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72224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负责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子课题成果之一,作者专门负责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的子课题研究,由此完成了这部题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的专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构成,并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说体系。其涵括主要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解,对有神论与无神论基本构思及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宗教信仰反映其社会存在的深刻分析等。为此,全书分为四章,一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观的发展,二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三为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争论,四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四个分清”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构成,并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说体系。其涵括主要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解,对有神论与无神论基本构思及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宗教信仰反映其社会存在的深刻分析等。为此,全书分为四章,一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观的发展,二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三为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争论,四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四个分清”研究。
目 录
编者引言
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观的发展
节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发展
第二节 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及发展
第三节 列宁的宗教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
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的本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的根源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章 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的论述的主要争论
节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第二节 关于“宗教”定义的争论
第三节 关于“异化”的争论
第四节 关于“无神论”的争论
第五节 关于信教人士“入党”的争论
第四章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四个分清”研究
节 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
第二节 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判断
第三节 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条式理解
第四节 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名下的错误观点
后记
在线试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
二、马克思大学时期受古希腊唯物论影响而发生的思想转变
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包括其宗教思想的重大转变主要是在他大学求学期间,尤其是在他写博士论文期间。他此时在德国学术氛围的熏染下接触到青年黑格尔派,有了对黑格尔哲学和欧洲启蒙思潮的重新认识,并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和撰写论文中逐步深入古希腊哲学,从而开始受到古希腊唯物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思想的影响。这些新视域使他重新审视其青少年时尚不成熟的想法,逐步从有神论思想往无神论立场转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写《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使他对欧洲唯物主义起源及其无神论传统有了直接的体认。他重点研究了伊壁鸠鲁的思想,称他为“伟大的希腊启蒙哲学家”。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深入反省自己对宗教的认知,并开始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宗教,并且更为广泛地观察整个社会。但是,这还不能说马克思就此完全抛弃了以往的一些思想特点和文化传承,从其思想情感和文字表述的语气来看,他还是在有些方面对以往的认知加以了相应的保留,有其内在精神的延续性保存,这在其此后的著述中也经常不断地闪现出来。这里,我们可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之论文所反映的马克思的思想变化及发展加以具体分析。
(一)承认哲学独立思想的优先性
马克思对哲学思维优先的认知,表现在他对伊壁鸠鲁的重新评价上。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并不满足欧洲近代启蒙哲学家对伊壁鸠鲁的认知,他指出:“伽桑狄虽然把伊壁鸠鲁从教父们和整个中世纪即实现了非理性的时代所加给他的禁锢中解救了出来”,却不满意“他竭力要使他的天主教的良心同他的异端知识相适应”,认为“使伊壁鸠鲁同教会相适应,这当然是白费气力”①。在哲学摆脱中世纪神学的纠缠在近代脱颖而出的进程中,马克思坚决反对“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的立场”,认为这是错误、荒唐的。①为此,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观点表示认同,并根据其对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智慧的火种之理解而视其为“哲学历书上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表示,“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②很明显,此时马克思的理性哲学观和无神论思想已经始见端倪,已在用理性、人性来与迷信、神性相抗衡。
(二)以自然观、人性观、理性观来解释神的存在
在比较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时,马克思触及思想与存在、偶然与必然、主体与客体、原因与结果等基本哲学问题,由此亦引申出神是否存在以及究竟应如何来理解神的问题。在此,马克思更多的是以引证伊壁鸠鲁等人的观点来间接说明该问题,但偶尔也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综合而言,马克思从自然观、人性观和理性观这三个层面论及其对神的理解以及对神是否存在、如何或为何存在的解释。
……
二、马克思大学时期受古希腊唯物论影响而发生的思想转变
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包括其宗教思想的重大转变主要是在他大学求学期间,尤其是在他写博士论文期间。他此时在德国学术氛围的熏染下接触到青年黑格尔派,有了对黑格尔哲学和欧洲启蒙思潮的重新认识,并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和撰写论文中逐步深入古希腊哲学,从而开始受到古希腊唯物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思想的影响。这些新视域使他重新审视其青少年时尚不成熟的想法,逐步从有神论思想往无神论立场转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写《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使他对欧洲唯物主义起源及其无神论传统有了直接的体认。他重点研究了伊壁鸠鲁的思想,称他为“伟大的希腊启蒙哲学家”。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深入反省自己对宗教的认知,并开始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宗教,并且更为广泛地观察整个社会。但是,这还不能说马克思就此完全抛弃了以往的一些思想特点和文化传承,从其思想情感和文字表述的语气来看,他还是在有些方面对以往的认知加以了相应的保留,有其内在精神的延续性保存,这在其此后的著述中也经常不断地闪现出来。这里,我们可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之论文所反映的马克思的思想变化及发展加以具体分析。
(一)承认哲学独立思想的优先性
马克思对哲学思维优先的认知,表现在他对伊壁鸠鲁的重新评价上。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并不满足欧洲近代启蒙哲学家对伊壁鸠鲁的认知,他指出:“伽桑狄虽然把伊壁鸠鲁从教父们和整个中世纪即实现了非理性的时代所加给他的禁锢中解救了出来”,却不满意“他竭力要使他的天主教的良心同他的异端知识相适应”,认为“使伊壁鸠鲁同教会相适应,这当然是白费气力”①。在哲学摆脱中世纪神学的纠缠在近代脱颖而出的进程中,马克思坚决反对“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的立场”,认为这是错误、荒唐的。①为此,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观点表示认同,并根据其对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智慧的火种之理解而视其为“哲学历书上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表示,“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②很明显,此时马克思的理性哲学观和无神论思想已经始见端倪,已在用理性、人性来与迷信、神性相抗衡。
(二)以自然观、人性观、理性观来解释神的存在
在比较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时,马克思触及思想与存在、偶然与必然、主体与客体、原因与结果等基本哲学问题,由此亦引申出神是否存在以及究竟应如何来理解神的问题。在此,马克思更多的是以引证伊壁鸠鲁等人的观点来间接说明该问题,但偶尔也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综合而言,马克思从自然观、人性观和理性观这三个层面论及其对神的理解以及对神是否存在、如何或为何存在的解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