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07577
l 《成功与运气》是通俗经济学鼻祖,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全新力作。2016年度《金融时报》·麦肯锡*商业图书入选作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倾情推荐。科学作家,畅销书《万万没想到》作者万维刚专文解读。
l
《成功与运气》是一本媲美《异类》的成功动力学力作。在书中,罗伯特·弗兰克颠覆了人们对成功与运气的固有认知,提出“运气是可以放大和累积的,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l
湛庐文化出品。
l 达·芬奇有多幅作品传世,为什么《蒙娜丽莎》比别的更出名?
l 为什么当初名不见经传的配角演员布莱恩· 克兰斯顿能够凭《绝命毒师》一炮而红?
l 在经济学领域,为什么名字是A开头的助理教授,比名字是Z开头的更容易获得终身教职?
l 近年来,社会经济学家们发现,运气对成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些发现背后的惊人意味,提出了运气动力学说,用实验与数据向读者展示了运气和微小的起步优势,是如何随着时间累加、放大,从而导致结果上的天壤之别的。
l 《成功与运气》一书解释了为什么在大量事实面前,人们还是固执地对运气持错误信念;而这种错误信念又是如何导致糟糕的个体和政治决策的。
测试题 你了解运气吗
推荐序 有一种成功经验,叫运气
万维钢(同人于野)
科学作家,畅销书《万万没想到》作者
“得到”APP《万维钢 · 精英日课》专栏作家
中文版序
爱拼就会赢吗
前言 第四块饼干
当他们还是一颗受精卵时,成功就已经注定了。
01 天赋、勤奋与运气
你是说,美国梦不是真的,它根本不存在?!
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基因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力
从赢家多吃到赢家通吃
“ 够用”的定义
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02 运气可以累加
《蒙娜丽莎》出名只是因为它是《蒙娜丽莎》,而不是别的。
《 蒙娜丽莎》与布莱恩 · 克兰斯顿
职业生涯的马太效应
音乐实验室的光环效应
为什么是比尔 · 盖茨创办了微软
微小的随机因素,巨大的改变力量
03 运气可以放大
知道三大男高音就够了,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男高音。
索尼Betamax与杰伟世VHS之争
赢家通吃市场的两大特点
赢家通吃VS.长尾理论
收入增长的正反馈效应
加剧的竞争,放大赢家的力量、
04 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这不仅仅是巧合,这一定是命中注定。
两幅一模一样的剪报
45万名候选球员,一张年薪3 100万美元的合同
高度不可能也可能
05 那些关于运气和天赋的错误信念
我连续7个晚上梦见7这个数字,7乘7等于48。
乌比冈湖效应,每个人的水平都高于平均水平
成功是因为水平高,失败是因为运气差
成功的障碍
顺风与逆风
06讨价还价实验与感恩实验
为什么要抢银行?因为那里有钱。
两大认知误区
感恩实验
为什么施瓦茨曼觉得政府拿了他太多钱
信念可以转变,也可以传染
07 攀比动力学
为什么有人会需要这么多浴室?
一场婚礼究竟需要多少钱
累进消费税的魔力
我们为什么不采纳一个好主意
08幸运者,从富而不骄到富而好礼
如果所有的豪宅都小一点儿,所有的汽车都便宜一点儿……
本 · 伯南克,传奇系主任
能力版本VS运气版本
常怀感恩之心与利他之心
我的成功与我的运气
附录A 关于第4章的详细模拟结果
附录B 关于累进消费税的常见问题
跋 承认运气,懂得感恩
参考文献
有一种成功经验,叫运气
我在“得到”APP 上的专栏叫作《精英日课》,《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 弗兰克写的这本新书叫《成功与运气: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我们都把“精英”作为一个关键词,因为这个词代表了我们期待的时代精神,即这是一个“选贤与能”的好时代,人们可以靠天赋和努力去争取财富和地位,而不再是出身决定一切。
但是即便在这个时代,仅靠天赋和努力,以及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理性的正确决策,也还是不够的。精英们可能不太愿意承认,成功还需要“运气”。
前几年有一部很火的美剧叫《绝命毒师》,男一号是得奖无数却依然半红不紫的中年演员布莱恩· 克兰斯顿(Bryan
Cranston)。上映之前,这部剧集和克兰斯顿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事件:
●2005 年,《绝命毒师》的剧本被多家电视台拒绝。
●2008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制作人文斯·吉利甘(Vince Gilligan)有了大把时间,可以精心雕琢这部剧集。
●在接拍《绝命毒师》之前,克兰斯顿从来没演过男主角。
●在男一号候选名单上,克兰斯顿排在约翰· 库萨克(John Cusack)、马修·
布罗德里克的后面,列第四位。
所以这部剧集能拍出来,克兰斯顿能当上主演,都是小概率事件。但《绝命毒师》上映后一炮而红,克兰斯顿摇身一变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男明星之一。像这样的成功,怎么能不感谢运气呢?
