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6814261
1.名家精华之作,篇篇精品:《读者·原创版》拥有众多名家作者,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林夕、方文山等一系列名家精品以供阅读;
2.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情感细腻朴实,内容深刻感人,富有人生哲理。同时又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选题新鲜有趣,紧跟时尚潮流,话题热点。《读者·原创版》总是能在平淡的文章里读出哲理,思考人生。
为何女孩一生中不想成为的人,就是她的母亲?
为何说青春片里讲述的青春,与我们的青春无关?
一生追求美的木心,偏偏遭遇了“见光死”……
《读者·原创版》2015年年度卷:我是一尾游过你心海里的鱼,汇集了读者杂志2015年精选人气文章,偏偏精品,饱含真情。全书内容丰富,话题新颖,包含情感、历史、文化、旅游、及社会热点话题,包罗万象。
辑
美好的浪费
重 逢 张悦芊 002
城市的海 草 威 008
奔跑的时光 路 明 010
美好的浪费 艾小羊 016
幽草晚晴 王 路 020
老包和他的咖啡馆 江小财 023
社区学院 另 维 029
女性对女性的温存 淡 豹 036
当你卑微,就能快乐 艾小羊 041
90分老爸 柴岚绮 045
鹿鸣呦呦,麦田青青 海灵儿 050
语文教了18年 裴广宇 054
小武的刺青 丁立梅 060
第二辑
异团圆
爱不可想象,亦无须想象 玛雅绿 066
自此天涯不相问 林特特 072
异团圆 淡 豹 079
无力再爱 白云苍狗 084
第二只戒指 韩雅晖 089
曹安路 路 明 095
流浪歌手的爱人
林特特 102
没出息的姑父 林特特 109
瞎子是一条狗 格桑亚西 117
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 宋 涵 122
上 岸 陈麒凌 127
比草木更孤独 鲍尔吉·原野 136
差点成功地远走高飞 半岛璞 139
第三辑
行走是好的阅读
行走是好的阅读 赵 瑜 146
六个人的“鬼城” 另 维 149
西宁:总被路过却无法错过 张海龙 157
火车,火车,带着我去吧 徐 鲁 162
大连,再不浪漫就老了 林 夕 168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任盈盈 173
我的换宿生活 kokomi 179
巴厘岛“义工旅行” 夏 雪 184
世界那么大,我想在路上 林诗涵 189
沈阳,欲罢不能的记忆 白云苍狗 194
学汉语,去中国 任盈盈 200
蒂姆·库伯的成吉思汗之路 绿 衣 205
拉萨:往日的冕,今日的门 凉 炘 210
甲子园同学会 另 维 215
聪明小上海 另 维 223
第四辑
不思考的聪明
预卜离婚的爱情实验室 陆 荃 234
北京风起时 鲸 书 236
与青春无关 王小柔 243
刷,还是不刷 陈蔚文 246
别让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莫奈离你太远 燕子坞主人 249
学会尊重自己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meiya 252
经济自由 不见不散 256
只想被你笨拙地捕捉 姬 霄 258
世界尽头的焰火 桑 雨 262
不思考的聪明 亢 霖 268
你无权要求别人更高尚 亢 霖 271
家 暴
荀夜羽 274
寒门的孩子 翕 如 280
第五辑
摩登流浪人
木心: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路 明 288
牛人的退稿信 孙君飞 295
唐代女诗人的创业之路 寇 研 300
我的老师彼得 田弘毅 304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传奇诞生地 张佳玮 313
王尔德“同志” 格桑亚西 316
在两面三刀的世界里活得正直 马 德 322
摩登流浪人 桑 雨 325
每个人的“红楼梦” 格桑亚西 330
隋朝的“强”与唐朝的“弱” 马少华 335
“旧”的力量 safin 338
城市的海
文 _ 草 威
如果在午夜时分走上高架桥,向远处望去,看着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和无尽的黑暗,你会看到一片城市的海。这是我近发现的秘密。
我总是坐着出租车路过那片城市的海,因为从公司到我家要经过一座高架桥,而当我下班通常已是午夜时分。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累得瘫倒在车里,思考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一天早上,我收到父亲的短信,他提醒我那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让我别忘记祝她生日快乐。我当即答应下来,看时间还早,就先去忙手头的工作了。谁知一忙就忙到了晚上。夜里,母亲的电话打过来了,她有些失望,幽幽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来问候一下。”我立马就蒙了——我竟然忘了,而早晨我刚刚被提醒过。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不是忘记了,而是大脑被工作填满,再塞不进其他任何东西。又是午夜,坐在出租车上,经过高架桥时,我不顾司机的劝阻,执意让他停车。我走下车,站在桥上,望向远方。我想透透气,想知道这究竟是不是我要的生活。
