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309487丛书名: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在1990~2004年15年时间里,这个全国**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城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社会事业等各个层面的变化,梳理了1990年以来海口的发展轨迹,特别是从“国际城市”到绿色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理念的调整。正是这种调整,保证海口从浪漫主义的天空回归现实主义的大地,发挥比较优势,开始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内容简介
《营造绿色宜居城市》是1990年代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市县经济社会调查·海口卷》的衔接和延续。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在1990~2004年15年时间里,这个全国*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城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社会事业等各个层面的变化,梳理了1990年以来海口的发展轨迹,特别是从“国际城市”到绿色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理念的调整。正是这种调整,保证海口从浪漫主义的天空回归现实主义的大地,发挥比较优势,开始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实证研究的学术性著作,不仅对城市发展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研究的学者也提供了一个跨度达15年的城市成长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实证研究的学术性著作,不仅对城市发展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研究的学者也提供了一个跨度达15年的城市成长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 录
部分 研究报告目标调整:从“国际城市”到绿色宜居城市——1990年代以来海口发展的轨迹与反思
第二部分 总调查报告
篇 经济
章 工业经济
节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变化
第二节 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持因素和支持手段
第三节 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四节 工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对策
第二章 第三产业
节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
第二节 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第三节 商贸业的发展
第四节 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节 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商贸业和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八节 海口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三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
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节 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手段和政策
第三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对外开放
节 海口市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二节 海口市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环境
第三节 海口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财政与金融
节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
第二节金融经济运行情况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
节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第二节 国有商业流通企业改革
第三节 开发区与开发企业改革
第四节 国有农业企业改革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七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节 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文化事业各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第四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海口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第六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发展目标
第七节 体制改革与政策支持
第八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及主攻方向
第二篇 城乡建设
第八章 城市规划
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片区规划
第三节 功能规划
第四节 村镇规划
第五节 规划发展思路
第六节 规划管理
第九章 城市建设
节 道路建设
第二节 桥梁建设
第三节 港口、机场、铁路建设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
第五节 房屋住宅建设
第六节 园林绿化建设
第七节 信息化建设
第八节 村镇建设
第九节 开发区建设
第十节 环境建设
第十章 城市管理
节 规划管理
第二节 土地管理
第三节 住宅管理
第四节 城市交通管理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
第六节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第七节 海域管理
第八节 城市管理队伍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
节 土地经营
第二节 设施经营
第三节 金融资产经营
第四节 人才经营
第五节 企业经营
第六节 无形资产经营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篇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十二章 人口、婚姻和家庭
节 人口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家庭
第十三章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节 资源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
节 生态环境的状况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退化现状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防治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第四篇 社会事业
第十五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节 社会阶层基本状况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变化
第三节 社会阶层形态、问题和建议
第十六章 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节社会治安
第二节 交通管理与消防管理
第三节 社会事件与生产事故
第十七章 教育和科技
节 教育事业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十八章 文化和体育
节 文体事业基本状况
第二节 各项文化事业
第三节 文化产业
第十九章 医疗卫生
节 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资源
第二节 卫庄防疫与卫生管理
第三节 国民健康与保健工作
第四节 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十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第五篇 政治
第二十一章 政党和群众团体
节 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员会
第二节 海口市的民主党派
第三节 群众团体
第二十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
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节 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节 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
第二十三章 海口市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节 海口市人民政府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人民法院
第三部 分专题调查、户情调查报告
专题调查报告
专题1 海口保税区调查
专题2 海南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调查
专题3 椰树集团产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专题4 继往开来——前进中的海南大学
专题5 海口市文明生态村调查
户情调查报告
300户城乡居民问卷调查报告
后记
第二部分 总调查报告
篇 经济
章 工业经济
节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变化
第二节 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持因素和支持手段
第三节 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四节 工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对策
第二章 第三产业
节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
第二节 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第三节 商贸业的发展
