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17756丛书名: 西北大学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丛书
编辑推荐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适合广大从事西部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学者、正在进行西部城乡一
体化实践的政府官员和关心西部城乡一体化的各界人士阅读,也适合经济
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体化实践的政府官员和关心西部城乡一体化的各界人士阅读,也适合经济
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内容简介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后改革时代为背景,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分别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内涵、地位作用、特征、内容、形成机制、功能分类、路径与模式等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路径及其四重内容,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目 录
导论 后改革时代的关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章 后改革时代理论研究
节 后改革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目标、关键及重点
第二节 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原则及路径转型
第三节 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取向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述评
节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述评
第二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研究述评
第三节 国外城乡生活一体化文献综述
第四节 城市偏向理论研究述评
第三章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节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分析
第二节 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
第五节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
第六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
第七节 由“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
第四章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
第二节 后改革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下农村社区化问题研究
第三节 我国传统农业区农地制度改革
第四节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的制度分析
第五章 后改革时代西部及陕西城乡发展一体化
节 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第二节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第三节 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后改革时代理论研究
节 后改革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目标、关键及重点
第二节 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原则及路径转型
第三节 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取向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述评
节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述评
第二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研究述评
第三节 国外城乡生活一体化文献综述
第四节 城市偏向理论研究述评
第三章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节 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分析
第二节 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
第五节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
第六节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
第七节 由“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
第四章 后改革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
第二节 后改革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下农村社区化问题研究
第三节 我国传统农业区农地制度改革
第四节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的制度分析
第五章 后改革时代西部及陕西城乡发展一体化
节 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第二节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第三节 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导论 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按照1995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五年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 .,到2010年我国将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否意味着到2010年年底我国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对此 ,笔者存在以下看法 .
一、我国已进入后改革时代
从世界发展的历史看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百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振兴也只有65年的历史 ,因此还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 .而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支持与配合 ,尤其是离不开改革开放为民族的振兴提供文化氛围、群众激情、动力机制、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改革开放与民族的振兴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由此可见 ,只要一个民族的振兴任务还没有完成,她的改革开放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 ,但与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相一致 ,它还要继续进行30多年 .当然 ,由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 ,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所面临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等会有所不同 ,因而完成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据此可以把长时期的改革划分为不同的改革阶段 .但不管哪个阶段的改革开放都是改革开放 ,阶段划分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结束 ,而是说明改革开放有了阶段性的变化 .笔者把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时期称为 “前改革时代 ”,把未来的改革时期称为 “后改革时代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 “前改革时代 ”向 “后改革时代 ”的过渡 .
从前改革时代到后改革时代 ,可以称为中国改革的转型期 .中国改革的转型期要实现四个转变 :
,改革的主题由 “发展 ”转变为 “和谐 ”.在前改革时代 ,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经济发展落后 ,人们生活困难 ,当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主旋律 .只有经济发展了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经济问题解决了 ,才能解决其他社会问题 .因此 ,在这一阶段 “发展是硬道理 ”.在后改革时代 ,我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他问题的解决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太协调的局面 .因此 ,在这一阶段 “和谐是硬道理 ”.