然而当我一个人站在高架桥上,吹着风,我的疲惫和痛苦一下子被眼前这个像是电影里的场景化解了。我想这恐怕是一生都难得的体验,我站在桥边,看着我前面的这片海洋。远处的灯火明灭,像倒映月亮的波光,高楼组成的海平面隐没在黑夜之中,伸向了无限远的地方。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过一段“心灵鸡汤”:“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儿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耗人的工作。闲暇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如果没有忙碌得让人发疯的工作,我可能永远不会在深夜独自一人站在高架桥上,也永远无法看到这片城市幻化成的海洋。我至今仍相信出色的“心灵鸡汤”具有奇效,在人想不通、受不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帮助人们维持生命的热情。但出色的“心灵鸡汤”又太少见了,因为它必须指向虚空,又必须实实在在;必须描绘出常人捕捉不到的心境,又必须说中人类共同的心事。
那天夜里,我有一种获救的感觉,身心也轻松了许多。第二天早晨,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向她道歉,又补了一个祝福。她很惊讶,也很开心,我们很久没有如此亲密地交谈过了。
所以我想,问题也许不是处于何种生活之下,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都有可能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关键是如何面对它,如何看待忙碌和闲暇。一段艰苦的岁月可能永远是涩的,也有可能在某一瞬间变成甜的;隐藏在黑暗中的有可能是死气沉沉的高楼,也可能是一片城市的海洋。
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
文 _ 宋 涵
1
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每个女孩心里也都有一个她想要成为的女性形象。比如,想要成为像可可·香奈儿那样的大胆新女性,或者是日剧里插花、养猫的小清新主妇,又或者是公司里那个自己买房买车的优雅女上司。
而在她的一生中,她不想成为的女人,就是从她出生之日起就与她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她的母亲。
我相信女人们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在她们漫长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和一个女人进行斗争,或明或暗。
男性读者也许会吓一跳,毕竟母亲对他们而言,是初也是持久的“女神”,是生命早期安全感的来源,是包容一切的温柔,是永恒的爱。性别的不同增添了神秘的崇拜感,他们永远不能想象母亲是如何孕育出生命的。但对女儿来说,女性身份的神秘感荡然无存,母亲的身体所经历的一切,她都会经历。从青春期开始,两个女人之间的对峙就开始了。
2
几乎所有的女儿都抱怨过母亲的“控制欲”。从年少时期的不穿秋裤不准出门、偷翻抽屉偷看日记,到工作以后的连环夺命call,“我安排了老同事的儿子和你相亲,你一定要去”……我的许多女性朋友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母亲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有个女性朋友至今看见牛奶就反胃,因为中学6年,她妈妈每天雷打不动地为她准备一盒牛奶,无论她多么强烈地表达她讨厌牛奶的腥味。抗议无效后,她妥协了,然后每天在上学路上把牛奶偷偷倒掉。我的另一个朋友一到周五晚上就情绪崩溃,必须要上馆子吃一顿来抚平心绪,因为她妈妈每到周五就会给她打电话:“你都32岁了,还一个人,你以后要怎么办哟!还能不能生出孩子哟!”有些母亲还顶撞不得,女儿一顶嘴就以泪洗面,甚至绝食,让战争的另一方憋了一肚子气没地方撒。这让很多女儿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做像她这样专制的妈妈。当然,能不能做到,那是后话了。
女儿和妈妈的战争,还存在于对“美”的争夺上。进入青春期,女儿开始特别在意自己的脸蛋、发型、身高、体形,并对漂亮衣服和饰品蠢蠢欲动,母亲将这一切视为危险的信号。我亲眼看见一个14岁女孩让父亲买了一条略显隆重的裙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时,她母亲恐慌地问:“她还那么小,为什么就这么虚荣?”我也亲耳听见一个妈妈对她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说:“你要穿得破烂一点儿。”这些行为都显示了母亲的两种心理:一、她难以接受女儿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成为一个可能具备性感特征的女人,在许多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而不是“人”;二、她担心女儿被男性伤害,于是用一种保守的方法——裹住女儿美的可能性,来隔绝伤害源。当她这样做时,她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一种潜意识:男人是可怕的,美丽是罪恶的。
