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1073
内容简介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依据其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而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其专业自我觉醒、建构、生成与调适的认同过程。本书通过对认同与自我认同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内涵与特性,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价值、身份与角色的自我认同问题,进而研究了在“空间情境”、“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及其特性。
目 录
章 绪论/001
1.1 问题的提出:自我认同缘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001
1.1.1 自我认同与教师的主体性/002
1.1.2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系统/004
1.1.3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009
1.1.4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线索/015
1.2 研究边界与逻辑主线/022
1.2.1 研究范畴与边界/022
1.2.2 研究的逻辑主线/024
1.3 研究的意义/025
1.3.1 理论意义/025
1.3.2 现实意义/028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032
1.4.1 研究路线/032
1.4.2 研究的方法/034
1.5 相关研究综述/035
1.5.1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035
1.5.2 教师认同与教师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综述/043
1.5.3 相关研究引发的思考/048
1.6 核心概念的界说/049
1.6.1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049
1.6.2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050
1.6.3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052
1.7 创新与不足之处/053
1.7.1 研究的创新之处/053
1.7.2 研究的不足之处/055
第二章 认同理论与教师的自我认同/057
2.1 认同理论的概述/057
2.1.1 认同理论的研究综述/058
2.1.2 认同的内涵、特征与分类/065
2.1.3 认同与认同危机的界说/070
2.1.4 认同与认同感的辨析/071
2.2 自我认同的理论概述/072
2.2.1 自我认同的内涵/072
2.2.2 自我认同与人的主体性/074
2.2.3 自我认同与人的意义感、身份感与归属感/075
2.2.4 自我认同与人的经历及反思性理解/076
2.2.5 自我认同与现代生活的动力品质/077
2.2.6 自我认同与羞耻感、自豪感/078
2.2.7 自我认同的危机/079
2.3 教师的自我认同/080
2.3.1 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与特征/080
2.3.2 教师自我认同的研究边界/082
2.3.3 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084
第三章 教师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多维透视/086
3.1 多维透视的概述/086
3.1.1 何谓多维透视/086
3.1.2 多维视域中“我”的线索/088
3.2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空间维度分析/090
3.2.1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他者认同/090
3.2.2 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093
3.3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时间维度分析/099
3.3.1 基于专业生涯周期的教师自我认同及专业发展/100
3.3.2 基于不同阶段职业锚的教师自我认同及专业发展/104
3.3.3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自我认同/108
3.4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情境”维度分析/122
3.4.1 生活在“空间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3
3.4.2 生活在“故事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5
3.4.3 生活在“问题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9
3.5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静态”维度分析/131
3.5.1 教师自我认同的合理性/132
3.5.2 教师自我认同的主观态度/133
3.5.3 “静态坐标轴”中教师的自我认同/135
3.6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动态”维度分析/138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41
4.1 自我认同的危机及其成因/142
4.1.1 自我认同的危机及其特征/142
4.1.2 自我认同危机的成因/145
4.2 教师的认同危机/146
4.3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48
4.3.1 教师的价值认同危机与意义感的丧失/149
4.3.2 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153
4.3.3 教师的角色认同危机/159
4.3.4 教师个人语言的失音/165
4.3.5 教师个人定向的偏差/172
4.3.6 教师创造性的衰竭/176
4.3.7 教师的焦虑、压力与倦怠/180
4.3.8 教师道德框架的分裂与教师的德性修养/183
4.4 对教师专业发展中认同危机的理性思考/188
4.4.1 缘何要化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89
4.4.2 合理认同与教师认同危机的化解/190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194
5.1 合理认同观念的提出/195
5.1.1 认同的合理性问题/195
5.1.2 自我的合理认同/199
5.1.3 教师专业发展中合理认同的内涵/211
5.2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合规律性/212
5.2.1 恢复和保持认同中的关键成分/212
5.2.2 重视教师专业理性与非理性属性的妥善结合/214
5.3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合目的性/215
5.3.1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叩问/216
5.3.2 实现教师专业价值、身份与角色的合理建构/217
5.4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19
5.4.1 重视教师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协商与塑造/219
5.4.2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220
第六章 合理认同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及策略/222
6.1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觉醒与生成/222
6.1.1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合理地辨识自我、定位自我/223
6.1.2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有效地规划自我/225
6.1.3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有效地叙述自我、反思自我/228
6.1.4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认同危机中需要学会调适自我/231
6.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叙事”与“反思”/232
6.2.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叙事与反思/232
6.2.2 教师需要在叙事中进行反思/234
6.2.3 教师的叙事——用叙述把握我们的生活/236
6.2.4 教师的反思——用反思性理解生成自我/240
6.3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245
6.3.1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对话/246
6.3.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协商/251
6.4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机制的培育与自我调适/253
6.4.1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积极心理机制的培育/254
6.4.2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自我的积极调适/258
参考文献/262
后 记/273
