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68534
编辑推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是钢琴文献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其地位被认为是仅次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音乐文献中的地位无可置疑。维也纳原始版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权威性已被业界所公认,本版本对舒伯特的手稿及其不同版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并编订了指法,提供了版本方面的信息,值得选用。
内容简介
本乐谱包含八首完整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以及一首奏鸣曲的片段与汪小步舞曲。文字部分为中外文对照,在《前言》部分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每首奏鸣曲的详细的创作情况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版本评注》部分分别对作品的版本方面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维也纳原始版的权威性已被公认,值得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选用。
前 言
前言
弗朗茨·舒伯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是仅次于贝多芬的伟大的作品,当今有见识的音乐家中很少有人会质疑这个判断。然而,在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和编号,甚至乐谱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大多数钢琴家仍然需要去努力发现早期奏鸣曲中美妙的音乐财富。的确有些异乎寻常,发行于舒伯特诞辰两百年后的本版本是次按照创作日期排列所有这些奏鸣曲的。
除了重新审视舒伯特可能的创作意图并且复制出尽可能忠实与精确的文本之外,本版本还特别注意到前后不一致和所有有疑问的地方。“版本评注”里有关于这些发现的记载,其中包括一些建议,这可能有助于学生和演奏者。“前言”与“舒伯特和钢琴”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关这些奏鸣曲以及与它们的演奏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们对于实现忠实于作曲家真正意图的诠释可能有所帮助。
舒伯特的圈内友人和仰慕者成立的“舒伯特乐迷聚会”将舒伯特认定为一位年轻的、天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朋友约翰·迈克尔·福格尔将这些美妙的歌曲唱得动人心弦,作曲家弹钢琴伴奏,所有人为之倾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当然,在他那个时代没有公开演奏完整独奏奏鸣曲的习惯,在私人表演场合人们更喜欢变奏曲和轻松的乐曲,例如常常是钢琴二重奏形式的舞曲。这类乐曲通常是光辉明朗的,调性简洁,并且技巧相对不难。事实上,舒伯特生前只出版了三首奏鸣曲,当时的报刊评论只是坚定了他的朋友及其他人的看法,即这位年轻的艺术歌曲天才尚未掌握大型的器乐体裁。舒伯特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同时代人大概难以理解为何他这么年轻就可以达到创作的。格里尔帕泽写的舒伯特墓志铭反映出这种看法:“这里埋葬着音乐艺术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
现在绝大多数音乐家一致认为,舒伯特杰出的器乐作品跻身于伟大的杰作之列。然而有许多光彩夺目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忽视,其部分原因是出版的迟滞、断断续续和紊乱,以及不切实际地将它们与贝多芬的作品对比。这两位作曲家虽然是同时代人,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钢琴创作风格都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创作意图、风格和音乐的情感表现都不同,任何机械性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使用奏鸣曲,尤其是钢琴奏鸣曲,进行作曲实验。在这个领域他们感觉可以更自如地挖掘新颖的、创造性的乐思,音乐与钢琴技巧方面,这些努力的成果是巨大的,并且扩展到他们的非键盘作品。
直到不久以前,多数舒伯特的器乐作品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赏识。19世纪,很多人急于批评它们,认为它们结构松散、缺少对位技巧以及过于冗长,不过还是有像德沃夏克这样的作曲家积极地宣扬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优点。在一篇评论舒伯特的重要文章中(《世纪插图月刊》,纽约1894年)他写道:“舒伯特对结构的把握是天生自然的。这表现在他的早期交响曲中……越研究它们,我越感到惊叹”。
确实,舒伯特的再现部与相应的呈示部差别不大。但是,认为只有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才对结构运用自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细心研读某些实例的话,例如D157的第二乐章,其中有主要主题精致的动机性展开,这个之后出现的主题来源于之前的辉煌的中间插部。
联系到对位写作,德沃夏克在上述文章中注意到,舒伯特的风格“从一开始到出现重大变化都太有个性了……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美妙的复调片段,尽管他的复调与巴赫或者贝多芬的不同,但是却同样优秀。”至于认为有些作品过于冗长的看法,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听了太差的演奏。现在谁不愿意聆听出色的演奏?例如聆听篇幅长大的、一个小节都不少的D959终乐章的精彩演奏。不过,对某些人而言,有些乐章如果遵守所有的反复,可能会觉得太长。有些反复标记似乎是舒伯特依据传统习惯加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他不会反对在某些地方取消反复标记。
很有意义的是,一些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例如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都充分肯定舒伯特作为器乐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对他的器乐作品的评价甚至超过了他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对舒伯特的评论是:(“你的情感世界具有如此的魅力,你高超的技巧令人目眩,”(引自《音乐的思考与反思》,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伦敦1982年,第74页)。
幸存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23首,其中有21首可以演奏,这些作品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不过,根据他自己的作品编号可能可以推断还有更多的同类作品,例如D537,幸存的第四首奏鸣曲,他的编号则是“No.5”。首奏鸣曲D157 E大调写于他18岁时(1815年),后一首bB大调D960完成于1828年9月,他去世前两个月。作曲家生前出版的三首奏鸣曲为D845、D850和D894(1826-1827年间),1829到1861年之间只有另外十首奏鸣曲出版。1888年,当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舒伯特作品全集”(AGA)系列十时,又有四首奏鸣曲出现了,1897年,其余六首中的五首发表在系列二十一中。不过,这些奏鸣曲里有一些是不完整的,或者因为舒伯特没有写完,或者因为作曲家手稿有一部分佚失,也有的是完整的乐章变成了分开的部分,作为独立乐曲出版。AGA出版以后,其中没有收录的三个乐章分别在不同时间出版,后,D769A片段稿(之前列为D994)于1958年次刊印在莫里斯.J.E.布朗的书《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伦敦1958年)。
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伦敦1966年)恢复了一些独立乐章的应有地位,另外一些没有确凿证据的,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之后,两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出版了:
1)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的《弗朗茨·舒伯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主题目录》《新版舒伯特作品全集》编辑委员会与沃纳·阿德候德编辑的德文版再版《弗朗茨·舒伯特新版作品全集》。国际舒伯特协会发行,系列VIII:补充卷。卷四,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OED。
2)恩斯特·希尔马,《维也纳城市与国家图书馆音乐部收藏的舒伯特手稿目录》《音乐家目录卷VIII》,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EH。
本版本在编辑这些奏鸣曲的时间顺序与乐谱内容时参考了以上的研究发现。
这些奏鸣曲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组(与本版本的三卷不完全一致):组包括写于1815-1819年间的作品,共十三首奏鸣曲,包括D664;第二组有五首奏鸣曲,D784-D894,写于1823-1826年;第三组包括后的三首杰作(1828年)D958-D960。在这些作品的编号标准方面,舒伯特学者们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OED中建议的顺序排列符合逻辑并且有说服力。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将D566排在D567和D568之后,尽管这三首奏鸣曲的写作日期都在同一个月,他还颠倒了D840和D845的顺序,虽然它们的创作日期并不十分确定。还有,布朗给D655和D769A两份片段稿以不同的编号。然而,后来在与本版本编订者的谈话中他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这些可以被归为辅助性编号,从而D960被确定为后一首奏鸣曲——No.21。
本版本将这两个片段放在附录中。奏鸣曲D567虽然与D568关系密切,但仍然有自己的独立编号,因为它是完整作品,可以独立演奏。尽管上述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为了避免混淆,本版本决定沿用几乎可以确定是准确的多伊奇编号顺序。编订者还建议,有两个或者三个多伊奇编号的奏鸣曲应该只用个,不过,其他编号在涉及到个别乐章时自然应该被提及。弃用完全是误导性的旧作品编号的做法肯定会是有益的(下文提到它们时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意义),同时,如果今后提到已经确认的舒伯特的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时,只用它们的调性和多伊奇编号。本版本三卷中使用的1-21编号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内容与出版评注
应该注意到,尽管近年来对舒伯特手稿的科学性研究有可贵的成果,EH清楚地表明纸张与水印的类似并不一定足以证明特定乐曲属于特定的奏鸣曲。例如,D567的第11页所用的纸张和水印都与该奏鸣曲的其余部分,甚至是邻页不同!
所有的奏鸣曲都在维也纳创作完成,除非下文另有说明。更多的细节可以在每一首奏鸣曲的“版本评注”中查到。
E大调奏鸣曲 D157
创作于1815年2月,这首奏鸣曲的前面是另一种版本D154的乐章,写于1815年2月11日,未完成,在展开部的结束处中断(参见附录)。对比这两个版本为研究舒伯特的早期创作方法提供了一个范例。D157乐章在2月18日动笔,21日完成。这部作品缺少终乐章,基本上可以肯定作曲家没有创作这个乐章,因为在手稿中“三声中部”以后有几乎整整三页空白。D157于1888年首次出版在AGA中。
C大调第二奏鸣曲 D279
创作于1815年9月,作曲家手稿缺少终乐章。然而从笔迹、水印以及调性和风格的类似可以相当肯定,未完成的《C大调小快板》D346就是这首奏鸣曲的终乐章。D346的创作日期不确定,在OED中是“1816?”,而根据EH则很可能是1815年2月以后。《小步舞曲》的一个较早版本D277A有另外一段迷人的“三声中部”,可能写于1815年9月,本版本将其印在附录中。D279首次出版于1888年,D346出版于 1897年,它们都收入在AGA中。D277A直到1925年才在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编辑的维也纳期刊《现代世界》里印出。
E大调第三奏鸣曲 D459
创作于1816年8月,1843年由莱比锡的C.A.克雷姆作为《五首钢琴曲》出版,其中包括两首谐谑曲。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于1930年被重新发现,标题为“奏鸣曲”。它在第二乐章中间页展开部结束处中断,从而我们失去了任何关于这五首曲子形成一个整体的依据。终乐章的后八个小节也幸存在作曲家手稿中,它用了另外一页谱纸,EH推测这部作品的创作日期可能为1817年夏天。在OED中,后三个乐章的编号为D459A,可能构成另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然而出版者不大可能自己编造这五个乐章的组合,而且决定补全未完成的第二乐章。更大的可能性在于,确实存在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完整稿)。还有,这五个乐章的风格和主题材料有类似处,例如,乐章第2小节的下行音阶动机成为柔板乐章的特点(第24等小节,还有第49-5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第五乐章也有类似处(更含蓄一些,例如第17-19等小节以及第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这些都表明所有这些乐曲很可能属于同一作品。不过,因为舒伯特的作品中没有任何五乐章的奏鸣曲,也没有一首奏鸣曲有两个谐谑曲乐章,所以有可能作曲家在世时,在即将出版时删除了一首谐谑曲。还有,鉴于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从来不用与乐章相同的调性,而且,没有其他的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乐章中不包括三声中部,看来被删除的是E大调谐谑曲更符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乐章很精彩,而且应该记住,有些演奏者可能觉得完整地演奏所有的乐章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所以本版本将所有五个乐章都印出。
A小调第四奏鸣曲No.4 D537
创作于1817年3月,这首作品有三个乐章,缺少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它有可能就是按三个乐章构思的,尽管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认为《A大调小步舞曲》D334本来属于这首奏鸣曲。但是,现在OED确认D334写于“1815年秋天以前”,确实,这个乐章的风格更接近早的两首奏鸣曲,并且看来完全不属于更成熟的D537的类型。舒伯特在D537的手稿上方题了“第五奏鸣曲”,尽管目前我们只知道有三首奏鸣曲写于它之前。1852年维也纳的C.A.斯皮纳将D537作为《第七奏鸣曲》作品164出版。
bA大调第五奏鸣曲No.5 D557
创作于1817年5月,作曲家手稿和另一位同时代人的抄谱都证实第三乐章虽然是在属调上,但是确实属于这首奏鸣曲。这是令人困惑的,因为舒伯特的奏鸣曲中没有其他偏离古典调性布局的例子。虽然不合规则,这部作品的演奏并没有失去平衡感。没有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幸存下来。有些意思的是,这首奏鸣曲的开始类似未完成的《C大调小步舞曲》D380,第三首的开始,后者的日期是1816年2月。其第三乐章第27小节以后的手稿部分已佚失,不过有一份当时的完整抄稿。D557于1888年发表于AGA中。
E小调第六奏鸣曲 D566