在《成功与运气》一书中,罗伯特· 弗兰克总结了运气的三条规律,我将之称为“运气动力学”。
规律一,运气是可以放大的。越是人生早期的关键节点,运气的放大作用越明显。加拿大青少年冰球运动员选拔系统在每年12 月31 日这天给年龄划线,1 月出生的球员就比12 月出生的更有可能获得那份年薪3 100 万美元的职业合同。
规律二,运气是可以累加的。比尔· 盖茨当然有天赋也有努力,可是他如果不是正好出生在个人电脑波浪潮时代,正好进入全美一所允许学生无限制访问具有“及时反馈”功能的计算机终端的私立学校,以及后面的一系列“正好”,个人电脑的主宰公司就不会叫“微软”。
规律三,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在充分竞争的项目中,越是高水平的比赛,选手之间的实力差距越小。林丹与李宗伟的几次世纪之战,林丹真的完全胜在实力吗?未必见得吧。1 厘米的差距很可能决定了1 分的归属,而1 分的归属很可能决定了比赛终的走向。你敢说,这1 厘米中,完全没有运气的成分吗?
运气动力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水平相当的两个人,运气上的差距若为5%,收入上的差距可能高达500% ;同一类型的两个产品,性价比上的差距若为5%,则可能直接导致差的那种被淘汰。所以,在这个时代,运气变得越来越有用。但有趣的是,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不愿意承认运气这个因素。
成功的人不信运气,我们还比较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承认自己只是命运的宠儿。所以,他们将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与天分,在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印象里深刻的是自己的辛勤付出,而当时的好运气早就被抛诸脑后。
失败的人为什么也不愿承认运气的因素呢?因为他们害怕,怕承认了运气的作用,就丧失了继续努力与坏运气抗争的勇气。想要赢得高水平的竞争,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与自制力。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即使用功,未必成功”,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是觉得,“没关系,我还是愿意全心投入”,还是“既然这样,那不如放弃”?所以,即使失败也不归咎于运气,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正能量,保持前进的动力。
既然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都不愿意谈运气,为什么弗兰克还要专门写一本书来讲成功与运气呢?因为,对运气的视而不见已经开始影响美国社会的发展了。
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夫· 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这种身家百亿美元的富豪,一边豪掷300 万美元办一场生日会,一边抱怨政府拿走了他太多的钱,甚至建议提高穷人的收入所得税,以便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些富豪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呢?如果再给富人减税,
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严重不足,公共设施将难以修缮。即便买得起价值30 万美元的法拉利,可是道路坑洼不平,这样的局面真是成功者想要的吗?所以,如果想要长久地享受好运气,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就要正确地
认识运气,常怀感恩之心,做到“富而不骄”,甚至是“富而有礼”。
《成功与运气》是写给那些成功的幸运者的,希望他们不要拿走所有的好处,而是留下一些回报社会。但我觉得普通人也应该赌一下。不要给自己的未来设限,谁说你不会是下一个成功者呢?