1.1 问题的提出:自我认同缘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001
1.1.1 自我认同与教师的主体性/002
1.1.2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系统/004
1.1.3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009
1.1.4 自我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线索/015
1.2 研究边界与逻辑主线/022
1.2.1 研究范畴与边界/022
1.2.2 研究的逻辑主线/024
1.3 研究的意义/025
1.3.1 理论意义/025
1.3.2 现实意义/028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032
1.4.1 研究路线/032
1.4.2 研究的方法/034
1.5 相关研究综述/035
1.5.1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035
1.5.2 教师认同与教师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综述/043
1.5.3 相关研究引发的思考/048
1.6 核心概念的界说/049
1.6.1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049
1.6.2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050
1.6.3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052
1.7 创新与不足之处/053
1.7.1 研究的创新之处/053
1.7.2 研究的不足之处/055
第二章 认同理论与教师的自我认同/057
2.1 认同理论的概述/057
2.1.1 认同理论的研究综述/058
2.1.2 认同的内涵、特征与分类/065
2.1.3 认同与认同危机的界说/070
2.1.4 认同与认同感的辨析/071
2.2 自我认同的理论概述/072
2.2.1 自我认同的内涵/072
2.2.2 自我认同与人的主体性/074
2.2.3 自我认同与人的意义感、身份感与归属感/075
2.2.4 自我认同与人的经历及反思性理解/076
2.2.5 自我认同与现代生活的动力品质/077
2.2.6 自我认同与羞耻感、自豪感/078
2.2.7 自我认同的危机/079
2.3 教师的自我认同/080
2.3.1 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与特征/080
2.3.2 教师自我认同的研究边界/082
2.3.3 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084
第三章 教师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多维透视/086
3.1 多维透视的概述/086
3.1.1 何谓多维透视/086
3.1.2 多维视域中“我”的线索/088
3.2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空间维度分析/090
3.2.1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他者认同/090
3.2.2 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093
3.3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时间维度分析/099
3.3.1 基于专业生涯周期的教师自我认同及专业发展/100
3.3.2 基于不同阶段职业锚的教师自我认同及专业发展/104
3.3.3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自我认同/108
3.4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情境”维度分析/122
3.4.1 生活在“空间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3
3.4.2 生活在“故事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5
3.4.3 生活在“问题情境”之中的教师及其自我认同/129
3.5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静态”维度分析/131
3.5.1 教师自我认同的合理性/132
3.5.2 教师自我认同的主观态度/133
3.5.3 “静态坐标轴”中教师的自我认同/135
3.6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动态”维度分析/138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41
4.1 自我认同的危机及其成因/142
4.1.1 自我认同的危机及其特征/142
4.1.2 自我认同危机的成因/145
4.2 教师的认同危机/146
4.3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48
4.3.1 教师的价值认同危机与意义感的丧失/149
4.3.2 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153
4.3.3 教师的角色认同危机/159
4.3.4 教师个人语言的失音/165
4.3.5 教师个人定向的偏差/172
4.3.6 教师创造性的衰竭/176
4.3.7 教师的焦虑、压力与倦怠/180
4.3.8 教师道德框架的分裂与教师的德性修养/183
4.4 对教师专业发展中认同危机的理性思考/188
4.4.1 缘何要化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认同危机/189
4.4.2 合理认同与教师认同危机的化解/190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194
5.1 合理认同观念的提出/195
5.1.1 认同的合理性问题/195
5.1.2 自我的合理认同/199
5.1.3 教师专业发展中合理认同的内涵/211
5.2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合规律性/212
5.2.1 恢复和保持认同中的关键成分/212
5.2.2 重视教师专业理性与非理性属性的妥善结合/214
5.3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合目的性/215
5.3.1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叩问/216
5.3.2 实现教师专业价值、身份与角色的合理建构/217
5.4 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19
5.4.1 重视教师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协商与塑造/219
5.4.2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220
第六章 合理认同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及策略/222
6.1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觉醒与生成/222
6.1.1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合理地辨识自我、定位自我/223
6.1.2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有效地规划自我/225
6.1.3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有效地叙述自我、反思自我/228
6.1.4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认同危机中需要学会调适自我/231
6.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叙事”与“反思”/232
6.2.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叙事与反思/232
6.2.2 教师需要在叙事中进行反思/234
6.2.3 教师的叙事——用叙述把握我们的生活/236
6.2.4 教师的反思——用反思性理解生成自我/240
6.3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245
6.3.1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对话/246
6.3.2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协商/251
6.4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机制的培育与自我调适/253
6.4.1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积极心理机制的培育/254
6.4.2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自我的积极调适/258
参考文献/262
后 记/273
前 言
