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09977
l 激情干瘪,压抑天才,职场催眠,变成克隆人……你有这些感觉?那该看看这本书了!《绕着大毛球飞行:寻找工作的从容轨道》适合以下几类人阅读:想要重新唤醒公司创意的管理者;不想被规章制度埋没的职场人;寻找自己定位的城市异类;困惑人生规划的迷茫青年。
l 《绕着大毛球飞行:寻找工作的从容轨道》是一本生动、神奇且有趣的书。精美四色印刷,笔记本造型设计。30多年异类轨道 24则野性创意 12个故事 100多张精彩手绘图示,文图交织,画面感很强。
l 在《绕着大毛球飞行:寻找工作的从容轨道》中,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指出了理想主义者轨道飞行的价值所在,以及走上这种轨道的具体方法。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寻找自己从容轨道的可供学习的典范。
l 湛庐文化出品。
l “如果等你走进坟墓,却不曾画出你的杰作,那你就再也没有机会画它了……没有人能它画出来,只有你。”
l 组织的发展过程就像一根毛发又一根毛发缠成毛球。毛球是政策,是程序,是规矩,是顺从,是刻板,是屈从现状;绕轨道飞行则是独创,是打破规则,是不墨守成规,是实验和创新。要想接通创作力,你必须飞出毛球,绕着大毛球飞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在不落入循规蹈矩窠臼的同时,把企业引力变成一种有用的资产,避免飞进遥远太空吞噬一切的虚空。
l 贺曼贺卡公司“创新悖论长”戈登•麦肯齐以他30年另类职业生涯的经验,用诙谐的故事、真实案例,为我们解读了如何在公司中打破固化思维,彻底释放创造力天性。
第1章 天才都到哪儿去了
第2章 大号毛球
第3章 粉菩萨
第4章 在毛球里做准备
第5章 小鸡的白线
第6章 像个冠军那样挥洒自如
第7章 你忽视的,就是你得到的
第8章 我卡住了
第9章 摸索研讨班
第10章 容器,一堵看不见的墙
第11章 笼子里的居民
第12章 介绍你的大脑
第13章 揶揄的故事
第14章 高科技桃子
第15章 禁用牛奶桶
第16章 创新悖论长
第17章 死亡面具
第18章 金字塔和李子树
第19章 奥维尔·莱特
第20章 不可衡量的异想天开
第21章 创新大锅
第22章 更活跃的跟随力
第23章 桌球狗
第24章 请为我绘出一幅杰作
创新与打破常规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孙陶然
打破常规才能成功,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对外而言,所谓的规矩就是先行者的做法,他们做成功了,他们的做法就成为了有形和无形的规矩,后来者如果按照这些规矩去做,永远也不可能超越他们。要超越就必须用和他们不同的做法,打破常规。
对内而言,一个员工如果只知道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工作,就会陷入平庸,成为一颗螺丝钉而丧失发展空间。一个员工在公司的价值与其可替代性成反比,你的岗位可替代性越高,你的价值就越低,例如前台接待员,公司随时可以招聘到,所以这个岗位的价值薪酬也。一般而言,按部就班的工作岗位或者按部就班工作的人,可替代性都比较高,所以价值也比较低。
因此,不论我们是位居高位经营一个公司,还是只是一名员工,我们在工作时都应该把着眼点放到创新上,只有创新才能够解决问题,而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只有解决了问题我们的工作付出才有价值。
但是不是为了创新就应该信马由缰没有约束呢?当然不是,存在即合理,不论是先行者的做法,还是公司内部的规则,都是历经无数的成功和失败锤炼出来的,是过去我们成功的源泉,是合理的,首先我们必须遵循之。只是情况随时在变化,过去的规则不可能考虑到现在的新情况,所以总会有不适合的地方,我们的创新只是突破了这些不适合的地方而已,绝非全盘推倒重来。
