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医学中医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作者:徐常吉,朱胤龙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ISBN: 978751323510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中医 SKU:5d8744b25f98494bcc14e4a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5105

内容简介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目  录

卷之一

气运

《内经·天元纪大论》

《内经·五运行大论》

《内经·六微旨大论》

《内经·气交变大论》

《内经·五常政大论》

《内经·六元正纪大论》

《内经·至真要大论》

刘温舒论主气客气

沈存中论运气

刘温舒论五行胜复

刘温舒论南北政

刘河间论气运

吴草庐论气运

王安道论阴阳升降

何柏斋论五运六气

地宜

《内经·异法方宜论》

《琐碎录》辨方论

王节斋南北异宜论

审象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刘河间论火

朱丹溪论阳有余阴不足

朱丹溪论相火论

何柏斋辨相火

何柏斋又论水气

虞天民论阴阳血气

虞天民论人寿夭

卷之二

腑脏

《内经》十二官论

《内经·五脏生成论》

《内经·五脏别论》

《内经·脏气法时论》

《灵枢经·本神》

《灵枢经》始终

《灵枢经·本脏>

《灵枢经·五癃津液别》

《灵枢经·师传>

《灵枢经·决气》

《灵枢经·营卫生会》

秦越人三焦脏腑辨

《褚氏遗书·本气》

《褚氏遗书·津润》

《褚氏遗书·分体》

河滨丈人形景篇

李东垣脾胃胜衰论

李东垣脾胃论

俞子容辨三焦有形论

俞子容辨肝常有余

俞子容辩肝非无用

圣络

《灵枢经》十二经络论

秦越人论经络

俞子容辩冲为血海

孙景思辩心胞络

色脉

《内经》色脉辩

《内经·平人气象论》

《内经·玉机真脏论》

《内经·经脉别论》

秦越人脉辩

张仲景伤寒脉论

孙思邈《千金翼》

论脉

卷之三

病因

《内经·风论》

张子和中风论

王安道中风辨

又《内经·痹论》

《内经·逆调论》

《内经·痿论》

《内经·厥论》

张子和风痹痿厥论

张子和论风痹痿厥

又《内经·热论》

《内经·评热病论》

张仲景论伤寒

张仲景《金匮要略》

张子和伤寒论

王安道论张仲景伤寒立法考

王安道三阴病寒热辩

王安道阴阳盛虚论

戴原礼传经辩

陶节庵论伤寒脉与杂病不同

陶节庵六经传变论

陶节庵手经冤热论

何柏斋论三阳伤寒

何柏斋论两感

又王安道中暑中热论

王安道四气所伤论

又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张子和五虚五实论

何柏斋论虚损

王安道积热沉寒论

又《内经·太阴阳明论》

王安道内伤余议

王安道二阳病论

卷之四

病因

《内经·疟论》

张子和疟论

又《内经·咳论》

张子和咳分六气论

徐叔拱咳嗽辩疗论

何柏斋论咳嗽

又刘河间吐泻论

张子和吐泻论

又张子和三消论

何柏斋论消渴

又刘河间瘢瘕论

张子和积聚论

张子和十膈五噎论

张子和湿热生虫论

又《内经·举痛论》

刘河间论目痛

何柏斋论诸痛

又张子和疝论

何柏斋论疝痛

又张子和饮论

刘河间鼽论

张子和咽喉论

又刘河间吐酸论

刘河间淋论

又《内经·阴阳别论》

《内经·调经论》

《内经·示从容论》

《内经·解精微论》

《内经·生气通天论》

《内经》论杂病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论》

《大惑论》

《邪客论》

《根结论》

《寿夭刚柔论》

《终始论》

《岁露论》

《热病论》

《狂论》

《周痹论》

《胀论》

《水胀论》

《百病始生论》

《上膈论》

《忧恚无音论》

《寒热论》

秦越人论杂病

又《灵枢经·论痈疽》

《刺节真邪论》

张子和论痈肿疮疡

张子和论妇人带下赤白

卷之五

……

校注后记

 

在线试读
后人断消渴为肾虚,水不胜火则是也,其药则非也,何哉?以八味丸治渴,水能生而火反助也。此等本不知书,妄引王太仆之注:益水之源,以消阴翳;壮火之主,以制阳光。但益心之阳,寒热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岂知王太仆之意,以寒热而行之也。肾本恶燥,又益之以火可乎?今代刘河间自制神芎丸,以黄芩味苦人心,牵牛、大黄驱火气而下,以滑石引入肾经。此方以牵牛、滑石为君,以大黄、黄芩为臣,以芎、连、薄荷为使,将离人坎,真得黄庭之秘者也。而又以人参白术汤、消痞丸、大人参散、碧玉鸡苏散,数法以调之,故治消渴,为得体。
昔有消渴者,日饮数升,先生以生姜自然汁一盆,置之密室中,具罂杓于其间,使其人人室,从而锁其门。病人渴甚,不得已而饮,汁尽渴减。此合《内经》辛以润之之旨。《内经》治渴,以兰除其陈气,亦辛平之剂也。先生之汤剂,虽用此一味,亦必有旁药助之。初虞世日:凡渴疾未发疮疡,便用大黄寒药利其势,使大困大虚自胜。如发疮疡,脓血流漓而飧,此真俗言也。故巴郡太守奏三黄丸能治消渴,余尝以膈数年不愈者,减去朴硝,加黄连一斤,大作剂,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之数百数,以桂苓甘露散、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相间服之,大作剂料,以代饮水,不日而痊。故消渴一证,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

抢先评论了 “古今医家经论汇编”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图解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图解版本,畅销百万册图解经典系列全新修订,忠于原著!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陈飞松、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专家于雅婷联袂审订推荐!看懂中国药典,就选这本!)

EUR €43.99
评分 4.75 / 5
加入购物车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最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拨开迷雾学中医——重归中医经典思维(第2版)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阴阳九针2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