创作于1817年6月,这首奏鸣曲的出版史很独特。1842年,舒伯特的兄弟费迪南德将前三个乐章卖给莱比锡出版商F.维斯特林,他从来没有出版它们。首乐章的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几乎完全一样)被卖给路德维希·兰德斯伯格博士,他是一位手稿收藏家,1888年AGA就是用他的这份手稿将这首奏鸣曲作为单乐章作品出版。原有的作曲家手稿被发现在维斯特林庄园,1907年埃里希·普里格买下它。这一年《E大调小快板》(第二乐章)面世(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并且由恩斯特·冯·多纳依首演。又过了21年,1928年10月柏林期刊《音乐》刊登了《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回旋曲》D506被费迪南德单独卖给维也纳的A.迪亚贝里,1848年他将它作为《柔板与回旋曲》作品145出版。其中的“柔板”实际上源自bD大调D505,属于F小调奏鸣曲D625。迪亚贝里把它转到E大调,毫不留情地缩短了它,不过还是有些作曲技巧的,然后把它与《回旋曲》配对。一份幸存的当时的《回旋曲》抄谱中,标题为“弗朗茨·舒伯特的奏鸣曲”,它可能的写作时间(1817年6月)以及它的调性与钢琴写作风格都表明它可能是D566的终乐章。这首奏鸣曲的四乐章完整版首次由伦敦的不列颠与大陆音乐公司于1948年出版,由凯瑟琳·戴尔编订。
bD大调第七奏鸣曲 D567和bE大调第八奏鸣曲 D568
D567创作于1817年6月,而修改版D568的日期仍然未确定,尽管有些证据表明是1828年(细节参见“版本评注”),这些奏鸣曲中有一些是“双胞胎”,不过并非完全一样。实际上,舒伯特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在完成了D567乐章的早期版本之后,他修改了它并且加上慢板乐章与终曲。然后他把作品的调性从bD转到bE,又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和润色,增加了“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慢板乐章稿为D小调,在D567中转到#C小调,后在D568中转到G小调。有一些音乐学家提出,《bD大调谐谑曲》D593第二首可能是D567的第三乐章,理由是其“三声中部”几乎与D568中的一样,它们创作于同一时期。但是,舒伯特不太可能在所有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中用同一个调性。更何况D567的作曲家手稿里第三乐章紧接在第二乐章之后,并且写在同一页谱纸上。“双胞胎”之间的差别很引人注意,虽然D568可能更成熟一些,但是D567(历早的bD大调大型奏鸣曲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D568出版于舒伯特去世后不久的1829年,名为《第三大奏鸣曲》作品122,出版商为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而D567则一直到1897年才出版。D567的作曲家手稿后一页佚失,因此AGA出版的这首奏鸣曲缺少后17小节。
#F小调第九奏鸣曲 D571
创作于1817年7月,这首奏鸣曲的和第四乐章未完成。第三和第四乐章的编号为D570,尽管1897年AGA将它们收入在同一卷里——作为乐章(D571),却是单独印刷,标题为“快板与谐谑曲”,也就是说顺序颠倒了。D570的可能创作日期以及它在调性与风格上与D571的密切关系都充满说服力地表明这三个乐章属于同一首奏鸣曲。有关慢板乐章D604的证据则远非确凿。作曲家手稿中没有标题或日期,这个乐章1888年由AGA出版,只是称为“A大调钢琴曲”。OED给出的这首作品可能的创作日期为“1816或者1817年7月”,而EH的研究表明是“1817年秋天(9月?)”。无论如何,从音乐的角度看,这四个乐章看来确实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舒伯特除了某些早期作品以外,并没有将“行板”或者“柔板”写成独立的钢琴曲的习惯,这些都与上述判断相吻合。这同样适用于D612(参见第十一奏鸣曲)。
B大调第十奏鸣曲 D575
创作于1817年8月,草稿中《谐谑曲》放在《行板》前面。这些草稿极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因为作曲家手稿已经佚失,而它们又与完整版十分接近。这份完整版幸存于阿尔伯特·斯泰德勒(1794-1888)为天才的青年钢琴家约瑟芬·冯·科勒(1801-1874)所抄的乐谱中,题词“斯泰尔,1818年8月”。这两份原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舒伯特如何加工他的一些原有乐思,完整版中增加了许多运音法和力度标记。这部作品于1846年作为《大奏鸣曲(B大调)》作品147首次出版,维也纳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1812–1871)。
C大调第十一奏鸣曲 D613
创作于1818年4月,这部包括两个未完成乐章的作品于1897年由AGA首次出版,而D612 中的《E大调柔板》则于1869年由温特图尔的J.瑞特-比得尔曼单独出版。《柔板》是否为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这三个乐章都写于同一个月,而且它们看来有可能构成一部作品。事实上,《柔板》出版的比较早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这个乐章是完整的,也因此它与前后两个乐章分开。首尾两个乐章中有充分展开的段落,其钢琴技巧引人入胜,仅从这个角度来说,D613也理应得到更广泛的赞赏。
F小调第十二奏鸣曲 D625
创作于1818年9月,在匈牙利的采利茨创作,舒伯特在此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提供音乐服务。1897年在AGA中出版,没有慢板乐章。很幸运,这首被迪亚贝里狠心地缩短了的《bD大调柔板》D505(参见第六奏鸣曲)在一份早期的舒伯特作品目录中被认定为是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这份作品目录很可能是他的兄弟费迪南德编写的。目录中引用了四个乐章的开始谱例,第二个就是D505,估计AGA的编订者们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他们于1897年将这个乐章单独发表在《修订报告》中。所有四个乐章的作曲家手稿都已佚失,但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维特切克-斯保恩收藏品中保存了一份罕见的当代抄谱。首尾乐章不完整(尽管终乐章只需要一些填充),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柔板》的第6小节在这份抄谱中缺失,但是出现在迪亚贝里的转了调并且大大缩减了的版本里。
A大调第十三奏鸣曲 D664
创作于1819年(?),组奏鸣曲的后一首是D664,是舒伯特作品中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斯泰尔(作曲家手稿佚失),日期原来估计为1825年,直到20世纪初,一些新发现的证据表明是1819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OED中指出这部作品的写作日期为“1819或者1825年”。然而,其音乐和钢琴作品的风格都更接近1819年时期的作品,特别是与《“鳟鱼”五重奏》D667相接近,后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写于1819年秋天,它与D664同时由维也纳出版商J.车尔尼于1829年出版,正是舒伯特逝世后一年。D664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看来它是为约瑟芬·冯·科勒写的。
奏鸣曲片段,#C小调D655和E小调D769A
它们分别创作于1819年4月和1823年春天(三月?),1819年4月舒伯特开始创作一首#C小调奏鸣曲,但是只完成了一首精彩的“快板”的呈示部。D655这首作品和有发展潜力的片段D769A——过去列为D994,只有38个小节——都包括在本版本第二卷的附录中。D655于1897年首次发表在AGA中,而D769A则直到1958年才发表在莫里斯.J.E.布朗的《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
舒伯特间隔了三年半以后才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奏鸣曲。这个期间他很少写器乐曲,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歌剧、许多合唱作品和歌曲上。就杰作的数量而言,这几年不是他有成果的时期,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期间遭遇到一些排斥而充满失望,尽管也得到了有限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1822年秋天,随着不治之症的来临,舒伯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10月末他创作了《B小调交响曲》D759(“未完成”)和《C大调幻想曲》D760(“流浪者”)。
A小调第十四奏鸣曲 D784
创作于1823年2月,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舒伯特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休息。在严格的、简练的材料处理和美妙的钢琴创作方面,它都是精彩的范例。同样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首版出现于1839年,编号为“作品143”,维也纳的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1847)。
C大调第十五奏鸣曲 D840
创作于1825年4月,D840的“小步舞曲”不像它的“三声中部”,它没有完成,终乐章则中止于展开部的中间。这部作品出版了数种补全版,其中包括1921年的恩斯特·科雷内克版。费迪南德·舒伯特将作曲家手稿送给舒曼,1839年,舒曼将“行板”发表在他的期刊《新音乐杂志》上(Vol.11,no.47,1839年12月10日)。后来舒曼可能把这份手稿(至少是一部分)给了他的独唱、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天堂与仙子》的词作者阿道夫·伯特格尔。1861年以后,这份手稿开始传播,很可能是从伯特格尔开始的,出现的情况是,不同国家的一些图书馆与个人分别拥有手稿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于1861年由莱比锡的F.维斯特林次以完整的形式出版,标题为《遗作》(第三与四乐章未完成,正如舒伯特留下的状况一样)。如果“回旋曲”的作曲家手稿还存在的话,那么它已经下落不明。
A小调第十六奏鸣曲 D845
创作于1825年5月底以前,这首奏鸣曲次于1826年作为“作品42”由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出版,标题“大奏鸣曲”,这肯定使舒伯特十分高兴,尽管制版错误颇多(参见“现有版本”p.XXX和“版本评注”)。很遗憾,全部作曲家手稿都佚失。显然作曲家尤其喜爱“稍快的行板”,因为他在一些场合演奏了它,而且,1825年7月25日他在从斯泰尔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特别喜欢的是我的新奏鸣曲中的变奏……我单独演奏它,而且效果不错,因为有些人鼓励我说,琴键在我的手下歌唱,若果真如此,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我无法忍受令人厌恶的敲击声,甚至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满足于这种音响,它无法使耳朵和心灵愉快”。这里,引用舒伯特日记(1816年6月13日)中一段有关钢琴演奏的评论可能有帮助:“我还认识了珍妮夫人,一位手指极其灵活的钢琴家,不过她似乎缺少一些真挚和纯粹的表现力”。舒伯特将D845题献给贝多芬的学生——奥洛穆茨枢机大主教鲁道夫大公(1788–1831)。
D大调第十七奏鸣曲 D850
创作于1825年8月,1825年夏天在加施泰因创作,1826年由M.阿塔里亚出版,标题为“第二大奏鸣曲,作品53”。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中没有常见的制版者的标记,而且尽管它与首版密切相关,然而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几乎不可能的是,出版商未经作曲家同意而自行改动。有可能舒伯特写过另一份誊清稿作为制版稿。以下事实进一步支持了这种推测,按照惯例出版商不会将他们已经买下的手稿还给作曲家,阿塔里亚也没有将舒伯特的其他手稿还给他。尽管如此,舒伯特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这份手稿比首版更准确和可靠,虽然后者中有一些细节很可能来自他本人。作曲家将这部作品题献给钢琴家卡尔·马利亚·冯·博克勒特(1801–1881)。
G大调第十八奏鸣曲 D894
创作于1826年10月,这是舒伯特生前出版的第三首、也是后一首奏鸣曲。它于1827年作为《幻想曲、行板、小步舞曲和小快板》作品78由维也纳的托比亚斯·哈斯林格出版,意指在这个作品编号中有四首独立的乐曲–很明显,出版商是希望更多人购买这份乐谱。事实上,当时一份法兰克福期刊的评论员(《普及音乐杂志》,奥芬巴赫,No.34,1827年10月27日)就写道:“这份乐谱中包括几首乐曲”。舒伯特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他的好友约瑟夫·冯·斯保恩(1788–1865)。
C小调第十九奏鸣曲 D958
A小调第二十奏鸣曲 D959
bB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 D960
创作于1828年春天到9月,直到20年前,人们相信后三首奏鸣曲创作于1828年9月的几个星期内。因为发现D960的誊清稿后写有日期“1828年9月26日”。然而根据近的研究,那些篇幅长大且相当重要的草稿(有些地方作曲家手稿写错的,它们则提供了正确的音符),日期几乎可以确定为始于1828年春天。有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观念认为,后三首杰作是终的灵感自动爆发的艺术产物,这种观点不再站得住脚了。正相反,草稿和作曲家手稿都表明,这些作品在定稿之前都有过许多改动,有些是很重要的变化。更可能的是,当时同时在写一些其他作品的舒伯特不仅早在1828年9月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D958-D960的草稿,而且远在这个月以前就已经在定稿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D960后写的日期9月26日只不过是这首奏鸣曲的后完成日期,而D959,尤其是D958在此之前已经完成。
确实,列在下文中的EH的研究结果以及他所提出的D959与D960草稿的创作顺序,表明舒伯特是同时创作这几首作品的,有意思的是,创作时并非是按照它们终的乐章顺序进行的:
1)D960,第三乐章,2)D960,第四乐章,3)D959,第三乐章,4)D959,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5)D960,第二乐章,6)D959,继续创作第四乐章,7)D959,乐章,8)D960,乐章,9)D959,第二乐章。
舒伯特将这三首奏鸣曲交给莱比锡的H.A.普罗布斯特出版,并希望题献给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1778–1837)。这件事情没有结果,尽管1829年T.哈斯林格就预告了这些奏鸣曲,然而直到1838年才出版,出版商为A.迪亚贝里,标题为“三首大奏鸣曲”。这时胡梅尔已经逝世,迪亚贝里转而将它们题献给舒曼。
这21首奏鸣曲的创作涵盖了舒伯特的整个创作生涯,本版本将它们按创作时间排列,使读者可以研究它们与作者生平的关系以及各乐曲之间的联系。
前言
弗朗茨·舒伯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是仅次于贝多芬的伟大的作品,当今有见识的音乐家中很少有人会质疑这个判断。然而,在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和编号,甚至乐谱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大多数钢琴家仍然需要去努力发现早期奏鸣曲中美妙的音乐财富。的确有些异乎寻常,发行于舒伯特诞辰两百年后的本版本是次按照创作日期排列所有这些奏鸣曲的。
除了重新审视舒伯特可能的创作意图并且复制出尽可能忠实与精确的文本之外,本版本还特别注意到前后不一致和所有有疑问的地方。“版本评注”里有关于这些发现的记载,其中包括一些建议,这可能有助于学生和演奏者。“前言”与“舒伯特和钢琴”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关这些奏鸣曲以及与它们的演奏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们对于实现忠实于作曲家真正意图的诠释可能有所帮助。
舒伯特的圈内友人和仰慕者成立的“舒伯特乐迷聚会”将舒伯特认定为一位年轻的、天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朋友约翰·迈克尔·福格尔将这些美妙的歌曲唱得动人心弦,作曲家弹钢琴伴奏,所有人为之倾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当然,在他那个时代没有公开演奏完整独奏奏鸣曲的习惯,在私人表演场合人们更喜欢变奏曲和轻松的乐曲,例如常常是钢琴二重奏形式的舞曲。这类乐曲通常是光辉明朗的,调性简洁,并且技巧相对不难。事实上,舒伯特生前只出版了三首奏鸣曲,当时的报刊评论只是坚定了他的朋友及其他人的看法,即这位年轻的艺术歌曲天才尚未掌握大型的器乐体裁。舒伯特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同时代人大概难以理解为何他这么年轻就可以达到创作的。格里尔帕泽写的舒伯特墓志铭反映出这种看法:“这里埋葬着音乐艺术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
