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1681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五十年发展史”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为发现和开发大庆油田做出重大贡献、组织经验交流推广与技术装备改造、石油科技工作背景、组织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 录
章 艰苦奋斗 奠定基业(1958—1972)
节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的成立
第三节 建院初期的科研工作
第四节 为发现和开发大庆油田做出重大贡献
第五节 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第六节 转战渤海湾
第七节 贯彻“十四条”,加强基础建设
第八节 成立“地质二线”
第九节 政治运动的干扰
第二章 乘势而行恢复发展(1972—1978)
节 石油工业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的成立
第三节 积极开展劳动建院
第四节 规划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第五节 规划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第六节 组织经验交流推广与技术装备改造
第七节 直接参加油田建设
第八节 组织全国地球物理会战
第九节 同步开展其他科研业务工作
第十节 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
第十一节 顺利开展其他工作
第十二节 克服“文革”影响
第三章 改革探索 阔步前进(1978—1998)
节 石油科技工作背景
第二节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成立
第三节 加强理论技术创新
第四节 组织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第五节 参与油田勘探开发实践
第六节 实验技术进一步完善
第七节 信息技术逐步发展
第八节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第九节 加强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
第十节 《石油勘探与开发》成果显著
第十一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十二节 构建高效的科研、管理与服务体系
第十三节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四节 庆祝建院四十周年
第四章 重组改制跨越发展(1998—2008)
节 不断探索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调整管理结构,扩大规模编制
第三节 重组圆满完成,改革初见成效
第四节 分析形势,明确定位
第五节 “九五”取得突出业绩
第六节 落实定位职责,取得显著成效
第七节 全面推进“一部三中心”建设
第八节 “十五”取得重要进展
第九节 完成债务清偿,业务全部划归股份公司
第十节 调整工程研究力量
第十一节 风险勘探成果显著
第十二节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三节 向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迈进
大事记(1951—2008)
参考文献
附录
京外单位及海外研究中心发展简史
廊坊分院发展简史(1984—2008)
西北分院发展简史(1985—2008)
杭州地质研究院发展简史(1984~2008)
海外研究中心发展简史(1999—2008)
机构沿革
研究院隶属关系发展变迁框图(1955—2008)
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筹建处(1956)
石油科学研究院(1958)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所(地质二线)(1965—1972)
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1972—1975)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1975—1978)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78—1980)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80—1988)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88—199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1999—200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2008.9)
科技成果(1985—2007)
科技成果
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科技成果
历届领导
历届领导成员
主要领导简介
院士专家
两院院士简介
教授级高工名录
荣誉奖励
研究院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86—2006)
研究院职工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及其他奖励(1977—2007)
总公司(集团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历次三项表彰(1990—2007)
石油工业部(总公司、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工作(生产)者(1979—2007)
研究院历届青年表彰等奖励
后记
节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的成立
第三节 建院初期的科研工作
第四节 为发现和开发大庆油田做出重大贡献
第五节 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第六节 转战渤海湾
第七节 贯彻“十四条”,加强基础建设
第八节 成立“地质二线”
第九节 政治运动的干扰
第二章 乘势而行恢复发展(1972—1978)
节 石油工业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的成立
第三节 积极开展劳动建院
第四节 规划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第五节 规划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第六节 组织经验交流推广与技术装备改造
第七节 直接参加油田建设
第八节 组织全国地球物理会战
第九节 同步开展其他科研业务工作
第十节 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
第十一节 顺利开展其他工作
第十二节 克服“文革”影响
第三章 改革探索 阔步前进(1978—1998)
节 石油科技工作背景
第二节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成立
第三节 加强理论技术创新
第四节 组织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第五节 参与油田勘探开发实践
第六节 实验技术进一步完善
第七节 信息技术逐步发展
第八节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第九节 加强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
第十节 《石油勘探与开发》成果显著
第十一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十二节 构建高效的科研、管理与服务体系
第十三节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四节 庆祝建院四十周年
第四章 重组改制跨越发展(1998—2008)
节 不断探索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调整管理结构,扩大规模编制
第三节 重组圆满完成,改革初见成效
第四节 分析形势,明确定位
第五节 “九五”取得突出业绩
第六节 落实定位职责,取得显著成效
第七节 全面推进“一部三中心”建设
第八节 “十五”取得重要进展
第九节 完成债务清偿,业务全部划归股份公司
第十节 调整工程研究力量
第十一节 风险勘探成果显著
第十二节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三节 向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迈进
大事记(1951—2008)
参考文献
附录
京外单位及海外研究中心发展简史
廊坊分院发展简史(1984—2008)
西北分院发展简史(1985—2008)
杭州地质研究院发展简史(1984~2008)
海外研究中心发展简史(1999—2008)
机构沿革
研究院隶属关系发展变迁框图(1955—2008)
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筹建处(1956)
石油科学研究院(1958)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所(地质二线)(1965—1972)
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1972—1975)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1975—1978)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78—1980)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80—1988)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88—199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1999—200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2008.9)
