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7833
内容简介
《脉学辑要》由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筒所著。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总说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在对医学史上的脉学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先列各医家原文,逐条注释,细加钻研,虚心夷考,衡别是非,删繁节要,融会贯通,并附作者按语,论述精辟,内容包括家传及个人心得,简要切用,颇有价值。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本次整理以日本宽政七年(1795)江户万笈堂刊本一聿修堂藏板一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总说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在对医学史上的脉学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先列各医家原文,逐条注释,细加钻研,虚心夷考,衡别是非,删繁节要,融会贯通,并附作者按语,论述精辟,内容包括家传及个人心得,简要切用,颇有价值。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本次整理以日本宽政七年(1795)江户万笈堂刊本一聿修堂藏板一为底本。
目 录
卷上
总说
总说
卷中
浮
芤
滑
洪
数
疾
促
弦
紧
沉
伏
茧
立
实
微
涩
细
软
弱
虚
散
缓
迟
结
代
动
长
短
卷下
妇人
小儿
怪脉
弹石
解索
雀啄
屋漏
虾游
鱼翔
釜沸
校注后记
在线试读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20):脉学辑要》:
又曰:治病之法,有当舍证从脉者,有当舍脉从证者,何也?盖证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证有不相合者,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故有以阳证见阴脉者,有以阴证见阳脉者,有以虚证见实脉者,有以实证见虚脉者,此阴彼阳,此虚彼实,将何从乎?病而遇此,难下手,易差错,不有真见,必致杀人。矧今人只知见在,不识隐微,凡遇证之实而脉之虚者,必直攻其证,而忘其脉之真虚也;或遇脉之弦大而证之虚者,亦必直攻其脉,而忘其证之无实也。此其故正以似虚似实,疑本难明,当舍当从,孰知其要?医有迷途,莫此为甚,余尝熟察之矣。大都证实脉虚者,必其证为假实也;脉实证虚者,必其脉为假实也。何以见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火虚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虚,不从证之实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虚,不从脉之实也。凡此之类,但言假实,不言假虚,果何意也?盖实有假实,虚无假虚。假实者病多变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虚者,亏损既露,所以无假也。大凡脉证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虚,以求根本,庶乎无误,此诚不易之要法也。
又曰:真实假虚之候,非日必无。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一证,此以邪闭经络而然。脉虽若虚,而必有痛胀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脉,本非虚也。又若四肢厥逆,或恶风怯寒,而脉见滑数一证,此由热极生寒,外虽若虚,而内有烦热便结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病,本非虚也。大抵假虚之证,只此二条。若有是实脉,而无是实证,即假实脉也;有是实证,而无是实脉,即假实证也。知假知真,即知所从舍矣。
又曰:又有从脉从证之法,乃以病有轻重为言也。如病本轻浅,别无危候者,因见在以治其标,自无不可,此从证也。若病关脏器,稍见疑难,则必须详辨虚实,凭脉下药,方为切当。所以轻者从证,十惟一二;重者从脉,十当八九,此脉之关系非浅也。虽日脉有真假,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脉亦何从假哉?
陈士铎曰: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证时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
又曰:治病之法,有当舍证从脉者,有当舍脉从证者,何也?盖证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证有不相合者,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故有以阳证见阴脉者,有以阴证见阳脉者,有以虚证见实脉者,有以实证见虚脉者,此阴彼阳,此虚彼实,将何从乎?病而遇此,难下手,易差错,不有真见,必致杀人。矧今人只知见在,不识隐微,凡遇证之实而脉之虚者,必直攻其证,而忘其脉之真虚也;或遇脉之弦大而证之虚者,亦必直攻其脉,而忘其证之无实也。此其故正以似虚似实,疑本难明,当舍当从,孰知其要?医有迷途,莫此为甚,余尝熟察之矣。大都证实脉虚者,必其证为假实也;脉实证虚者,必其脉为假实也。何以见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火虚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虚,不从证之实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虚,不从脉之实也。凡此之类,但言假实,不言假虚,果何意也?盖实有假实,虚无假虚。假实者病多变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虚者,亏损既露,所以无假也。大凡脉证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虚,以求根本,庶乎无误,此诚不易之要法也。
又曰:真实假虚之候,非日必无。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一证,此以邪闭经络而然。脉虽若虚,而必有痛胀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脉,本非虚也。又若四肢厥逆,或恶风怯寒,而脉见滑数一证,此由热极生寒,外虽若虚,而内有烦热便结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病,本非虚也。大抵假虚之证,只此二条。若有是实脉,而无是实证,即假实脉也;有是实证,而无是实脉,即假实证也。知假知真,即知所从舍矣。
又曰:又有从脉从证之法,乃以病有轻重为言也。如病本轻浅,别无危候者,因见在以治其标,自无不可,此从证也。若病关脏器,稍见疑难,则必须详辨虚实,凭脉下药,方为切当。所以轻者从证,十惟一二;重者从脉,十当八九,此脉之关系非浅也。虽日脉有真假,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脉亦何从假哉?
陈士铎曰: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证时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