现在绝大多数音乐家一致认为,舒伯特杰出的器乐作品跻身于伟大的杰作之列。然而有许多光彩夺目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忽视,其部分原因是出版的迟滞、断断续续和紊乱,以及不切实际地将它们与贝多芬的作品对比。这两位作曲家虽然是同时代人,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钢琴创作风格都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创作意图、风格和音乐的情感表现都不同,任何机械性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使用奏鸣曲,尤其是钢琴奏鸣曲,进行作曲实验。在这个领域他们感觉可以更自如地挖掘新颖的、创造性的乐思,音乐与钢琴技巧方面,这些努力的成果是巨大的,并且扩展到他们的非键盘作品。
直到不久以前,多数舒伯特的器乐作品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赏识。19世纪,很多人急于批评它们,认为它们结构松散、缺少对位技巧以及过于冗长,不过还是有像德沃夏克这样的作曲家积极地宣扬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优点。在一篇评论舒伯特的重要文章中(《世纪插图月刊》,纽约1894年)他写道:“舒伯特对结构的把握是天生自然的。这表现在他的早期交响曲中……越研究它们,我越感到惊叹”。
确实,舒伯特的再现部与相应的呈示部差别不大。但是,认为只有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才对结构运用自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细心研读某些实例的话,例如D157的第二乐章,其中有主要主题精致的动机性展开,这个之后出现的主题来源于之前的辉煌的中间插部。
联系到对位写作,德沃夏克在上述文章中注意到,舒伯特的风格“从一开始到出现重大变化都太有个性了……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美妙的复调片段,尽管他的复调与巴赫或者贝多芬的不同,但是却同样优秀。”至于认为有些作品过于冗长的看法,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听了太差的演奏。现在谁不愿意聆听出色的演奏?例如聆听篇幅长大的、一个小节都不少的D959终乐章的精彩演奏。不过,对某些人而言,有些乐章如果遵守所有的反复,可能会觉得太长。有些反复标记似乎是舒伯特依据传统习惯加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他不会反对在某些地方取消反复标记。
很有意义的是,一些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例如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都充分肯定舒伯特作为器乐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对他的器乐作品的评价甚至超过了他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对舒伯特的评论是:(“你的情感世界具有如此的魅力,你高超的技巧令人目眩,”(引自《音乐的思考与反思》,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伦敦1982年,第74页)。
幸存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23首,其中有21首可以演奏,这些作品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不过,根据他自己的作品编号可能可以推断还有更多的同类作品,例如D537,幸存的第四首奏鸣曲,他的编号则是“No.5”。首奏鸣曲D157 E大调写于他18岁时(1815年),后一首bB大调D960完成于1828年9月,他去世前两个月。作曲家生前出版的三首奏鸣曲为D845、D850和D894(1826-1827年间),1829到1861年之间只有另外十首奏鸣曲出版。1888年,当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舒伯特作品全集”(AGA)系列十时,又有四首奏鸣曲出现了,1897年,其余六首中的五首发表在系列二十一中。不过,这些奏鸣曲里有一些是不完整的,或者因为舒伯特没有写完,或者因为作曲家手稿有一部分佚失,也有的是完整的乐章变成了分开的部分,作为独立乐曲出版。AGA出版以后,其中没有收录的三个乐章分别在不同时间出版,后,D769A片段稿(之前列为D994)于1958年次刊印在莫里斯.J.E.布朗的书《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伦敦1958年)。
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伦敦1966年)恢复了一些独立乐章的应有地位,另外一些没有确凿证据的,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之后,两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出版了:
1)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的《弗朗茨·舒伯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主题目录》《新版舒伯特作品全集》编辑委员会与沃纳·阿德候德编辑的德文版再版《弗朗茨·舒伯特新版作品全集》。国际舒伯特协会发行,系列VIII:补充卷。卷四,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OED。
2)恩斯特·希尔马,《维也纳城市与国家图书馆音乐部收藏的舒伯特手稿目录》《音乐家目录卷VIII》,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EH。
本版本在编辑这些奏鸣曲的时间顺序与乐谱内容时参考了以上的研究发现。
这些奏鸣曲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组(与本版本的三卷不完全一致):组包括写于1815-1819年间的作品,共十三首奏鸣曲,包括D664;第二组有五首奏鸣曲,D784-D894,写于1823-1826年;第三组包括后的三首杰作(1828年)D958-D960。在这些作品的编号标准方面,舒伯特学者们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OED中建议的顺序排列符合逻辑并且有说服力。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将D566排在D567和D568之后,尽管这三首奏鸣曲的写作日期都在同一个月,他还颠倒了D840和D845的顺序,虽然它们的创作日期并不十分确定。还有,布朗给D655和D769A两份片段稿以不同的编号。然而,后来在与本版本编订者的谈话中他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这些可以被归为辅助性编号,从而D960被确定为后一首奏鸣曲——No.21。
本版本将这两个片段放在附录中。奏鸣曲D567虽然与D568关系密切,但仍然有自己的独立编号,因为它是完整作品,可以独立演奏。尽管上述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为了避免混淆,本版本决定沿用几乎可以确定是准确的多伊奇编号顺序。编订者还建议,有两个或者三个多伊奇编号的奏鸣曲应该只用个,不过,其他编号在涉及到个别乐章时自然应该被提及。弃用完全是误导性的旧作品编号的做法肯定会是有益的(下文提到它们时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意义),同时,如果今后提到已经确认的舒伯特的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时,只用它们的调性和多伊奇编号。本版本三卷中使用的1-21编号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内容与出版评注
应该注意到,尽管近年来对舒伯特手稿的科学性研究有可贵的成果,EH清楚地表明纸张与水印的类似并不一定足以证明特定乐曲属于特定的奏鸣曲。例如,D567的第11页所用的纸张和水印都与该奏鸣曲的其余部分,甚至是邻页不同!
所有的奏鸣曲都在维也纳创作完成,除非下文另有说明。更多的细节可以在每一首奏鸣曲的“版本评注”中查到。
E大调奏鸣曲 D157
创作于1815年2月,这首奏鸣曲的前面是另一种版本D154的乐章,写于1815年2月11日,未完成,在展开部的结束处中断(参见附录)。对比这两个版本为研究舒伯特的早期创作方法提供了一个范例。D157乐章在2月18日动笔,21日完成。这部作品缺少终乐章,基本上可以肯定作曲家没有创作这个乐章,因为在手稿中“三声中部”以后有几乎整整三页空白。D157于1888年首次出版在AGA中。
C大调第二奏鸣曲 D279
创作于1815年9月,作曲家手稿缺少终乐章。然而从笔迹、水印以及调性和风格的类似可以相当肯定,未完成的《C大调小快板》D346就是这首奏鸣曲的终乐章。D346的创作日期不确定,在OED中是“1816?”,而根据EH则很可能是1815年2月以后。《小步舞曲》的一个较早版本D277A有另外一段迷人的“三声中部”,可能写于1815年9月,本版本将其印在附录中。D279首次出版于1888年,D346出版于 1897年,它们都收入在AGA中。D277A直到1925年才在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编辑的维也纳期刊《现代世界》里印出。
E大调第三奏鸣曲 D459
创作于1816年8月,1843年由莱比锡的C.A.克雷姆作为《五首钢琴曲》出版,其中包括两首谐谑曲。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于1930年被重新发现,标题为“奏鸣曲”。它在第二乐章中间页展开部结束处中断,从而我们失去了任何关于这五首曲子形成一个整体的依据。终乐章的后八个小节也幸存在作曲家手稿中,它用了另外一页谱纸,EH推测这部作品的创作日期可能为1817年夏天。在OED中,后三个乐章的编号为D459A,可能构成另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然而出版者不大可能自己编造这五个乐章的组合,而且决定补全未完成的第二乐章。更大的可能性在于,确实存在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完整稿)。还有,这五个乐章的风格和主题材料有类似处,例如,乐章第2小节的下行音阶动机成为柔板乐章的特点(第24等小节,还有第49-5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第五乐章也有类似处(更含蓄一些,例如第17-19等小节以及第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这些都表明所有这些乐曲很可能属于同一作品。不过,因为舒伯特的作品中没有任何五乐章的奏鸣曲,也没有一首奏鸣曲有两个谐谑曲乐章,所以有可能作曲家在世时,在即将出版时删除了一首谐谑曲。还有,鉴于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从来不用与乐章相同的调性,而且,没有其他的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乐章中不包括三声中部,看来被删除的是E大调谐谑曲更符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乐章很精彩,而且应该记住,有些演奏者可能觉得完整地演奏所有的乐章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所以本版本将所有五个乐章都印出。
A小调第四奏鸣曲No.4 D537
创作于1817年3月,这首作品有三个乐章,缺少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它有可能就是按三个乐章构思的,尽管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认为《A大调小步舞曲》D334本来属于这首奏鸣曲。但是,现在OED确认D334写于“1815年秋天以前”,确实,这个乐章的风格更接近早的两首奏鸣曲,并且看来完全不属于更成熟的D537的类型。舒伯特在D537的手稿上方题了“第五奏鸣曲”,尽管目前我们只知道有三首奏鸣曲写于它之前。1852年维也纳的C.A.斯皮纳将D537作为《第七奏鸣曲》作品164出版。
bA大调第五奏鸣曲No.5 D557
创作于1817年5月,作曲家手稿和另一位同时代人的抄谱都证实第三乐章虽然是在属调上,但是确实属于这首奏鸣曲。这是令人困惑的,因为舒伯特的奏鸣曲中没有其他偏离古典调性布局的例子。虽然不合规则,这部作品的演奏并没有失去平衡感。没有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幸存下来。有些意思的是,这首奏鸣曲的开始类似未完成的《C大调小步舞曲》D380,第三首的开始,后者的日期是1816年2月。其第三乐章第27小节以后的手稿部分已佚失,不过有一份当时的完整抄稿。D557于1888年发表于AGA中。
E小调第六奏鸣曲 D566
创作于1817年6月,这首奏鸣曲的出版史很独特。1842年,舒伯特的兄弟费迪南德将前三个乐章卖给莱比锡出版商F.维斯特林,他从来没有出版它们。首乐章的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几乎完全一样)被卖给路德维希·兰德斯伯格博士,他是一位手稿收藏家,1888年AGA就是用他的这份手稿将这首奏鸣曲作为单乐章作品出版。原有的作曲家手稿被发现在维斯特林庄园,1907年埃里希·普里格买下它。这一年《E大调小快板》(第二乐章)面世(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并且由恩斯特·冯·多纳依首演。又过了21年,1928年10月柏林期刊《音乐》刊登了《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回旋曲》D506被费迪南德单独卖给维也纳的A.迪亚贝里,1848年他将它作为《柔板与回旋曲》作品145出版。其中的“柔板”实际上源自bD大调D505,属于F小调奏鸣曲D625。迪亚贝里把它转到E大调,毫不留情地缩短了它,不过还是有些作曲技巧的,然后把它与《回旋曲》配对。一份幸存的当时的《回旋曲》抄谱中,标题为“弗朗茨·舒伯特的奏鸣曲”,它可能的写作时间(1817年6月)以及它的调性与钢琴写作风格都表明它可能是D566的终乐章。这首奏鸣曲的四乐章完整版首次由伦敦的不列颠与大陆音乐公司于1948年出版,由凯瑟琳·戴尔编订。
bD大调第七奏鸣曲 D567和bE大调第八奏鸣曲 D568
D567创作于1817年6月,而修改版D568的日期仍然未确定,尽管有些证据表明是1828年(细节参见“版本评注”),这些奏鸣曲中有一些是“双胞胎”,不过并非完全一样。实际上,舒伯特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在完成了D567乐章的早期版本之后,他修改了它并且加上慢板乐章与终曲。然后他把作品的调性从bD转到bE,又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和润色,增加了“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慢板乐章稿为D小调,在D567中转到#C小调,后在D568中转到G小调。有一些音乐学家提出,《bD大调谐谑曲》D593第二首可能是D567的第三乐章,理由是其“三声中部”几乎与D568中的一样,它们创作于同一时期。但是,舒伯特不太可能在所有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中用同一个调性。更何况D567的作曲家手稿里第三乐章紧接在第二乐章之后,并且写在同一页谱纸上。“双胞胎”之间的差别很引人注意,虽然D568可能更成熟一些,但是D567(历早的bD大调大型奏鸣曲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D568出版于舒伯特去世后不久的1829年,名为《第三大奏鸣曲》作品122,出版商为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而D567则一直到1897年才出版。D567的作曲家手稿后一页佚失,因此AGA出版的这首奏鸣曲缺少后17小节。
#F小调第九奏鸣曲 D571
创作于1817年7月,这首奏鸣曲的和第四乐章未完成。第三和第四乐章的编号为D570,尽管1897年AGA将它们收入在同一卷里——作为乐章(D571),却是单独印刷,标题为“快板与谐谑曲”,也就是说顺序颠倒了。D570的可能创作日期以及它在调性与风格上与D571的密切关系都充满说服力地表明这三个乐章属于同一首奏鸣曲。有关慢板乐章D604的证据则远非确凿。作曲家手稿中没有标题或日期,这个乐章1888年由AGA出版,只是称为“A大调钢琴曲”。OED给出的这首作品可能的创作日期为“1816或者1817年7月”,而EH的研究表明是“1817年秋天(9月?)”。无论如何,从音乐的角度看,这四个乐章看来确实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舒伯特除了某些早期作品以外,并没有将“行板”或者“柔板”写成独立的钢琴曲的习惯,这些都与上述判断相吻合。这同样适用于D612(参见第十一奏鸣曲)。
B大调第十奏鸣曲 D575
创作于1817年8月,草稿中《谐谑曲》放在《行板》前面。这些草稿极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因为作曲家手稿已经佚失,而它们又与完整版十分接近。这份完整版幸存于阿尔伯特·斯泰德勒(1794-1888)为天才的青年钢琴家约瑟芬·冯·科勒(1801-1874)所抄的乐谱中,题词“斯泰尔,1818年8月”。这两份原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舒伯特如何加工他的一些原有乐思,完整版中增加了许多运音法和力度标记。这部作品于1846年作为《大奏鸣曲(B大调)》作品147首次出版,维也纳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1812–1871)。
