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418192
碑帖法書,歷代經典,沾溉我輩學書者;
美文妙墨,書苑英華,綿延唯美中國風。
“中國書法經典”叢書初定出版40種。叢書特點有四:
一、作品經典:所收作品皆爲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巨大的經典之作。
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時間早而且拓制精,所選墨蹟來自各大博物館館藏之原作,這些版本題跋齊全,流傳有序,精美絕倫,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三、釋文嚴謹:採用訓詁學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體字(或異體字)爲作品加注釋文,利於讀者在欣賞作品之餘提高文字學的修養。
四、原色呈現:全部彩色印製,完美呈現原作的韻致。
《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全稱《唐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大唐三蔵聖教序》,因碑首橫向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年)十二月立於京城長安弘福寺。此碑螭首方座,通高三百五十釐米,寬一百釐米。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現存西安碑林。
所謂『聖教』,即指玄奘從印度取回的佛教經典。玄奘,唐代著名高僧,因通曉三蔵,被尊稱爲『三蔵法師』。唐太宗貞觀二年(六二八年),二十九歲的玄奘『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偷渡前往印度,經過十七年的重重磨難,帶着六百五十七部佛經,於貞觀十九年(六四五年)回到長安。唐太宗對此極爲重視,安排他住進長安弘福寺,組織翻譯這些佛經。在回到長安的第四年(六四八年)八月,玄奘將譯好的《瑜伽師地論》呈給唐太宗,並請唐太宗爲之作序。唐太宗通覽過這部長達百卷的佛教經典後,撰寫了七百多字的序言,這就是著名的《聖教序》。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對玄奘敬重有加,又撰寫了《大唐皇帝述三蔵聖教記》。
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於政事之餘暇,身體力行弘揚書法,爲唐代書法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並繼梁武帝蕭衍之後,更進一步,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推上了『書聖』的寶座。他曾對王羲之的書法作出過高度評價:『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爲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貞觀初年,唐太宗不惜重金竭力購募收藏王羲之墨蹟。據傳,他派蕭翼用計賺得《蘭亭序》後,愛不釋手,臨死時還詔令《蘭亭序》殉葬,致使絕代墨寶『隨仙駕入玄宮』。武平一《徐氏法書記》云:『太宗於右軍之書,特留睿賞,貞觀初下詔購求,殆盡遺逸。』他還詔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等臨摹多本《蘭亭序》,分賜皇族和重臣,使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此外,唐太宗還親自臨習王書,並爲《晉書?王羲之》作傳,從而將王羲之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京城諸僧爲弘揚佛法,委託懷仁和尚,依唐太宗所撰聖教之序、太子李治所作之記,以及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勾摹、集綴王羲之行書,自貞觀二十二年(六四七年)至咸亨三年(六七二年),歷時二十五年完成。其後,由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始成千古名碑《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爲後世歷代書家提供了學習王書的*範本。劉熙載《書概》評曰:『《懷仁集聖教序》古雅有淵致。』王澍曾評曰:『《蘭亭》《聖教》,行書之宗。千百年來,十重鐵圍,無有一人能打碎也。』
關於《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拓本,董其昌曾言碑文內以『紛糺、何以、出』五字未損者爲唐拓,今已不存。傳世的善本皆爲宋拓本,重要者有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張應召本,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的墨皇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朱翼庵本,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劉正宗本,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的翁方綱跋本,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朱臥庵本,現藏於日本三井文庫的劉鐵雲本等。其中的劉鐵雲本,拓制精良,爲世所重。此拓曾由王懿榮收藏,後歸劉鶚,二十世紀初爲日本三井高堅所得,收藏於三井文庫。原有董其昌、李瑞清題簽,後又有黃自元題簽。民國時,上海有正書局曾印行過此本,其中頁有王鐸題記,後有董其昌、劉鶚題跋。董其昌跋云:『此本紙墨奕奕,神采煥發,宋搨中致佳,臨池家寶之。』王鐸題記讚曰:『茲帖宋搨之精者,他刻皆執珪趨拜於其下。譬之王會天子,垂裳于明堂之上,萬國諸侯咸爲臣伏。』另,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選』之《集字聖教序(劉鐵雲本)》,其後附有縮小的董其昌、李瑞清、王瓘題跋。李瑞清跋云:『此王文敏蔵本,昔年於亰師曾見之,後歸劉銕雲。平生所見當以此爲,六朝秘妙全露帋上矣。』王瓘跋云:『宋拓《聖教序》,生平所見不下十餘本,惟此本鋒芒備露,古香襲人,允推海內。』
本冊即以劉鐵雲本爲底本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鑒賞。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八日
“中國書法經典”書目40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