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8093155
内容简介
《翻译与文学》共5章,围绕翻译与文学批评展开全新研究。翻译批评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侧重古典诗歌翻译的个案分析,从多元视野对某诗人的某首诗歌的翻译展开。《翻译与文学》对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等都有较为深入的思索。外国文学的生态研究和美国后垮掉派的研究先后进入视野,对此的研究主要围绕文学理论新动向进行文本分析。总之,翻译与文学密不可分,两者的结合研究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目 录
第1章翻译理论与诗歌翻译
1.1文学翻译的复杂性
1.1.1复杂性涵义
1.1.2文学翻译的复杂性
1.2古诗翻译的格物、感物和体物l
1.2.1 也论格物、感物和体物
1.2.2诗歌翻译四层面的剖析
1.2.3古诗中的“含蓄”
1.3“意象”涵义
1.3.1 中国传统诗学与意象
1.3.2 古诗含蓄的体现
1.3.3古诗意象及翻译
1.4古诗英译之难
1.4.1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渊源
1.4.2译者翻译思想管窥
1.4.3译例解析
1.5杨自俭翻译思想
1.5.1 三观理论
1.5.2范式理论
1.5.3三基理论
1.5.4翻译学方法论
第2章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2.1 翻译理论的作用
2.1.1 翻译理论变迁
2.1.2翻译理论的内容
2.1.3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
2.1.4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
2.2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
2.2.1 翻译教材现状分析
2.2.2本科翻译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2.2.3 本科翻译教材建设展望
2.3本科翻译理论教学
2.3.1 翻译理论教学的范畴
2.3.2本科翻译理论教学的内容
2.3.3本科翻译理论教学的作用
2.4 国学与本科翻译课程
2.4.1 本科翻译课程研究是时代的呼唤
2.4.2本科翻译课程研究的具体内容
2.4.3本科翻译课程研究的意义
……
第3章文学翻译个案
第4章文学个案思索l
第5章文学的生态视角
参考文献
1.1文学翻译的复杂性
1.1.1复杂性涵义
1.1.2文学翻译的复杂性
1.2古诗翻译的格物、感物和体物l
1.2.1 也论格物、感物和体物
1.2.2诗歌翻译四层面的剖析
1.2.3古诗中的“含蓄”
1.3“意象”涵义
1.3.1 中国传统诗学与意象
1.3.2 古诗含蓄的体现
1.3.3古诗意象及翻译
1.4古诗英译之难
1.4.1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渊源
1.4.2译者翻译思想管窥
1.4.3译例解析
1.5杨自俭翻译思想
1.5.1 三观理论
1.5.2范式理论
1.5.3三基理论
1.5.4翻译学方法论
第2章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2.1 翻译理论的作用
2.1.1 翻译理论变迁
2.1.2翻译理论的内容
2.1.3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
2.1.4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
2.2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
2.2.1 翻译教材现状分析
2.2.2本科翻译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2.2.3 本科翻译教材建设展望
2.3本科翻译理论教学
2.3.1 翻译理论教学的范畴
2.3.2本科翻译理论教学的内容
2.3.3本科翻译理论教学的作用
2.4 国学与本科翻译课程
2.4.1 本科翻译课程研究是时代的呼唤
2.4.2本科翻译课程研究的具体内容
2.4.3本科翻译课程研究的意义
……
第3章文学翻译个案
第4章文学个案思索l
第5章文学的生态视角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从上面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情况。第一种便是所谓的“忠实”翻译,如mountain Wilderness。译者为了突出“空”,特意以大写的w表示。第二种是原诗的“空山”意象在译者身上所引发的寂寞孤独的情感,如lonely mountain。第三种是由“空”联想到禅的空理境界,如empty。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译法,empty既客观地呈现了原文的意象,又把一种含蓄的心境留给读者,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王维虽非禅门的传灯人,但作为潜心佛学的一员,他寄情山水,在万事万物中顿觉,洞悉人生真谛,悟道佛家的空禅。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鹿柴》,王维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上大量地使用了“空”字。如: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夫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
……P18
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王维虽非禅门的传灯人,但作为潜心佛学的一员,他寄情山水,在万事万物中顿觉,洞悉人生真谛,悟道佛家的空禅。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鹿柴》,王维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上大量地使用了“空”字。如: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夫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
……P1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