C大调第十一奏鸣曲 D613
创作于1818年4月,这部包括两个未完成乐章的作品于1897年由AGA首次出版,而D612 中的《E大调柔板》则于1869年由温特图尔的J.瑞特-比得尔曼单独出版。《柔板》是否为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这三个乐章都写于同一个月,而且它们看来有可能构成一部作品。事实上,《柔板》出版的比较早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这个乐章是完整的,也因此它与前后两个乐章分开。首尾两个乐章中有充分展开的段落,其钢琴技巧引人入胜,仅从这个角度来说,D613也理应得到更广泛的赞赏。
F小调第十二奏鸣曲 D625
创作于1818年9月,在匈牙利的采利茨创作,舒伯特在此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提供音乐服务。1897年在AGA中出版,没有慢板乐章。很幸运,这首被迪亚贝里狠心地缩短了的《bD大调柔板》D505(参见第六奏鸣曲)在一份早期的舒伯特作品目录中被认定为是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这份作品目录很可能是他的兄弟费迪南德编写的。目录中引用了四个乐章的开始谱例,第二个就是D505,估计AGA的编订者们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他们于1897年将这个乐章单独发表在《修订报告》中。所有四个乐章的作曲家手稿都已佚失,但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维特切克-斯保恩收藏品中保存了一份罕见的当代抄谱。首尾乐章不完整(尽管终乐章只需要一些填充),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柔板》的第6小节在这份抄谱中缺失,但是出现在迪亚贝里的转了调并且大大缩减了的版本里。
A大调第十三奏鸣曲 D664
创作于1819年(?),组奏鸣曲的后一首是D664,是舒伯特作品中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斯泰尔(作曲家手稿佚失),日期原来估计为1825年,直到20世纪初,一些新发现的证据表明是1819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OED中指出这部作品的写作日期为“1819或者1825年”。然而,其音乐和钢琴作品的风格都更接近1819年时期的作品,特别是与《“鳟鱼”五重奏》D667相接近,后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写于1819年秋天,它与D664同时由维也纳出版商J.车尔尼于1829年出版,正是舒伯特逝世后一年。D664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看来它是为约瑟芬·冯·科勒写的。
奏鸣曲片段,#C小调D655和E小调D769A
它们分别创作于1819年4月和1823年春天(三月?),1819年4月舒伯特开始创作一首#C小调奏鸣曲,但是只完成了一首精彩的“快板”的呈示部。D655这首作品和有发展潜力的片段D769A——过去列为D994,只有38个小节——都包括在本版本第二卷的附录中。D655于1897年首次发表在AGA中,而D769A则直到1958年才发表在莫里斯.J.E.布朗的《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
舒伯特间隔了三年半以后才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奏鸣曲。这个期间他很少写器乐曲,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歌剧、许多合唱作品和歌曲上。就杰作的数量而言,这几年不是他有成果的时期,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期间遭遇到一些排斥而充满失望,尽管也得到了有限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1822年秋天,随着不治之症的来临,舒伯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10月末他创作了《B小调交响曲》D759(“未完成”)和《C大调幻想曲》D760(“流浪者”)。
A小调第十四奏鸣曲 D784
创作于1823年2月,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舒伯特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休息。在严格的、简练的材料处理和美妙的钢琴创作方面,它都是精彩的范例。同样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首版出现于1839年,编号为“作品143”,维也纳的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1847)。
C大调第十五奏鸣曲 D840
创作于1825年4月,D840的“小步舞曲”不像它的“三声中部”,它没有完成,终乐章则中止于展开部的中间。这部作品出版了数种补全版,其中包括1921年的恩斯特·科雷内克版。费迪南德·舒伯特将作曲家手稿送给舒曼,1839年,舒曼将“行板”发表在他的期刊《新音乐杂志》上(Vol.11,no.47,1839年12月10日)。后来舒曼可能把这份手稿(至少是一部分)给了他的独唱、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天堂与仙子》的词作者阿道夫·伯特格尔。1861年以后,这份手稿开始传播,很可能是从伯特格尔开始的,出现的情况是,不同国家的一些图书馆与个人分别拥有手稿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于1861年由莱比锡的F.维斯特林次以完整的形式出版,标题为《遗作》(第三与四乐章未完成,正如舒伯特留下的状况一样)。如果“回旋曲”的作曲家手稿还存在的话,那么它已经下落不明。
A小调第十六奏鸣曲 D845
创作于1825年5月底以前,这首奏鸣曲次于1826年作为“作品42”由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出版,标题“大奏鸣曲”,这肯定使舒伯特十分高兴,尽管制版错误颇多(参见“现有版本”p.XXX和“版本评注”)。很遗憾,全部作曲家手稿都佚失。显然作曲家尤其喜爱“稍快的行板”,因为他在一些场合演奏了它,而且,1825年7月25日他在从斯泰尔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特别喜欢的是我的新奏鸣曲中的变奏……我单独演奏它,而且效果不错,因为有些人鼓励我说,琴键在我的手下歌唱,若果真如此,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我无法忍受令人厌恶的敲击声,甚至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满足于这种音响,它无法使耳朵和心灵愉快”。这里,引用舒伯特日记(1816年6月13日)中一段有关钢琴演奏的评论可能有帮助:“我还认识了珍妮夫人,一位手指极其灵活的钢琴家,不过她似乎缺少一些真挚和纯粹的表现力”。舒伯特将D845题献给贝多芬的学生——奥洛穆茨枢机大主教鲁道夫大公(1788–1831)。
D大调第十七奏鸣曲 D850
创作于1825年8月,1825年夏天在加施泰因创作,1826年由M.阿塔里亚出版,标题为“第二大奏鸣曲,作品53”。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中没有常见的制版者的标记,而且尽管它与首版密切相关,然而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几乎不可能的是,出版商未经作曲家同意而自行改动。有可能舒伯特写过另一份誊清稿作为制版稿。以下事实进一步支持了这种推测,按照惯例出版商不会将他们已经买下的手稿还给作曲家,阿塔里亚也没有将舒伯特的其他手稿还给他。尽管如此,舒伯特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这份手稿比首版更准确和可靠,虽然后者中有一些细节很可能来自他本人。作曲家将这部作品题献给钢琴家卡尔·马利亚·冯·博克勒特(1801–1881)。
G大调第十八奏鸣曲 D894
创作于1826年10月,这是舒伯特生前出版的第三首、也是后一首奏鸣曲。它于1827年作为《幻想曲、行板、小步舞曲和小快板》作品78由维也纳的托比亚斯·哈斯林格出版,意指在这个作品编号中有四首独立的乐曲–很明显,出版商是希望更多人购买这份乐谱。事实上,当时一份法兰克福期刊的评论员(《普及音乐杂志》,奥芬巴赫,No.34,1827年10月27日)就写道:“这份乐谱中包括几首乐曲”。舒伯特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他的好友约瑟夫·冯·斯保恩(1788–1865)。
C小调第十九奏鸣曲 D958
A小调第二十奏鸣曲 D959
bB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 D960
创作于1828年春天到9月,直到20年前,人们相信后三首奏鸣曲创作于1828年9月的几个星期内。因为发现D960的誊清稿后写有日期“1828年9月26日”。然而根据近的研究,那些篇幅长大且相当重要的草稿(有些地方作曲家手稿写错的,它们则提供了正确的音符),日期几乎可以确定为始于1828年春天。有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观念认为,后三首杰作是终的灵感自动爆发的艺术产物,这种观点不再站得住脚了。正相反,草稿和作曲家手稿都表明,这些作品在定稿之前都有过许多改动,有些是很重要的变化。更可能的是,当时同时在写一些其他作品的舒伯特不仅早在1828年9月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D958-D960的草稿,而且远在这个月以前就已经在定稿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D960后写的日期9月26日只不过是这首奏鸣曲的后完成日期,而D959,尤其是D958在此之前已经完成。
确实,列在下文中的EH的研究结果以及他所提出的D959与D960草稿的创作顺序,表明舒伯特是同时创作这几首作品的,有意思的是,创作时并非是按照它们终的乐章顺序进行的:
1)D960,第三乐章,2)D960,第四乐章,3)D959,第三乐章,4)D959,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5)D960,第二乐章,6)D959,继续创作第四乐章,7)D959,乐章,8)D960,乐章,9)D959,第二乐章。
舒伯特将这三首奏鸣曲交给莱比锡的H.A.普罗布斯特出版,并希望题献给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1778–1837)。这件事情没有结果,尽管1829年T.哈斯林格就预告了这些奏鸣曲,然而直到1838年才出版,出版商为A.迪亚贝里,标题为“三首大奏鸣曲”。这时胡梅尔已经逝世,迪亚贝里转而将它们题献给舒曼。
这21首奏鸣曲的创作涵盖了舒伯特的整个创作生涯,本版本将它们按创作时间排列,使读者可以研究它们与作者生平的关系以及各乐曲之间的联系。
弗朗茨·舒伯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是仅次于贝多芬的伟大的作品,当今有见识的音乐家中很少有人会质疑这个判断。然而,在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和编号,甚至乐谱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大多数钢琴家仍然需要去努力发现早期奏鸣曲中美妙的音乐财富。的确有些异乎寻常,发行于舒伯特诞辰两百年后的本版本是次按照创作日期排列所有这些奏鸣曲的。
除了重新审视舒伯特可能的创作意图并且复制出尽可能忠实与精确的文本之外,本版本还特别注意到前后不一致和所有有疑问的地方。“版本评注”里有关于这些发现的记载,其中包括一些建议,这可能有助于学生和演奏者。“前言”与“舒伯特和钢琴”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关这些奏鸣曲以及与它们的演奏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们对于实现忠实于作曲家真正意图的诠释可能有所帮助。
舒伯特的圈内友人和仰慕者成立的“舒伯特乐迷聚会”将舒伯特认定为一位年轻的、天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朋友约翰·迈克尔·福格尔将这些美妙的歌曲唱得动人心弦,作曲家弹钢琴伴奏,所有人为之倾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当然,在他那个时代没有公开演奏完整独奏奏鸣曲的习惯,在私人表演场合人们更喜欢变奏曲和轻松的乐曲,例如常常是钢琴二重奏形式的舞曲。这类乐曲通常是光辉明朗的,调性简洁,并且技巧相对不难。事实上,舒伯特生前只出版了三首奏鸣曲,当时的报刊评论只是坚定了他的朋友及其他人的看法,即这位年轻的艺术歌曲天才尚未掌握大型的器乐体裁。舒伯特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同时代人大概难以理解为何他这么年轻就可以达到创作的。格里尔帕泽写的舒伯特墓志铭反映出这种看法:“这里埋葬着音乐艺术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
现在绝大多数音乐家一致认为,舒伯特杰出的器乐作品跻身于伟大的杰作之列。然而有许多光彩夺目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忽视,其部分原因是出版的迟滞、断断续续和紊乱,以及不切实际地将它们与贝多芬的作品对比。这两位作曲家虽然是同时代人,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钢琴创作风格都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创作意图、风格和音乐的情感表现都不同,任何机械性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使用奏鸣曲,尤其是钢琴奏鸣曲,进行作曲实验。在这个领域他们感觉可以更自如地挖掘新颖的、创造性的乐思,音乐与钢琴技巧方面,这些努力的成果是巨大的,并且扩展到他们的非键盘作品。
直到不久以前,多数舒伯特的器乐作品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赏识。19世纪,很多人急于批评它们,认为它们结构松散、缺少对位技巧以及过于冗长,不过还是有像德沃夏克这样的作曲家积极地宣扬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优点。在一篇评论舒伯特的重要文章中(《世纪插图月刊》,纽约1894年)他写道:“舒伯特对结构的把握是天生自然的。这表现在他的早期交响曲中……越研究它们,我越感到惊叹”。
确实,舒伯特的再现部与相应的呈示部差别不大。但是,认为只有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才对结构运用自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细心研读某些实例的话,例如D157的第二乐章,其中有主要主题精致的动机性展开,这个之后出现的主题来源于之前的辉煌的中间插部。
联系到对位写作,德沃夏克在上述文章中注意到,舒伯特的风格“从一开始到出现重大变化都太有个性了……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美妙的复调片段,尽管他的复调与巴赫或者贝多芬的不同,但是却同样优秀。”至于认为有些作品过于冗长的看法,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听了太差的演奏。现在谁不愿意聆听出色的演奏?例如聆听篇幅长大的、一个小节都不少的D959终乐章的精彩演奏。不过,对某些人而言,有些乐章如果遵守所有的反复,可能会觉得太长。有些反复标记似乎是舒伯特依据传统习惯加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他不会反对在某些地方取消反复标记。
很有意义的是,一些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例如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都充分肯定舒伯特作为器乐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对他的器乐作品的评价甚至超过了他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对舒伯特的评论是:(“你的情感世界具有如此的魅力,你高超的技巧令人目眩,”(引自《音乐的思考与反思》,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伦敦1982年,第74页)。
幸存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23首,其中有21首可以演奏,这些作品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不过,根据他自己的作品编号可能可以推断还有更多的同类作品,例如D537,幸存的第四首奏鸣曲,他的编号则是“No.5”。首奏鸣曲D157 E大调写于他18岁时(1815年),后一首bB大调D960完成于1828年9月,他去世前两个月。作曲家生前出版的三首奏鸣曲为D845、D850和D894(1826-1827年间),1829到1861年之间只有另外十首奏鸣曲出版。1888年,当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舒伯特作品全集”(AGA)系列十时,又有四首奏鸣曲出现了,1897年,其余六首中的五首发表在系列二十一中。不过,这些奏鸣曲里有一些是不完整的,或者因为舒伯特没有写完,或者因为作曲家手稿有一部分佚失,也有的是完整的乐章变成了分开的部分,作为独立乐曲出版。AGA出版以后,其中没有收录的三个乐章分别在不同时间出版,后,D769A片段稿(之前列为D994)于1958年次刊印在莫里斯.J.E.布朗的书《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伦敦1958年)。
