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70434
目 录
姚义贤,副编审,曾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科学普及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长期从事科普创作、科普出版等工作,具有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陈晓红,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科普研究所理论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现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工作。先后主编《首届获奖优秀科普作品评介》《科漫大家——缪印堂》等图书。 李正伟,清华大学硕士,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理论室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普理论研究工作,参与编写出版科普著作5部,发表论文几十篇。
媒体评论
本书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各领域专家对一百年来中国科学小品进行了赏析评价。本赏析主要分为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人体、天文、能源与环境、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武器与国防、灾难与防护等十二个方面的科学小品,每个部分主要对学科该阶段的背景梳理和整体发展情况介绍、对该学科该时期优秀科普作家、作品的赏析、对该学科该时期作家作品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或者是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建议、并将参考书目列于其后,供读者参考。此外,该书还附有科学小品论丛,精选了民国至今的优秀科学小品60余篇,以飨读者。
在线试读
前 言科学小品作为散文之一种,始于1934年9月创办的《太白》半月刊。该刊主编陈望道独出心裁地创设了科学小品专栏。何谓科学小品,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有人说:“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其实,科学小品还有更深刻的内涵。程民先生认为:“科学小品作为科普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后代,从内容、形式、语言直至作品的思想蕴意、审美情趣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科学小品的独特追求是什么?科学小品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使命。华道一认为,科学小品的意义还在大众教育上面。能够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第二在于传授一种活的科学知识,从而引导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里去。中国科学小品的创始人之一柳湜先生在《论科学小品》一文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科普作家周作人说:“所谓科学小品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著名科学小品作家高士其则说:“科学小品,是科学文学的一个品种,是科学普及作品中的轻骑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裁。”由以上可以看出,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联姻的产物。科学小品利用文学笔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使读者在阅读中能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获得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科学小品曾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写作、阅读方面的科普读物。对于如何创作科学小品,柳湜先生曾言:“在题材方面,那是自由不过的,只要与大众生活密切的保着关联,无论就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拣取一小片来描写都可以。真是“从苍蝇之微到宇宙之大”。但它的任务是纠正常识的错误,严正的科学的解说。不能歪曲,不应隐蔽。同时,他要放弃科学家的语言,极力采用大众常用的语汇。不要过于森严庄重,要平凡得使大众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而是说自己生活周围所熟习的闲话。还应加上一点幽默,尽量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由此可见,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文。一般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文多为说明性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虽然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题都是科学,但是,科学小品是美文,体现了科学逻辑和文学艺术有机结合。科学小品的特点也较明显。其一,科学性是科学小品的基石。其二,文学性是科学小品的灵魂。科学小品不仅要写的通俗易懂,而且要妙趣横生,使科学变成一种“易为公众接受”的兴味盈然的东西。其三,科学小品要“小”。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因属小品文,篇幅均较为短小;二是受篇幅限制,题材选取均着眼于“小”事物,以小见大。后,科学小品要富有新意,能给人以启迪,同时内容选择要贴近大众,贴近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科普作品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组织编撰这本科学小品赏析的过程首先是对科学小品这种文体进行全面梳理的过程。课题组广泛搜集科学小品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类。同时,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在每个学科下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的写作原则。课题组参照了多种分类方法并结合所掌握的资料中科学小品在各学科门类的分布情况,将此书的科学小品分成13个门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天文、建筑、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交通工具、医学健康、防灾减灾、航空航天等。这种分类和编年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既能保证展现该学科科学小品的发展脉络,同时又能将科学小品的发展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由此展现出该学科科学小品同科技发展和社会大背景的关联性。基于此,在写作过程中,每个门类都力求请既有专业知识又了解科学小品的专家来撰写,作者们都尝试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出发,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对该学科科学小品的选题、写作风格、作品内容、作者群体以及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书籍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每位撰写者的风格不同,展现出的该领域的科学小品的概貌也不同,但大致都描绘出了大时代背景下的该领域的科学小品的发展脉络、科学小品创作群体及相关资料的情况,使读者能对科学小品的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由于各门类相关的科学小品资料搜集情况不同,在写作过程中,预先确定的每个门类按照时间段大体分为1949年建国前、1949年至1979年、1979年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单成一篇论文的设想没有完全实现,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而且由于时间、作者队伍水平有限,本书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