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65432丛书名: 中小城市绿皮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小城市发展”为主题,分析了加强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绩效、优化城市空间、发展现代产业、防治工业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思路和途径,阐释了中小城市建设生态文明载体、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基本要求。通过十个案例分析了这些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政策,介绍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启示。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小城市发展
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三 中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四 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策略
Ⅱ 专项报告
土地开发利用篇
2 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是中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3 土地整理与中小城市的发展
4 城市用地绩效提升与城市用地制度创新
5 提升城镇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城镇化转型
绿色发展篇
6 防治工业污染是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
7 中小城市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8 “四化同步”与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发展
9 中国新能源城市建设综述
10 讲故事与慢下来: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中小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生态建设篇
11 打造生态城市载体,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12 生态村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13 中国生态村建设的现状及展望
14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Ⅲ 典型案例
15 牢守生态发展红线谱写美丽昆山篇章
16 坚持两型引领实现绿色崛起——长沙县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实践和启示
1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活力海沧福建厦门
18 生态常熟江南明珠——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熟实践”
19 推进生态立市 实现绿色崛起——句容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 做靓生态文章建设美好家园——章丘市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 坚持生态立县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美丽郫县
22 创新发展思路 推动生态文明向建设绿色幸福新肇东加速迈进
2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丽乳山
24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幸福南安
25 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指引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
26 一个目标四个关键扎实推进协调发展——贵阳市南明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纪实
27 科学定位规范发展开创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崭新局面
28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Ⅳ 中国中小城市评价
29 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30 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
1 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小城市发展
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三 中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四 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策略
Ⅱ 专项报告
土地开发利用篇
2 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是中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3 土地整理与中小城市的发展
4 城市用地绩效提升与城市用地制度创新
5 提升城镇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城镇化转型
绿色发展篇
6 防治工业污染是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
7 中小城市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8 “四化同步”与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发展
9 中国新能源城市建设综述
10 讲故事与慢下来: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中小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生态建设篇
11 打造生态城市载体,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12 生态村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13 中国生态村建设的现状及展望
14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Ⅲ 典型案例
15 牢守生态发展红线谱写美丽昆山篇章
16 坚持两型引领实现绿色崛起——长沙县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实践和启示
1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活力海沧福建厦门
18 生态常熟江南明珠——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熟实践”
19 推进生态立市 实现绿色崛起——句容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 做靓生态文章建设美好家园——章丘市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 坚持生态立县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美丽郫县
22 创新发展思路 推动生态文明向建设绿色幸福新肇东加速迈进
2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丽乳山
24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幸福南安
25 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指引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
26 一个目标四个关键扎实推进协调发展——贵阳市南明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纪实
27 科学定位规范发展开创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崭新局面
28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Ⅳ 中国中小城市评价
29 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30 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
前 言
序 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道,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将使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优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加深的。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经济发展常常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逐步加大。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5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已经具备条件。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应该看到,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城镇化模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GDP增长的同时,留下了巨额的“生态赤字”。中国现在已处于重污染阶段,传统污染问题和新问题交织,是全世界各国都没有遇到过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雾霾天气、上海松江死猪、松花江水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湖南郴州血铅等,一系列重大公共环境事件使我们对严峻的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切实保护好农田。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荒漠化、石漠化地区进行重点治理。推广舍饲圈养、轮牧休牧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措施,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使自然生态尽快得到恢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土地、草原、林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充分调动农户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国家要加大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投资吸引民间投资,谁投资、谁受益。建立区域生态评价考核制度,列入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范围。
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单元和节点。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数据,在建制市中,2010年我国50万人口以下城市380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7.75%;50万~100万人口城市13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0.97%,二者之和为5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近4/5。广义上看,中小城市还包括非建制市地级区划和非建制市县级区划,以及部分远离中心城区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按照这一定义,中小城市的数量达到2816个,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7.3%。中小城市在城镇体系和国土面积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
感谢中城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你们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的主题选择上独具匠心,“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小城市发展”准确把握了当前中小城市发展的关切。
感谢本书的作者团队,你们以全球化的视野,很好地融合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题,展现了你们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郑新立
2014年9月8日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道,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将使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优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加深的。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经济发展常常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逐步加大。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5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已经具备条件。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应该看到,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城镇化模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GDP增长的同时,留下了巨额的“生态赤字”。中国现在已处于重污染阶段,传统污染问题和新问题交织,是全世界各国都没有遇到过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雾霾天气、上海松江死猪、松花江水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湖南郴州血铅等,一系列重大公共环境事件使我们对严峻的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切实保护好农田。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荒漠化、石漠化地区进行重点治理。推广舍饲圈养、轮牧休牧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措施,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使自然生态尽快得到恢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土地、草原、林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充分调动农户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国家要加大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投资吸引民间投资,谁投资、谁受益。建立区域生态评价考核制度,列入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范围。
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单元和节点。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数据,在建制市中,2010年我国50万人口以下城市380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7.75%;50万~100万人口城市13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0.97%,二者之和为5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近4/5。广义上看,中小城市还包括非建制市地级区划和非建制市县级区划,以及部分远离中心城区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按照这一定义,中小城市的数量达到2816个,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7.3%。中小城市在城镇体系和国土面积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
感谢中城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你们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的主题选择上独具匠心,“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小城市发展”准确把握了当前中小城市发展的关切。
感谢本书的作者团队,你们以全球化的视野,很好地融合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题,展现了你们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郑新立
2014年9月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