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伦敦1966年)恢复了一些独立乐章的应有地位,另外一些没有确凿证据的,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之后,两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出版了:
1)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的《弗朗茨·舒伯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主题目录》《新版舒伯特作品全集》编辑委员会与沃纳·阿德候德编辑的德文版再版《弗朗茨·舒伯特新版作品全集》。国际舒伯特协会发行,系列VIII:补充卷。卷四,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OED。
2)恩斯特·希尔马,《维也纳城市与国家图书馆音乐部收藏的舒伯特手稿目录》《音乐家目录卷VIII》,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EH。
本版本在编辑这些奏鸣曲的时间顺序与乐谱内容时参考了以上的研究发现。
这些奏鸣曲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组(与本版本的三卷不完全一致):组包括写于1815-1819年间的作品,共十三首奏鸣曲,包括D664;第二组有五首奏鸣曲,D784-D894,写于1823-1826年;第三组包括后的三首杰作(1828年)D958-D960。在这些作品的编号标准方面,舒伯特学者们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OED中建议的顺序排列符合逻辑并且有说服力。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将D566排在D567和D568之后,尽管这三首奏鸣曲的写作日期都在同一个月,他还颠倒了D840和D845的顺序,虽然它们的创作日期并不十分确定。还有,布朗给D655和D769A两份片段稿以不同的编号。然而,后来在与本版本编订者的谈话中他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这些可以被归为辅助性编号,从而D960被确定为后一首奏鸣曲——No.21。
本版本将这两个片段放在附录中。奏鸣曲D567虽然与D568关系密切,但仍然有自己的独立编号,因为它是完整作品,可以独立演奏。尽管上述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为了避免混淆,本版本决定沿用几乎可以确定是准确的多伊奇编号顺序。编订者还建议,有两个或者三个多伊奇编号的奏鸣曲应该只用个,不过,其他编号在涉及到个别乐章时自然应该被提及。弃用完全是误导性的旧作品编号的做法肯定会是有益的(下文提到它们时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意义),同时,如果今后提到已经确认的舒伯特的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时,只用它们的调性和多伊奇编号。本版本三卷中使用的1-21编号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内容与出版评注
应该注意到,尽管近年来对舒伯特手稿的科学性研究有可贵的成果,EH清楚地表明纸张与水印的类似并不一定足以证明特定乐曲属于特定的奏鸣曲。例如,D567的第11页所用的纸张和水印都与该奏鸣曲的其余部分,甚至是邻页不同!
所有的奏鸣曲都在维也纳创作完成,除非下文另有说明。更多的细节可以在每一首奏鸣曲的“版本评注”中查到。
E大调奏鸣曲 D157
创作于1815年2月,这首奏鸣曲的前面是另一种版本D154的乐章,写于1815年2月11日,未完成,在展开部的结束处中断(参见附录)。对比这两个版本为研究舒伯特的早期创作方法提供了一个范例。D157乐章在2月18日动笔,21日完成。这部作品缺少终乐章,基本上可以肯定作曲家没有创作这个乐章,因为在手稿中“三声中部”以后有几乎整整三页空白。D157于1888年首次出版在AGA中。
C大调第二奏鸣曲 D279
创作于1815年9月,作曲家手稿缺少终乐章。然而从笔迹、水印以及调性和风格的类似可以相当肯定,未完成的《C大调小快板》D346就是这首奏鸣曲的终乐章。D346的创作日期不确定,在OED中是“1816?”,而根据EH则很可能是1815年2月以后。《小步舞曲》的一个较早版本D277A有另外一段迷人的“三声中部”,可能写于1815年9月,本版本将其印在附录中。D279首次出版于1888年,D346出版于 1897年,它们都收入在AGA中。D277A直到1925年才在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编辑的维也纳期刊《现代世界》里印出。
E大调第三奏鸣曲 D459
创作于1816年8月,1843年由莱比锡的C.A.克雷姆作为《五首钢琴曲》出版,其中包括两首谐谑曲。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于1930年被重新发现,标题为“奏鸣曲”。它在第二乐章中间页展开部结束处中断,从而我们失去了任何关于这五首曲子形成一个整体的依据。终乐章的后八个小节也幸存在作曲家手稿中,它用了另外一页谱纸,EH推测这部作品的创作日期可能为1817年夏天。在OED中,后三个乐章的编号为D459A,可能构成另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然而出版者不大可能自己编造这五个乐章的组合,而且决定补全未完成的第二乐章。更大的可能性在于,确实存在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完整稿)。还有,这五个乐章的风格和主题材料有类似处,例如,乐章第2小节的下行音阶动机成为柔板乐章的特点(第24等小节,还有第49-5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第五乐章也有类似处(更含蓄一些,例如第17-19等小节以及第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这些都表明所有这些乐曲很可能属于同一作品。不过,因为舒伯特的作品中没有任何五乐章的奏鸣曲,也没有一首奏鸣曲有两个谐谑曲乐章,所以有可能作曲家在世时,在即将出版时删除了一首谐谑曲。还有,鉴于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从来不用与乐章相同的调性,而且,没有其他的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乐章中不包括三声中部,看来被删除的是E大调谐谑曲更符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乐章很精彩,而且应该记住,有些演奏者可能觉得完整地演奏所有的乐章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所以本版本将所有五个乐章都印出。
A小调第四奏鸣曲No.4 D537
创作于1817年3月,这首作品有三个乐章,缺少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它有可能就是按三个乐章构思的,尽管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认为《A大调小步舞曲》D334本来属于这首奏鸣曲。但是,现在OED确认D334写于“1815年秋天以前”,确实,这个乐章的风格更接近早的两首奏鸣曲,并且看来完全不属于更成熟的D537的类型。舒伯特在D537的手稿上方题了“第五奏鸣曲”,尽管目前我们只知道有三首奏鸣曲写于它之前。1852年维也纳的C.A.斯皮纳将D537作为《第七奏鸣曲》作品164出版。
bA大调第五奏鸣曲No.5 D557
创作于1817年5月,作曲家手稿和另一位同时代人的抄谱都证实第三乐章虽然是在属调上,但是确实属于这首奏鸣曲。这是令人困惑的,因为舒伯特的奏鸣曲中没有其他偏离古典调性布局的例子。虽然不合规则,这部作品的演奏并没有失去平衡感。没有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幸存下来。有些意思的是,这首奏鸣曲的开始类似未完成的《C大调小步舞曲》D380,第三首的开始,后者的日期是1816年2月。其第三乐章第27小节以后的手稿部分已佚失,不过有一份当时的完整抄稿。D557于1888年发表于AGA中。
E小调第六奏鸣曲 D566
创作于1817年6月,这首奏鸣曲的出版史很独特。1842年,舒伯特的兄弟费迪南德将前三个乐章卖给莱比锡出版商F.维斯特林,他从来没有出版它们。首乐章的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几乎完全一样)被卖给路德维希·兰德斯伯格博士,他是一位手稿收藏家,1888年AGA就是用他的这份手稿将这首奏鸣曲作为单乐章作品出版。原有的作曲家手稿被发现在维斯特林庄园,1907年埃里希·普里格买下它。这一年《E大调小快板》(第二乐章)面世(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并且由恩斯特·冯·多纳依首演。又过了21年,1928年10月柏林期刊《音乐》刊登了《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回旋曲》D506被费迪南德单独卖给维也纳的A.迪亚贝里,1848年他将它作为《柔板与回旋曲》作品145出版。其中的“柔板”实际上源自bD大调D505,属于F小调奏鸣曲D625。迪亚贝里把它转到E大调,毫不留情地缩短了它,不过还是有些作曲技巧的,然后把它与《回旋曲》配对。一份幸存的当时的《回旋曲》抄谱中,标题为“弗朗茨·舒伯特的奏鸣曲”,它可能的写作时间(1817年6月)以及它的调性与钢琴写作风格都表明它可能是D566的终乐章。这首奏鸣曲的四乐章完整版首次由伦敦的不列颠与大陆音乐公司于1948年出版,由凯瑟琳·戴尔编订。
bD大调第七奏鸣曲 D567和bE大调第八奏鸣曲 D568
D567创作于1817年6月,而修改版D568的日期仍然未确定,尽管有些证据表明是1828年(细节参见“版本评注”),这些奏鸣曲中有一些是“双胞胎”,不过并非完全一样。实际上,舒伯特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在完成了D567乐章的早期版本之后,他修改了它并且加上慢板乐章与终曲。然后他把作品的调性从bD转到bE,又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和润色,增加了“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慢板乐章稿为D小调,在D567中转到#C小调,后在D568中转到G小调。有一些音乐学家提出,《bD大调谐谑曲》D593第二首可能是D567的第三乐章,理由是其“三声中部”几乎与D568中的一样,它们创作于同一时期。但是,舒伯特不太可能在所有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中用同一个调性。更何况D567的作曲家手稿里第三乐章紧接在第二乐章之后,并且写在同一页谱纸上。“双胞胎”之间的差别很引人注意,虽然D568可能更成熟一些,但是D567(历早的bD大调大型奏鸣曲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D568出版于舒伯特去世后不久的1829年,名为《第三大奏鸣曲》作品122,出版商为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而D567则一直到1897年才出版。D567的作曲家手稿后一页佚失,因此AGA出版的这首奏鸣曲缺少后17小节。
#F小调第九奏鸣曲 D571
创作于1817年7月,这首奏鸣曲的和第四乐章未完成。第三和第四乐章的编号为D570,尽管1897年AGA将它们收入在同一卷里——作为乐章(D571),却是单独印刷,标题为“快板与谐谑曲”,也就是说顺序颠倒了。D570的可能创作日期以及它在调性与风格上与D571的密切关系都充满说服力地表明这三个乐章属于同一首奏鸣曲。有关慢板乐章D604的证据则远非确凿。作曲家手稿中没有标题或日期,这个乐章1888年由AGA出版,只是称为“A大调钢琴曲”。OED给出的这首作品可能的创作日期为“1816或者1817年7月”,而EH的研究表明是“1817年秋天(9月?)”。无论如何,从音乐的角度看,这四个乐章看来确实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舒伯特除了某些早期作品以外,并没有将“行板”或者“柔板”写成独立的钢琴曲的习惯,这些都与上述判断相吻合。这同样适用于D612(参见第十一奏鸣曲)。
B大调第十奏鸣曲 D575
创作于1817年8月,草稿中《谐谑曲》放在《行板》前面。这些草稿极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因为作曲家手稿已经佚失,而它们又与完整版十分接近。这份完整版幸存于阿尔伯特·斯泰德勒(1794-1888)为天才的青年钢琴家约瑟芬·冯·科勒(1801-1874)所抄的乐谱中,题词“斯泰尔,1818年8月”。这两份原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舒伯特如何加工他的一些原有乐思,完整版中增加了许多运音法和力度标记。这部作品于1846年作为《大奏鸣曲(B大调)》作品147首次出版,维也纳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1812–1871)。
C大调第十一奏鸣曲 D613
创作于1818年4月,这部包括两个未完成乐章的作品于1897年由AGA首次出版,而D612 中的《E大调柔板》则于1869年由温特图尔的J.瑞特-比得尔曼单独出版。《柔板》是否为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这三个乐章都写于同一个月,而且它们看来有可能构成一部作品。事实上,《柔板》出版的比较早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这个乐章是完整的,也因此它与前后两个乐章分开。首尾两个乐章中有充分展开的段落,其钢琴技巧引人入胜,仅从这个角度来说,D613也理应得到更广泛的赞赏。
F小调第十二奏鸣曲 D625
创作于1818年9月,在匈牙利的采利茨创作,舒伯特在此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提供音乐服务。1897年在AGA中出版,没有慢板乐章。很幸运,这首被迪亚贝里狠心地缩短了的《bD大调柔板》D505(参见第六奏鸣曲)在一份早期的舒伯特作品目录中被认定为是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这份作品目录很可能是他的兄弟费迪南德编写的。目录中引用了四个乐章的开始谱例,第二个就是D505,估计AGA的编订者们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他们于1897年将这个乐章单独发表在《修订报告》中。所有四个乐章的作曲家手稿都已佚失,但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维特切克-斯保恩收藏品中保存了一份罕见的当代抄谱。首尾乐章不完整(尽管终乐章只需要一些填充),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柔板》的第6小节在这份抄谱中缺失,但是出现在迪亚贝里的转了调并且大大缩减了的版本里。
A大调第十三奏鸣曲 D664
创作于1819年(?),组奏鸣曲的后一首是D664,是舒伯特作品中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斯泰尔(作曲家手稿佚失),日期原来估计为1825年,直到20世纪初,一些新发现的证据表明是1819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OED中指出这部作品的写作日期为“1819或者1825年”。然而,其音乐和钢琴作品的风格都更接近1819年时期的作品,特别是与《“鳟鱼”五重奏》D667相接近,后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写于1819年秋天,它与D664同时由维也纳出版商J.车尔尼于1829年出版,正是舒伯特逝世后一年。D664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看来它是为约瑟芬·冯·科勒写的。
奏鸣曲片段,#C小调D655和E小调D769A
它们分别创作于1819年4月和1823年春天(三月?),1819年4月舒伯特开始创作一首#C小调奏鸣曲,但是只完成了一首精彩的“快板”的呈示部。D655这首作品和有发展潜力的片段D769A——过去列为D994,只有38个小节——都包括在本版本第二卷的附录中。D655于1897年首次发表在AGA中,而D769A则直到1958年才发表在莫里斯.J.E.布朗的《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