科技成果(1985—2007)
科技成果
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科技成果
历届领导
历届领导成员
主要领导简介
院士专家
两院院士简介
教授级高工名录
荣誉奖励
研究院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86—2006)
研究院职工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及其他奖励(1977—2007)
总公司(集团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历次三项表彰(1990—2007)
石油工业部(总公司、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工作(生产)者(1979—2007)
研究院历届青年表彰等奖励
后记
在线试读
章 艰苦奋斗 奠定基业(1958—1972)
1958年至1972年,是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时期。
1958年11月15日,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科技事业拉开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石油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全国性的石油地质和炼制等综合研究工作,组织了石油系统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参加了四川、克拉玛依、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会战,经历了十几年艰难曲折的创业时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节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探索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当时,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仅为12万吨,石油职工仅有1.1万人,其中技术人员不足700人。新中国石油工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的。1950年4月13—24日,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召开;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设石油管理总局,负责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生产建设;1955年7月30日,石油工业部正式成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寄予厚望。1956年2月26日,、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听取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的康世恩汇报石油工业发展情况。主席对地质年代的划分、石油的生成、什么是构造、怎么找油、怎么炼出汽油、汽油为什么要分号头、汽油的分子式怎么写等问题,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当听到新疆、玉门都是戈壁荒滩时,指出:“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还提出,要在全国广泛开展石油勘探,要全面规划,要调干部充实石油队伍。
1958年2月27日和28日,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勘探司司长唐克以及翟光明、王纲道同志,就石油勘探问题向邓小平同志进行汇报。当谈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地区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对松辽、华北、东北、四川、鄂尔多斯地区多做些工作。邓小平的这次谈话,大大加速了我国石油勘探的进程。余秋里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以后,抓的第_件事就是组织制定石油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战略发展规划,把石油地质储量搞到20亿吨(当时只有1.7亿吨),年产原油搞到800万吨至1000万吨。
经过三年恢复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中国石油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至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原油产量达到了373.3万吨。但是,石油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要求,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石油工业部成为国家各工业部门中没有完成个五年计划任务的部门。
……
1958年至1972年,是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时期。
1958年11月15日,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科技事业拉开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石油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全国性的石油地质和炼制等综合研究工作,组织了石油系统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参加了四川、克拉玛依、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会战,经历了十几年艰难曲折的创业时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节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探索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当时,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仅为12万吨,石油职工仅有1.1万人,其中技术人员不足700人。新中国石油工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的。1950年4月13—24日,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召开;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设石油管理总局,负责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生产建设;1955年7月30日,石油工业部正式成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寄予厚望。1956年2月26日,、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听取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的康世恩汇报石油工业发展情况。主席对地质年代的划分、石油的生成、什么是构造、怎么找油、怎么炼出汽油、汽油为什么要分号头、汽油的分子式怎么写等问题,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当听到新疆、玉门都是戈壁荒滩时,指出:“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还提出,要在全国广泛开展石油勘探,要全面规划,要调干部充实石油队伍。
1958年2月27日和28日,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勘探司司长唐克以及翟光明、王纲道同志,就石油勘探问题向邓小平同志进行汇报。当谈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地区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对松辽、华北、东北、四川、鄂尔多斯地区多做些工作。邓小平的这次谈话,大大加速了我国石油勘探的进程。余秋里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以后,抓的第_件事就是组织制定石油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战略发展规划,把石油地质储量搞到20亿吨(当时只有1.7亿吨),年产原油搞到800万吨至1000万吨。
经过三年恢复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中国石油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至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原油产量达到了373.3万吨。但是,石油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要求,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石油工业部成为国家各工业部门中没有完成个五年计划任务的部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