前 言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是教师依据个人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研究,强调教师对专业发展内涵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强调教师对专业价值、身份与角色等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强调教师对专业经历与专业经验进行深度叙述与反思性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它不能回避外部的身份规约与角色期待,教师需要对其专业价值、专业身份与专业角色等进行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这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问题、目标问题、动力问题以及发展路径问题,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整个教师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在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支撑下,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多领域交叉研究与探讨,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问题,进而在合理认同视域下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师教育的研究内容,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在多维视域下,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在不同时空维度内,在抽象或具体情境中,呈现“动静结合”的特征与规律。教师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相伴而生,动态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教师的认同危机表现为教师自我价值、身份与角色的认同危机,教师的“失语”状态、教师的“焦虑与倦怠”,教师的创造性的日益耗竭,教师的道德框架陷入分裂的状态,甚至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本身的信仰危机。这些认同危机内在需要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师自我合理认同。合理认同不是自顾自地自我认同,而是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关系中,在不同空间、时间维度中,在不同情境中,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合理辨识,帮助教师在叙述与反思中找寻自我家园,帮助教师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本书提出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我”的觉醒与主体意识,重视在叙述中进行反思,重视与他者的交往与协商,重视在确立职业锚的基础上规划自我,重视自我的调适与相关心理机制的培育。
本书通过对认同与自我认同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内涵与特性,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价值、身份与角色的自我认同问题,进而研究了在“空间情境”、“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及其特性。以自我认同的合理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为横纵坐标轴,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静态分类与表征。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分为四类,即积极的合理认同、消极的合理认同、消极的不合理认同和积极的不合理认同。本书还借鉴“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与职业锚相关理论,分别探讨了在“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及“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的特性及其专业发展。
本书试图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特征与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多维认同、认同危机、合理认同及其实现路径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教师自我的多维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既是本书的研究脉络线索,也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重心所在,也是本书所关涉研究的创新之处。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本书侧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索,侧重于对教师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进行理论剖析。需要指出的是,缺乏相关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既是本书所关涉相关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也是该研究主题进一步延伸的着力点,今后研究需要予以重视与完善,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缜密性与指向性的同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证分析的加强。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问题需要予以多学科交叉研究,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性,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其内在特征与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序 一
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学校的发展依靠高水平的专业化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是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而自主的专业发展又直接关涉教师专业自我的建构与生成。因此,教师的专业自我不仅仅是一种思辨层面的“抽象概念”,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理性的“话语表达”,共同指向于教师的专业价值、身份、角色等;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就是教师依据个人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集中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着重关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动力及路径等。
孙二军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所著《自我认同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以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契合与关联作为研究主题,以“自我认同—认同危机—合理认同”为内在逻辑,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目标、动力及路径等为研究重心,研究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书在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与思考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问题,进而在合理认同的视域下,集中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及策略。事实上,教师的自我认同就是要回归到专业实践之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达成同一性与差别性、整体性与碎片性的辩证统一,从而帮助教师寻找到专业实践与发展的“精神家园”与“动力之源”。
同时,专业自我、专业认同、主体性发展等学术话题都是当前教师教育专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该书在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多维视域下揭示了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内,在抽象或具体的情境中,呈现“动静结合”的特征与规律。就专业发展的过程与实践而言,教师需要注重“自我”的觉醒与主体意识,重视在叙述中进行反思,重视与他者的交往与协商,重视在确立职业锚的基础上规划自我,重视自我的调适与相关心理机制的培育等。该书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具有理论的思辨性与实践的指导性,对提高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引领全校教师队伍的成长,指导处于自我迷失状态中的教师走出低谷,融入改革、融入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郝 瑜
2016年10月于西安
