053
管理者搭配应该匹配 / 054
管理者间的抗衡需要规则 / 055
管理中切忌刻板印象 / 056
第四回买电脑受怀疑猫负气离职,惩处不一军队式管理熊惹不满
讨论
有素质的领导者不该这样训人 / 062
女人间的战争?——对美编猫的简单分析 / 063
军人作风对企业的影响 / 071
非正式团体在企业中的影响 / 073
第五回亲密朋友职场难以共事,斑马猴子终情断义绝
讨论
从个性差异角度分析猴子与斑马不能当同事 / 081
员工的挫折感与管理者应有的应对态度 / 088
朋友如何做上下级 / 092
第六回朝令中午改扣稿酬惹争端,为信誉猩再告状大象和稀泥
讨论
从张居正的管理理论说起 / 099
缺乏安全感的熊和恃才傲上的猩猩 / 102
性格决定管理 / 103
不同的领导风格与管理 / 104
管理者的二重角色 / 105
熊和猩猩的个性与沟通障碍 / 109
第七回驴效斑马如法炮制,猴学厚黑开除驴两败俱伤
猴子的梦境不认为艾滋病是罪恶的,举手! / 120
讨论
驴的人格特质决定猴驴冲突 / 125
管理者不要让感性取代理性 / 127
“猴驴战”背后的心理分析 / 128
从“权威性”人格看驴与猴的素来不和 / 133
领导者应当适度减少与下属的沟通 / 134
领导者一定要树立权威 / 136
职场需要厚黑学 / 137
职位权威与个人魅力权威在管理中的应用 / 138
第八回发行不利猴子急跳墙,两部门相互指责都说对方错
猴子的梦境表格总打不好 / 146
追杀 / 147
讨论
“马太效应”与“木桶原理” / 156
错在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不在产品定位 / 157
管理者应该有职位概念 / 159
几十年后,天堂聚首…… / 161
第九回熊被激怒决意除猴,猩熊斗法猴当厚脸皮
猴子的梦境乱码 / 175
讨论
领导者要懂得利用建设性冲突 / 175
领导的自尊与选对大树 / 176
二把手袒护下属会令一把手感到威胁 / 177
猴子应该学会更多妥协 / 178
管理者太相似不利于良性管理 / 179
同级管理者间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181
由故事悟管理之道 / 183
管理者间的博弈也可以双赢 / 185
第十回耀眼过后斗争更加血腥,猴猩相继退出短命公司终倒台
猴子的梦境每个人都说我好 / 192
乱七八糟的刊物创意 / 194
讨论
核心员工的流失与企业命运 / 200
中间管理者不该推卸责任 / 205
面对压力管理者不该逃避 / 206
《A》刊的人际关系及其心理成因 / 207
尾声曲终人散情长在,留下教训警后人
讨论
猩猩和熊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 216
从《A》刊看管理中的沟通 / 219
猩猩“喜欢”猴子的六大因素 / 224
从猴子四处碰壁谈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 228
猩猩的个人魅力与管理 / 234
团队管理:《A》刊出路的设想 / 238
附录“宠信员工”系列讲座
第1讲“胡萝卜加大棒”换不来效率 / 242
第2讲宠信,就是认清并尊重员工的个人需求 / 253
第二版后记/ 267
学生解剖个案感悟管理之道
曾有报道,20世纪70年代被著名《财富》杂志列为全球500强企业的公司,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自80年代起,每年大约有30家上榜公司被淘汰出局。
另据报道,现代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40岁,比人的寿命还短了许多。对于新创业的小公司而言,在个五年存活下来的通常不会超过80%,那些侥幸存活下来,能够度过第二个五年的仍然不会超过80%,而终能够获得某种成功的公司大约只占1%~3%。
正好应验了这句话:商场如战场,你死我活,往往各领风骚没几年。
然而,像本书所要介绍和解剖的这家公司,背后依托着一家有几十亿资产的上市总公司,资金雄厚,却只有短短两年的寿命,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而其失败背后的症结,颇值得管理者进行分析。
因为: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本书的分析,并不想就整个公司的经营展开,而只就这家公司里面的一个部门的失败予以深入地剖析和解读,从而窥视和总结整个公司失败的经验。该部门从高薪聘请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到位,到管理者及员工全部辞职而去,前后仅仅一年时间。
从这个部门的兴衰中,足可以看出整个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司管理者用同样的方式管理着公司的其他部门,即使在具体管理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理念和执行态度是一致的,不同部门重蹈这个部门的覆辙,导致整个公司的土崩瓦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这个部门衰败后,公司也迅速解体。
虽然这只是一家文化公司,但它对管理界及不同行业经理人的启示,其实是相同的。
本书所分析的事件发生在2000年秋季至2001年秋季,前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公司的这一部门便由创办迅速走向了衰亡。又过了一年,也就是2002年的秋季,该公司被迫撤销了。
本书作者即为事件亲身经历人,现在大学执教管理学与心理学。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个案,作者曾在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的课堂上对本个案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解剖,从人力资源与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对具体事件以及相关当事人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探究。试图通过细细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来探索其失败的根因及症结,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个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猩猩”也被作者请到课堂上,回答学生们的提问与追问,随着事件进展的逐渐深入,学生们通过猩猩的回答,以及对猩猩及作者本人的接触和了解,对整个个案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分析的也越来越深入和详尽。
