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794821丛书名: 中国学术编年
《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而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传说时代
三皇
五帝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炎帝
黄帝
蚩尤
颛顼
帝喾
帝俊
帝挚
帝尧
帝舜
夏朝
帝禹(约前2070年至前2027年)
帝启(约前2026年至前2017年)
帝太康(约前2016年至前1988年)
帝仲康(约前1987年至前1975年)
帝少康(约前1906年至前1886年)
帝杼(约前1885年至前1869年)
帝槐(约前1868年至前1843年)
帝泄(约前1824年至前1809年)
帝孔甲(约前1707年至1677年)
帝发(约前1665年至前1653年)
帝桀(约前1652年至前1600年)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征引及主要参考文献
人物索引
著作索引
后记
《中国学术编年》是既有工具意义又有学术价值的大书。其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以编年的形式对传统中国的历代学术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全面、综合与总结意义,同时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这需要详细全面地爬梳史料,全书资料丰富详实,既注意采择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文献,同时又注意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本书内容看,编纂者确实做得相当细致,在资料方面超越了以往类似著作,不仅自身即具有资料价值,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另一方面,体例相当完备。本书综合历代史书、学案、论述之长加以融通,设计了一种完备的编纂体例,既包括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又在各栏目必要处加按语,进一步提供线索与判断,还每年重点记载外国重大学术实践,以裨中外互相参照,合为六大板块,这是对编年体学术史著作的创新。
——复旦大学 古代中国思想史教授 葛兆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