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11280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相关技术研究和工作成果介绍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技术,并就近年来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新型建筑节能材料、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造技术、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示范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等进行了专门介绍,内容涵盖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制造与施工技术、建筑检测与评价方法、建筑节能集成应用体系等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趋势等。
全书分为八章,依次为绪论、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大型科技场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绿色低碳建筑工程实例等。
本书可供从事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材料研发、绿色低碳建筑检测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分为八章,依次为绪论、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大型科技场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绿色低碳建筑工程实例等。
本书可供从事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材料研发、绿色低碳建筑检测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 录
前言
章 绪论
1.1 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材料
1.1.1 绿色建筑材料
1.1.2 建筑节能材料
1.1.3 节能门窗材料
1.1.4 节能墙体材料
1.2 绿色低碳施工技术
1.2.1 绿色施工简述
1.2.2 绿色施工要求
1.2.3 绿色施工管理
1.2.4 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1.2.5 绿色施工技术方案
1.3 绿色低碳建筑检测与评价
1.3.1 保温隔热材料检测
1.3.2 玻璃幕墙检测
1.3.3 建筑能效测评
1.3.4 绿色建筑评价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
2.1 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
2.1.1 绿色建筑
2.1.2 低碳建筑
2.2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2.2.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2.2.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2.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2.2.4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战略意义
2.3 绿色低碳民用与住宅建筑
2.3.1 绿色低碳住宅的内涵
2.3.2 万科府前一号的绿色低碳实践
2.4 绿色低碳公共建筑
2.4.1 上海世博零碳馆
2.4.2 上海世博轴
2.4.3 国家体育场——鸟巢
2.4.4 广东科学中心
2.5 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2.5.1 国外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2.5.2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2.5.3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5.4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3.1 建筑隔热保温与建筑节能
3.2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基本概念及技术参数
3.2.1 导热系数
3.2.2 传热系数
3.2.3 传热阻
3.2.4 热桥
3.2.5 保温与隔热的区别
3.3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种类与应用
3.3.1 有机类保温隔热材料
3.3.2 无机类保温隔热材料
3.4 高性能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3.4.1 超级绝热气凝胶材料及存在问题分析
3.4.2 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
3.4.3 纤维增强气凝胶绝热材料
3.4.4 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传热模型与机理研究
3.4.5 高性能气凝胶隔热保温系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
4.1 新型巨型钢结构的复杂构件与节点成型技术
4.1.1 复杂构件成型技术
4.1.2 复杂节点成型技术
4.1.3 厚壁窄坡口埋弧焊焊接技术
4.2 大跨巨型复杂钢框架安装技术
4.2.1 大悬挑安装技术
4.2.2 安装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控制技术
4.2.3 结构再造型技术
4.3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的隔震技术
4.3.1 钢结构形式及隔震支座布置
4.3.2 隔震支座施工新技术
4.3.3 上部钢结构施工
4.3.4 隔震施工验收
4.4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的实时监控技术
4.4.1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实时监控的重要性
4.4.2 光纤健康诊断技术
4.5 大跨巨型钢结构的绿色低碳施工及安全监控评价体系
4.5.1 施工仿真方法及原理
4.5.2 监测方法
4.5.3 仿真分析与监测方案之间的联系
4.5.4 评价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
5.1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概述
5.1.1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筑定义及发展意义
5.1.2 绿色低碳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特点
5.1.3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
5.1.4 绿色低碳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住宅产业化的关键
5.1.5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关键技术及主要结构体系
5.1.6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实践应用
5.2 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
5.2.1 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主要节点构造类型
5.2.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形式
5.2.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节点的受力性能
5.2.4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节点加固
5.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安装技术
5.3.1 安装前准备
5.3.2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吊装方案
5.3.3 预制装配式结构安装法
5.3.4 预制构件的关键安装工艺
5.4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
5.4.1 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
5.4.2 基于光纤维光栅测试技术的混凝土节点受力性能监测
5.4.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
6.1 概述
6.2 T梁运输
6.2.1 装车
6.2.2 运行和途中检查
6.2.3 卸车
6.2.4 车组运用管理
6.3 装载加固试运方案
6.3.1 货物规格
6.3.2 加固装置
6.3.3 加固材料
6.3.4 装载方法
6.3.5 加固方法
6.3.6 其他要求
6.4 运梁方案
6.5 铺架施工中调车作业的方案
6.6 架桥机拼装方案
6.7 架桥机安检、调试运行
6.8 单线桥孔施工方法
6.9 双线桥孔施工方法
6.10 架桥机架梁施工工艺
6.10.1 喂梁作业