序 二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当前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对教师的主体性研究,关注到教师专业自我的相关研究与探索。孙二军副教授所著《自我认同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书,即是在这样的研究主题背景下,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在硕士与博士学习阶段,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孙二军同志能够重视专业学习与探索的基础性与前瞻性,将自己的研究兴趣点与关注点逐步聚焦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系统改革之中,进而在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及成果的基础上,终将博士论文定位为“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认同”相关主题。应该说,论文选题定位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随后的工作实践与研究探索中,孙二军同志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相关研究主题与内容。在多维的视域下,着重探讨了教师自我认同的规律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动力及路径,并重视二者的契合与相关。该书对于教师自我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并能够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及角色认同等,进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策略。具体而言,,在“静态”维度,本书以自我认同的合理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为横纵坐标轴,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一种分类与表征,并探讨四种样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自我更新”发展阶段理论与职业锚理论为参照,分别探讨了在“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及“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的特性及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所探讨的四种样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及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特性和专业发展策略,对于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认同继而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二,在“动态”维度,本书着重探讨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及其化解策略,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诉求,进而探讨教师如何在危机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合理认同与专业发展。这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观照与理论探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第三,引入合理认同概念,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本书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合理认同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与对话协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总体说,本书在所展开的理论分析中所得出的这些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指导性,也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教师专业与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思辨与阐释,往往缺乏也难以进行量化数据分析,因此会造成理论研究多、实践关注少的现实局面,这同样给本书所呈现的选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术之路虽布满荆棘、问题多多,但学术之火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希望孙二军同志能够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主题不断深化,在学术之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李国庆
2016年10月于西安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是教师依据个人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研究,强调教师对专业发展内涵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强调教师对专业价值、身份与角色等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强调教师对专业经历与专业经验进行深度叙述与反思性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它不能回避外部的身份规约与角色期待,教师需要对其专业价值、专业身份与专业角色等进行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这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问题、目标问题、动力问题以及发展路径问题,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整个教师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在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支撑下,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多领域交叉研究与探讨,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问题,进而在合理认同视域下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师教育的研究内容,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在多维视域下,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在不同时空维度内,在抽象或具体情境中,呈现“动静结合”的特征与规律。教师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相伴而生,动态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教师的认同危机表现为教师自我价值、身份与角色的认同危机,教师的“失语”状态、教师的“焦虑与倦怠”,教师的创造性的日益耗竭,教师的道德框架陷入分裂的状态,甚至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本身的信仰危机。这些认同危机内在需要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师自我合理认同。合理认同不是自顾自地自我认同,而是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关系中,在不同空间、时间维度中,在不同情境中,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合理辨识,帮助教师在叙述与反思中找寻自我家园,帮助教师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本书提出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我”的觉醒与主体意识,重视在叙述中进行反思,重视与他者的交往与协商,重视在确立职业锚的基础上规划自我,重视自我的调适与相关心理机制的培育。
本书通过对认同与自我认同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内涵与特性,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价值、身份与角色的自我认同问题,进而研究了在“空间情境”、“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及其特性。以自我认同的合理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为横纵坐标轴,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静态分类与表征。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分为四类,即积极的合理认同、消极的合理认同、消极的不合理认同和积极的不合理认同。本书还借鉴“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与职业锚相关理论,分别探讨了在“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及“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的特性及其专业发展。
