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118900
编辑推荐
以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学』教材为蓝本,主要参考中医临证手册,用歌括体裁撰写而成。是熟记方剂并合理应用于临床的上乘佳作。
内容简介
本作品以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学教材》为蓝本,结合中医临证手册为主要参考书,均用歌括体裁,撰写而成。后经川北医学院赵振东副教授,精心修改和热情地向出版社推荐,该作品已出版问世。 本方剂选入正方181首,附方201首,其内容、编排、顺序、分类大致与教材相同,选方精练,适用性广。
目 录
章 总论
1.方剂学概说
2.常用治法
3.方剂分类
4.方剂组成
5.小结
第二章 各论
一、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附: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三拗汤、华盖散)
2.桂枝汤(附:杜枝加葛根汤,杜枝加厚朴杏子汤)
3.九味羌活汤(附:大羌活汤)
4.加味香苏散(附:香苏散、香苏葱豉汤)
5.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
(二)辛凉解表
1.桑菊饮
2.银翘散
3.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附:越婢汤)
4.升麻葛根汤
5.竹叶柳蒡汤
6.柴葛解肌汤(附:柴葛解肌汤、葱豉桔梗汤、葱豉汤、活人葱豉汤)
(三)扶正解表
1.人参败毒散(附:荆防败毒散,银翘败毒散,仓廪散,参苏饮)
2.再造散(附: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葱白七味饮)
3.加减葳蕤汤(附:葳蕤汤)
(四)解表剂小结
二、泻下剂
(一)寒下
1.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大陷胸汤
(二)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
3.三物备急丸(附:白散)
(三)润下
……
1.方剂学概说
2.常用治法
3.方剂分类
4.方剂组成
5.小结
第二章 各论
一、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附: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三拗汤、华盖散)
2.桂枝汤(附:杜枝加葛根汤,杜枝加厚朴杏子汤)
3.九味羌活汤(附:大羌活汤)
4.加味香苏散(附:香苏散、香苏葱豉汤)
5.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
(二)辛凉解表
1.桑菊饮
2.银翘散
3.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附:越婢汤)
4.升麻葛根汤
5.竹叶柳蒡汤
6.柴葛解肌汤(附:柴葛解肌汤、葱豉桔梗汤、葱豉汤、活人葱豉汤)
(三)扶正解表
1.人参败毒散(附:荆防败毒散,银翘败毒散,仓廪散,参苏饮)
2.再造散(附: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葱白七味饮)
3.加减葳蕤汤(附:葳蕤汤)
(四)解表剂小结
二、泻下剂
(一)寒下
1.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大陷胸汤
(二)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
3.三物备急丸(附:白散)
(三)润下
……
在线试读
第二章 各论
一、解表剂
邪从外入表证生,解表之剂发汗行。
病有风寒和风热,剂分辛凉与辛温。
气血阴阳素虚损,扶正为主兼表行。
更审其人有兼证,清热理气化痰饮。
麻疹初起邪内困,解表亦可透发疹。
邪已入里不可用,吐泻失血用宜慎。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
太阳表实麻黄证,恶寒无汗脉浮紧,
证见喘咳肺失降,头身疼痛风寒侵。
发汗散寒麻黄君,助散风寒桂枝臣。
兼证喘咳杏仁佐,使草安中调药平。
注释表实:机体发热而无汗。
方治风寒柬表,肺失宣降,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喘咳、苔薄自,脉浮紧等。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桂枝温经、发散风寒为臣。杏仁,降气平喘止咳为佐药用,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此为辛温发表之峻剂,万勿过汗。
引《本草纲目》李时珍论方
麻黄发汗,肺经专药,故治肺病,贵通灵活。
仲景伤寒,以汗为凭,无汗麻黄,有汗桂行。
时珍思之,似有一得,津液为汗,汗即血也。
在卫为汗,在营为血,夫寒伤营,营血内涩。
不外通卫,卫气内涩,津液不行,无汗发热;
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守营阴,有汗发热。
有汗无汗,虚实两辨,有汗恶风,其汗恶寒。
然而寒邪,皮毛而入,夫皮毛者,肺之合也。
……
一、解表剂
邪从外入表证生,解表之剂发汗行。
病有风寒和风热,剂分辛凉与辛温。
气血阴阳素虚损,扶正为主兼表行。
更审其人有兼证,清热理气化痰饮。
麻疹初起邪内困,解表亦可透发疹。
邪已入里不可用,吐泻失血用宜慎。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
太阳表实麻黄证,恶寒无汗脉浮紧,
证见喘咳肺失降,头身疼痛风寒侵。
发汗散寒麻黄君,助散风寒桂枝臣。
兼证喘咳杏仁佐,使草安中调药平。
注释表实:机体发热而无汗。
方治风寒柬表,肺失宣降,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喘咳、苔薄自,脉浮紧等。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桂枝温经、发散风寒为臣。杏仁,降气平喘止咳为佐药用,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此为辛温发表之峻剂,万勿过汗。
引《本草纲目》李时珍论方
麻黄发汗,肺经专药,故治肺病,贵通灵活。
仲景伤寒,以汗为凭,无汗麻黄,有汗桂行。
时珍思之,似有一得,津液为汗,汗即血也。
在卫为汗,在营为血,夫寒伤营,营血内涩。
不外通卫,卫气内涩,津液不行,无汗发热;
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守营阴,有汗发热。
有汗无汗,虚实两辨,有汗恶风,其汗恶寒。
然而寒邪,皮毛而入,夫皮毛者,肺之合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