第三场隐性的战争紧随着前一场战争而来。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发现,母亲不仅没有太多的女性魅力,还有作为一个女人致命的弱点:她得不到男性的,尤其是丈夫的爱。无论女儿多么叛逆,她内心深处都会不自觉地将母亲的命运视为预测自己未来的镜子,毕竟她们血脉相连。女儿发现眼前的这面镜子是黯淡又落寞的——这对满怀罗曼蒂克期望的女儿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她并非不爱母亲,因此她为母亲感到委屈,同时也深怀恐惧:害怕将来成为像母亲那样没有爱情滋润的中年女人。所以,当母亲苦口婆心地给女儿关于如何挑选男人以及经营婚姻的建议时,大多数女儿都像装上了一扇坚固无比的铁门,将母亲所有的建议反弹回去,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在叛逆期,更是因为在长久的婚姻中,还能维持爱情之光的母亲太少了——母亲的那一大筐说辞太苍白无力了。
许多女儿在工作、成家以后,与母亲的关系也没有多大的缓解,总是夹杂着些许不快。的一个原因是当女儿有能力也有意愿让母亲享受更好的生活时,母亲总会以扫兴的方式浇冷她的一腔热血。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给实验室导师打工赚了点儿钱,就兴冲冲地把父母接到美国,计划了半个月的游玩行程:路线、旅店、餐厅、景点都规划好了。然而如同往常一样,在这半个月中,她几乎每天都在和妈妈舌战或冷战。她每付一次账,老太太都会像一只老鹰一样紧紧盯住她的钱包,然后感叹:“这么贵!啧啧!”面对美的风景,老太太也不去欣赏,只是不停地念叨刚才又花了多少钱。我的同学在后一天晚餐时终于爆发了——老太太每责怪她一句,她就点一道昂贵的菜,直到点了十几道菜,老太太终于闭嘴了。她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内心却难过不已:无论她多么想去理解自己的妈妈,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顽固的老太太这么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对她美好期待的毁灭。
是的,后一场战争才是旷日持久的:对抗母亲的唠叨。不知为何,在男性作家的文章里,母亲的唠叨总是与母爱天然联系起来的,是爱的证明。女儿对母亲的唠叨却常常不耐烦,因为她们很敏锐地感知到(有些人要到许多年以后才感知到),这是对她个人自信的一种凌迟。唠叨的本质是不信任对方的智商与能力,更何况中亲的唠叨通常伴随着指责。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琐碎无边的唠叨与贬低,像一把微型的削皮器,日积月累,把女儿的自信与自我削得连骨头都不剩。男性在社会上还有另一种力量鼓励他们去争取,女性的张扬却一再被挫败,当许多成年女性在挣脱自我压抑的过程中艰难前行时,她们会在自我贬低的源头,隐隐约约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听到那熟悉的唠叨。
3
与儿子不一样,在母亲老去、女儿长大的过程中,女儿会以天然的女性视角,来观察她眼前这个女人的命运,母亲是她了解“女人”是怎么一回事的直接的模板。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中老年女性的生活处境并没有那么乐观。她们大多有无力感,她们或多或少受过男权的倾轧,她们很容易放弃自我努力,在庸常、唠叨、抱怨与毫无安全感的路上一路滑下去。是的,她们大多劳累而辛苦——面对这样劳累而辛苦的母亲,儿子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我将来要好好报答她。”女儿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我将来一定不能像她那样,绝不!”
女儿与母亲的战争的本质,是女儿害怕自己陷入像母亲那样的生活中,是她不认同母亲作为一个女性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个女儿深深认同母亲的生活,她们之间肯定可以和平相处)。她希望从中挣脱出来,创造一个有美的、有爱的、有自由的、有接纳的新世界。她容易被母亲惹怒,恰恰是因为她对自己并没有太多信心,她害怕这个对自己一生有影响力的女人真的影响了自己,并在潜意识里恐慌自己终究会变成她。她在用愤怒来抵御这绝望和恐惧。
在母亲与女儿的战争中,我通常站在女儿这一边。纪伯伦对父母说:“你可以庇护子女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好的母亲应该是可以跨过无形的时间界限,常常站在女儿的那一边去打量自我与世界的女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