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4623丛书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编辑推荐
集体谈判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和国际惯例,在中国却面临如何“走下去”的难题,一方面要解决弱势劳动者权益长期受损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另一方面要避免利益组织化可能带来的政治不稳定。在中国劳动关系的两端之间,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股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开始出现了新的集体协商类型,这些新类型的出现与工会组织的代表性形态变化密切相关,具体分为政府发动的集体协商、雇主发动的集体协商和工人发动的集体协商三种类型。本书对这三种类型的集体协商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就三种类型的产生背景、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此为基础,本书提出了把在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作为整个体系突破口的政策建议,提出了“企业集体协商—上级工会调解—劳动法庭强制仲裁”的制度构想。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政府发动的集体协商、雇主发动的集体协商和工人发动的集体协商这三种类型的集体协商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就三种类型的产生背景、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此为基础,本书提出了把在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作为整个体系突破口的政策建议,提出了“企业集体协商—上级工会调解—劳动法庭强制仲裁”的制度构想。
目 录
章 导论
一 政府发起的集体协商(强势地方工会)
二 雇主发起的集体协商(行业工会)
三 工人发起的集体协商(企业直选工会)
第二章 中国集体协商的发展
一 从“集体谈判”到“集体协商”
二 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发端以及成效
三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环境的深刻变化
四 从“集体协商”再到“集体谈判”
五 全国总工会的转变
第三章 政府发动的集体协商:来自东北S市的案例
一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
三 总工会与强势的工会主席
四 集体协商指标的落实
五 集体合同“自上而下”的签订过程
六 对该种模式的评价
七 讨论和结论
第四章 雇主发起的集体协商:对温岭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考察
一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温岭羊毛衫行业的各方主体
四 工价集体谈判
五 行业工会建立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六 “温岭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七 来自江苏邳州和江苏宜兴的案例
六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工人发起的集体协商:广东四家工会直选企业的实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形成基于工会直选的集体协商制度的结构性条件
四 集体协商的过程
五 集体协商的结果
六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关于中国集体协商制度建构的思考
一 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三种类型
二 在规模以上企业推动集体协商成为制度构建的重点
三 关于集体协商调解手段的辨析
四 构建“企业集体协商—上级工会调解—劳动法庭强制仲裁”的机制
附录 XJ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实录(八轮)
参考文献
一 政府发起的集体协商(强势地方工会)
二 雇主发起的集体协商(行业工会)
三 工人发起的集体协商(企业直选工会)
第二章 中国集体协商的发展
一 从“集体谈判”到“集体协商”
二 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发端以及成效
三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环境的深刻变化
四 从“集体协商”再到“集体谈判”
五 全国总工会的转变
第三章 政府发动的集体协商:来自东北S市的案例
一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
三 总工会与强势的工会主席
四 集体协商指标的落实
五 集体合同“自上而下”的签订过程
六 对该种模式的评价
七 讨论和结论
第四章 雇主发起的集体协商:对温岭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考察
一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温岭羊毛衫行业的各方主体
四 工价集体谈判
五 行业工会建立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六 “温岭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七 来自江苏邳州和江苏宜兴的案例
六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工人发起的集体协商:广东四家工会直选企业的实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形成基于工会直选的集体协商制度的结构性条件
四 集体协商的过程
五 集体协商的结果
六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关于中国集体协商制度建构的思考
一 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三种类型
二 在规模以上企业推动集体协商成为制度构建的重点
三 关于集体协商调解手段的辨析
四 构建“企业集体协商—上级工会调解—劳动法庭强制仲裁”的机制
附录 XJ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实录(八轮)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