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171339
内容简介
杨文采的这本《东亚古特提斯域大地构造物理学》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地质学、物理学的知识,从总体上解剖了古特提斯域的时空属性,并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秦岭造山带、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地质与构造演化五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其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书后还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有关系统论和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认识。本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是难得的优秀科学*作。
《东亚古特提斯域大地构造物理学》可供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人员及对宇宙与自然规律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目 录
1 大地构造物理学导言
1.1 大地构造物理学概说
1.2 地壳上地幔组构与属性
1.3 典型的大陆行为
1.4 几种特殊地质作用的探讨
参考文献
2 中国地壳上地幔概况
2.1 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
2.2 中国西北塔里木盆地地壳上地幔
2.3 中国中部地壳上地幔
2.4 关于环渤海地幔柱
2.5 关于地壳上地幔探测
参考文献
3 东亚演化与古特提斯洋
3.1 东亚大地构造概要
3.2 中国及邻区的古海洋及板块碰撞作用
3.3 古特提斯洋碰撞造山会聚带
3.4 中国大陆的构造格架
3.5 大陆属性与系统行为的相图
参考文献
4 古特提斯洋会聚带东端:苏鲁
4.1 古特提斯洋苏鲁带北部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4.2 古特提斯洋苏鲁带南部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4.3 苏鲁造山带岩石圈
4.4 苏鲁造山带上地幔
参考文献
5 古特提斯洋会聚带东部:大别
5.1 古特提斯洋大别造山带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5.2 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与旋转
5.3 郯庐断裂带的深部构造
5.4 中国东部的多重地震拱弧构造
参考文献
6 秦岭造山带
6.1 秦岭造山带的地壳上地幔
6.2 大别—苏鲁造山带与秦岭的构造对比
6.3 川甘青复理石盆地
6.4 关于阿尼玛卿和巴颜喀喇
参考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与古特提斯洋
7.1 塔里木盆地地质概况
7.2 显生宙大地构造事件
7.3 塔里木盆地与世界油气资源
7.4 阿尔金转换断裂带
参考文献
8 昆仑造山带地质概况与构造演化
8.1 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8.2 东昆仑地质概况
8.3 西昆仑及其前陆逆冲带
8.4 西昆仑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史
8.5 中央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
8.6 特大型固体矿产与大地构造
参考文献
附录A 系统论笔记
A.1 不同角度看系统
A.2 系统的表象:秩序
A.3 有序、无序和没有秩序
A.4 熵:系统无序的度量
A.5 混沌
A.6 系统的萌芽:相遇与互动
A.7 相遇是一种自然选择
A.8 科学家中的异类
A.9 自组织导致耗散结构
A.10 一部描述自组织过程的历史长卷
A.11 涌现:加法定理
A.12 束缚:第二加法定理
A.13 互补与对抗
A.14 中庸:调控系统平衡的艺术
A.15 演化与进化
A.16 人类社会文明了吗?
A.17 不见可欲
A.18 人造机器——系统组织的典范
A.19 控制、自动控制与自然调节
A.20 信息与组织
A.21 自发的组织与学习的组织
A.22 控制与反控制、器官
A.23 信息和基因
附录B 非线性动力学笔记
B.1 系统演化轨迹的多样性
B.2 线性与非线性
B.3 突变与间断
B.4 相变、去组织临界与自组织临界
B.5 二齿分岔
B.6 复杂分岔和谱系
B.7 双变量微分方程:心脏系统
B.8 三变量微分方程:蝴蝶效应
B.9 动力学演化轨迹的吸引子
B.10 多变量动力学系统
B.11 互动与协调
B.12 突变论
B.13 间歇
B.14 怪圈与循回
B.15 从系统论看人类社会系统
参考文献(附录A和附录B)
1.1 大地构造物理学概说
1.2 地壳上地幔组构与属性
1.3 典型的大陆行为
1.4 几种特殊地质作用的探讨
参考文献
2 中国地壳上地幔概况
2.1 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
2.2 中国西北塔里木盆地地壳上地幔
2.3 中国中部地壳上地幔
2.4 关于环渤海地幔柱
2.5 关于地壳上地幔探测
参考文献
3 东亚演化与古特提斯洋
3.1 东亚大地构造概要
3.2 中国及邻区的古海洋及板块碰撞作用
3.3 古特提斯洋碰撞造山会聚带
3.4 中国大陆的构造格架
3.5 大陆属性与系统行为的相图
参考文献
4 古特提斯洋会聚带东端:苏鲁
4.1 古特提斯洋苏鲁带北部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4.2 古特提斯洋苏鲁带南部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4.3 苏鲁造山带岩石圈
4.4 苏鲁造山带上地幔
参考文献
5 古特提斯洋会聚带东部:大别
5.1 古特提斯洋大别造山带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5.2 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与旋转
5.3 郯庐断裂带的深部构造
5.4 中国东部的多重地震拱弧构造
参考文献
6 秦岭造山带
6.1 秦岭造山带的地壳上地幔
6.2 大别—苏鲁造山带与秦岭的构造对比
6.3 川甘青复理石盆地
6.4 关于阿尼玛卿和巴颜喀喇
参考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与古特提斯洋
7.1 塔里木盆地地质概况
7.2 显生宙大地构造事件
7.3 塔里木盆地与世界油气资源
7.4 阿尔金转换断裂带
参考文献
8 昆仑造山带地质概况与构造演化
8.1 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8.2 东昆仑地质概况
8.3 西昆仑及其前陆逆冲带
8.4 西昆仑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史
8.5 中央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
8.6 特大型固体矿产与大地构造
参考文献
附录A 系统论笔记
A.1 不同角度看系统
A.2 系统的表象:秩序
A.3 有序、无序和没有秩序
A.4 熵:系统无序的度量
A.5 混沌
A.6 系统的萌芽:相遇与互动
A.7 相遇是一种自然选择
A.8 科学家中的异类
A.9 自组织导致耗散结构
A.10 一部描述自组织过程的历史长卷
A.11 涌现:加法定理
A.12 束缚:第二加法定理
A.13 互补与对抗
A.14 中庸:调控系统平衡的艺术
A.15 演化与进化
A.16 人类社会文明了吗?
A.17 不见可欲
A.18 人造机器——系统组织的典范
A.19 控制、自动控制与自然调节
A.20 信息与组织
A.21 自发的组织与学习的组织
A.22 控制与反控制、器官
A.23 信息和基因
附录B 非线性动力学笔记
B.1 系统演化轨迹的多样性
B.2 线性与非线性
B.3 突变与间断
B.4 相变、去组织临界与自组织临界
B.5 二齿分岔
B.6 复杂分岔和谱系
B.7 双变量微分方程:心脏系统
B.8 三变量微分方程:蝴蝶效应
B.9 动力学演化轨迹的吸引子
B.10 多变量动力学系统
B.11 互动与协调
B.12 突变论
B.13 间歇
B.14 怪圈与循回
B.15 从系统论看人类社会系统
参考文献(附录A和附录B)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