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6837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俄罗斯踉跄前行等夺人心魄的鲜活案例—
“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邓小平语)
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世界性事件,这面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在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美式“休克疗法”指引下,改旗易帜、红旗落地、社会主义公有制迅速消亡。俄罗斯亲历“思想自由化”“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的痛苦变革和反思历程,进行着新的制度选择……
引言
篇 自由化迷途
章 失去灵魂——指导思想的动摇
一 、缺钙与失魂:理想的丧失
二 、失去信仰、背弃信念
第二章 失去领导权——体制的失灵
一 、组织领导弱化
二 、思想钝化与队伍弱化
第三章 失去话语权——舆论阵地的坍塌
一、“里应外合”:来自西方的信息战和心理战
二 、“放任自流”:舆论阵地拱手让人
三、 改旗易帜:信息战下的全面崩溃
第四章 思想蜕变与理论衰变
一 、文化建设与科学研究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三 、崇高与毁灭
第五章 科学之殇
一 、政治引领与刻板管控
二 、地下出版物、“持不同政见者”与非政府组织
三 、两个:严控与放纵
四 、苏联解体——谁之罪?怎么办?第二篇
私有化困境
第六章 从非国有化到私有化
一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二 、私有化的密谋与设计
三 、俄罗斯 “休克疗法” 四、紧缩货币、放开价格
第七章 全盘私有化
一 、私有化的发起与实施 二、全民私有化进行时
三、财富转移与社会分化 四、私有化升级版:从现金赎买到抵押拍卖
第八章 私有化乱象
一 、私有化的立法与操盘 二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三、联邦财产基金会 四、联邦破产事务总局
第九章 私有化后果
一 、私有化引发的政治争斗与寡头统治 二 、私有化的社会经济后果
三、私有化冲击社会安全底线 四 、俄罗斯人如何评价私有化
五 、官方对私有化的评估与结论 六 、私有化的社会遗害
第十章 俄罗斯经济之困
一 、普京打击财阀寡头、掌控经济 二、在强化国企与私有化之间纠结 第三篇 民主化陷阱
第十一章 民主诱惑与政治裂变
一 、民主梦幻及思想迷失 二
、民主溃疡与自由泛滥 三 、宪政改革与民族分裂
四 、国家裂变与经济崩溃 五
、民主迷途与亡党亡国
第十二章 民主畸变
一 、民主神话与转型研究
二 、民主幻影与政治冒进
三 、民主 : 从浪漫到毁灭
四 、民主化?黑帮化?寡头化? 五 、民主透支与治理赤字 六 、政治衰败与呼唤权威
第十三章 主权民主与威权稳定
一 、社会乱象与政治遗产
二 、寡头干政与政治困境 三 、普京的治国理念
四 、政治整顿与经济治理
五 、普京的民主观 六 、西方的政治围剿
七、对西方的政治反击
八 、主权民主论
第十四章 民主标准与发展困境
一 、政治现代化:稳定还是竞争 二
、民主标准与法治幻想 三 、民主迷思与道路之争
第十五章 政治大国之梦
一 、转型陷阱与政治衰退 二 、反思照搬西式民主 三 、俄罗斯向何处去
四 、政治领袖与政治大国 五
、道路之争关乎国家存亡
篇:
苏联解体、苏共败亡已经过去近 30 年了。30 年间,世界政治版图和俄罗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突变。这些突变直接导致共产党下台、国家政权更迭、发展道路改弦易辙、社会制度改变“颜色”。苏东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版图。苏共垮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联曾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党。苏共、苏联也曾经是对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帮助、影响深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苏联共产党的命运密不可分。苏共政治思想变质、苏共内部组织上的瓦解是导致国家分裂、苏共败亡的直接原因。今天,以苏共为代表的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的兴衰史仍然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为保持我们党永续执政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必要深入研究苏东剧变和苏共败亡的原因,总结共产党“掌好权”“执好政”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防重蹈苏共覆辙。
二十多年前,由意识形态同源、历史经历相近的共产主义大党执政的中苏两国,有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背景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如今,一个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一个业已分崩离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共走向瓦解?苏联瓦解后,俄罗斯又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背景下,近 30 年来俄罗斯内政外交又是如何跌宕起伏的?在苏联大地上新生的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21 世纪开启后,普京又是如何披荆斩棘、以非凡的胆识和超常的洞察力带领俄罗斯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出困境的?