第二 ,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 .在前改革时代 ,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 ,为此改革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尤其是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为根本的改革行为 .在后改革时代 ,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与经济结构不合理 ,为此改革的性质是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包括观念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家创新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生产流程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要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 .通过大中型企业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的建立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 .同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由数量到质量?由速度到效率、由总量到结构、由资源向技术的四大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在制造业方面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出口方面 ,实现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在经济拉动方面 ,实现主要由投资拉动向主要由消费拉动转变。
第三 ,改革的任务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 “分离化 ”转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 “一体化 ”.“分离化 ”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 ,有能力的人从一般人群中分离出来 ,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由此出现了富人与穷人的分离 ;具有特殊资源的地区从一般地区中分离出来 ,通过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先富起来 ,由此产生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分离 ;城市利用自身优势从农村分离出来 ,先富起来,由此我国本来就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 .这是我国 “渐进式改革 ”的主要特征 ,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也是我国前改革时代成功的主要经验 .但它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体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 “和谐发展 ”的思路 ,实现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变 ,促进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
第四 ,改革的途径由差别化与分立化转变为平等化与融合化 .“差别化 ”,是指在前改革时代 ,由于改革刚刚起步 ,资源与经济实力有限 ,我国的改革采取了差别化的方针 ,国家出台的改革政策向部分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组织机构倾斜,即使国有企业改革也采取了有差别的政策 ,如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 ,采取了 “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的改革政策 ;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方面 ,采取了 “增量改革 ,存量不动 ”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 ,改革主体 (包括作为改革主体的个人?企业或其他微观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与区域 )必须具有非均衡发展的意识 ,面对各种差别 ,承认差别 .“分立化 ”是指在前改革时代 ,为了鼓励经济发展 ,政府在产业管制方面采取宽松政策 ,个体经济?私人经济?集体经济与地方经济各自为政 ,盲目发展 ,企业之间?产业组织之间出现了不断分立 ,重复分工的现象 .“平等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构建 “和谐社会 ”的思路 ,作为改革主体的个人?企业?组织?地方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平等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渗透化与融合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 ,着力推进企业与产业整合 ,使企业与产业由分立转向融合 ,尤其是推进产业的互相渗透与相互融合 ,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 。
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说明我国进入了后改革时代 ,同时也决定了后改革时代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关键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后改革时代的改革主题由 “发展 ”转变为 “和谐 ”,改革的对象由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改革的任务由 “分离化 ”转变为 “一体化 ”,改革的途径由差别化转变为渗透化与融合化 .要实现这四大转变 ,就必须解决前改革时代带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以及工业发展迅速 ,而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福利水平提高迅速 ,而农民收入水平与福利水平提高相对滞后 ;三是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四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推进速度快 ,市场化水平提高迅速 ,而其他领域的改革推进速度慢,市场化运作方式进展相对滞后 ;五是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六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但发展方式不尽合理 ;七是经济总量扩张迅速 ,而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 .这些矛盾与问题 ,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一是在空间上存在着城乡分割问题 ;二是在内容上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 .可见 ,消除城乡分割?解决经济与社会失衡 ,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后改革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 ,后改革时代的主题是 “和谐 ”,目标是构建 “和谐 ”社会,那么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现象 ,甚至 “失衡 ”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与乡村的分割?经济与社会的 “失衡 ”.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距 ,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正常流动 ,从而影响了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经济与社会的 “失衡 ”,影响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 ,以及人们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或核心 。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世界经济史既是一部世界城乡分离史 ,同时也是一部世界城乡一体化 (融合 )史.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呈现否定之否定规律 :先是城乡分离 ,城市快速扩张 ,而农村衰落 ,农村的生产要素流向城市 .在这一阶段 ,城市高度发达 ,农村相对落后 ,甚至萧条 .后是城市生产要素饱和 ,“城市病 ”出现 ,生产要素的收益下降 ,而农村的优势逐渐显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因此 ,城市的生产要素反向流向农村 ,进一步促进农村快速发展 ,逐渐实现城乡融合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的关系由非协调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影响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出现了城市与农村加剧分离的现象 .进入20世纪80 ~90年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在城乡分离的基础上 ,又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 .这样 ,不但形成了城乡分离的局面,而且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分离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 ,进入21世纪 ,我国提出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
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际上涉及 “两个一体化 ”.一是城市与乡村一体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等方面 ,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是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逐渐改变经济快速发展而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在城市与农村同时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指以上两个一体化的统一 .城市与乡村一体化 ,就是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城市与乡村在时间上同时发展 ,防止城市快速发展而农村发展滞后,从而导致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局面的出现 ;在空间上互相融合,相互渗透;在平台上共同构建产业载体并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业关联度 ;在动力上互相促进 ,互相推动 ,终实现共同发展 ,融为一体 .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就是指经济与社会在时间上同步发展 ,在空间上互相渗透 ,在内容上互相融合 ,在动力上互相推动 ,在结果上互相联系 ,实现共同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指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关联 ,在内容上的融合 .具体而言 ,从时间上看 ,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四者同步增长 ,在内容上四者互相渗透 ,在动力上四者互动 ,在过程中四者融为一体 (白永秀 ,2010b )。
本书认为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
,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从内容方面看 ,主要抓好 “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桥梁、道路、村镇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规划 ;二是统筹城乡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公共设施与公共组织建设的规划 ;三是统筹城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规划 .通过 “三个统筹 ”的实施 ,完善农村公共组织 ,降低建设成本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水平提高 ,逐渐实现农民生存环境与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的平等化。
……
按照1995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五年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 .,到2010年我国将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否意味着到2010年年底我国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对此 ,笔者存在以下看法 .