舒伯特间隔了三年半以后才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奏鸣曲。这个期间他很少写器乐曲,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歌剧、许多合唱作品和歌曲上。就杰作的数量而言,这几年不是他有成果的时期,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期间遭遇到一些排斥而充满失望,尽管也得到了有限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1822年秋天,随着不治之症的来临,舒伯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10月末他创作了《B小调交响曲》D759(“未完成”)和《C大调幻想曲》D760(“流浪者”)。
A小调第十四奏鸣曲 D784
创作于1823年2月,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舒伯特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休息。在严格的、简练的材料处理和美妙的钢琴创作方面,它都是精彩的范例。同样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首版出现于1839年,编号为“作品143”,维也纳的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1847)。
C大调第十五奏鸣曲 D840
创作于1825年4月,D840的“小步舞曲”不像它的“三声中部”,它没有完成,终乐章则中止于展开部的中间。这部作品出版了数种补全版,其中包括1921年的恩斯特·科雷内克版。费迪南德·舒伯特将作曲家手稿送给舒曼,1839年,舒曼将“行板”发表在他的期刊《新音乐杂志》上(Vol.11,no.47,1839年12月10日)。后来舒曼可能把这份手稿(至少是一部分)给了他的独唱、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天堂与仙子》的词作者阿道夫·伯特格尔。1861年以后,这份手稿开始传播,很可能是从伯特格尔开始的,出现的情况是,不同国家的一些图书馆与个人分别拥有手稿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于1861年由莱比锡的F.维斯特林次以完整的形式出版,标题为《遗作》(第三与四乐章未完成,正如舒伯特留下的状况一样)。如果“回旋曲”的作曲家手稿还存在的话,那么它已经下落不明。
A小调第十六奏鸣曲 D845
创作于1825年5月底以前,这首奏鸣曲次于1826年作为“作品42”由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出版,标题“大奏鸣曲”,这肯定使舒伯特十分高兴,尽管制版错误颇多(参见“现有版本”p.XXX和“版本评注”)。很遗憾,全部作曲家手稿都佚失。显然作曲家尤其喜爱“稍快的行板”,因为他在一些场合演奏了它,而且,1825年7月25日他在从斯泰尔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特别喜欢的是我的新奏鸣曲中的变奏……我单独演奏它,而且效果不错,因为有些人鼓励我说,琴键在我的手下歌唱,若果真如此,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我无法忍受令人厌恶的敲击声,甚至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满足于这种音响,它无法使耳朵和心灵愉快”。这里,引用舒伯特日记(1816年6月13日)中一段有关钢琴演奏的评论可能有帮助:“我还认识了珍妮夫人,一位手指极其灵活的钢琴家,不过她似乎缺少一些真挚和纯粹的表现力”。舒伯特将D845题献给贝多芬的学生——奥洛穆茨枢机大主教鲁道夫大公(1788–1831)。
D大调第十七奏鸣曲 D850
创作于1825年8月,1825年夏天在加施泰因创作,1826年由M.阿塔里亚出版,标题为“第二大奏鸣曲,作品53”。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中没有常见的制版者的标记,而且尽管它与首版密切相关,然而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几乎不可能的是,出版商未经作曲家同意而自行改动。有可能舒伯特写过另一份誊清稿作为制版稿。以下事实进一步支持了这种推测,按照惯例出版商不会将他们已经买下的手稿还给作曲家,阿塔里亚也没有将舒伯特的其他手稿还给他。尽管如此,舒伯特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这份手稿比首版更准确和可靠,虽然后者中有一些细节很可能来自他本人。作曲家将这部作品题献给钢琴家卡尔·马利亚·冯·博克勒特(1801–1881)。
G大调第十八奏鸣曲 D894
创作于1826年10月,这是舒伯特生前出版的第三首、也是后一首奏鸣曲。它于1827年作为《幻想曲、行板、小步舞曲和小快板》作品78由维也纳的托比亚斯·哈斯林格出版,意指在这个作品编号中有四首独立的乐曲–很明显,出版商是希望更多人购买这份乐谱。事实上,当时一份法兰克福期刊的评论员(《普及音乐杂志》,奥芬巴赫,No.34,1827年10月27日)就写道:“这份乐谱中包括几首乐曲”。舒伯特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他的好友约瑟夫·冯·斯保恩(1788–1865)。
C小调第十九奏鸣曲 D958
A小调第二十奏鸣曲 D959
bB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 D960
创作于1828年春天到9月,直到20年前,人们相信后三首奏鸣曲创作于1828年9月的几个星期内。因为发现D960的誊清稿后写有日期“1828年9月26日”。然而根据近的研究,那些篇幅长大且相当重要的草稿(有些地方作曲家手稿写错的,它们则提供了正确的音符),日期几乎可以确定为始于1828年春天。有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观念认为,后三首杰作是终的灵感自动爆发的艺术产物,这种观点不再站得住脚了。正相反,草稿和作曲家手稿都表明,这些作品在定稿之前都有过许多改动,有些是很重要的变化。更可能的是,当时同时在写一些其他作品的舒伯特不仅早在1828年9月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D958-D960的草稿,而且远在这个月以前就已经在定稿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D960后写的日期9月26日只不过是这首奏鸣曲的后完成日期,而D959,尤其是D958在此之前已经完成。
确实,列在下文中的EH的研究结果以及他所提出的D959与D960草稿的创作顺序,表明舒伯特是同时创作这几首作品的,有意思的是,创作时并非是按照它们终的乐章顺序进行的:
1)D960,第三乐章,2)D960,第四乐章,3)D959,第三乐章,4)D959,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5)D960,第二乐章,6)D959,继续创作第四乐章,7)D959,乐章,8)D960,乐章,9)D959,第二乐章。
舒伯特将这三首奏鸣曲交给莱比锡的H.A.普罗布斯特出版,并希望题献给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1778–1837)。这件事情没有结果,尽管1829年T.哈斯林格就预告了这些奏鸣曲,然而直到1838年才出版,出版商为A.迪亚贝里,标题为“三首大奏鸣曲”。这时胡梅尔已经逝世,迪亚贝里转而将它们题献给舒曼。
这21首奏鸣曲的创作涵盖了舒伯特的整个创作生涯,本版本将它们按创作时间排列,使读者可以研究它们与作者生平的关系以及各乐曲之间的联系。
前言
弗朗茨·舒伯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是仅次于贝多芬的伟大的作品,当今有见识的音乐家中很少有人会质疑这个判断。然而,在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和编号,甚至乐谱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大多数钢琴家仍然需要去努力发现早期奏鸣曲中美妙的音乐财富。的确有些异乎寻常,发行于舒伯特诞辰两百年后的本版本是次按照创作日期排列所有这些奏鸣曲的。
除了重新审视舒伯特可能的创作意图并且复制出尽可能忠实与精确的文本之外,本版本还特别注意到前后不一致和所有有疑问的地方。“版本评注”里有关于这些发现的记载,其中包括一些建议,这可能有助于学生和演奏者。“前言”与“舒伯特和钢琴”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关这些奏鸣曲以及与它们的演奏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们对于实现忠实于作曲家真正意图的诠释可能有所帮助。
舒伯特的圈内友人和仰慕者成立的“舒伯特乐迷聚会”将舒伯特认定为一位年轻的、天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朋友约翰·迈克尔·福格尔将这些美妙的歌曲唱得动人心弦,作曲家弹钢琴伴奏,所有人为之倾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当然,在他那个时代没有公开演奏完整独奏奏鸣曲的习惯,在私人表演场合人们更喜欢变奏曲和轻松的乐曲,例如常常是钢琴二重奏形式的舞曲。这类乐曲通常是光辉明朗的,调性简洁,并且技巧相对不难。事实上,舒伯特生前只出版了三首奏鸣曲,当时的报刊评论只是坚定了他的朋友及其他人的看法,即这位年轻的艺术歌曲天才尚未掌握大型的器乐体裁。舒伯特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同时代人大概难以理解为何他这么年轻就可以达到创作的。格里尔帕泽写的舒伯特墓志铭反映出这种看法:“这里埋葬着音乐艺术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
现在绝大多数音乐家一致认为,舒伯特杰出的器乐作品跻身于伟大的杰作之列。然而有许多光彩夺目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忽视,其部分原因是出版的迟滞、断断续续和紊乱,以及不切实际地将它们与贝多芬的作品对比。这两位作曲家虽然是同时代人,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钢琴创作风格都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创作意图、风格和音乐的情感表现都不同,任何机械性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使用奏鸣曲,尤其是钢琴奏鸣曲,进行作曲实验。在这个领域他们感觉可以更自如地挖掘新颖的、创造性的乐思,音乐与钢琴技巧方面,这些努力的成果是巨大的,并且扩展到他们的非键盘作品。
直到不久以前,多数舒伯特的器乐作品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赏识。19世纪,很多人急于批评它们,认为它们结构松散、缺少对位技巧以及过于冗长,不过还是有像德沃夏克这样的作曲家积极地宣扬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优点。在一篇评论舒伯特的重要文章中(《世纪插图月刊》,纽约1894年)他写道:“舒伯特对结构的把握是天生自然的。这表现在他的早期交响曲中……越研究它们,我越感到惊叹”。
确实,舒伯特的再现部与相应的呈示部差别不大。但是,认为只有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才对结构运用自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细心研读某些实例的话,例如D157的第二乐章,其中有主要主题精致的动机性展开,这个之后出现的主题来源于之前的辉煌的中间插部。
联系到对位写作,德沃夏克在上述文章中注意到,舒伯特的风格“从一开始到出现重大变化都太有个性了……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美妙的复调片段,尽管他的复调与巴赫或者贝多芬的不同,但是却同样优秀。”至于认为有些作品过于冗长的看法,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听了太差的演奏。现在谁不愿意聆听出色的演奏?例如聆听篇幅长大的、一个小节都不少的D959终乐章的精彩演奏。不过,对某些人而言,有些乐章如果遵守所有的反复,可能会觉得太长。有些反复标记似乎是舒伯特依据传统习惯加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他不会反对在某些地方取消反复标记。
很有意义的是,一些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例如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都充分肯定舒伯特作为器乐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对他的器乐作品的评价甚至超过了他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对舒伯特的评论是:(“你的情感世界具有如此的魅力,你高超的技巧令人目眩,”(引自《音乐的思考与反思》,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伦敦1982年,第74页)。
幸存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23首,其中有21首可以演奏,这些作品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不过,根据他自己的作品编号可能可以推断还有更多的同类作品,例如D537,幸存的第四首奏鸣曲,他的编号则是“No.5”。首奏鸣曲D157 E大调写于他18岁时(1815年),后一首bB大调D960完成于1828年9月,他去世前两个月。作曲家生前出版的三首奏鸣曲为D845、D850和D894(1826-1827年间),1829到1861年之间只有另外十首奏鸣曲出版。1888年,当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舒伯特作品全集”(AGA)系列十时,又有四首奏鸣曲出现了,1897年,其余六首中的五首发表在系列二十一中。不过,这些奏鸣曲里有一些是不完整的,或者因为舒伯特没有写完,或者因为作曲家手稿有一部分佚失,也有的是完整的乐章变成了分开的部分,作为独立乐曲出版。AGA出版以后,其中没有收录的三个乐章分别在不同时间出版,后,D769A片段稿(之前列为D994)于1958年次刊印在莫里斯.J.E.布朗的书《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伦敦1958年)。
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伦敦1966年)恢复了一些独立乐章的应有地位,另外一些没有确凿证据的,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之后,两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出版了:
1)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的《弗朗茨·舒伯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主题目录》《新版舒伯特作品全集》编辑委员会与沃纳·阿德候德编辑的德文版再版《弗朗茨·舒伯特新版作品全集》。国际舒伯特协会发行,系列VIII:补充卷。卷四,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OED。
2)恩斯特·希尔马,《维也纳城市与国家图书馆音乐部收藏的舒伯特手稿目录》《音乐家目录卷VIII》,卡塞尔:1978年。下文引用时缩写为EH。
本版本在编辑这些奏鸣曲的时间顺序与乐谱内容时参考了以上的研究发现。
这些奏鸣曲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组(与本版本的三卷不完全一致):组包括写于1815-1819年间的作品,共十三首奏鸣曲,包括D664;第二组有五首奏鸣曲,D784-D894,写于1823-1826年;第三组包括后的三首杰作(1828年)D958-D960。在这些作品的编号标准方面,舒伯特学者们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OED中建议的顺序排列符合逻辑并且有说服力。布朗在他的《舒伯特论文集》中将D566排在D567和D568之后,尽管这三首奏鸣曲的写作日期都在同一个月,他还颠倒了D840和D845的顺序,虽然它们的创作日期并不十分确定。还有,布朗给D655和D769A两份片段稿以不同的编号。然而,后来在与本版本编订者的谈话中他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这些可以被归为辅助性编号,从而D960被确定为后一首奏鸣曲——No.21。
本版本将这两个片段放在附录中。奏鸣曲D567虽然与D568关系密切,但仍然有自己的独立编号,因为它是完整作品,可以独立演奏。尽管上述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为了避免混淆,本版本决定沿用几乎可以确定是准确的多伊奇编号顺序。编订者还建议,有两个或者三个多伊奇编号的奏鸣曲应该只用个,不过,其他编号在涉及到个别乐章时自然应该被提及。弃用完全是误导性的旧作品编号的做法肯定会是有益的(下文提到它们时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意义),同时,如果今后提到已经确认的舒伯特的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时,只用它们的调性和多伊奇编号。本版本三卷中使用的1-21编号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内容与出版评注
应该注意到,尽管近年来对舒伯特手稿的科学性研究有可贵的成果,EH清楚地表明纸张与水印的类似并不一定足以证明特定乐曲属于特定的奏鸣曲。例如,D567的第11页所用的纸张和水印都与该奏鸣曲的其余部分,甚至是邻页不同!