本书试图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特征与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多维认同、认同危机、合理认同及其实现路径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教师自我的多维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既是本书的研究脉络线索,也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重心所在,也是本书所关涉研究的创新之处。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本书侧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索,侧重于对教师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进行理论剖析。需要指出的是,缺乏相关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既是本书所关涉相关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也是该研究主题进一步延伸的着力点,今后研究需要予以重视与完善,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缜密性与指向性的同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证分析的加强。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问题需要予以多学科交叉研究,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性,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其内在特征与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序 一
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学校的发展依靠高水平的专业化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是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而自主的专业发展又直接关涉教师专业自我的建构与生成。因此,教师的专业自我不仅仅是一种思辨层面的“抽象概念”,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理性的“话语表达”,共同指向于教师的专业价值、身份、角色等;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就是教师依据个人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集中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着重关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动力及路径等。
孙二军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所著《自我认同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以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契合与关联作为研究主题,以“自我认同—认同危机—合理认同”为内在逻辑,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目标、动力及路径等为研究重心,研究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书在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与思考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认同问题,进而在合理认同的视域下,集中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及策略。事实上,教师的自我认同就是要回归到专业实践之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达成同一性与差别性、整体性与碎片性的辩证统一,从而帮助教师寻找到专业实践与发展的“精神家园”与“动力之源”。
同时,专业自我、专业认同、主体性发展等学术话题都是当前教师教育专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该书在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多维视域下揭示了教师的自我认同与专业发展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内,在抽象或具体的情境中,呈现“动静结合”的特征与规律。就专业发展的过程与实践而言,教师需要注重“自我”的觉醒与主体意识,重视在叙述中进行反思,重视与他者的交往与协商,重视在确立职业锚的基础上规划自我,重视自我的调适与相关心理机制的培育等。该书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具有理论的思辨性与实践的指导性,对提高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引领全校教师队伍的成长,指导处于自我迷失状态中的教师走出低谷,融入改革、融入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郝 瑜
2016年10月于西安
序 二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当前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对教师的主体性研究,关注到教师专业自我的相关研究与探索。孙二军副教授所著《自我认同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书,即是在这样的研究主题背景下,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在硕士与博士学习阶段,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孙二军同志能够重视专业学习与探索的基础性与前瞻性,将自己的研究兴趣点与关注点逐步聚焦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系统改革之中,进而在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及成果的基础上,终将博士论文定位为“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认同”相关主题。应该说,论文选题定位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随后的工作实践与研究探索中,孙二军同志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相关研究主题与内容。在多维的视域下,着重探讨了教师自我认同的规律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动力及路径,并重视二者的契合与相关。该书对于教师自我认同、认同危机与合理认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并能够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及角色认同等,进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策略。具体而言,,在“静态”维度,本书以自我认同的合理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为横纵坐标轴,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进行一种分类与表征,并探讨四种样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自我更新”发展阶段理论与职业锚理论为参照,分别探讨了在“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及“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的特性及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所探讨的四种样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及五个阶段教师自我认同特性和专业发展策略,对于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认同继而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二,在“动态”维度,本书着重探讨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及其化解策略,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诉求,进而探讨教师如何在危机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合理认同与专业发展。这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观照与理论探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第三,引入合理认同概念,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本书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合理认同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语言转向与对话协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总体说,本书在所展开的理论分析中所得出的这些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指导性,也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教师专业与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思辨与阐释,往往缺乏也难以进行量化数据分析,因此会造成理论研究多、实践关注少的现实局面,这同样给本书所呈现的选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术之路虽布满荆棘、问题多多,但学术之火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希望孙二军同志能够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主题不断深化,在学术之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李国庆
2016年10月于西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