尤其是对于员工而言,创新不是耍小聪明。经验证明,团队里的危险多来自“聪明人”,登山时他们总想抄近路,游戏时他们总想去守株待兔,工作时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修订上级意图,时不时就脱离预定位置让同事踏空。聪明人总认为自己聪明,所以贯彻领导指示之前总要评估一下领导对不对,往往不会去理解领导的意图,而是沉湎于自己的意图,所以常见的情况是聪明人是团队中的反作用力。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是由队伍之中聪明的那个人决定的,而是由战略的正确性和团队的齐心协力决定的。作为员工我们应该清楚我们首先是团队中的一员,我们要创新,但是不能脱离了团队的目标和核心规则来创新,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不是破坏,是解决问题不是搞得天下大乱。
创新是有方法的,我认为有效的方法是按照“先问目的、再做推演、亲手打样、及时复盘”的方法论来进行创新,既保证我们创新的目的是符合总体方向的,也保证创新是可行的,是循序渐进能够执行的。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其实都需要创新,但是往往当你踏进去的时候,为了企业的盈利和个人的升值会让你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和愿望,于是只能碌碌无为地从事单调的工作,没有激情,也没有错误。在你打破常规的时候,先行者作为既得利益者一定会拼命阻止你的,是继续还是停下来?你必须知道,所有的创新开始都是不被看好的。这是对创新者的个考验。
你忽视的,就是你得到的
在贺曼贺卡公司层级结构的上游地带,有一个擅长控制的“利润王子”。虽说我怀疑控制只不过是他职责的一部分内容,但却经常表现得像是他一切激情的焦点。他的一双铁手不断提高着已经相当傲人的利润底线。再加上贺曼贺卡公司有一套极为慷慨的与员工分享利润的方案,我是他工作成果的受益者,我个人也完全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我对他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意见:他似乎不能理解创意这种东西。不过,这是我的问题,跟他没关系,所以,我冒出了一个幻想,试图解决我的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和你分享它:
在脑海里幻想一片早春的牧场,无边的绿色连绵起伏。一道弯弯曲曲的栅栏里,散落着一群黑白相间的荷斯坦奶牛。阳光灿烂,一些奶牛跑到地里不多的几棵大树下乘凉。剩下的奶牛则悠闲地围着一口波光粼粼的大池塘晃悠。它们大多数静静地吃着草。也有一头奶牛在反刍,仔细地咀嚼。
弯弯曲曲的栅栏外面,站着一位矮胖的绅士,身着蓝色细条纹的高档西服,这衣服要卖足足700 美元呢。他尽力斜靠着栅栏。一只手护着没扣纽扣的外衣,按着他的大肚子,免得上好的布料蹭到栅栏上的脏东西。另一只手则朝奶牛们严厉地伸出了一根指头。他喊道:
“你们这些懒鬼,赶快去干活,要不我就宰了你们!”
这人不明白,奶牛们其实正在完成把草变成牛奶的奇迹。他喊得再大声,也不会叫奶牛们产出更多的牛奶。
如果我们画一条线来代表创意的发生……
————————————————————
能反映成可衡量生产力的部分,其实只是线段末端短短的一段:
————————————————I————I
这条短短的线段,就相当于奶牛在牲口棚里挤奶机的时间。此时,生产力是有形的,可衡量的。但这件事之前更长的部分,也即实际创造牛奶的那一段时间,是无形的。
这个无形的部分,相当于奶牛花在牧场上的时间,它们表面上看是在闲逛,其实却是在把吃进肚子里的草变成牛奶。
痴迷于生产力的管理层一般没耐心给员工一段安静的时间,哪怕这段时间对酝酿创意来说至关重要。他们的终极梦想就是把奶牛一天24 小时都放在挤奶机上。他们疯了?可全国各地的职场都是这样:企业挤奶机把工人们由内到外压榨得干干净净。
欢迎光临
“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延长工作时间、把自己累死就能获得成功。”大毛球。
一方面,托马斯·爱迪生说过……
“天才是10% 的灵感加90% 的汗水。”
……另一方面,太多的企业似乎都把自己锁在“100% 的汗水、毫无灵感”的困顿现实里,一天天地走向毁灭。
更健康的替代做法,是走上信任的轨道,为创意的产生腾出时间,放弃直接的、切实的生产效率证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