6.10.2 取梁、吊梁作业
6.10.3 T梁就位安装
6.10.4 支座砂浆灌注
6.11 桥梁横向连接施工工艺
6.11.1 施工步骤
6.11.2 施工工艺
6.1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型科技场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
7.1 围护结构隔热与保温
7.1.1 原设计方案建筑节能计算
7.1.2 分析结果
7.2 玻璃幕墙遮阳与安全监测
7.2.1 遮阳的必要性
7.2.2 遮阳的作用及效果
7.2.3 遮阳玻璃幕墙的构造形式
7.2.4 遮阳系统智能化设计
7.2.5 遮阳玻璃幕墙安全监测
7.3 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控制
7.3.1 自然通风控制技术
7.3.2 强制通风控制技术
7.3.3 分析结果
7.4 分区照明与太阳能路灯
7.4.1 分区照明
7.4.2 节能措施
7.4.3 太阳能路灯
7.5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7.5.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
7.5.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7.5.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7.5.4 太阳能光电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7.5.5 国外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7.5.6 国内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7.6 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性评价
7.6.1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7.6.2 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工程
8.1 郑州大学新校区2MWp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8.1.1 项目概况
8.1.2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
8.1.3 光电系统设计
8.1.4 光电系统的安装与施工
8.1.5 系统运营维护方案
8.1.6 效益分析
8.2 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综合办公楼改造工程
8.2.1 工程概况
8.2.2 工程节能设计
8.3 茂名滨海国际酒店项目期工程(会展中心)
8.3.1 项目概况
8.3.2 场地气象条件
8.3.3 设计依据
8.3.4 隔声减震设计
8.3.5 节能设计
8.3.6 环保设计
8.4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章 绪论
1.1 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材料
1.1.1 绿色建筑材料
1.1.2 建筑节能材料
1.1.3 节能门窗材料
1.1.4 节能墙体材料
1.2 绿色低碳施工技术
1.2.1 绿色施工简述
1.2.2 绿色施工要求
1.2.3 绿色施工管理
1.2.4 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1.2.5 绿色施工技术方案
1.3 绿色低碳建筑检测与评价
1.3.1 保温隔热材料检测
1.3.2 玻璃幕墙检测
1.3.3 建筑能效测评
1.3.4 绿色建筑评价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
2.1 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
2.1.1 绿色建筑
2.1.2 低碳建筑
2.2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2.2.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2.2.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2.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2.2.4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战略意义
2.3 绿色低碳民用与住宅建筑
2.3.1 绿色低碳住宅的内涵
2.3.2 万科府前一号的绿色低碳实践
2.4 绿色低碳公共建筑
2.4.1 上海世博零碳馆
2.4.2 上海世博轴
2.4.3 国家体育场——鸟巢
2.4.4 广东科学中心
2.5 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2.5.1 国外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2.5.2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2.5.3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5.4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3.1 建筑隔热保温与建筑节能
3.2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基本概念及技术参数
3.2.1 导热系数
3.2.2 传热系数
3.2.3 传热阻
3.2.4 热桥
3.2.5 保温与隔热的区别
3.3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种类与应用
3.3.1 有机类保温隔热材料
3.3.2 无机类保温隔热材料
3.4 高性能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3.4.1 超级绝热气凝胶材料及存在问题分析
3.4.2 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
3.4.3 纤维增强气凝胶绝热材料
3.4.4 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传热模型与机理研究
3.4.5 高性能气凝胶隔热保温系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
4.1 新型巨型钢结构的复杂构件与节点成型技术
4.1.1 复杂构件成型技术
4.1.2 复杂节点成型技术
4.1.3 厚壁窄坡口埋弧焊焊接技术
4.2 大跨巨型复杂钢框架安装技术
4.2.1 大悬挑安装技术
4.2.2 安装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控制技术
4.2.3 结构再造型技术
4.3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的隔震技术
4.3.1 钢结构形式及隔震支座布置
4.3.2 隔震支座施工新技术
4.3.3 上部钢结构施工
4.3.4 隔震施工验收
4.4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的实时监控技术
4.4.1 大跨巨型复杂钢结构实时监控的重要性
4.4.2 光纤健康诊断技术
4.5 大跨巨型钢结构的绿色低碳施工及安全监控评价体系
4.5.1 施工仿真方法及原理
4.5.2 监测方法
4.5.3 仿真分析与监测方案之间的联系
4.5.4 评价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
5.1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概述
5.1.1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筑定义及发展意义
5.1.2 绿色低碳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特点
5.1.3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
5.1.4 绿色低碳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住宅产业化的关键
5.1.5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关键技术及主要结构体系
5.1.6 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实践应用
5.2 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
5.2.1 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主要节点构造类型
5.2.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形式
5.2.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节点的受力性能
5.2.4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节点加固
5.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安装技术
5.3.1 安装前准备
5.3.2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吊装方案
5.3.3 预制装配式结构安装法
5.3.4 预制构件的关键安装工艺
5.4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
