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98625丛书名: 无
书中谈及的每个话题都具有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分量,值得每位管理人士认真对待和思考。业务开拓、人才培养、投资者关系管理,一本书读懂企业长期发展的要领。
前
言
译者序 送给“有心人”的成功秘籍
序
章 经营手法也分企业规模和行业种类
部 经营者的言行决定一个公司的走向
章
公司的作用和所需的人才
第二章
什么是只有管理者才能胜任的工作
第三章
磨练传达信息的能力
第四章
培养后继者 没有正确的道路
第五章
企业对社会真正的贡献
第二部 企业管理的实践
第六章
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评价制度
第七章
销售额增长≠公司发展
第八章
你制定的经营计划真的有意义吗?
第九章
开展新业务时要做好撤退的准备
第十章
社长、董事长、CEO——明确责任体制
第十一章 决定公司价值的不是投资人
第十二章 企业并购切忌“一见钟情”
第三部 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第十三章 通过失败来培养判断力
第十四章 读错宏观信号会导致企业破产
第十五章 睁大眼睛看清高科技
第十六章 只盯着对手就什么都做不成
结语
——日本读者
告别华尔街思维
经营管理者中注重短期利益之风甚嚣尘上,背景有两点:一是对美国的企业经营有着影响力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们仍能“左右乾坤”;二是前面所提到过的,要求管理者短期内提升业绩,管理者承受着不小压力,同时也受到只要拿出成果,就能得到高额报酬的诱惑。
我们需要规范过于重视华尔街风向的管理思维,这一呼声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高。的确,一直以来华尔街思维下的管理都被人诟病“太过了”。美国总统也曾痛批“华尔街实在可耻”,引发热议。目前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抵制”短期内追求结果的经营管理的风潮。
日本企业必须冷静看待这股风潮。其实重视华尔街的管理思维在日本企业中能占为主流背后有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日本经济陷入低谷,即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作“失去的20年”期间。由于工业化社会中,日本企业太过成功,以至于管理者错误认为“日本式经营管理是的”而掉以轻心。不光持有股份者,银行构建的主体银行系统也在那锅温水里毫无察觉。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企业失去锐气,松开了规范管理的“缰绳”,美国式经营管理势头强劲,借机席卷日本。
日本企业的弱点在于资本运用效率。欧美的投资人们评价“日本企业只能做出欧美企业的一半的收益”。确实,关注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话,日本企业仅有5%左右,与欧美优秀企业的两位数ROE相差甚远。问题出在哪里呢?到底是经营管理者的能力不及欧美,还是公司治理没有发挥效用,或是归根到底是日本社会的体系问题。因为以上种种,日本企业备受世界的股东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极易“顾此失彼”。首先必须将ROE提高到与欧美优秀企业比肩的程度。而要达到此目的,如果耗时过长,还会造成金主流失,股价下跌,企业运营将会愈发困难。
其实,提高ROE仅仅只是经营管理难题里的一个。我认为提高收益的同时,还必须增多能够以中长期观点支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日本企业多得是“嚷嚷着要提高中长期收益,却连短期收益都无法提高”的尴尬事例。那样的话,中长期肯定也拿不出较高的收益。作为经营管理者,必须正视这样的情况,避免陷于恶性循环,妥善经营管理,交出令人满意的中长期收益的答卷。
通过失败来培养判断力
经营管理者为了制定正确的战略,做出恰当的判断,需要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信息才能获取广泛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涵养。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所必须的信息;一种是个人感兴趣的信息。有时候,两者融为一体,难以区分。我认为保持对事物的兴趣对于信息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比起工作所必须的内容,人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常查得更广、更深。
学习这件事情可能也看年纪的。拿我自己来说,年轻的时候,学习欲望非常强盛,总想学到更多,苦读了很多和专业相关的经营学,还读过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年纪大了,渐渐不想学了。特别是方法论的东西,更是基本不碰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相信也有人是通过学习方法论来掌握经营手法的。
不过,作为经营管理者,走得路越多,越会发现弯路比直路要多得多。反过来说,失败的经验越丰富,判断能力就越强,失败了才知道问题症结所在。当然了,随着判断力的逐渐增长,那些因头脑发热、盲目冒进行为而带来的损失一般会随之减少。但是不论怎么样,比起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积累下的经验会成为更重要的判断依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