所有的奏鸣曲都在维也纳创作完成,除非下文另有说明。更多的细节可以在每一首奏鸣曲的“版本评注”中查到。
E大调奏鸣曲 D157
创作于1815年2月,这首奏鸣曲的前面是另一种版本D154的乐章,写于1815年2月11日,未完成,在展开部的结束处中断(参见附录)。对比这两个版本为研究舒伯特的早期创作方法提供了一个范例。D157乐章在2月18日动笔,21日完成。这部作品缺少终乐章,基本上可以肯定作曲家没有创作这个乐章,因为在手稿中“三声中部”以后有几乎整整三页空白。D157于1888年首次出版在AGA中。
C大调第二奏鸣曲 D279
创作于1815年9月,作曲家手稿缺少终乐章。然而从笔迹、水印以及调性和风格的类似可以相当肯定,未完成的《C大调小快板》D346就是这首奏鸣曲的终乐章。D346的创作日期不确定,在OED中是“1816?”,而根据EH则很可能是1815年2月以后。《小步舞曲》的一个较早版本D277A有另外一段迷人的“三声中部”,可能写于1815年9月,本版本将其印在附录中。D279首次出版于1888年,D346出版于 1897年,它们都收入在AGA中。D277A直到1925年才在奥托·埃里希·多伊奇编辑的维也纳期刊《现代世界》里印出。
E大调第三奏鸣曲 D459
创作于1816年8月,1843年由莱比锡的C.A.克雷姆作为《五首钢琴曲》出版,其中包括两首谐谑曲。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于1930年被重新发现,标题为“奏鸣曲”。它在第二乐章中间页展开部结束处中断,从而我们失去了任何关于这五首曲子形成一个整体的依据。终乐章的后八个小节也幸存在作曲家手稿中,它用了另外一页谱纸,EH推测这部作品的创作日期可能为1817年夏天。在OED中,后三个乐章的编号为D459A,可能构成另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然而出版者不大可能自己编造这五个乐章的组合,而且决定补全未完成的第二乐章。更大的可能性在于,确实存在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完整稿)。还有,这五个乐章的风格和主题材料有类似处,例如,乐章第2小节的下行音阶动机成为柔板乐章的特点(第24等小节,还有第49-5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第五乐章也有类似处(更含蓄一些,例如第17-19等小节以及第2等小节的反向进行),这些都表明所有这些乐曲很可能属于同一作品。不过,因为舒伯特的作品中没有任何五乐章的奏鸣曲,也没有一首奏鸣曲有两个谐谑曲乐章,所以有可能作曲家在世时,在即将出版时删除了一首谐谑曲。还有,鉴于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从来不用与乐章相同的调性,而且,没有其他的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乐章中不包括三声中部,看来被删除的是E大调谐谑曲更符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乐章很精彩,而且应该记住,有些演奏者可能觉得完整地演奏所有的乐章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所以本版本将所有五个乐章都印出。
A小调第四奏鸣曲No.4 D537
创作于1817年3月,这首作品有三个乐章,缺少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它有可能就是按三个乐章构思的,尽管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认为《A大调小步舞曲》D334本来属于这首奏鸣曲。但是,现在OED确认D334写于“1815年秋天以前”,确实,这个乐章的风格更接近早的两首奏鸣曲,并且看来完全不属于更成熟的D537的类型。舒伯特在D537的手稿上方题了“第五奏鸣曲”,尽管目前我们只知道有三首奏鸣曲写于它之前。1852年维也纳的C.A.斯皮纳将D537作为《第七奏鸣曲》作品164出版。
bA大调第五奏鸣曲No.5 D557
创作于1817年5月,作曲家手稿和另一位同时代人的抄谱都证实第三乐章虽然是在属调上,但是确实属于这首奏鸣曲。这是令人困惑的,因为舒伯特的奏鸣曲中没有其他偏离古典调性布局的例子。虽然不合规则,这部作品的演奏并没有失去平衡感。没有谐谑曲或者小步舞曲幸存下来。有些意思的是,这首奏鸣曲的开始类似未完成的《C大调小步舞曲》D380,第三首的开始,后者的日期是1816年2月。其第三乐章第27小节以后的手稿部分已佚失,不过有一份当时的完整抄稿。D557于1888年发表于AGA中。
E小调第六奏鸣曲 D566
创作于1817年6月,这首奏鸣曲的出版史很独特。1842年,舒伯特的兄弟费迪南德将前三个乐章卖给莱比锡出版商F.维斯特林,他从来没有出版它们。首乐章的另一份作曲家手稿(几乎完全一样)被卖给路德维希·兰德斯伯格博士,他是一位手稿收藏家,1888年AGA就是用他的这份手稿将这首奏鸣曲作为单乐章作品出版。原有的作曲家手稿被发现在维斯特林庄园,1907年埃里希·普里格买下它。这一年《E大调小快板》(第二乐章)面世(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出版)并且由恩斯特·冯·多纳依首演。又过了21年,1928年10月柏林期刊《音乐》刊登了《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回旋曲》D506被费迪南德单独卖给维也纳的A.迪亚贝里,1848年他将它作为《柔板与回旋曲》作品145出版。其中的“柔板”实际上源自bD大调D505,属于F小调奏鸣曲D625。迪亚贝里把它转到E大调,毫不留情地缩短了它,不过还是有些作曲技巧的,然后把它与《回旋曲》配对。一份幸存的当时的《回旋曲》抄谱中,标题为“弗朗茨·舒伯特的奏鸣曲”,它可能的写作时间(1817年6月)以及它的调性与钢琴写作风格都表明它可能是D566的终乐章。这首奏鸣曲的四乐章完整版首次由伦敦的不列颠与大陆音乐公司于1948年出版,由凯瑟琳·戴尔编订。
bD大调第七奏鸣曲 D567和bE大调第八奏鸣曲 D568
D567创作于1817年6月,而修改版D568的日期仍然未确定,尽管有些证据表明是1828年(细节参见“版本评注”),这些奏鸣曲中有一些是“双胞胎”,不过并非完全一样。实际上,舒伯特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在完成了D567乐章的早期版本之后,他修改了它并且加上慢板乐章与终曲。然后他把作品的调性从bD转到bE,又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和润色,增加了“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慢板乐章稿为D小调,在D567中转到#C小调,后在D568中转到G小调。有一些音乐学家提出,《bD大调谐谑曲》D593第二首可能是D567的第三乐章,理由是其“三声中部”几乎与D568中的一样,它们创作于同一时期。但是,舒伯特不太可能在所有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中用同一个调性。更何况D567的作曲家手稿里第三乐章紧接在第二乐章之后,并且写在同一页谱纸上。“双胞胎”之间的差别很引人注意,虽然D568可能更成熟一些,但是D567(历早的bD大调大型奏鸣曲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D568出版于舒伯特去世后不久的1829年,名为《第三大奏鸣曲》作品122,出版商为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而D567则一直到1897年才出版。D567的作曲家手稿后一页佚失,因此AGA出版的这首奏鸣曲缺少后17小节。
#F小调第九奏鸣曲 D571
创作于1817年7月,这首奏鸣曲的和第四乐章未完成。第三和第四乐章的编号为D570,尽管1897年AGA将它们收入在同一卷里——作为乐章(D571),却是单独印刷,标题为“快板与谐谑曲”,也就是说顺序颠倒了。D570的可能创作日期以及它在调性与风格上与D571的密切关系都充满说服力地表明这三个乐章属于同一首奏鸣曲。有关慢板乐章D604的证据则远非确凿。作曲家手稿中没有标题或日期,这个乐章1888年由AGA出版,只是称为“A大调钢琴曲”。OED给出的这首作品可能的创作日期为“1816或者1817年7月”,而EH的研究表明是“1817年秋天(9月?)”。无论如何,从音乐的角度看,这四个乐章看来确实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舒伯特除了某些早期作品以外,并没有将“行板”或者“柔板”写成独立的钢琴曲的习惯,这些都与上述判断相吻合。这同样适用于D612(参见第十一奏鸣曲)。
B大调第十奏鸣曲 D575
创作于1817年8月,草稿中《谐谑曲》放在《行板》前面。这些草稿极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因为作曲家手稿已经佚失,而它们又与完整版十分接近。这份完整版幸存于阿尔伯特·斯泰德勒(1794-1888)为天才的青年钢琴家约瑟芬·冯·科勒(1801-1874)所抄的乐谱中,题词“斯泰尔,1818年8月”。这两份原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舒伯特如何加工他的一些原有乐思,完整版中增加了许多运音法和力度标记。这部作品于1846年作为《大奏鸣曲(B大调)》作品147首次出版,维也纳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1812–1871)。
C大调第十一奏鸣曲 D613
创作于1818年4月,这部包括两个未完成乐章的作品于1897年由AGA首次出版,而D612 中的《E大调柔板》则于1869年由温特图尔的J.瑞特-比得尔曼单独出版。《柔板》是否为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这三个乐章都写于同一个月,而且它们看来有可能构成一部作品。事实上,《柔板》出版的比较早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这个乐章是完整的,也因此它与前后两个乐章分开。首尾两个乐章中有充分展开的段落,其钢琴技巧引人入胜,仅从这个角度来说,D613也理应得到更广泛的赞赏。
F小调第十二奏鸣曲 D625
创作于1818年9月,在匈牙利的采利茨创作,舒伯特在此为埃斯特哈齐家族提供音乐服务。1897年在AGA中出版,没有慢板乐章。很幸运,这首被迪亚贝里狠心地缩短了的《bD大调柔板》D505(参见第六奏鸣曲)在一份早期的舒伯特作品目录中被认定为是这首奏鸣曲的一部分,这份作品目录很可能是他的兄弟费迪南德编写的。目录中引用了四个乐章的开始谱例,第二个就是D505,估计AGA的编订者们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他们于1897年将这个乐章单独发表在《修订报告》中。所有四个乐章的作曲家手稿都已佚失,但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维特切克-斯保恩收藏品中保存了一份罕见的当代抄谱。首尾乐章不完整(尽管终乐章只需要一些填充),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柔板》的第6小节在这份抄谱中缺失,但是出现在迪亚贝里的转了调并且大大缩减了的版本里。
A大调第十三奏鸣曲 D664
创作于1819年(?),组奏鸣曲的后一首是D664,是舒伯特作品中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斯泰尔(作曲家手稿佚失),日期原来估计为1825年,直到20世纪初,一些新发现的证据表明是1819年。不确定性仍然存在,OED中指出这部作品的写作日期为“1819或者1825年”。然而,其音乐和钢琴作品的风格都更接近1819年时期的作品,特别是与《“鳟鱼”五重奏》D667相接近,后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写于1819年秋天,它与D664同时由维也纳出版商J.车尔尼于1829年出版,正是舒伯特逝世后一年。D664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看来它是为约瑟芬·冯·科勒写的。
奏鸣曲片段,#C小调D655和E小调D769A
它们分别创作于1819年4月和1823年春天(三月?),1819年4月舒伯特开始创作一首#C小调奏鸣曲,但是只完成了一首精彩的“快板”的呈示部。D655这首作品和有发展潜力的片段D769A——过去列为D994,只有38个小节——都包括在本版本第二卷的附录中。D655于1897年首次发表在AGA中,而D769A则直到1958年才发表在莫里斯.J.E.布朗的《舒伯特:一部批评性传记》中。
舒伯特间隔了三年半以后才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奏鸣曲。这个期间他很少写器乐曲,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歌剧、许多合唱作品和歌曲上。就杰作的数量而言,这几年不是他有成果的时期,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期间遭遇到一些排斥而充满失望,尽管也得到了有限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1822年秋天,随着不治之症的来临,舒伯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10月末他创作了《B小调交响曲》D759(“未完成”)和《C大调幻想曲》D760(“流浪者”)。
A小调第十四奏鸣曲 D784
