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58359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区位论中的阿朗索模型,对中国城市的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关键因素对中国城市机动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模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启示。本书可供相关领域学者、规划工作者以及相关管理决策部门参考。
目 录
前 言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内容与创新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机动化相关研究进展
2.1 相关研究方法及其结论
2.2 国外关于小汽车影响的争论
2.3 机动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思潮与实践
2.4 国内研究评述
第三章 中国机动化的特征与趋势
3.1 相关的概念辨析
3.2 中国机动化的基本特征
3.3 机动化进程的S理论及驱动因子
3.4 机动化增长曲线的模型修正与模拟
3.5 小结
第四章 机动化对城市规模和密度的影响
4.1 交通模式与城市规模的一般关系
4.2 单交通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规模及其密度
4.3 双交通模型分析:Mills静态模型扩展
4.4 小结
第五章 机动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小汽车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5.2 郊区化与机动化的相互影响
5.3 机动化下消费行为对商业空间的重构作用
第六章 机动化的对策研究
6.1 增加道路供给策略
6.2 发展公共交通策略
6.3 限制机动车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 录
附录4.1 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假设
附录4.2 米尔斯对美国90万人口城市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表目录
表1-1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表2-1 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关于小汽车拥有水平各项相关性(R值平方表)
表3-1 世界各国轿车保有量对比
表4-1 英国出行距离的增加(1960~2000年)
表4-2 发达国家城市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城市化地区道路供给比例对比
表4-3 模型的参数设定
表4-4 模型的解
表4-5 中国情景下150万人口城市的米尔斯模型敏感性分析
表4-6 中国情景下90万人口城市的米尔斯模型敏感性分析
表4-7 北京市小汽车2005年平均使用费用
表4-8 参数设定对比
表4-9 双交通模型中、美情景下的解
表4-10 双交通模型中国情景的敏感性分析
表4-11 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全球对比
表5-1 发展中国家城市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出行时间
表5-2 洛杉矶机动化的先行
表5-3 北京市中心区就业与机动化关系回归分析
表5-4 北京公交线网密度与线路重叠系数
表5-5 北京市乘公交一次出行全程时间构成及比重
图目录
图1-1 中国每千人私人载客汽车拥有年增长量的爆炸性
图1-2 北京市平均车速与机动车总量(1993~2003年)
图1-3 机动化历程对比
图1-4 技术路线
图2-1 简化情况下的消费组合和对土地的竞价曲线
图2-2 城市经济学动态模型:城市增长与中心区衰退
图2-3 不同样本下汽车拥有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
图2-4 城市经济学模型主要的流变
图2-5 不同层次上机动化的影响
图2-6 美国与其他国家上班出行时间对比(1990年)
图3-1 机动化阶段性增长理想轨迹曲线
图3-2 世界主要国家机动化水平增长曲线
图3-3 北京的人均收入与机动化水平
图3-4 收入增长下爆炸性机动化模型示意
图3-5 动态收入模型机动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图3-6 数值模拟:收入增长动态机动化模型一阶导
图3-7 数值模拟:实际值与模拟值
图4-1 交通模式技术进步与城市空间扩展
图4-2 交通模式进步与伦敦空间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变化(1801~1947年)
图4-3 世界各国城市居民上班平均出行时间(1990年)
图4-4 城市人口规模与交通拥堵(2003年,美国)
图4-5 滞后于住宅建设和机动化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1987~2005年)
图4-6 北京市建成区规模与机动化规模(1984~2006年)
图4-7 北京普通住宅价格与区位的关系(2005年4月)
图4-8 北京公寓价格与区位的关系(2005年4月)
图4-9 中国情景下米尔斯模型解的空间分布
图4-10 杭州城市人口的环带划分及其密度分布
图4-11 双交通模型中国城市情景解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与地租
图4-12 双交通模型中国城市情景解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与地租
图4-13 阿姆斯特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上的小汽车出行比例
图4-14 伦敦人均小汽车拥有率分布
图4-15 双交通模型对城市半径的敏感性分析
图4-16 双交通模型对小汽车使用水平的敏感性分析
图4-17 双交通模型对中心地租的敏感性分析
图4-18 双交通模型对含拥堵成本的交通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图5-1 蔓延城市与紊乱的汽车交通流
图5-2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进程
图5-3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郊区化趋势
图5-4 北京市的就业郊区化
图5-5 北京市汽车增长与中心区就业量的减少
图5-6 北京市各地区小客车占本区机动车总量的比例(2003~2005年)
图5-7 大连私家车拥有率随距离的变化
图5-8 郊区化进程中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
图6-1 城市类型和交通发展路径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内容与创新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机动化相关研究进展
2.1 相关研究方法及其结论
2.2 国外关于小汽车影响的争论
2.3 机动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思潮与实践
2.4 国内研究评述
第三章 中国机动化的特征与趋势
3.1 相关的概念辨析
3.2 中国机动化的基本特征
3.3 机动化进程的S理论及驱动因子
3.4 机动化增长曲线的模型修正与模拟
3.5 小结
第四章 机动化对城市规模和密度的影响
