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53273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文献述评
1.3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5研究的创新点第2章金融排斥的结构效应理论分析
2.1金融排斥的理论生成机制
2.2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理论生成机制
2.3金融排斥的结构效应理论分析第3章金融排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金融排斥指标的设定
3.2金融排斥综合指数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3.3金融排斥指数的测度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第4章金融排斥的财务结构效应分析
4.1企业财务结构影响机理与决定因素研究文献评述
4.2金融排斥的财务结构效应机理分析
4.3金融排斥的财务结构效应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4本章小结第5章金融排斥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5.1产业结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评述
5.2金融排斥的产业结构效应机理分析
5.3金融排斥的产业结构效应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4本章小结第6章金融排斥的经济增长地区结构效应分析
6.1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影响机理与决定因素研究
文献评述
6.2金融排斥的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效应机理分析
6.3金融排斥的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效应模型构建与
变量说明
6.4本章小结第7章结论与启示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启示
7.3政策建议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减少与风险管理要求的加强,改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地区分布结构,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下,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地理可及性。地理可及性是引发金融排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本书测度金融排斥指数在金融供给方层面的考量指标之一。随着金融排斥涵义与维度的不断拓展,金融排斥的研究对象逐渐拓展到农户、居民等微观个体以及企业、区域层面。金融排斥没有统一的定义,需要通过它的成因、维度与测度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学者们可以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金融排斥给出不同的定义。本书认为,金融排斥是由于部分经济主体(包括微观个体、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没有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设定的放贷标准,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公平地获得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现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保障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包括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在内)均有享受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权利,实现全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普惠金融的含义包括公平、包容、效率等伦理维度,与金融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相吻合。金融排斥是传统信贷观念的直接体现。在传统信贷观念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放贷风险,将不能提供抵押品的融资需求者完全排斥在放贷对象之外,这一方面损害了金融伦理思想下全体社会成员享受信贷的基本权利和金融伦理思想对融资需求者还款行为的信任,另一方面阻碍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
从企业部门来看,各类企业在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存在不平等。中小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由于其规模小、经营灵活,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数量多、吸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然而,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了解较少,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劣势方,同时在传统信贷观念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放贷风险,会选择放款给大型企业。因此,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直接表现为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难。现有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旨在关注融资难的成因、形成机制以及解决措施上,从企业自身条件以及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解释,主要为局部分析,还没有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形成完整的理论分析架构与政策应对框架。从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来看,来自金融机构的因素主要是金融供给方给中小企业造成的排斥。那么,中小企业受金融供给方的排斥程度如何?是否存在中小企业自身的排斥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带来的排斥?中小企业遭受的融资难问题作为金融排斥的直接表现,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本书就这些重点问题展开研究。
据2010—2014年CSMAR数据显示,与主板上市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占比远远高于主板上市企业,而资产负债率与带息债务率低于主板上市企业。根据2010—2014年CSMAR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与主板上市企业的内源融资占比分别为1816%与329%;两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567%与5168%;两者带息债务率分别为2352%与3720%。这一财务数据表明,微观上,金融排斥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别,宏观上,中小企业数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有优势,并且劳动密集程度较高、技术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第三产业企业具有明显的中小企业特点,表现为规模较小、缺乏固定的资产和有形存货,企业技术含量与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资源禀赋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技术含量与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对于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企业信贷资源的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那么,金融排斥是否导致了中小企业财务结构上的特殊效应?金融排斥是否会通过阻碍企业资源禀赋的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含量与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金融排斥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的区域失衡问题?本书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构建了金融排斥与企业财务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了金融排斥对企业财务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以期回答上述问题,试图为金融市场部门、金融管理部门有效增加中小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健性、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提供决策参考,这也是本书对于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金融排斥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排斥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有关金融排斥程度的衡量,现有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成熟的方法与理论,要从整体上把握金融排斥的程度,需要设计一个综合指标。有关金融排斥效应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多围绕居民、农户等微观个体展开,定量分析围绕金融排斥的地区差异展开,较少以企业为切入点研究金融排斥的结构效应。本书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排斥的理论形成机制与金融排斥结构效应的理论机理;其次,构建了金融排斥指标体系,设计了金融排斥综合指数,并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进行测度与分析;后,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金融排斥的结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为探究金融服务缺位对企业财务稳健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经济增长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社会问题造成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李建军教授关于金融排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健教授、谭小芬教授、应展宇教授、王辉教授、杜惠芬教授、韩复龄教授、刘向丽教授、方意老师、苟琴老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日旭教授对本研究内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与建议。对外经贸大学吴卫星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尹志超教授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宝贵意见。本人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当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错误与遗漏,也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天津财经大学张丹俊
2017年8月30日初稿
2017年11月30日终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