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32518
章 孝子之行
1 成为孝子的五个条件 ………………..001
2 养父母的三个层面…………………..008
3 “养口体”与“养志”之别…………012
第二章 不孝之罪
1 培固人性中“初的美好”…………018
2 悲剧都是“不孝”惹的祸………….020
3 世俗中的五种不孝行为……………..025
第三章 孝子不匮
1 天子之孝,垂范天下………………..033
2 诸侯之孝,安身立命………………..037
3 卿大夫之孝,言行中道…………….042
4 士之孝,移孝作忠………………….046
5 庶人之孝,谨身节用……………….049
第四章 大孝大爱
1 孝之真意……………………………..054
2 行孝的两个层次……………………..056
3 孝行的现代教育意义……………….065
第五章 孝悌为礼
1 落实孝悌之道的意义………………..071
2 悌道的两个具体表现……………….079
3 在当下社会落实悌道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083
第六章 孝悌而敬
1 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086
2 由孝而敬 爱有差等………………..088
3 如何理解儒家的“爱有差等”………093
4 从敬老养老看“孝道”落实………096
第七章 孝悌作忠
1 忠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102
2 君敬臣忠 儒家精神………………..105
3 被误读了的“愚忠愚孝”…………… 112
第八章 孝的理性光辉
1 谏诤是儒者对家国、君父的责任担当………………………………119
2 为人子女如何正确劝谏父母………..122
3 何谓真正的儒者…………………….124
4 孟子眼中的君臣关系………………..134
第九章 孝的人文关怀
1 丧礼规制 培固人性……………….140
2 怀念逝者更保护生者………………..143
3 “丧不过三年”与“礼不下庶人”….145
4 丧礼与孝道……………………………156
5 当下社会如何落实丧祭之礼………..159
第十章 孝道溥世 大行德广
1 道德教化的核心和根本是孝道…….161
2 以孝治天下……………………………165
3 五伦关系是儒家思想的起点与根基…………………………………168
4 孝治天下的历史时空………………..173
第十一章以孝配天
1 一切美德皆为孝德…………………..178
2 孝之根本与超越………………………183
3 儒家“圣治”即“孝治”……………188
第十二章天人之道
1 何谓儒家之道………………………..195
2 至善之德为孝悌之至……………….200
结语
开宗明义 直探本原………………………………..203
附录
《孝经》序…………………………………………………….. 211
孝经……………………………………………………………… 213
《古文孝经》孔氏传………………………………………..219
古文孝经……………………………………………………… 222
经典论孝语录……………………………………………….. 229
历代论孝语录…………………………………………………255
就的根本体现,这种情感亘古至今、历朝历代都一直被人们所推
崇。孝在各种文化思想、诸多宗教教义中都有体现,但大多择焉
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将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形而上的道,并全
面系统进行阐述和弘扬的,只有儒家。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对前代的思想精华予以
全面总结和继承,也在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孝道思想予以具体
而微的阐述,并在其晚年将之授予高徒曾子,从而为我们留下了
一部熠熠生辉的不朽经典——《孝经》。
这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儒家经典,也是儒家诸多经典中唯
一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著作。《孝经》由抽象而具体,由高明而精
微,对孝道思想及其落实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条分缕
析的揭示。为了能够让读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和体会,
本书首言孝行之别,阐明行孝立身,析言孝与不孝;次辨孝行之
理,分疏五等之孝,申论敬忠之义,详辨谏诤愚顺,厘定丧亲之节;再及大孝之功,发微孝治圣治,探幽天人感应;终于开宗明
义,彰显要道至德。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康成)注《孝经序》有:
《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孝为百行之首;
经者,不易之称。
他注《中庸》“大经大本”时则进一步明确:
大经谓“六艺”,而指《春秋》也;大本,《孝经》也。
并在其《六艺论》中进一步申言:
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
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
由此确定了《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总会六经”的重要地位。
汉人推尊《孝经》,更重视孝道的现实意义,汉文帝“开延
道德,……《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东汉
赵岐《孟子题辞》)在废除了秦朝的暴政之后首倡孝治天下,并
因缇萦救父的孝心之举废止肉刑。而且两汉的皇帝除了汉高祖刘
邦和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外,谥号前均冠以“孝”字,如“孝惠
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足见汉皇室对孝道的推
尊,更为汉代“以孝治天下”做了好的注脚。汉代也多以《春秋》《孝经》并称。据此,当时之人也多认
为《孝经》为孔子所作。
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云:“(仲尼)乃作《春秋》,复
演《孝经》。”
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也有“孔子作《春秋》,
制《孝经》”的说法。
以上二说盖以《诗》《书》《易》《礼》为孔子所编订,而
《春秋》《孝经》乃孔子所作。
汉代的纬书《孝经纬·钩命决》也记载:“孔子在庶,德无所
施,功无所就,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
《孝经》属参。”又说:“孔子云:‘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
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
《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这一表述中隐含着《孝经》为孔子所述、曾子所记的观点。
后世因此就《孝经》的作者问题聚讼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但从《孝经》的思想及其行文风格而言,可以认定其为孔子的思
想,早由曾子所记,之后又经过后世弟子的加工整理,在汉代之前就基本定型了。但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孝经》在汉代也出
现了“今古文”之争,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个版本
系统。
无论《孝经》的作者是谁,其在儒家典籍中的地位之重要
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在战国时期就受到高度
重视,魏文侯亲自为《孝经》作注,其后历代注疏共计约五百多
家,其中就有唐玄宗、清世祖(顺治)、清世宗(雍正)等皇帝
的御注。后世为流行的《孝经》的注疏本就是唐玄宗的御注,
这个注本也被后世选入《十三经注疏》中作为《孝经》的权威
注本。
《孝经》之所以一出现就被称为经,依据的是《汉书·艺文
志》中的观点:“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言者,
故曰《孝经》。”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孝经》之所以被称为
《孝经》,是对“天之经”和“地之义”这两个概念的约称。
西汉时期《孝经》就被列为官学,由专门的博士讲授;到东
汉后期,《孝经》就取得了经典的地位,并在后世成为儒家“十三
经”中的一部,备受推崇。
今天,我们将视野再度聚焦于这部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儒
家经典,其价值与意义,对当代法治思想和社会结构的重建,都
是非凡而独特的,笔者与此书,愿为此伟大思想的回归、重构,
略效芹曝之城。
杨汝清
2016 年12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