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56830
政绩考核模式“误导”中国/王建民
北京暴雨灾害的管理反思/王建民
公职人员“吃空饷”的制度成因/王建民
下基层更需要管理智慧/王建民
治理公款吃喝:制度刚性与国外经验/王建民
“好干部”内涵与干部队伍建设/李永瑞吴璇葛爽
“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王建民狄增如
“组织内监察员”制度:国际实践与中国借鉴/王建民钱诚王晟泽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初探——来自国家层面的经验总结/倪超
中国公务员的职场去留动机:职业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王颖 王笑宇
我国公务员懒政行为的博弈分析/王艳涛
基层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于海波晏常丽许春燕周霞薛淑娅
基于领导力的员工主动性提升路径及管理策略/董振华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王建民王艳涛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创新驱动投入产出实证研究/吴映雄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肖志康
调节定向理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晏常丽
后发展地区战略人才引进机制:协同治理视角分析/蔡义和
“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分析与启示/郑晓雯
行业协会商会在优化市场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周联兵
PPP模式在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湛江模式为例/杜晓宇
俄罗斯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对西方在俄企业的影响/耿捷
新时代的中国公共管理学者,应该像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一样,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2016年5月18日新华社北京电《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06-07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创新学术观点、形成学术思想和构建学科体系,积极贡献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成果。
汇编在本书的大多数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部分中青年学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战略人才研究中心王建民教授,在政府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国晓健编辑的支持下,征集作品,撰写新稿,选编校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完成了这部书稿。为本书提供作品的作者,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以及在学和新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大多数作者同时隶属于非建制的战略人才研究中心,常有交流和合作,创作集体作品。
收入本书的22篇文章,大体上有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可以分为评论性和学术性两类。王建民撰写的《政绩考核模式“误导”中国》等6篇属于评论性文章,其余《“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等16篇为学术性文章。评论文章主要是应《人民论坛》的期刊约稿而作,篇幅不长,言简意赅,有较强的时政性;学术性文章,讲究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客观实证性为主,必要时提出包含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政策建议。
二是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本书文稿的选编,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希望体现作者的个人研究专长,其次再兼顾专题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研究团队的研究视野和聚焦领域。大多数文章的主题集中在公共组织治理和公务员的激励与约束方面。具体内容范围较广,包括政绩考核模式、“顶层设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域创新能力、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设等;关于公务员的问题,包括去留动机、懒政行为分析、基层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配置以及后发展地区战略人才引进问题。
三是研究方法实证和规范相结合。按照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可以分为无价值判断的“实证(positive)研究”和有价值判断的“规范(normative)研究”两类。凡是依据理论、数据、事实、实例等客观性论据的分析和论证,可以看作是实证研究的运用;而依据具体情景主张和设计的政策建议,可以看作是规范研究。这一判断与管理学的实证(empirical)研究方法和理论(theoretical)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有多种观点,一般的认识是可以分为哲学层次(比如唯物辩证法)、学科层面(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和工具手段(获取研究数据的具体方法,比如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三个梯度,每一个梯度内有不同的区分。
此外,本书收入了几篇较早发表的文章,有两点考虑。其一,展示当时管理情境和政策演变的历程,比如对反思北京发生暴雨灾害的管理、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治理“公款吃喝”问题等。王建民教授和狄增如教授撰写的《“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发表于2013年,对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的“顶层设计”概念和进行的战略性、系统性“顶层设计”,有较早的和较全面的认识与研究。其二,有些文章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在公共管理中借鉴,比如政绩考核模式“误导”中国、“组织内监察员(Ombudsman)”制度这两篇文章。前者关于“考核模式”产生的行为“误导”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推进“分类评价”改革等加以逐渐优化和完善。后者是介绍一种在美国等国家的公共部门、高等学校、跨国公司等机构和组织采用的组织内部的监督、监察或申诉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的专员,坚持独立性(Independence)、中立和公正性(Neutrality and Impartiality)、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以及非正式(Informality)四项原则,对于化解组织内部矛盾、防患于未然和实现对组织内部机构和个人的监督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书收录的几篇实证性研究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方向。李永瑞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好干部”内涵与干部队伍建设》一文研究中,收集了2015年5月31日以来的408篇7947万字“权威学习材料”,从中选择87篇2814万字材料分析,经过严格的编码方法,得出了由五个维度17项“关键资质”构成的好干部“二十字”标准。
王颖教授和王笑宇硕士在《中国公务员的职场去留动机:职业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通过对公务员进行结构化访谈和726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公务员职业承诺问题,发现影响公务员职业承诺的主要因素有领导的认同、组织公平感和工作负荷三个方面,通过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职业承诺水平,有助于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于海波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向基层公务员中发放167份开放式问卷,采集到1188条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表现数据,通过开发编码框架、练习和正式编码,得出了基层公务“C2PM”员胜任特征模型。
吴映雄博士生《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创新驱动投入产出实证研究》是经济学范畴的实证研究;利用2004—2014年全国31个省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处理时间序列问题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得出结论:创新投入要素中,经费投入特别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不一定能提高人均GDP和取得预期经济效应;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发展;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终消费率、技术市场成交额、进出口总额对人均GDP有显著正向影响。王艳涛博士后对公务员的“懒政行为”进行博弈论分析,实证结论有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的由周联兵博士、倪超博士以及杜晓宇、董振华、肖志康、晏常丽、蔡义和、郑晓雯和耿捷博士生撰写的文章,分别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的在优化市场机制中的作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中PPP模式、基于领导力的员工主动性提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配置、调节定向理论及其应用、后发展地区战略人才引进机制、“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以及俄罗斯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对西方在俄企业的影响等问题,内容丰富,视角各异,观点鲜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工作的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中青年公共管理学者的学术视野、关注问题和认识水平。汇集成书,便于分享和交流,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所有作者的贡献,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支持,感谢学院的鼓励和学校的资助!
王建民
2018年6月1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