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511373丛书名: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54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54: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是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套书之一,是西藏全区地层研究的*成果。《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54: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为准则,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整理了以往的地质生产、科研及地质探险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对比了全区785个地层单位,建立了西藏全区的岩石地层序列,其中包括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209个,并对每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地层特征、时空展布规律及地质时代等进行了论述,还建立了西藏全区地层数据库。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54: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可作为地质生产、科研与地质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章 绪论
篇 华南地层大区
第二章 元古宙
第三章 奥陶纪——志留纪
第四章 泥盆纪——中三叠世
第五章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第六章 晚侏罗世——第三纪
第二篇 藏滇地层大区
第七章 前震旦纪
第八章 震旦纪——寒武纪
第九章 奥陶纪——早石炭世
第十章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第十一章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第十二章 晚三叠世——第三纪
第三篇 印度地层大区
第十三章 第三纪
第十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西藏地层数据库功能简介及其应用
附录Ⅱ 西藏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览表
附录Ⅲ 西藏未采用的地层名称——览表
一、目的、任务及地质工作概况
根据1992年3月“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次工作会议精神和“地矿部直管局”下发的(1992)014号文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运用现代地层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开展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从传统地层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具体任务是要完成各省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工作,重点是岩石地层单位的清理、研究。并要建立一个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客观、稳定、且适用的地层划分标准,提出符合当前科学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为l:5万区调工作和地质勘查工作服务的目的。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全国和各省区地层数据库、图形库,为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而打好坚实的基础。
“西藏自治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项目),是“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是继《西藏地质志》)和《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矿产总结》之后的又一次极为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项目。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以下简称西藏地矿局)将“研究项目”以294号文正式下达给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以下简称西藏区调队)后,西藏区调队立即组织人员,成立了地层清理研究小组,于1992年4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
二、地层综合区划及区域地层发育概况
西藏高原地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复杂,种类繁多,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开合带及其相伴的蛇绿岩带,班公错一怒江“开合带”及其相伴的蛇绿岩带,龙木错一查桑一澜沧江“开合带”及其相应的蛇绿岩带.羊湖一金沙江“开合带”及其相应的蛇绿岩带,以及喜马拉雅山前“A型”俯冲带,由这几条横贯全区的大断裂带很明显地把西藏全区的岩石地层分割成了三个地层大区及六个地层区(进一步可划分为十六个地层分区)。参见西藏综合地层区划图。
三个地层大区和六个地层区(由南而北)分别是:(1)印度地层大区。其北以喜马拉雅山前“A型”俯冲带的北侧为彝。仅包括西瓦里克地层区。(2)藏滇地层大区,其北界以龙木错一查桑一澜沧江断裂带为界。包括有喜马拉雅地层区,北界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冈底斯一腾冲地层区,北界为班公错一怒江断裂带;羌南一保山地层区,北界为龙木错一查桑一澜沧江断裂带。(3)华南地层大区。包括羌北一昌都地层区和巴颜喀拉地层区,其间以羊湖一金沙江断裂带为界。
西藏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地层出露面积小,分布零星。主要见于喜马拉雅地层区的高喜马拉雅分区。其次在冈底斯一腾冲地层区、羌南一保山地层区和羌北一昌都地层区中还有少许零星露头。
西藏的震旦纪一寒武纪地层,多为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石地层,其原始岩石地层沉积厚度小,在区内分布局限,仅见于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的亚东一聂拉木一普兰一带地区,另外在隆子县邦迪拉一西巴霞地区以及波密县城附近还有少量露头出现。
西藏的古生代地层基本上都属于稳定型沉积。除羌北一昌都地层区在石炭纪一二叠纪曾一度有含煤陆相沉积外,其余广大地区都为海相沉积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厚度小,基本未变质,很少含火山岩。其地层出露面积一般较小,分布零星,多为中、新生代地层所掩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