第四节 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节 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商贸业和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八节 海口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三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
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节 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手段和政策
第三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对外开放
节 海口市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二节 海口市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环境
第三节 海口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财政与金融
节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
第二节金融经济运行情况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
节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第二节 国有商业流通企业改革
第三节 开发区与开发企业改革
第四节 国有农业企业改革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七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节 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文化事业各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第四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海口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第六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发展目标
第七节 体制改革与政策支持
第八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及主攻方向
第二篇 城乡建设
第八章 城市规划
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片区规划
第三节 功能规划
第四节 村镇规划
第五节 规划发展思路
第六节 规划管理
第九章 城市建设
节 道路建设
第二节 桥梁建设
第三节 港口、机场、铁路建设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
第五节 房屋住宅建设
第六节 园林绿化建设
第七节 信息化建设
第八节 村镇建设
第九节 开发区建设
第十节 环境建设
第十章 城市管理
节 规划管理
第二节 土地管理
第三节 住宅管理
第四节 城市交通管理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
第六节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第七节 海域管理
第八节 城市管理队伍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
节 土地经营
第二节 设施经营
第三节 金融资产经营
第四节 人才经营
第五节 企业经营
第六节 无形资产经营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篇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十二章 人口、婚姻和家庭
节 人口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家庭
第十三章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节 资源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
节 生态环境的状况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退化现状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防治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第四篇 社会事业
第十五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节 社会阶层基本状况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变化
第三节 社会阶层形态、问题和建议
第十六章 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节社会治安
第二节 交通管理与消防管理
第三节 社会事件与生产事故
第十七章 教育和科技
节 教育事业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十八章 文化和体育
节 文体事业基本状况
第二节 各项文化事业
第三节 文化产业
第十九章 医疗卫生
节 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资源
第二节 卫庄防疫与卫生管理
第三节 国民健康与保健工作
第四节 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十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第五篇 政治
第二十一章 政党和群众团体
节 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员会
第二节 海口市的民主党派
第三节 群众团体
第二十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
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节 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节 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
第二十三章 海口市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节 海口市人民政府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人民法院
第三部 分专题调查、户情调查报告
专题调查报告
专题1 海口保税区调查
专题2 海南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调查
专题3 椰树集团产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专题4 继往开来——前进中的海南大学
专题5 海口市文明生态村调查
户情调查报告
300户城乡居民问卷调查报告
后记
在线试读
目标调整:从“国际城市”到绿色宜居城市——1990年代以来海口发展的轨迹与反思
一 历史沿革与17年巨变
海口旧城所在地——府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琼州,在此建琼山县城,当时的州治在琼山的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17年),琼州州治从旧州迁至府城,至清末,府城一直是州治、府治以及县治所在地,成为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海口的白沙津,在府城建城之初(唐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作为其外港,设古渡驿站,成为海南与大陆往来的交通要冲。南宋淳祐戊申(1248年),在现海甸村和老市区一带建神应港,又名海口浦,海口因此得名,此后渐成集市,成为当时本岛的贸易港口,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门户。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筑成0.48平方公里的海口所城。清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辟为商埠。民国初期,仍隶属于琼山县,但在琼州地区的地位已经日益突出,其政治、经济和交通的重心逐渐向此转移。
1926年12月,海口从琼山县分出单独设市,至1949年,建成区达到1.5平方公里,加上府城城区的2.86平方公里,总计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随着海口市人民政府的建立,海南全岛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流通中心作用,逐渐向此迁移。1949年以来,府城镇曾两度归属海口市管辖,又两度分离,直到2002年10月,国务院再次批准海口、琼山两市合并。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成为海南省的省会。此时的海口还是一个“丑小鸭”,城市人口只有区区20.18万人,刚好从“小城市”的梯队里毕业。城区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1.49亿元,经济实力非常薄弱。
……
一 历史沿革与17年巨变
海口旧城所在地——府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琼州,在此建琼山县城,当时的州治在琼山的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17年),琼州州治从旧州迁至府城,至清末,府城一直是州治、府治以及县治所在地,成为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海口的白沙津,在府城建城之初(唐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作为其外港,设古渡驿站,成为海南与大陆往来的交通要冲。南宋淳祐戊申(1248年),在现海甸村和老市区一带建神应港,又名海口浦,海口因此得名,此后渐成集市,成为当时本岛的贸易港口,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门户。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筑成0.48平方公里的海口所城。清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辟为商埠。民国初期,仍隶属于琼山县,但在琼州地区的地位已经日益突出,其政治、经济和交通的重心逐渐向此转移。
1926年12月,海口从琼山县分出单独设市,至1949年,建成区达到1.5平方公里,加上府城城区的2.86平方公里,总计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随着海口市人民政府的建立,海南全岛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流通中心作用,逐渐向此迁移。1949年以来,府城镇曾两度归属海口市管辖,又两度分离,直到2002年10月,国务院再次批准海口、琼山两市合并。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成为海南省的省会。此时的海口还是一个“丑小鸭”,城市人口只有区区20.18万人,刚好从“小城市”的梯队里毕业。城区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1.49亿元,经济实力非常薄弱。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