本书即为对课堂上的讲授、分析以及学生课后的再分析的总结与记录。作者根据当年的日记,以及回忆写成此书。作者当年还有记录梦境的习惯,这些保留下来的梦境同样为本书增色不少,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梦境揭示的是一个人真实的潜意识。
因此,无论从管理学角度看,还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这都是一个难得的精彩实证个案。
当我决定在管理学与心理学两个专业的课堂上讲述我在管理上的失败经验时,我感到很兴奋。
我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惭愧,因为它已经过去得太久了。对于今天开始了学术之路的我来说,那段管理经验显得有些遥远,早已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能够与学生们分享我的经验,更令我感到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虽然这个个案暴露出了我太多的缺点和不足:管理方面的,人际方面的,个性方面的……但是,我一向不以自己的不足为耻。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有太多的弱点。人际关系一直是我的弱项,更何况一位管理者所需要的人际能力呢。能够坦然地直面自己的弱点和过失,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品质。
我一再告诫学生们:一定要忘记猴子就是方刚,就是这个站在你们面前的老师,而将其还原为故事里一个普通的、遥远的管理者。这样,你们才能够以客观、平等、冷静的态度面对他,也面对这整个事件。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有的分析中对猴子不乏溢美之词,但大多数的分析对猴子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甚至有同学写到,猴子是一个“空有激情,而没有实际能力,外强中干的人”。
学生们的分析见仁见智,其中亦不乏因对事件和人物了解不全面而产生的偏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来评点这一个管理学的个案。
两个专业参与教学和讨论的学生共计140余人,本书仅收录部分有代表性的分析。希望这种引用,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抛砖引玉,使读者自己通过这个个案,对管理,对人心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洞察。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本个案中涉及的公司名称是假的,当事人的真实姓名也全都被隐去,分别用动物名称加以替代。动物名称的选择不含褒贬之义,只是依据所涉及到的人物外形或其他显著特点附会而成。
而且,公司的所在地等背景也都做了调整。敬请不要对号入座!
本书无意褒奖或攻击任何一个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没有任何一个管理者是无可挑剔的。笔者首先就认为当年的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个案中,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的问题,这些人或问题独自存在于某个公司的时候,可能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命运,甚至会对公司产生某种好的助益。但是,当这些人凑到一起,这些缺点与不足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公司的灭顶之灾。
帮助管理者更深刻地感悟管理之道,帮助员工更生动地领会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好员工,这才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可能这是一个过于的个案。但的个案,正有助于我们对管理之道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种在一门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大个案”的方法,也是我的教学尝试。通常的教学会引用许多小个案,但以一个如此漫长的个案贯穿始终的,尚不多见。
我初预设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每节课先讲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再讲授这一大的个案中的一小节。但很快发现如果这一个案被打得过散,变成“小说连续广播”时,会影响学生们的记忆和分析,因此便集中了数周的课时专讲个案,不讲理论。
在讲述个案时,我自己努力不做任何评论和引导,完全交由学生们自己判断。个案讲述结束之后,我个人以及事件中的当事人猩猩就个案回答学生们的自由提问。后,由学生们结合理论,对个案进行解读与分析。