4.1 交通模式与城市规模的一般关系
4.2 单交通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规模及其密度
4.3 双交通模型分析:Mills静态模型扩展
4.4 小结
第五章 机动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小汽车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5.2 郊区化与机动化的相互影响
5.3 机动化下消费行为对商业空间的重构作用
第六章 机动化的对策研究
6.1 增加道路供给策略
6.2 发展公共交通策略
6.3 限制机动车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 录
附录4.1 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假设
附录4.2 米尔斯对美国90万人口城市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表目录
表1-1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表2-1 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关于小汽车拥有水平各项相关性(R值平方表)
表3-1 世界各国轿车保有量对比
表4-1 英国出行距离的增加(1960~2000年)
表4-2 发达国家城市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城市化地区道路供给比例对比
表4-3 模型的参数设定
表4-4 模型的解
表4-5 中国情景下150万人口城市的米尔斯模型敏感性分析
表4-6 中国情景下90万人口城市的米尔斯模型敏感性分析
表4-7 北京市小汽车2005年平均使用费用
表4-8 参数设定对比
表4-9 双交通模型中、美情景下的解
表4-10 双交通模型中国情景的敏感性分析
表4-11 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全球对比
表5-1 发展中国家城市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出行时间
表5-2 洛杉矶机动化的先行
表5-3 北京市中心区就业与机动化关系回归分析
表5-4 北京公交线网密度与线路重叠系数
表5-5 北京市乘公交一次出行全程时间构成及比重
图目录
图1-1 中国每千人私人载客汽车拥有年增长量的爆炸性
图1-2 北京市平均车速与机动车总量(1993~2003年)
图1-3 机动化历程对比
图1-4 技术路线
图2-1 简化情况下的消费组合和对土地的竞价曲线
图2-2 城市经济学动态模型:城市增长与中心区衰退
图2-3 不同样本下汽车拥有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
图2-4 城市经济学模型主要的流变
图2-5 不同层次上机动化的影响
图2-6 美国与其他国家上班出行时间对比(1990年)
图3-1 机动化阶段性增长理想轨迹曲线
图3-2 世界主要国家机动化水平增长曲线
图3-3 北京的人均收入与机动化水平
图3-4 收入增长下爆炸性机动化模型示意
图3-5 动态收入模型机动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图3-6 数值模拟:收入增长动态机动化模型一阶导
图3-7 数值模拟:实际值与模拟值
图4-1 交通模式技术进步与城市空间扩展
图4-2 交通模式进步与伦敦空间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变化(1801~1947年)
图4-3 世界各国城市居民上班平均出行时间(1990年)
图4-4 城市人口规模与交通拥堵(2003年,美国)
图4-5 滞后于住宅建设和机动化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1987~2005年)
图4-6 北京市建成区规模与机动化规模(1984~2006年)
图4-7 北京普通住宅价格与区位的关系(2005年4月)
图4-8 北京公寓价格与区位的关系(2005年4月)
图4-9 中国情景下米尔斯模型解的空间分布
图4-10 杭州城市人口的环带划分及其密度分布
图4-11 双交通模型中国城市情景解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与地租
图4-12 双交通模型中国城市情景解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与地租
图4-13 阿姆斯特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上的小汽车出行比例
图4-14 伦敦人均小汽车拥有率分布
图4-15 双交通模型对城市半径的敏感性分析
图4-16 双交通模型对小汽车使用水平的敏感性分析
图4-17 双交通模型对中心地租的敏感性分析
图4-18 双交通模型对含拥堵成本的交通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图5-1 蔓延城市与紊乱的汽车交通流
图5-2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进程
图5-3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郊区化趋势
图5-4 北京市的就业郊区化
图5-5 北京市汽车增长与中心区就业量的减少
图5-6 北京市各地区小客车占本区机动车总量的比例(2003~2005年)
图5-7 大连私家车拥有率随距离的变化
图5-8 郊区化进程中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
图6-1 城市类型和交通发展路径
前 言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汽车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普及,而城市却很难以同样的速度进行适应,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虽然已有大量城市规划角度的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也有大量通过城市交通工程来试图缓解交通拥堵的努力,还有大量从经济学角度的城市交通政策研究,但这一问题根本上而言是经济问题和布局问题。交通工程虽然可以缓解问题的严重程度,但难触及经济规律和布局规律;经济学虽然长于模型分析,但较少结合空间因素。
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和认识,本书试图采用区位论来模拟城市发展,发挥经济理论在变量因果律方面的优势,弥补其在空间要素和技术要素方面考虑的不足,系统地揭示城市交通问题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性。本研究采用阿朗索模型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关键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模型应用及其对城市交通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启示。
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竞争性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模型分析及模拟研究”,批准号:4100107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大力资助,得到了金凤君教授、梁进社教授等的指导。特此感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