这是一个选贤与能的时代,人们可以靠天赋和努力去争取财富和地位。但是即便在这个时代,仅靠天赋和努力,以及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理性的正确决策,也还是不够的,成功还需要运气。《成功与运气》一书总结了运气的三条规律,提出想要长久地享受好运气,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就要正确地认识运气,常怀感恩之心,做到“富而不骄”,甚至是“富而有礼”。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认真思考
万维刚
科学作家,畅销书《万万没想到》作者,“得到”APP《万维钢 · 精英日课》专栏作家
《成功与运气》告诉了我们一个往往被视而不见的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成功需要运气,但运气是稀缺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会更有敬畏之心,更有感恩之心,也会更加慷慨大方——这又会让我们成为更幸运的人,也就更容易走向成功。
雷文涛
有书创始人
在多年的互联网创业经历中,我对运气的体会颇深。太多人过于看重方法论和勤奋,认为这是取得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殊不知,其实足够智慧、足够努力,只是决定了成功的下限,成功的上限则由运气决定,这的确很现实,也很残酷。《成功与运气》能够提供给大家一个视角,即大多数成功人士低估了运气的作用,而且局外人也显然同样低估了运气的作用。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就急着模仿,却没有看清真相。与大家共勉。
刘飞
滴滴出行产品专家,知乎产品经理领域优秀回答者
《成功与运气》适合每一位读者阅读。你从中不仅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精妙的、重要的经济学知识,还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你会变得更加慷慨,对现状也更为满意,因为你会看到你的成功不仅源于自己的努力工作,也得益于好运和他人的帮助。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当物理学家的哥哥和当经济学家的儿子。
乔治·阿克尔洛夫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
实现成功人生需要坚信,你是你命运的主宰者,而实现一个成功社会同样需要坚信,没有谁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平衡这些看似矛盾的想法,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社会挑战。罗伯特·弗兰克正好就这个主题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成功与运气》,一本必读著作。
邓肯·瓦茨
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一切显而易见》作者
《成功与运气》是本好书,极具洞察力与幽默感,论据丰富,满纸常识。
弗兰克·堪维
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首席经济学家
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作家就运气话题写了一本绝妙的书。罗伯特·弗兰克精辟地解释了为什么运气在结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巨大的不平等是由纯粹的运气造成的——从而提出了一个让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更美好的解决方案。能读到《成功与运气》的人是幸运的。
尼古拉斯·艾普利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智》作者
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得到了应得的东西。在这本可爱又充满智慧的《成功与运气》一书中,罗伯特·弗兰克要求我们对此进行重新思考。他辛酸地描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那些*的得失,用丰富的证据巧妙地总结出概率决定成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尽一切努力去争取成功,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地去规避风险,以及使用对冲下注的方式提高效率和公平。
南希·弗波莱
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导致政治权力进一步失衡,这已成为*的社会难题。为了控制失控的分化态势,了解运气在经济产出中的作用是制定合理政策的*步。罗伯特·弗兰克的《成功与运气》是一颗宝石:简洁、优美、有说服力。我们都很幸运能够读到它。
马克·克莱曼
纽约大学公共政策教授
罗伯特·弗兰克有着了不起的头脑和伟大的内心。他在《成功与运气》一书中告诉我们,运气在成功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准确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低估了这个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能使经济更高效、更加公平的重要建议。这是一本非常美妙的书。
卡斯·森斯坦
哈佛大学教授
第四块饼干
运气有多重要?简单几个问题就可以准确地把保守派和自由派区分开来。保守派的观点很正确,聚敛起巨额财富的人几乎都非常有才华而且勤奋。但自由派说的也没错,无数拥有相同特质的人似乎从来也没赚过大钱。近年来,社会科学家发现,随机事件对成功的影响大得超乎想象。在本书中我将探讨的是,人们如何看待运气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些发现到底有着怎样有趣甚至意想不到的启示。
这本书原来的副书名是“一种个人视角”,因为我担心如果不充分告知读者书中含有大量我个人经历的随机事件,他们会因此抗议。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劝我,“一种个人视角”
可能会导致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本自传,然而它并不是。不言而喻,他们其实是担心自传吸引不了多少读者。
因为我一直认为,如今,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精英化了,所以起初很不愿意接受出版社提出的替代方案:“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当我把本书封面彩样拿给一位老同事看时,他的反应证实了我的担忧。他问:“难道企业不应该聘请那些秀的求职者吗?”我向他保证,我和他一样强烈反对任人唯亲。
当然,在现实中,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完美地精英化。但我终决定用“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做副标题,并不是因为担心任人唯亲和阶级特权可能会持续。相反,正是因为我相信“精英主义”的叫法实在是害处无穷。
精英主义,初是1958 年被英国社会主义者、后来出任大法官的迈克尔· 杨(Michael Young)用来尖锐讽刺英国教育体系的。在《精英统治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Meritocracy )一书中,他认为,鼓励成功人士自吹自擂地把成功完全归因于自身努力和能力,会让事情变得更糟。2001 年在一篇反思此书的文章中,迈克尔· 杨指出,虽然任人唯贤很有道理,“但一些貌似拥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固化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并将其他人排斥在外,则毫无道理可言。”杨对他创造的这个贬义词很快变成了一个溢美之词而懊恼不已。
在一个提倡精英主义的社会,说那些功成名就者运气不错,明显像是在说他们本不应该属于这个阶层,他们并不是自己认为的精英。“精英主义”的说法似乎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成功和失败常常取决于无法人为控制的重要事件。例如,迈克尔· 刘易斯(Michael Lewis)在普林斯顿大学2012 届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讲述了促使他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
一天晚上,我被邀请参加一场晚宴。宴会上坐在我身边的女士是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一位大人物的妻子。她几乎是逼着她的丈夫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我当时对所罗门兄弟公司几乎一无所知,但是这家公司正是整个华尔街的重塑者——它将华尔街重塑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并喜爱的地方。这份随意分配给我的工作,使我有机会能够观察华尔街疯狂的滋长:我成了一个衍生品专家。一年半以后,所罗门兄弟公司开给我一张数十万美元的支票,让我为专业投资者提供金融衍生品的咨询。
刘易斯根据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的经历,于1989 年出版了超级畅销书,描绘华尔街金融操纵的新浪潮如何改变了世界:
我写的这本书叫《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销量达到100 万册。我当时才28 岁,有一份工作,小有名气,发了笔小财,还能写点儿东西。突然间所有人对我说,我天生就是一个作家。这太荒谬了。我很清楚这个故事有另一个更真实的版本,它的主题是运气。那场晚宴刚好坐在一位所罗门兄弟公司高管的妻子旁边,概率有多大?进入华尔街好的公司并写出一个时代的故事,概率有多大?得到一个便于观察这个行业的职位,概率有多大?我的父母没有与我断绝关系,而仅仅是叹了口气说,“如果你非要这样,就去做吧”,这样的概率有多大?有幸被普林斯顿的一位艺术史教授点燃“必须这样做”的激情,这个概率有多大?一开始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概率又有多大?