有的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提出质疑,特别是针对用数周课时讲“故事”提出了“课程安排古怪”的批评。但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太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认同于它,以至于对任何有违传统的方式都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是抵制。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教学应该尝试多元的可能性。感谢聘请我去讲课的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和心理系领导,领导的开明与开放,使我得以自由地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来讲授这门课程。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尝试,绝大多数同学给予了认可。从他们的讨论和作业中,也能够看出这种教学法还是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这些学生,他们已经经过了管理学或心理学三年左右的专业训练,从他们对这个个案所作出的一系列解读和分析中所表现出的专业素养,有的甚至让我这个老师都感到自愧不如。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也是让我至今都为他们感到自豪的地方。
在课堂上讲述此个案时,我总是尽可能地只陈述故事,完全让学生们自己来解读故事后面的含义。此书同样如此,对个案的管理学分析,几乎全部发自学生之口。这种貌似“教”“学”颠倒的关系,来自于深深影响我的女性主义教学理念。
正如一位女性主义学者所言:“教育是女权主义结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和话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女权主义教育旨在消解过去学生接受主流社会以及教育中有关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一些认知前提,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现存的父权权力机制和话语的能力及独立的思维方式。学习的过程是赋权予师生的过程,尤其鼓励师生把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不断能动地改变社会。”
女性主义教学有着自己的一些原则。典型的,莫过于对旧有秩序的颠覆,包括对父权知识体系的颠覆,也包括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都应该被重新加以审视。
在女性主义教学的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的权力结构不再是教师领导和控制学生的关系;师生之间不再存在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磋商、互助合作的关系……
我个人对这种女性主义教学理念非常推崇。事实上,这也是我在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境界。本个案的讲述,本书的写作,可以视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一次延伸。
无论如何,这本书是完全在一种真实的背景下写作而成的,同时也蕴涵了许多看似平凡却并非平凡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真谛。读者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做某种对照,从而对现代企业的人性管理有更深入的体会。
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心理学专业 吴利娟
我要对猴子的个性做些假设,这些假设必须将个案中的猴子与我眼前的方刚老师联系在一起,因为假设来自平时方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对,请谅。
就方刚老师报告所说的,猴子有以下几个特征:
是比较单纯,在《A》刊复杂的人际斗争中玩不转。好在猴子是特别聪明伶俐和善于学习的动物,虽然单纯,却也能很快学会如何在环境中生存,从而实现保护自己这一基本的需要。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A》刊复杂的人际斗争中存活下来,并不断化险为夷的原因。这一点,从他在熊想将猩猩调离,让他来担任《A》刊的总编辑这件事中所表现出的远见,以及在他与驴的冲突中,巧妙地利用驴的男友对他的威胁,将驴赶出公司,从而保住自己的职位这件事中所表现出的随机应变的智慧,就可见一斑。
第二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是值得赞美的,他们有自己完善的价值观,有自己可以追求一生的梦想,有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但是,理想主义者尤其是成功的理想主义者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自恋。当我们自恋时,我们有意或无意地被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吸引,无论这一价值是否被外界认可,由此我们将发现自身更多的“独特”的价值,从而诱使我们更加自恋,但是难发现的就是我们在自恋。
猴子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自恋倾向的理想主义者。这个假设有据可考。猴子的自恋来自于令他骄傲的领先于时代的思想观念。确实如此,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他那样领先于时代的思想,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直至今日,性的话题仍在不断地发展充实之中,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鼓励,这足以使他骄傲,所以他并非盲目地自恋。而另一个证据就难以令他人认可了,甚至我自己都怀疑它是否可靠,那就是猴子表现出来的谦逊。我敢保证,如果在同学中做一个关于方刚老师是否谦逊的调查,没有任何人会说方老师不够谦逊。而谦逊恰恰是自恋的面具之一。它可以帮助自恋者受到他人的接纳,让他人欣赏到他们渴望的形象。诸如:自信、果断或者优越感。亦如:猩猩看到了猴子的才干,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猴子带领编辑们的凝聚力,这些无形之中认可了猴子的价值,同时也加强了猴子自恋的能量,这种能量也将这个编辑部引上了集体自恋之路。他们坚信:猴子是好的,《A》刊是好的,自己是世界上好的团队中的一员。这种集体自恋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种后果,那就是对集体自恋以外的人的意见充耳不闻,或者只听得进部分意见。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猴子另外的一个可能有的心理特征,它与猴子的单纯和以这种单纯面对的复杂斗争相关——自怜,这种特征可能表现在后来斗争中。这种自怜的感觉就像猩猩来课堂交流时所说:“我跟他(熊)斗,掉价!我不该跟他斗!我是有专业的,他,一个农民!”在这句话中,猩猩流露出了自己在斗争中的不屑,他觉得自己不值得与这样的一个农民斗争,这也反映了他的自怜情结。而猴子除了和猩猩一样是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者,有超前的值得骄傲的思想之外,他认同猩猩,因此我相信猴子在公司的斗争中也存在着自怜情结。
