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59045
本套《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丛书,精选我国古代传世精品碑帖来深入解读其中的书法技艺和魅力。丛书共30种,31册,所选名家作品以楷、行、草、篆为主,基本上贯穿整个书法发展历史,书法家也无一不是极具深厚传统技艺,同时又能够开宗立派、自有风貌的一代大家。
丛书特别邀请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周世闻先生主持编写。他集结了一批在当代书坛卓有成绩的书法家,对每一本书有代表性的例字都进行专业解读、反复推敲,力求将碑帖中的艺术精髓更细致、精准地普及给读者。
本套丛书的出版以其宏大高远的视野,严谨细致的态度,全面多维的内容,准确通俗的分析,势必会为书法的传承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广义来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是借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第二,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古人所谓的“六书”,就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第三,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第四,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汉代扬雄说“书乃心画”。的确,每一幅书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才华的挥洒、智慧的奔涌、雅怀的抒发,是作者心智运行的美妙展现。欣赏书法从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升。练习书法则能丰富自己的头脑,增强自己表现美的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修养,在修身养性中陶冶情操,在不倦挥写中延年益寿,于心于身都有无尽的益处。
正是因为练习书法具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许多人都想练习书法,但是由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市面上的许多字帖又仅是原帖照录,缺乏技法分析,许多学书法者难窥门径,研习多年仍在书法的大门外徘徊。因此,为了给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针见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技法分析字帖,我们特意邀请了对书法理论颇有研究的著名书法家周世闻先生带领其他几位书法家编写了这套《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丛书,分别是《张旭草书——临习技法精解》《王羲之草书——临习技法精解》《孙过庭草书——临习技法精解》《怀素草书——临习技法精解》《邓石如篆书——临习技法精解》《褚遂良楷书——临习技法精解》《祝允明草书——临习技法精解》《欧阳询行书——临习技法精解》《米芾行书——临习技法精解》《赵孟頫行书——临习技法精解》《王铎草书——临习技法精解》《颜真卿行书——临习技法精解》《文徵明书法——临习技法精解》《王献之行草——临习技法精解》《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技法精解》《苏轼行书——临习技法精解》《柳公权楷书——临习技法精解》《王羲之楷书——临习技法精解》《赵佶瘦金书——临习技法精解》《赵孟頫楷书——临习技法精解》《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董其昌书法——临习技法精解》《欧阳询楷书——临习技法精解》《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临习技法精解》《傅山草书——临习技法精解》《黄庭坚草书——临习技法精解》《黄庭坚行书——临习技法精解》《唐寅行书——临习技法精解》《王羲之行书——临习技法精解》《虞世南楷书——临习技法精解》。
针对这套丛书有几个问题要特别说明如下:
一、本套丛书所选的书法家都是在书法史上有定评的名家,其书法水平都很高妙,而且全都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对书法的发展贡献甚大。本丛书所选例字楷、行、草、篆四种字体都有,以楷、行、草居多,同时每本书上所选的作品都来源于这个书法家的代表作或名作,在每本书的前言里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该作品的尺寸、流传脉络、现存于何处、对其评价、书法的特点等,以便广大读者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二、本套丛书目的是给初学书法者以技法指导,重点在于对所选的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用墨等方面的技法进行分析,对于通篇章法安排的分析没有涉及,因此所选的名家名作有些是节选,未必是全文照登。
三、本套丛书的编排体例几乎全采取每页都将单个字置于方框内,然后从每六个字中选一个例字,每页选三个例字来进行分析的形式。例字的选取原则是该字很有特点,或笔法精巧,或结构巧妙,或气韵生动,总之有助于体现该书法家的艺术特点,便于广大读者尽快掌握。
四、本套丛书中凡是选取狂草作品的,其编排体例则不同。因为狂草作品字形变化很大,字与字之间牵丝萦带之笔甚多,很难像楷书、行书、篆书那样将每个字截然分开,因此每页不列方格,在选取例字时也不拘泥于每六个选一个进行分析,而是根据该页的具体情况选取一个或相连的多个字进行分析。
五、本套丛书所选的许多书法家都是诸体兼善,因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将其各体都选到,一般选的是他成就*的书体,比如文徵明的小楷、行书、草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综合来看还是行书取得的成就*,因此我们在这套书里选取的他的作品也是行书。
特此说明。
篆书于秦代被李斯搜集、整理、研究、统一为小篆。兴盛过一段后,在后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难认与不方便书写,一直趋于式微。直到清代书法界复古潮流的兴起,篆书艺术才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涌现出一批擅写篆书并将篆书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的书法大家,在这一群篆书明星当中邓石如无疑是其中为闪亮的一颗。
邓石如(1743~1805),清代大书法家、篆刻家。汉族,安徽怀宁人。因其在篆书和篆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的艺术被人尊称为“邓派”。初名琰,字石如,后为避嘉庆皇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即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梅镠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稍参隶意,被人称为“神品”。性廉介,不慕荣华与仕途,曾遍游祖国的名山胜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作品集传世。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素有“两弹一星”元勋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是其六世孙。
仔细分析邓石如的书法艺术,我们会发现邓石如取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他被尊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瘦硬险绝的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隶书取法汉碑,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但这一切都无法比拟他在篆书与篆刻上取得的成就。他篆书突出的创造性是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其篆书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形态,用笔柔中带刚、老辣迟涩,气势高古浑穆、纵横捭阖。在篆刻上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书法篆刻相辅相成。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他之所以会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一是因为扎实地继承了传统,他机缘巧合在金陵梅镠家住了八年,这八年他不必为生计发愁,心无旁骛钻研书艺,加之梅镠家所藏书法资料众多又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从多方面滋养了他的书艺——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千载难逢的机缘是许多书法家都不具备的;二是邓石如天资高迈,不随流俗,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将所学的东西进行重新归纳组合、吸收扬弃。
本书所选例字就选自他的如下名作:
《白氏草堂记》,系书家晚年之力作。书于清嘉庆九年,时年书家62岁。有方家评说:此作用笔圆润流转,才条均衡,体势端整,有沉雄朴厚之风。此屏高近200cm,现藏于日本。
《处事论》,邓石如书写的为人处事的的道理,主张“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此书读来叫人心澄如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流行。邓石如以浑厚的小篆笔法书此,刚劲古朴。
《千字文》,《千字文》乃梁武帝(502~549)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许多书法家都写过此内容,邓石如以其独具特色的篆书笔法书之,别有风味。
下面试对他的小篆技法加以分析:相对于其他字体对笔法要求的丰富,篆书在笔法上简单得多,其每一笔都要求起笔逆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而“把中锋行笔运用到极致”,是检验篆书水平高低的一大关键。邓石如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到篆书的书写当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其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使得线条具有“折钗股”的视觉效果,在貌似漫不经意当中饱含韧性与张力,这种高质量的线条是他多年锤炼的结果。写好篆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结体,常规篆书特别是小篆的结体是偏长的,邓石如将这一特点又进一步加以强化与夸张,使得结体更加修长,飘飘然有迎风飞举之态,笔画间上部紧凑而下部疏朗,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原则,使得字形俊逸潇洒、卓尔不群,笔画与结构两者结合使字体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对邓石如篆书技法的分析虽然概而言之只有这短短的几点,但是知易行难,要想切实领悟与灵活运用还需要学习者狠狠地下一番功夫才有可能做到——我们现在虽然未必有邓石如客在梅镠家八年衣食无忧、心无旁骛的学习钻研书艺的优越条件,但是完全可以学习他苦心孤诣、面壁图破的执着精神,如此学习方可有所成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