5.4.1 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
5.4.2 基于光纤维光栅测试技术的混凝土节点受力性能监测
5.4.3 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实时监控技术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
6.1 概述
6.2 T梁运输
6.2.1 装车
6.2.2 运行和途中检查
6.2.3 卸车
6.2.4 车组运用管理
6.3 装载加固试运方案
6.3.1 货物规格
6.3.2 加固装置
6.3.3 加固材料
6.3.4 装载方法
6.3.5 加固方法
6.3.6 其他要求
6.4 运梁方案
6.5 铺架施工中调车作业的方案
6.6 架桥机拼装方案
6.7 架桥机安检、调试运行
6.8 单线桥孔施工方法
6.9 双线桥孔施工方法
6.10 架桥机架梁施工工艺
6.10.1 喂梁作业
6.10.2 取梁、吊梁作业
6.10.3 T梁就位安装
6.10.4 支座砂浆灌注
6.11 桥梁横向连接施工工艺
6.11.1 施工步骤
6.11.2 施工工艺
6.1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型科技场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
7.1 围护结构隔热与保温
7.1.1 原设计方案建筑节能计算
7.1.2 分析结果
7.2 玻璃幕墙遮阳与安全监测
7.2.1 遮阳的必要性
7.2.2 遮阳的作用及效果
7.2.3 遮阳玻璃幕墙的构造形式
7.2.4 遮阳系统智能化设计
7.2.5 遮阳玻璃幕墙安全监测
7.3 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控制
7.3.1 自然通风控制技术
7.3.2 强制通风控制技术
7.3.3 分析结果
7.4 分区照明与太阳能路灯
7.4.1 分区照明
7.4.2 节能措施
7.4.3 太阳能路灯
7.5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7.5.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
7.5.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7.5.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7.5.4 太阳能光电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7.5.5 国外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7.5.6 国内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7.6 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性评价
7.6.1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7.6.2 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工程
8.1 郑州大学新校区2MWp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8.1.1 项目概况
8.1.2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
8.1.3 光电系统设计
8.1.4 光电系统的安装与施工
8.1.5 系统运营维护方案
8.1.6 效益分析
8.2 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综合办公楼改造工程
8.2.1 工程概况
8.2.2 工程节能设计
8.3 茂名滨海国际酒店项目期工程(会展中心)
8.3.1 项目概况
8.3.2 场地气象条件
8.3.3 设计依据
8.3.4 隔声减震设计
8.3.5 节能设计
8.3.6 环保设计
8.4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前 言
我国是一个建筑量大、建筑能耗高的国家,建筑业(包括建筑建造能耗和建筑运行能耗)已超过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成为耗能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低碳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对于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改造技术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批节能法规和政策以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应在1981年住宅能耗的基础上节能65%。建筑节能标准强制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实效,但由于绿色低碳建筑涉及的技术多样性及其在建造、施工、管理等具体过程中的负责性,使得我国绿色低碳建筑仍处于摸索和示范阶段。
针对现有绿色低碳建筑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钢结构绿色施工、新型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广州大学联合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清华大学、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学中心中铁九局广州工程公司、河南省省直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建筑节能低碳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改造中逐步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技术。
本书系统总结和阐述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实践。全书共八章,分别就绪论、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大型科技场馆绿色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工程等技术成果和应用进展进行了专门介绍。
本书、二、三章由吴会军、张晖、周孝清、丁云飞、贾东谊、卢利敏、陈奇良、杨丽修、张婷婷等撰写,第四章由张季超、周观根、林群夫、王卫民、张季伟、李晓斌、黄永胜等撰写,第五章由张季超、朱文正、王可怡、李明、许勇、何宝锋、陈原、杨作用、何子文、段凯元、陈兆荣、庄玉海等撰写,第六章由张季超、李火榆、蔡文超、朱文正、张季伟、吴义章、蓝维、李阳、郭颖、孟素品、王献涛等撰写,第七章由张季超、林群夫、许勇、吴会军、杨仕超、黄敦坚等撰写,第八章由张季超、吴会军、吴义章、王卫民、张季伟、蓝维等撰写。
由于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技术内容非常丰富,书中难免挂一漏万,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3年10月18日
针对现有绿色低碳建筑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钢结构绿色施工、新型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广州大学联合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清华大学、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学中心中铁九局广州工程公司、河南省省直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建筑节能低碳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改造中逐步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技术。
本书系统总结和阐述了绿色低碳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实践。全书共八章,分别就绪论、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概论、高性能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钢结构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绿色低碳建造与施工、高速铁路桥梁绿色低碳施工技术、大型科技场馆绿色建筑节能集成与示范、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工程等技术成果和应用进展进行了专门介绍。
本书、二、三章由吴会军、张晖、周孝清、丁云飞、贾东谊、卢利敏、陈奇良、杨丽修、张婷婷等撰写,第四章由张季超、周观根、林群夫、王卫民、张季伟、李晓斌、黄永胜等撰写,第五章由张季超、朱文正、王可怡、李明、许勇、何宝锋、陈原、杨作用、何子文、段凯元、陈兆荣、庄玉海等撰写,第六章由张季超、李火榆、蔡文超、朱文正、张季伟、吴义章、蓝维、李阳、郭颖、孟素品、王献涛等撰写,第七章由张季超、林群夫、许勇、吴会军、杨仕超、黄敦坚等撰写,第八章由张季超、吴会军、吴义章、王卫民、张季伟、蓝维等撰写。
由于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技术内容非常丰富,书中难免挂一漏万,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3年10月1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