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223224丛书名: 当代经济前沿文库
内容简介
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增长越来越转向以城市为主导。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从城市成长与区域协调出发,来探讨新型城—区关系。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城—区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基于城—区互动机制之上的新型城—区关系、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与城—区协同发展、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与城—区资源整合、辽宁临港工业区建设与区域资源整合研究等。
目 录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1.2 城—区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 本书的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城—区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2.1 城—区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2.2 城—区关系的经典理论
2.3 对城—区关系研究的简要评析
第3章 力与场:城—区关系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
3.1 城—区互动:集聚力、扩散力与摩擦力
3.2 三种力相互作用及城—区经济场域的形成
3.3 城—区关系:建立在力与场上的城—区互动过程
第4章 基于城—区互动机制之上的新型城—区关系
4.1 城—区关系变革的基本趋势
4.2 城—区互动与整合:城—区关系的新视野
第5章 地方保护、产业趋同与城—区产业的整体性成长
5.1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城—区产业趋同
5.2 城—区产业的整体性成长
5.3 城—区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第6章 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与城—区协同发展
6.1 柔性生产方式:产业链网络化的微观基础
6.2 一种空间关联机制:城市域际产业链的形成
6.3 外包化生产:产业链的空间结网过程
6.4 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的自增强机制
第7章 新增长中心、城—区体系与大都市圈的内部结构
7.1 城—区空间结构:“中心—腹地”结构的形成与深化
7.2 新增长中心:亚中心区的形成及其机理
7.3 突破“中心—腹地”模式:城市体系的网络化结构
7.4 大都市圈内部结构关系的嬗变与协调
第8章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与城—区资源整合
8.1 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8.2 资源共享的实质及共享资源范畴
8.3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8.4 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与区域资源整合
8.5 简短的结束语
第9章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与城乡统筹发展——以大连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研究
9.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基点
9.2 长效机制:内涵、构造与条件
9.3 发展方式与路径
9.4 几点政策性建议
第10章 辽宁临港工业区建设与区域资源整合研究
10.1 临港工业区开发意义、现实条件与战略定位
10.2 临港工业区的体制、战略与开发模式
10.3 临港工业区的产业选择、地域分工与空间布局
10.4 产业集群培育与临港工业区产业链的整合
10.5 临港工业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整合与优化
10.6 研究结论和政策提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1.2 城—区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 本书的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城—区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2.1 城—区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2.2 城—区关系的经典理论
2.3 对城—区关系研究的简要评析
第3章 力与场:城—区关系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
3.1 城—区互动:集聚力、扩散力与摩擦力
3.2 三种力相互作用及城—区经济场域的形成
3.3 城—区关系:建立在力与场上的城—区互动过程
第4章 基于城—区互动机制之上的新型城—区关系
4.1 城—区关系变革的基本趋势
4.2 城—区互动与整合:城—区关系的新视野
第5章 地方保护、产业趋同与城—区产业的整体性成长
5.1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城—区产业趋同
5.2 城—区产业的整体性成长
5.3 城—区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第6章 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与城—区协同发展
6.1 柔性生产方式:产业链网络化的微观基础
6.2 一种空间关联机制:城市域际产业链的形成
6.3 外包化生产:产业链的空间结网过程
6.4 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的自增强机制
第7章 新增长中心、城—区体系与大都市圈的内部结构
7.1 城—区空间结构:“中心—腹地”结构的形成与深化
7.2 新增长中心:亚中心区的形成及其机理
7.3 突破“中心—腹地”模式:城市体系的网络化结构
7.4 大都市圈内部结构关系的嬗变与协调
第8章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与城—区资源整合
8.1 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8.2 资源共享的实质及共享资源范畴
8.3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8.4 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与区域资源整合
8.5 简短的结束语
第9章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与城乡统筹发展——以大连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研究
9.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基点
9.2 长效机制:内涵、构造与条件
9.3 发展方式与路径
9.4 几点政策性建议
第10章 辽宁临港工业区建设与区域资源整合研究
10.1 临港工业区开发意义、现实条件与战略定位
10.2 临港工业区的体制、战略与开发模式
10.3 临港工业区的产业选择、地域分工与空间布局
10.4 产业集群培育与临港工业区产业链的整合
10.5 临港工业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整合与优化
10.6 研究结论和政策提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第1章 引论
作为本书的引论,本章旨在提出一个“可研究性问题”及其研究路径,因而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城市与区域关系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章节结构安排。为了使研究目标更加明晰,我们还对城一区范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在近20年内,经济学家对城市和区域空间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究其原因,它与世界范围内区域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以及这个过程对城市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密不可分。
世界范围内区域市场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贸易扩张、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新技术浪潮和区域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疆界”日益淡化,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提升,它们更多地承担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由于城市是构成全球运行网络的基础的单元,它对全球资源的流动和规则的变化表现得极为敏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和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可以看做是以城市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全球协作网络。
全球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如下:,城市在成为全球生产链重要环节的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本地区发展的领导者。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使其周边更广泛的区域能够依赖城市的外向性,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要素。第二,跨国公司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和直接投资使得大城市的空间极化效应更趋明显。
……
作为本书的引论,本章旨在提出一个“可研究性问题”及其研究路径,因而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城市与区域关系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章节结构安排。为了使研究目标更加明晰,我们还对城一区范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在近20年内,经济学家对城市和区域空间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究其原因,它与世界范围内区域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以及这个过程对城市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密不可分。
世界范围内区域市场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贸易扩张、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新技术浪潮和区域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疆界”日益淡化,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提升,它们更多地承担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由于城市是构成全球运行网络的基础的单元,它对全球资源的流动和规则的变化表现得极为敏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和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可以看做是以城市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全球协作网络。
全球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如下:,城市在成为全球生产链重要环节的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本地区发展的领导者。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使其周边更广泛的区域能够依赖城市的外向性,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要素。第二,跨国公司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和直接投资使得大城市的空间极化效应更趋明显。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