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388802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分析,引领读者理解雷电过程并探讨如何消除雷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现代工程防雷技术》适用于从事电气保护的人员,电力系统从事技术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的人员,从事电气维护的技术人员,气象部门中负责防雷专项管理的人员,从事各类建筑电气设计和防雷保护设计的工程师及高校中从事高电压专业的教师学生。
内容简介
《现代工程防雷技术》包括雷电发生的过程、直流电晕放电的影响、有效接闪器、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的测量、雷电防护与设备保护之间的关系、电力超高压线路、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机场和进场区域的雷电防护、电气化铁路的雷电防护、10kV、35kV配电网雷电防护、电力变电站雷害防护方法等内容。
目 录
序前 言部分 防雷基础知识章 雷电过程3节 雷云电场4第二节 雷电的上、下行过程5第三节 雷电流11第二章 雷云电场与空间电荷23节 直流电场下的电晕放电23第二节 雷雨前的电磁环境27第三节 空间电荷测试30第四节 电晕引起的避雷针上空空间电荷数量估计33第三章 普通避雷针及保护角35节 普通避雷针在雷电场中的表现35第二节 空间电荷影响避雷针的电场理论推导39第三节 避雷针电场强度及保护角数值计算43第四章 有效接闪器51节 接闪器稳定接闪的基本要求51第二节 接闪器的主动上行雷功能53第三节 接闪器的检验55第五章 接地59节 冲击接地电阻60第二节 相关综合措施69第六章 雷电防护与工程验收73节 保护角74第二节 防雷工程的验收检验建议76第二部分 工程防护第七章 电力系统雷电防护81节 超高压输电线路防护81第二节 变电站防护89第三节 配电网防护91第四节 风力发电机组防护104第八章 建筑物雷电防护108节 民居小建筑防护108第二节 高层建筑防护114第九章 各类工程设施雷电防护116节 电气化铁路防护116第二节 移动通信基站塔防护119第三节 森林防护122第四节 野外营地设施防护125第五节 危险品加工间、存储库防护128第六节 机场和进场区域防护131附录A 一种无晕避雷针的数值计算介绍 134参考文献144后 记145
前 言
本书提笔前,偶然联想到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播放的关于湖南省一个“雷电村”的节目。节目中,从湖南省雷电防护中心的处理方法看,其实并没有找到出现雷害事故的症结。鉴于作者对雷电防护研究,相信类似事故在当地还将发生,只是可能因当地居住条件的改善而有所改观。比如民居不再是板壁屋,而是砖瓦屋;屋内不再是床前的拉线灯头,而是墙壁上的船形开关和屋顶照明灯和各种家用电器等。当然,这些方面的改变会使居民人身受伤害的可能性减小,但另一方面会使家电用具的损坏增加。原因是我们并没有认识到雷电进屋与220V/380V 电源线在农田空旷地的走向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科技进步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使是某些我们看不见的微妙变化影响了环境和谐,自然界的破坏因素也会在无形中带来巨大的灾害。作者通过多年雷电研究和实践论证终成稿此书,是想将作者对雷电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分享,使我们免受雷电的伤害。作者在原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从事电力检测、雷电防护和电磁兼容等方面研究30 年,一直认为雷电防护问题应该由从事高电压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解决,与气象类工程师关系并不密切。因为雷电现象在气象学意义上被认为是已经解决或被认可了。目前气象学已经完全可以预报某地某时的雷电情况等,但就具体到某地什么设备、什么物体会遭雷击等问题就与气象学的关系不大。因此,本书是为了给从事雷电防护工作的电气工程师一个全新的观念去认识雷电过程。在著写本书时,一个重要理念的出发点是遵从自然规律与环境和谐。从自然界对抗雷电现象的手段看,大致可分为“躲”、“挡”、“引”三种方法。“躲”是动物所具有的能力,动物可以躲进森林、山洞;“挡”是植物因无法移动,只能通过顶部自然赋予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被雷击;“引”是人类大规模使用金属以来,雷电防护才进入到的“引”雷入地的阶段。按照常识和对雷电的现有认识,我们编制了相关标准,并按标准埋下了数以千吨的钢铁,架设了无数的避雷针和避雷带,但雷害现象只是有所好转,并没有根除雷电损坏设备、致人死亡的现象,且近年来还有事故加剧的趋势。我们做错了什么?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本书将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按照近代物理学和科技手段得到的结论,带领大家重新去认识雷电过程。本书除了个别计算单元涉及较复杂的公式外,其他章节将使用浅显的专业术语和简单明了的公式,引领读者分析雷电过程和我们防护失败的原因,提出一些工程防护的方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其中章和第二章中一些主要理论提法,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常识,可能会有点不易被人接受,但这个理论已经可以解释目前所遇到的所有的防雷失败问题和现象记录。因此,本书从另一层面上打开了一个新的防雷理念供大家探讨,共同推进我们的防雷水平向前发展。本书中有些论证提出近30 年了,但这些论证与雷电防护结合只是近十年的研究中完成的,不免有些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希望与从事防雷工程的同行用本书的理论来解释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来解决困扰人类几百年的问题,使雷害现象不再危害我们的生活。本书不是标准,它只是提供给工程师一个新的概念和不犯原则性错误的方法。在成稿前增加了一个有关工程验收的建议附件,不太成熟。因为涉及标准,所以只是建议,供参考。本书理论形成和成熟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陆宠惠先生的指导,在此表示谢意。本书在著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心赵军先生的试验数据、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文武先生的数值计算支持和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路军先生的现场经验分享,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作者2015 年6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