第三个特征来自方刚作为老师给我留下的直接印象,那就是“敏感”。猴子次与狐狸握手的瞬间,猴子就感觉到狐狸不喜欢自己。对于初次见面而言,能瞬间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且如此的明确,不能说猴子不敏感吧!而这种不友善的态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方(狐狸)确实不喜欢他,但根据方老师的报告,狐狸是一个善于人际、精于职场,相当聪明或者说狡猾的人,怎么可能那么早就表达自己对执行主编的态度,为自己树敌呢?若果真像猴子说的那样,狐狸不喜欢自己,那么也可以看出猴子是多么敏感吧。另一种可能就是猴子的防御机制——投射在起作用,也就是说,事实上是猴子不喜欢狐狸在先,而之后猴子对狐狸表示出的善意行为则属于反向形成防御机制起作用的结果,猴子与狐狸之间的行为只是猴子在证明:狐狸不喜欢我。既然是防御机制,那么防御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人生存的环境会使人产生各种焦虑,而焦虑的积累会使一些具有特定人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方面敏感,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活、工作等事情上,每个人可能对构成这些事情的不同的点敏感。但是,焦虑与敏感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前因后果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并行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不同点的焦虑的积累可以使个体产生对特定事件的与众不同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反过来又加强了个体的特殊焦虑,它们循环作用。防御机制所起的作用就是降低焦虑,缓解心理冲突。猴子的单纯并不适合公司内部的复杂斗争,而他的敏感帮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这里我无形中假设了猴子对人际关系存在不安全感(我不清楚事实是否如此),这种不安全感也增大了猴子处身《A》刊的焦虑,他试图通过勤奋工作来换取上层以及员工的认可,同时他也不断地学习处世与管理之道。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工作虽然使他奔向自己的理想,帮他向受众推广他的思想理念;但另一方面,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人际压力,以及由此引起的焦虑和威胁。这样的生活既令人感动,又令人身心疲惫。然而人总会更加注重负面的影响,这并不是说,猴子敏感的个性起始于《A》刊的工作,而是说它加强了这种负面的作用。正如猩猩来课堂交流时对我们说的:“我从来都对猴子没有意见,是他自己觉得我对他有意见。”
以上几点——单纯、理想主义、自恋、自怜、敏感,即为猴子的个人特征。它们仅仅是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有限部分,由此进行的推断可能歪曲事实,但我仍希望从此一斑得窥全豹。事实上,倘若了解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相信将会增加这些推理的可靠性。这就是:为什么猴子对性能够如此感兴趣,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此过,但猴子与众不同,而且观点相当具有前瞻性,他是如何做到的?并且是什么动力让他顶住各种压力,研究直至今日?
第二个焦点人物:斑马。按照猴子的说法,斑马是一个漂亮、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女性。我认为这是出于朋友真诚的赞美之言。而我有另一种看法:斑马是一种漂亮、有能力的动物,没错,但是,我们有谁看到过犁田的斑马呢?也就是说,她同时也是一种难以驯服的动物,她的个性极强,有不可轻易改变的个人性格和工作作风,同时也表示她有强烈的自尊心,不肯承认错误。这些在方老师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蛛丝马迹。
在工作上,斑马有自己的成就。她要离开广州那家报社的时候,广州方面一再挽留,足以证明她的实力。对于一名女性来说,她已经相当成功,足可以骄傲得狂叫。那么,我也有理由相信由此构筑了她强烈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与男性相比她们更注重情感,一旦与朋友发生矛盾,这种过强的自尊心——近于虚荣的面子——将对解决矛盾非常不利。
这样的两个朋友,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成为同事呢?
事实上,朋友关系是否有利于一个组织的发展管理,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互信任。信任要求有共同的远见和价值,有互补的技术和人格,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不变的要求,就是一方允许另一方超越自己并拥有领导和管理的能力。我想,当我们与朋友合作时,确实应当作如下思考:
1.我们相互信任吗?那么它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的价值是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否经受得住公司的成长和变化?我们互补的人格和风格是否能够在我们关系的变化中持续下去?