一、我国已进入后改革时代
从世界发展的历史看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百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振兴也只有65年的历史 ,因此还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 .而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支持与配合 ,尤其是离不开改革开放为民族的振兴提供文化氛围、群众激情、动力机制、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改革开放与民族的振兴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由此可见 ,只要一个民族的振兴任务还没有完成,她的改革开放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 ,但与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相一致 ,它还要继续进行30多年 .当然 ,由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 ,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所面临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等会有所不同 ,因而完成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据此可以把长时期的改革划分为不同的改革阶段 .但不管哪个阶段的改革开放都是改革开放 ,阶段划分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结束 ,而是说明改革开放有了阶段性的变化 .笔者把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时期称为 “前改革时代 ”,把未来的改革时期称为 “后改革时代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 “前改革时代 ”向 “后改革时代 ”的过渡 .
从前改革时代到后改革时代 ,可以称为中国改革的转型期 .中国改革的转型期要实现四个转变 :
,改革的主题由 “发展 ”转变为 “和谐 ”.在前改革时代 ,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经济发展落后 ,人们生活困难 ,当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主旋律 .只有经济发展了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经济问题解决了 ,才能解决其他社会问题 .因此 ,在这一阶段 “发展是硬道理 ”.在后改革时代 ,我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他问题的解决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太协调的局面 .因此 ,在这一阶段 “和谐是硬道理 ”.
第二 ,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 .在前改革时代 ,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 ,为此改革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尤其是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为根本的改革行为 .在后改革时代 ,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与经济结构不合理 ,为此改革的性质是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包括观念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家创新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生产流程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要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 .通过大中型企业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的建立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 .同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由数量到质量?由速度到效率、由总量到结构、由资源向技术的四大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在制造业方面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出口方面 ,实现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在经济拉动方面 ,实现主要由投资拉动向主要由消费拉动转变。
第三 ,改革的任务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 “分离化 ”转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 “一体化 ”.“分离化 ”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 ,有能力的人从一般人群中分离出来 ,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由此出现了富人与穷人的分离 ;具有特殊资源的地区从一般地区中分离出来 ,通过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先富起来 ,由此产生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分离 ;城市利用自身优势从农村分离出来 ,先富起来,由此我国本来就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 .这是我国 “渐进式改革 ”的主要特征 ,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也是我国前改革时代成功的主要经验 .但它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体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 “和谐发展 ”的思路 ,实现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变 ,促进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
第四 ,改革的途径由差别化与分立化转变为平等化与融合化 .“差别化 ”,是指在前改革时代 ,由于改革刚刚起步 ,资源与经济实力有限 ,我国的改革采取了差别化的方针 ,国家出台的改革政策向部分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组织机构倾斜,即使国有企业改革也采取了有差别的政策 ,如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 ,采取了 “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的改革政策 ;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方面 ,采取了 “增量改革 ,存量不动 ”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 ,改革主体 (包括作为改革主体的个人?企业或其他微观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与区域 )必须具有非均衡发展的意识 ,面对各种差别 ,承认差别 .“分立化 ”是指在前改革时代 ,为了鼓励经济发展 ,政府在产业管制方面采取宽松政策 ,个体经济?私人经济?集体经济与地方经济各自为政 ,盲目发展 ,企业之间?产业组织之间出现了不断分立 ,重复分工的现象 .“平等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构建 “和谐社会 ”的思路 ,作为改革主体的个人?企业?组织?地方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平等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渗透化与融合化 ”是指在后改革时代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 ,着力推进企业与产业整合 ,使企业与产业由分立转向融合 ,尤其是推进产业的互相渗透与相互融合 ,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 。
