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医学中医中医温病学讲稿

中医温病学讲稿

作者:车念聪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ISBN: 978751323060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9.99

类别: 中医 SKU:5d873ba55f98494bcc14db0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0605

内容简介

  本讲稿系作者自从事温病学教学以来综合各版本温病学教材,根据教学实践撰写的讲稿。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温病学的理论基础篇,分为六章,系统讲述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学术特征,以及温病学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方法与思路、治则及预防。
  中篇为温病病证的分证论治篇,分为九章,系统归纳风温、春温、暑温、湿温四大病证及暑湿、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五小病证。
  下篇为温病代表性医著选读篇,分为五章,对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陈平伯五位的部分温病学医著原文进行逐条解析,讲解诠释主要原著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前人对温病学新论、新法、新方的论述及对温病学的学术贡献。
目  录

上篇 温病学理论基础

章 绪论

一、温病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

一、温病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四、温病与伤寒

五、温病与温疫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邪的产生和致病特点

三、温病的发病因素

四、感邪途径

五、温病的发病类型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一、温病辨证体系的形成

二、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概念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四、温病辨证的意义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一、辨舌

二、验齿

三、辨斑疹白痦

四、辨常见脉象

五、辨神色

六、辨常见症状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一、温病的治疗

二、温病的预防

 

中篇 温病学分证论治

第七章 风温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范围

四、历史沿革

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一、鉴别诊断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第八章 春温

概说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范围

四、历史沿革

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第四节 预防与调摄

一、预防

二、调摄

小结

第九章 暑温

概说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范围

四、历史沿革

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第四节 预防与调摄

一、预防

二、调摄

小结

第十章 暑湿

概说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范围

四、历史沿革

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

下篇 温病学名著选读

 

在线试读
本讲稿综合多个版本和不同出版社的中医本科学生教材,根据课堂、见习授课的实践编写而成,既是对自身从教32年教学的总结,也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基础学学科温病学教学团队工作成果的展示。本讲稿的成书,既有个人学习综合各家的体会在其中,更有长期以来本团队传承下来的主要学术观点融其内。
  32年完成这样一部讲稿,实在惭愧,在首都“教学名师”的声誉下,其实难负。将温病学讲稿作为一篇通稿,分为基础、论治、原文选讲三篇、二十章,以供教与学之用。
  归纳三十余年的从教,感悟主要有两点。
  一、教学是学术的结晶
  中医学的教学古已有之,然以个体化教育教学为主,班级、群体、院校化教育不过百年历史。何况百年之中跌宕起伏,成系统、分学科教学起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本人1978年进入中医高等学府学习中医,那融汇古今、穿越时空、结合医药、绚丽多彩的学术思想,给予我们遨游畅想、挖掘求索、传承发展的无限空间。曾记得在大学课堂,一代名老中医赵绍琴、刘渡舟、任应秋、王绵之等讲授他们的学术研究,教授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刻感悟;也记得在临床基础课程学习中,一代新中国中医大学培养的年富力强、辛勤耕耘的新中医名家王永炎.翁维健、刘燕池、王沛、祁宝玉、聂惠民、钱英、田德禄、周乃玉等讲授他们的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教授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术研究成果;更记得进入临床实习跟随京城名老中医关幼波、王大经、王为兰、鲍友邻、王鸿士、柴嵩岩、许公岩等传授他们的临证经验和破解疑难病证的中医思维与实践方法。
  二、教学是艺术的展现
  有人说医者艺也,不无道理,而医学的教育更是艺术的展现,医学教育是面对人体的健康艺术。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话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讲授人体生命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通过教师的言行得到艺术的感染。还记得在课堂上医古文教授周笃文、钱超尘将医学文稿讲得如诗如画;解剖学教授邱树华将人体的骨骼、血管、神经等各系统描绘得栩栩如生,语言之严谨、表述之清晰、记忆之深刻至今历历在目。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艺术的形式归结起来就是“言”“声”“像”,即语言、声音、形象。课堂教学讲授课程的步即“言”的内容准备是这三步中的关键,因此本人步入校门走上讲台前就开始了精心准备讲稿的历程,历经三十余年教学,不断修改完善终成此稿,使得中医温病学的讲授能够更完整、准确,逻辑关系清晰,条理分明,同时尽可能地符合学生思维与记忆。“言”虽不多,但倾心准备,力求精而不繁;“声”虽不闻,但言语通俗,力求如闻有声;“像”虽不现,但示以图表,力求逻辑缜密。
  温病学讲稿与大家见面,力争做到条理清晰,思路连贯,融汇各家,综合概括,期盼能够在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有所裨益。然虽精勤不倦于教学,但无奈悟性不高、天资愚钝,因此谬误、欠缺在所难免,祈望学者批评指正。
  温病学讲稿的整理出版工作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基础学学系教学团队杜宇琼副教授、朱智耀讲师的支持和帮助,得到我的研究生团队王志强、郭新新、李光超、白辰、李文新、司远、王金光、刘晔、田甜等的编录支持,得到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名师专项资金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抢先评论了 “中医温病学讲稿”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阴阳九针2

EUR €53.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医临床丛书·伤寒论

EUR €12.99
阅读更多
缺货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EUR €21.99
评分 4.60 / 5
加入购物车

拨开迷雾学中医——重归中医经典思维(第2版)

EUR €3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