2.我们的能力与技术对对方来说有多大的助益?这种帮助是否出自无私的朋友之心以及能够持续到什么程度?这种助益是否提升了对方的地位,而使彼此的友谊不再平等?我们将如何处理此事?
3.谁是领导?我们是否可以接受对方的管理?是否可以容忍对方指手画脚?如何面对这样的矛盾?
那么,让我来尝试着分析一下,猴子和斑马是否做到了这些:
首先,我们假设猩猩所讲的杂志的初定位是合理的,是有市场生存理由的,以便我们在复杂的失败原因中只谈友谊对管理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斑马。可能她没有考虑到自己将接受朋友的领导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考虑到自己可能放弃的价值,这是十分重要的。斑马在想:看,猴子,我放弃了广州的优越条件,来投奔你,你该感动吧!潜台词是:兄弟,我可对得起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带着这种义气工作,她是否将自己的价值与猴子的价值结合了呢?她是否愿意这样呢?这样的工作会如她所愿吗?她是否像表现得那样有效率呢?或者说她是否如她表现得那样敬业,勤奋地工作呢?我想这样的工作会令她痛苦,尤其是公司的复杂情况,也容易使她唤起对广州的怀念,而对目前的现实表示不满。当她想要抱怨时或者仅仅在思想上消极怠工时,就会自责,会对猴子有愧疚之心。因为一切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又能怪谁!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对比之下,她的朋友猴子在不断地成功,猴子的思想理念受到上级猩猩的无条件赏识,对于猴子的工作和决定,至少在表面上,猩猩全力支持。猴子正在将自己的理念推广出去,至少编辑部的其他同事认同于他,猴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试想,原来的朋友成了事业上的直接领导,自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价值去实现他的价值,这么做是否值得?这真的是我的愿望吗?我本来可以很好的!由此,不满和嫉妒在积累。当冲突爆发时,友情中的尊严受到挑战,自尊成了阻拦沟通的障碍,完全遮掩了同事的关系和往日的友谊,将矛盾凸显出来。
而猴子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开始学习处世与管理之道;在成功中体验自我的价值,有些许的自恋,但同时也变得更加敏感、焦虑。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对于管理者来讲也是不成熟的。
我想我已经呈现了这对朋友合作的不现实性:他们缺乏共同的价值以及互补的人格,对于斑马是否愿意承认猴子有超越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能力也值得怀疑,尽管他们可能有互补的技术——猴子领先的思想观念,斑马专业的编辑才能,但不和谐的因素太多,包括两个朋友之间对《A》刊的期待,以及《A》刊的现状。
那么朋友之间出现如此状况是否意味着不可调和,或者必须有一方要退出呢?我想并不是那样。继续合作的方法是这两个朋友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这需要彼此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尽管建立这种良性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实施哪种方法,两人都必须统一价值观,这是合作的前提。其次,弄清何时何地以何种角色面对对方,也就是要区分什么时候大家是朋友,可以用朋友的语言沟通;什么时候是同事的关系,而不掺杂其他的感情。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猴子与斑马乃是异性朋友。这不代表异性朋友比同性朋友关系更加复杂,需要有其他的标准,而是说我们应该认识而不是否认不同性别在想法、感觉以及行动方面存在差异。在组织管理与沟通上,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譬如说:当斑马举起水杯向猴子表示歉意时,她可能认为这已经足够了,毕竟我们是朋友,况且我们对此有默契,这不能完全怪我,我已经放下尊严向你认错,而且我是女人,你是男人,你还要我怎样?但是猴子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不同性别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他会认为虽然大家是朋友,但这样的道歉远远不够,因此无法原谅斑马。以致后来让斑马可能觉得猴子不像男人,过于斤斤计较,气得用稿子砸猴子。这种表达愤怒的方式同样少见于男性朋友之间,我们很少看到一个男人因为生气而丢东西、砸东西。
但是不论怎样的朋友,沟通如何具有建设性,由朋友中的一方领导另一方,这种不对称的关系,处于被领导的一方,应该做好在适当的时候离开的准备,不要试图依靠朋友关系获得事业上不属于自己能力之内的发展,那样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朋友。或许有这样的意识有些悲观,但自己应当有此准备。《后汉书》中记载了韩信的一段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合作关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