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说明我国进入了后改革时代 ,同时也决定了后改革时代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关键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后改革时代的改革主题由 “发展 ”转变为 “和谐 ”,改革的对象由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改革的任务由 “分离化 ”转变为 “一体化 ”,改革的途径由差别化转变为渗透化与融合化 .要实现这四大转变 ,就必须解决前改革时代带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以及工业发展迅速 ,而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福利水平提高迅速 ,而农民收入水平与福利水平提高相对滞后 ;三是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四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推进速度快 ,市场化水平提高迅速 ,而其他领域的改革推进速度慢,市场化运作方式进展相对滞后 ;五是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六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但发展方式不尽合理 ;七是经济总量扩张迅速 ,而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 .这些矛盾与问题 ,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一是在空间上存在着城乡分割问题 ;二是在内容上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 .可见 ,消除城乡分割?解决经济与社会失衡 ,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后改革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 ,后改革时代的主题是 “和谐 ”,目标是构建 “和谐 ”社会,那么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现象 ,甚至 “失衡 ”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与乡村的分割?经济与社会的 “失衡 ”.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距 ,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正常流动 ,从而影响了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经济与社会的 “失衡 ”,影响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 ,以及人们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关键或核心 。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世界经济史既是一部世界城乡分离史 ,同时也是一部世界城乡一体化 (融合 )史.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呈现否定之否定规律 :先是城乡分离 ,城市快速扩张 ,而农村衰落 ,农村的生产要素流向城市 .在这一阶段 ,城市高度发达 ,农村相对落后 ,甚至萧条 .后是城市生产要素饱和 ,“城市病 ”出现 ,生产要素的收益下降 ,而农村的优势逐渐显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因此 ,城市的生产要素反向流向农村 ,进一步促进农村快速发展 ,逐渐实现城乡融合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的关系由非协调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影响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出现了城市与农村加剧分离的现象 .进入20世纪80 ~90年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在城乡分离的基础上 ,又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 .这样 ,不但形成了城乡分离的局面,而且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分离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 ,进入21世纪 ,我国提出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
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际上涉及 “两个一体化 ”.一是城市与乡村一体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等方面 ,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是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逐渐改变经济快速发展而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在城市与农村同时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指以上两个一体化的统一 .城市与乡村一体化 ,就是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城市与乡村在时间上同时发展 ,防止城市快速发展而农村发展滞后,从而导致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局面的出现 ;在空间上互相融合,相互渗透;在平台上共同构建产业载体并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业关联度 ;在动力上互相促进 ,互相推动 ,终实现共同发展 ,融为一体 .经济与社会一体化 ,就是指经济与社会在时间上同步发展 ,在空间上互相渗透 ,在内容上互相融合 ,在动力上互相推动 ,在结果上互相联系 ,实现共同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是指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关联 ,在内容上的融合 .具体而言 ,从时间上看 ,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四者同步增长 ,在内容上四者互相渗透 ,在动力上四者互动 ,在过程中四者融为一体 (白永秀 ,2010b )。
本书认为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
,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从内容方面看 ,主要抓好 “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桥梁、道路、村镇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规划 ;二是统筹城乡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公共设施与公共组织建设的规划 ;三是统筹城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规划 .通过 “三个统筹 ”的实施 ,完善农村公共组织 ,降低建设成本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水平提高 ,逐渐实现农民生存环境与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的平等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