创作于1823年2月,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舒伯特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休息。在严格的、简练的材料处理和美妙的钢琴创作方面,它都是精彩的范例。同样没有“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首版出现于1839年,编号为“作品143”,维也纳的出版商A.迪亚贝里将它题献给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1847)。
C大调第十五奏鸣曲 D840
创作于1825年4月,D840的“小步舞曲”不像它的“三声中部”,它没有完成,终乐章则中止于展开部的中间。这部作品出版了数种补全版,其中包括1921年的恩斯特·科雷内克版。费迪南德·舒伯特将作曲家手稿送给舒曼,1839年,舒曼将“行板”发表在他的期刊《新音乐杂志》上(Vol.11,no.47,1839年12月10日)。后来舒曼可能把这份手稿(至少是一部分)给了他的独唱、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天堂与仙子》的词作者阿道夫·伯特格尔。1861年以后,这份手稿开始传播,很可能是从伯特格尔开始的,出现的情况是,不同国家的一些图书馆与个人分别拥有手稿的一部分。这部作品于1861年由莱比锡的F.维斯特林次以完整的形式出版,标题为《遗作》(第三与四乐章未完成,正如舒伯特留下的状况一样)。如果“回旋曲”的作曲家手稿还存在的话,那么它已经下落不明。
A小调第十六奏鸣曲 D845
创作于1825年5月底以前,这首奏鸣曲次于1826年作为“作品42”由维也纳的A.佩恩瑙尔出版,标题“大奏鸣曲”,这肯定使舒伯特十分高兴,尽管制版错误颇多(参见“现有版本”p.XXX和“版本评注”)。很遗憾,全部作曲家手稿都佚失。显然作曲家尤其喜爱“稍快的行板”,因为他在一些场合演奏了它,而且,1825年7月25日他在从斯泰尔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特别喜欢的是我的新奏鸣曲中的变奏……我单独演奏它,而且效果不错,因为有些人鼓励我说,琴键在我的手下歌唱,若果真如此,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我无法忍受令人厌恶的敲击声,甚至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满足于这种音响,它无法使耳朵和心灵愉快”。这里,引用舒伯特日记(1816年6月13日)中一段有关钢琴演奏的评论可能有帮助:“我还认识了珍妮夫人,一位手指极其灵活的钢琴家,不过她似乎缺少一些真挚和纯粹的表现力”。舒伯特将D845题献给贝多芬的学生——奥洛穆茨枢机大主教鲁道夫大公(1788–1831)。
D大调第十七奏鸣曲 D850
创作于1825年8月,1825年夏天在加施泰因创作,1826年由M.阿塔里亚出版,标题为“第二大奏鸣曲,作品53”。幸存的作曲家手稿中没有常见的制版者的标记,而且尽管它与首版密切相关,然而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几乎不可能的是,出版商未经作曲家同意而自行改动。有可能舒伯特写过另一份誊清稿作为制版稿。以下事实进一步支持了这种推测,按照惯例出版商不会将他们已经买下的手稿还给作曲家,阿塔里亚也没有将舒伯特的其他手稿还给他。尽管如此,舒伯特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这份手稿比首版更准确和可靠,虽然后者中有一些细节很可能来自他本人。作曲家将这部作品题献给钢琴家卡尔·马利亚·冯·博克勒特(1801–1881)。
G大调第十八奏鸣曲 D894
创作于1826年10月,这是舒伯特生前出版的第三首、也是后一首奏鸣曲。它于1827年作为《幻想曲、行板、小步舞曲和小快板》作品78由维也纳的托比亚斯·哈斯林格出版,意指在这个作品编号中有四首独立的乐曲–很明显,出版商是希望更多人购买这份乐谱。事实上,当时一份法兰克福期刊的评论员(《普及音乐杂志》,奥芬巴赫,No.34,1827年10月27日)就写道:“这份乐谱中包括几首乐曲”。舒伯特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他的好友约瑟夫·冯·斯保恩(1788–1865)。
C小调第十九奏鸣曲 D958
A小调第二十奏鸣曲 D959
bB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 D960
创作于1828年春天到9月,直到20年前,人们相信后三首奏鸣曲创作于1828年9月的几个星期内。因为发现D960的誊清稿后写有日期“1828年9月26日”。然而根据近的研究,那些篇幅长大且相当重要的草稿(有些地方作曲家手稿写错的,它们则提供了正确的音符),日期几乎可以确定为始于1828年春天。有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观念认为,后三首杰作是终的灵感自动爆发的艺术产物,这种观点不再站得住脚了。正相反,草稿和作曲家手稿都表明,这些作品在定稿之前都有过许多改动,有些是很重要的变化。更可能的是,当时同时在写一些其他作品的舒伯特不仅早在1828年9月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D958-D960的草稿,而且远在这个月以前就已经在定稿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D960后写的日期9月26日只不过是这首奏鸣曲的后完成日期,而D959,尤其是D958在此之前已经完成。
确实,列在下文中的EH的研究结果以及他所提出的D959与D960草稿的创作顺序,表明舒伯特是同时创作这几首作品的,有意思的是,创作时并非是按照它们终的乐章顺序进行的:
1)D960,第三乐章,2)D960,第四乐章,3)D959,第三乐章,4)D959,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5)D960,第二乐章,6)D959,继续创作第四乐章,7)D959,乐章,8)D960,乐章,9)D959,第二乐章。
舒伯特将这三首奏鸣曲交给莱比锡的H.A.普罗布斯特出版,并希望题献给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1778–1837)。这件事情没有结果,尽管1829年T.哈斯林格就预告了这些奏鸣曲,然而直到1838年才出版,出版商为A.迪亚贝里,标题为“三首大奏鸣曲”。这时胡梅尔已经逝世,迪亚贝里转而将它们题献给舒曼。
这21首奏鸣曲的创作涵盖了舒伯特的整个创作生涯,本版本将它们按创作时间排列,使读者可以研究它们与作者生平的关系以及各乐曲之间的联系。
媒体评论
序
上海世纪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公司斥巨资为我国音乐界隆重引进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伟大作曲
家—— J.S.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的钢琴乐谱,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权威性的依据作曲家手稿及次出版 (俗称 “ 原版”)的版本而著称。
这种“ 净版本”(或称“ 原始版本”),即 URTEXT,对每个细节做出详细而殷实的考证,对多种有据可查的初
来源进行比较分析,以接近作曲家原始意图为其追求目标。 因此,“ 维也纳原始版本” 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
誉,业已成为一切严肃的音乐学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研究音乐作品本来面貌的可靠的出发
点。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是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起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作品
被出版过不计其数的不同版本,由此造成的混乱也严重。
J.S. 巴赫基本上不在手稿上注明任何演奏指示,通常无速度标志、无强弱记号、无表情术语、无连跳记号
(articulation)、无踏板记号,仅有几个例外。 现在通行的巴赫版本,如车尔尼版、穆杰里尼版、布索尼版、齐洛季
版,加注大量演奏记号,其中有些可给以启示,但亦有大量不合理之处,甚至违背巴赫原意,有着许多过于浪
漫、与风格不符的解释; 极少数的有“ 修改” 巴赫原作,对音符进行“ 增删” 之举。
对莫扎特的注释常有改动音符、改动术语、增添过多强弱记号的现象。 充斥我国市场的某种版本 (韦森伯
格注释)公然多处“ 修改” 莫扎特原作,连旋律、音区都被“ 改” 了。 这种以讹传讹只能使错误信息广为传播。
在出版史上,对贝多芬的任意窜改是严重、普遍的,造成的混乱也*。 有的版本把自己的注释混同
在贝多芬的原作之中,使人真伪难辨; 有的改动贝多芬强弱记号、分句连线的位置,使音乐句法和性质发生异
变; 有的更公然去掉贝多芬原注,添加自己的注解,也有增删音符的。 在踏板记号上,问题尤其严重。 过多的
踏板记号严重损害了贝多芬音乐的清晰音响。
至于被称为“ 钢琴诗人” 的肖邦,其版本遭遇更为“ 悲惨”。 一方面,肖邦本人常为同首作品写出两个甚
至三个手稿版本,其中有不少重大差异; 另一方面,热爱肖邦的注释者甚多,他们也常常将一己之见强加给肖
邦。 广为流传的著名钢琴大师柯托版、帕德莱茨基版也不例外。 诚然,在这些版本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不少十
分“ 私人化” 的注释亦难免给人以误导。
鉴于以上版本混乱之严重情况, “ 净版” 或曰“ 原始版” 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对任何想以钢琴为事业,任
何想贴近作曲家原作真实面貌,任何想对上述几位大师作品做出切合实际判断的音乐家,都必须以拥有“ 净
版本” 作为他们的*。 因为这是他们的学术依靠,这是他们从事演奏和研究的出发点。“ 净版本” 可以使他
们免去许多误解,避免大量由于误传信息所引起的歧解。
所以,我在此呼吁,每个学习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杰出的钢琴音乐的人,都应当拥
有一套放在你们面前的“ 维也纳原始版”
上海世纪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公司斥巨资为我国音乐界隆重引进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伟大作曲
家—— J.S.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的钢琴乐谱,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权威性的依据作曲家手稿及次出版 (俗称 “ 原版”)的版本而著称。
这种“ 净版本”(或称“ 原始版本”),即 URTEXT,对每个细节做出详细而殷实的考证,对多种有据可查的初
来源进行比较分析,以接近作曲家原始意图为其追求目标。 因此,“ 维也纳原始版本” 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
誉,业已成为一切严肃的音乐学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研究音乐作品本来面貌的可靠的出发
点。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是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起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作品
被出版过不计其数的不同版本,由此造成的混乱也严重。
J.S. 巴赫基本上不在手稿上注明任何演奏指示,通常无速度标志、无强弱记号、无表情术语、无连跳记号
(articulation)、无踏板记号,仅有几个例外。 现在通行的巴赫版本,如车尔尼版、穆杰里尼版、布索尼版、齐洛季
版,加注大量演奏记号,其中有些可给以启示,但亦有大量不合理之处,甚至违背巴赫原意,有着许多过于浪
漫、与风格不符的解释; 极少数的有“ 修改” 巴赫原作,对音符进行“ 增删” 之举。
对莫扎特的注释常有改动音符、改动术语、增添过多强弱记号的现象。 充斥我国市场的某种版本 (韦森伯
格注释)公然多处“ 修改” 莫扎特原作,连旋律、音区都被“ 改” 了。 这种以讹传讹只能使错误信息广为传播。
在出版史上,对贝多芬的任意窜改是严重、普遍的,造成的混乱也*。 有的版本把自己的注释混同
在贝多芬的原作之中,使人真伪难辨; 有的改动贝多芬强弱记号、分句连线的位置,使音乐句法和性质发生异
变; 有的更公然去掉贝多芬原注,添加自己的注解,也有增删音符的。 在踏板记号上,问题尤其严重。 过多的
踏板记号严重损害了贝多芬音乐的清晰音响。
至于被称为“ 钢琴诗人” 的肖邦,其版本遭遇更为“ 悲惨”。 一方面,肖邦本人常为同首作品写出两个甚
至三个手稿版本,其中有不少重大差异; 另一方面,热爱肖邦的注释者甚多,他们也常常将一己之见强加给肖
邦。 广为流传的著名钢琴大师柯托版、帕德莱茨基版也不例外。 诚然,在这些版本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不少十
分“ 私人化” 的注释亦难免给人以误导。
鉴于以上版本混乱之严重情况, “ 净版” 或曰“ 原始版” 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对任何想以钢琴为事业,任
何想贴近作曲家原作真实面貌,任何想对上述几位大师作品做出切合实际判断的音乐家,都必须以拥有“ 净
版本” 作为他们的*。 因为这是他们的学术依靠,这是他们从事演奏和研究的出发点。“ 净版本” 可以使他
们免去许多误解,避免大量由于误传信息所引起的歧解。
所以,我在此呼吁,每个学习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杰出的钢琴音乐的人,都应当拥
有一套放在你们面前的“ 维也纳原始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