我不是在假装谦虚,而是想用我的经历说明,成功常常被合理化。人们真的不喜欢听到自己的成功被说成是运气好,尤其是成功人士。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觉得自己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他们不愿承认随机事件,即机遇在他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经常讨论类似主题:
美国成功人士总是有一个错觉,觉得他们的优秀仅仅源于勤奋和聪明。
实际上,他们的成功是出生在一个美国中产家庭,备受宠爱,有人给他们讲故事,从小就参加运动俱乐部、读书会和音乐课。他们还是一颗受精卵时,成功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纪思道指出,这种错觉的错误之处在于,那些对自己的优势视若无睹的人,往往同样无视别人的劣势:
其结果就形成了一种刻薄的政治环境,至少是对弱者冷漠。这也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不喜欢扩大医疗补贴范围、发放长期失业救济金,或者提高工资标准以跟上通货膨胀等政策。
纪思道回忆了他家乡俄勒冈州的朋友瑞克· 戈夫(Rick Goff)的人生。戈夫的母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不久酒鬼父亲抛弃了戈夫和他的三个兄弟姐妹,让他们自生自灭。认识戈夫的人都形容他是一个很实在的朋友。据说他还“非常聪明”,但似乎因患有多动症而成绩不佳。他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去了木材厂和五金店工作,后来又成了一个出色的汽车油漆工人。但在一次事故中他的手受了严重的伤,只能靠残疾救济金和打零工艰难度日。2015 年7 月,年仅65 岁的他就去世了,因为他将自己买药用的600 美元给了生活拮据的前妻。
纪思道总结道:
有些人认为,成功完全源于“选择”和“责任感”,是的,他们说的没错,但远非这么简单。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肖恩· 里尔顿(Sean Reardon)说:“有钱人的孩子会做出很多错误选择,却不用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
迈克尔· 刘易斯在演讲的结尾描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实验。6 研究人员把相同性别的受试者三人一组,安排到不同的房间,要求他们解决一个复杂的道德问题,比如处理考试作弊。然后,任意指定一个成员为组长。小组成员在房间中进行讨论。半小时后,研究人员托着一个装有四块饼干的盘子进入房间。谁会吃掉第四块饼干?无一例外,都是被指定为组长的那个人。“虽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只是30 分钟前被随机选出的,他能成为组长纯粹是运气好,但这仍然让他觉得饼干应该是他的。”刘易斯指出。
刘易斯为普林斯顿毕业生道破了这场道德实验的关键:
你是被指定为小组组长的,虽然可能不完全是随机挑选,但你必须意识到你是非常幸运的少数人。幸运地成了你父母的孩子,幸运地出生在你的国家,幸运地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这样能将幸运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在这里,你会认识其他幸运的人,并得到变得更加幸运的机会。你也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了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富饶的社会,生活在这个没有人会要求你为什么事情做出牺牲的时代。
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块多出来的饼干,而且将来会有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据我所知,你会很容易觉得自己得到这块多出来的饼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你能假装谦虚一下,说自己其实配不上这块饼干,你会更幸福,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当然,也有很多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事实证明,那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支持各种公共投资,以创造和维护促使自己成功的环境。他们也明显比其他人更快乐,而这种感恩心态又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物质上的成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