第二篇:
五、道路之争关乎国家存亡
2016 年见证了一个个西方政治领导人黯然下台,普京则成了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1985年至今的三十多年间,俄罗斯先后经历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掌权的三个历史阶段。多年来俄罗斯主流社会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的 15 年是“混乱、失败的 15 年”,普京在随后这 15 年中则始终保持了较高支持率。不过,西方主流舆论的看法与此截然相反,它们批评普京“独裁”“强权”“蛮横”,把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比作冰天雪地里凶猛而可怕的北极熊。
(一) 政治道路之争是场生死较量
路线关乎命运,道路关乎存亡。近年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与西方围绕政治道路和民主问题而发生的激烈斗争,突出反映了国际政治领域思想和政治较量的险恶程度。
普京陷入西方大国政治围攻和舆论围剿并非源自个人恩怨,这乃是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折射和写照。历史上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充满曲折和纠葛,现如今西方世界囿于结构性矛盾和地缘利益又将俄罗斯视为的对手甚至敌人。
回顾历史,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新思维”式的改革不仅未能解决既有社会弊病,反使苏联在短短 6 年内陷入全面社会动荡与民族危机,终导致亡党亡国。继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试验失败后,俄罗斯赢来叶利钦时期原始而野蛮的资本主义以及“私人财阀和寡头政治”。其 9 年多的“经济私有化和外交西方化”试验结果表明,改革终的受益方只是极少数财阀、寡头,绝大多数百姓只能是被愚弄和抛弃。
普京当政后的俄罗斯当局痛定思痛、改弦易辙。2003 年以后,普京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削弱寡头影响,整顿经济秩序,掌控大众传媒,改组权力结构,积聚社会资源,强化中央权威,力图走一条俄罗斯式的政治发展道路。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不喜欢俄罗斯的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它们既害怕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又不满俄罗斯“脱离西式自由民主模式”。因此,西方政要和媒体多年来对普京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而批评和丑化普京的目的,显然在于妖魔化和瓦解俄罗斯。西方更愿意看到一个衰弱、破碎的俄罗斯,他们极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
(二) 俄罗斯不再充当西方世界的政治小学生
面对西方的政治压力和频频发起的“民主攻势”,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不甘示弱,一方面在外交场合积极对话,另一方面内部采取措施、主动应对西方民主“教师爷”的攻击。俄罗斯专家认为,30 年来俄罗斯之所以不断遭遇灾难和打击,西方所谓的战略谋士以及民主化和市场化“教师爷”们难辞其咎。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西方战略家一方面有意识地向原苏联等国家输出“软弱的自由民主思潮”,另一方面却为自己保留了排外和富有进攻性的“保守主义”思想。
在当今世界,“民主”这个词具有双重标准:对美国人有利的一切都是“民主”,对美国人不利的一切都是“独裁”。痛定思痛的俄罗斯不再充当西方世界的小学生,开始批评西方大国在民主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终于意识到,即使俄罗斯继续对西方笑脸相迎、妥协退让,西方大国也不会让俄罗斯再一次站起来,而是希望俄罗斯永远匍匐在西方脚下,进一步衰弱下去,瓦解成更小的碎片。
曾梦想一步迈入西方式民主天堂的俄罗斯,在短暂的“自由民主之梦”后蓦然惊醒。在付出了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等沉重“学费”后,俄罗斯并未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得到的却是“财阀当政和寡头式的自由”。对此,普京曾痛苦地回忆到,苏联解体后 90 年代初期,西方大国认为俄罗斯也很快将不复存在。西方阵营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失败的国家,根本配不上西方的平等相待和尊重。
(三) 突破西方围剿、塑造政治大国形象
不畏西方霸权,勇敢维护俄罗斯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普京政治的亮点,而这也是西方世界围剿普京的国际政治根源。这些年来,面对西方大国绕开联合国、践踏国际法、肆意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善于依据国际准则,巧妙出击,勇敢回击,有效地维护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公理。比如,继“阿拉伯之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继续谋求推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013 年 9 月 12 日,普京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俄罗斯恳请谨慎》一文,警告军事打击叙利亚只会带来混乱和伤亡,指出很多国家已不把美国视为民主典范,而是视为只懂得耍蛮动粗的国家,并批评了美国的“例外主义”。普京巧妙地利用美国的主流媒体发声,加倍放大了俄罗斯的声音和外交议程设置的能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就连美英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围绕叙利亚等问题,近两年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中抢得了道德制高点。
经过十多年磨炼,普京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柔道高手”,他以鲜明性格和独特领导风格征服了俄罗斯,也常常成为世界舆论的聚焦点。无论是处理斯诺登事件,还是出兵解决叙利亚危机,普京高超的外交手腕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地冲击了西方阵营的道德神坛与话语权,提高了俄罗斯国际上尤其是在非西方世界中的威望。
过去和现在,国际上尤其西方国家一些人总在声称,俄罗斯在政治和国际影响力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在经济上更是无足轻重。但普京领导着俄罗斯以突破西方重重围剿的方式,努力塑造着自身政治大国形象,彰显出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