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11488丛书名: 中国的历史04
★【作者中日韩文化背景,独特的三国历史】 ——著者是作为具有日本、韩国的身世和文化背景这一独特身份而进行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说著者集中、日、韩三国历史和文化之学养于一身,故其眼界与视觉与一般中国学者自有其独特之处;同时还应当指出,著者虽然以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作为研究专业,但是其对于三国历史也是有着深入认识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而微、生动活泼的解读。
★【从吴的角度看三国史】陈寿的正史《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而罗贯中的小说《三国志演义》是以蜀为中心各自对三国的历史进行了描述。吴都被当作配角而已,但实际上它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关三国时代的著作虽然很多,但以吴为中心的恐怕还找不到。从吴的角度来看三国时代,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十卷)
★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章 夕阳西下的汉帝国
中国人的历史观
后汉时代
黄巾之乱
主角登场
第二章 群雄割据
走向霸权之路
天下大乱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第三章 三分天下
围绕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的攻防
刘备平定益州及汉中攻防
曹操对孙权——合肥的攻防
荆州攻防
第四章 三帝鼎立
魏文帝与蜀昭烈帝
孙权的战略与野心
诸葛亮的南征北伐
第五章 三国的外交与情报战略
外交交涉
亡命、投降与情报干扰
魏蜀吴的少数民族问题
武将与军队
第六章 走向衰落的三帝国
蜀的衰亡与灭亡
魏国内乱、司马篡权
吴国内政与内讧
第七章 三教鼎立的时代
儒教的统一
道教的诞生
佛教的普及
第八章 文学的自觉时代
诗与小说——个性的文学
科学与医学
三国时代的都城
美术与工艺
纸与信息的作用
第九章 邪马台国及其周围的国际关系
朝贡与中国皇帝的正统性
倭使来访
终 章 三国时代与现代东亚地区
附 录
——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刚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者也会感兴趣。全书比较集中地融入了其长期以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同时,也吸收了日本学界以及中国等学者相关重要的学术成果。
当我阅读完本书序章《华丽的乱世》和章《夕阳西下的汉帝国》之后,我就被作者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诸多新见和创意所吸引。全书拜读之后,我的总体感觉和结论是:这本由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三国史是一部值得中国读者认真阅读的好书。
我以为本书至少有三个突出的特色和优点,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而这三个特色和优点是与本书著者所独具的身份和文化背景,以及著者兼具中国历史和文学素养于一身有着密切关系的。《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一书的著者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部的金文京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及说唱文学历史的研究,尤以《三国演义》研究方面为长。著者在中文版自序中是这样谦虚地介绍自己的:“我是在日本出生长大的韩国人,我的专业是中国古典小说,近一直从事于《三国演义》的版本问题研究,由我这个异邦的外行人来写三国历史,实在难免有不自量力之嫌。因此,我也不敢说我这本书有什么补遗钩隐的学术价值,或旁观者清的独特观点,只是长年的读书心得和不成熟的思考当中,倘有愚者一得,则为万幸。”由此可见著者是作为具有日本、韩国的身世和文化背景这一独特身份而进行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说著者集中、日、韩三国历史和文化之学养于一身,故其眼界与视觉与一般中国学者自有其独特之处;同时还应当指出,著者虽然以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作为研究专业,但是其对于三国历史也是有着深入认识和研究的,故尔得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而微、生动活泼的解读。以著者所具有的日本、韩国的文化背景这一独特身份而又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有素,恰恰是本书之所以独具魅力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前提和优势,得以从一个与我们习以为常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三国时代,从而使本书读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本书在撰述中广泛吸收了史学界、文学界的研究成果,将它们融会于一炉,这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便利。
……
此外,本书还特别指出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学术著作对于吴国历史的忽视,这是因为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而《三国演义》则以蜀为中心进行描述,因此吴国就被置于配角的地位。例如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中,百十九回叙述蜀国灭亡以及司马受禅,后的一百二十回就突然到了吴国的灭亡。实际上从黄巾之乱到吴国灭亡共有96年,蜀亡后吴单独与魏晋对峙还长达17年,差不多占了这段历史的六分之一。因此,本书特别注重加强对于吴国历史的论述。著者写道:“有关三国时代的著作虽然很多,但以吴为中心的恐怕还找不到。从吴的角度来看三国时代,我们也许会看到迄今为止我们忽略的一些侧面。这也是本书的又一个意图。”本书对于吴国历史的加强除了补充吴国的资料和篇幅之外,还体现于对吴国历史和吴国历史人物作用的评价方面,例如对于鲁肃,认为他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洞察和预见在三国时代可谓首屈一指,高于广受推崇的诸葛亮;从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到借荆州与刘备巩固同盟这一连串战略决策都是鲁肃主导的结果,而这一决策是符合当时三国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了他高出于同时代人的高瞻远瞩之胆略,实为当时流的战略家。
本书还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而补充了不少三国历史方面的内容。著者指出,河姆渡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恰恰就位于三国时代吴国和蜀国的所在地,“所以说三国时代是中国统一与分裂、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表现得为突出的一个时代。”在叙述吴国的内政问题时,本书补充了近年在长沙走马楼发现的吴简资料,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吴国乃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资料,使得三国历史的研究有可能突破以往文献资料的局限而别开生面。这一考古资料的补充表明本书对于研究成果吸取方面的关注。
黎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011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