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1394
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与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003
一 北京红十字组织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人道支撑功能/004
二 首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北京红十字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017
三 完善红十字人道支撑体系,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028
分报告
首都红十字组织发展历史与功能/041
一 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历史与功能/041
二 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与功能/067
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外国红十字组织社会治理功能与经验/076
一 国际红十字运动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076
二 英美等发达国家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091
红十字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118
一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118
二 治理框架下的红十字组织角色与功能/123
三 依法办会,提升红十字组织内部治理能力/132
四 理顺外部治理关系,打造首都人道事业共同体/139
全面深化改革中北京红十字组织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思路/146
一 北京红十字组织改革发展的优势与机遇/146
二 北京红十字组织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54
三 全面深化改革中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发展思路/159
红十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价值/166
一 国际红十字运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6
二 国际红十字运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179
三 北京市红十字会核心价值观与“人文北京”建设/182
四 北京红十字文化与“人文北京”的关系/190
五 北京市红十字会文化与“人文北京”运动的结合:北京红十字文化宣传现状/192
六 境外经验:各国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文化传播/195
七 推广北京红十字文化的建议/198
指标体系
关于设计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报告/203
一 关于设计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和意义/203
二 关于设计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思路/205
三 关于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208
四 关于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水平评价工具的选择/221
五 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基础信息表/223
六 区红十字人道事业发展评价测算流程/239
典型案例
北京红十字组织人道事业典型案例/243
一 打造空地一体化人道救援体系/243
二 在首都反恐维稳处突中发挥人道支撑作用/246
三 为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捐赠系统化服务/248
四 菲律宾救援:初建国际救援机制,促进人道外交/250
五 “博爱在京城”:募捐救助活动中的一张名片/252
六 西单献血小屋:践行红十字人道精神/253
七 “共铸中国心”:共铸健康,共铸爱/255
参考文献/258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完美收官,步入“十三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际,详尽记录北京市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所做努力的《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与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出版问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并确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找准红十字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具体定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这便是“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研究课题的由来。
一年来,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红十字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给予了明确的定位。“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一种力量。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会是三大国际组织之一,是国际认可度、影响范围广、在中国从事人道事业悠久的组织。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群团组织,中国红十字组织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们所联系的群众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因此,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六个坚持”“解决四化”“坚持三性”的要求,把红十字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红十字组织在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讲话精神,认真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在落实“四个服务”和建设人道北京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新突破。北京市红十字组织坚持“戮力同心、立公惠民、积善累德、诚信一流”的核心价值观,在积极完善人道救助救护体系,开展人道知识宣教培训,传播人道主义文化,提供“三献”服务基础上,在全国首创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在首都处突(处理突发事件)维稳、城市应急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迈出国门参与执行菲律宾救援的重要工作任务,探索民间外交之路。这些工作开创了首都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我为北京市红十字人道事业的成绩而欣喜、骄傲。
首都发展进入调整优化功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临着自身城市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重大挑战。这为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北京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无序膨胀、社会治理压力大等“城市病”,同时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三个北京”的战略,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和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取得重大进展。该会议提出要共享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该会议还专门提到要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这要求从国家战略、全球治理的高度来考虑首都建设和发展问题,跳出从北京看北京的视角,这对北京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更广的范围、更宽的视野,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地思考和谋划工作。
对于北京红十字组织来讲,一方面应该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思路,将人道支撑功能从首都治理拓展至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人道主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如延伸立体化空中救援半径,扩大人道救助救援服务范围,实现生命关爱工作的区域化,等等;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挥红十字国际性组织的优势,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提高话语权。这对于北京红十字组织自身的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要加强和创新自身的治理,推进治理精细化,积极参与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人道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在这种背景之下,对“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可以说恰逢其时。在短短一年里,该研究课题顺利实现了我们初的设想与期望。总体来讲,该课题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一个既兼顾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又结合国际经验的全面性研究报告,建立了一个区红十字人道指数指标体系,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成果丰硕。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问题,该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六大人道支撑功能,即:(1)是传播人道文化、普及人道知识、践行人道理念的行动载体;(2)是完善人道救助救护体系、提升救助救护能力的核心单元;(3)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建处突维稳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4)是人道无偿献血、人体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器官捐献“三献”服务的实施主体;(5)是开展社会救助与志愿服务、引领首都公益组织发展的专业示范;(6)是探索国际救援、发展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第二,该课题在全球治理的视野、国家治理体系格局和首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之下,对红十字组织的角色功能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站位高,理论强。同时,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破解首都城市发展难题,以及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从多元治理结构的角度设计红十字组织角色,提出可操作化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第三,该课题对北京红十字组织在每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中的功能进行了梳理,立足于北京红十字组织在救助、救护、救援方面的传统职能上,关注反恐维稳、应急处突方面如何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提出健全治理体系、提升能力建设、拓展人道业务领域和创新人道文化传播方式四项完善红十字人道支撑体系战略:完善以理事会制、会员制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强化区街基层组织,加强以募款和应急反应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拓展创新社会企业、空地立体救援、弱势群体服务等新型人道业务;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提升人道文化传播能力,以人道主义精神凝聚全社会的共同价值。
第四,该课题结合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具体工作,开发出一套区红十字人道指标体系,为红十字事业的评估工作提供了易掌握、易操作、可推广的评价工具,并有利于促进大数据时代红十字事业的数据统计制度建设。这套指标也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在新的征程、新的格局、新的形势下,北京红十字组织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25号文件和北京市委、市政府8号文件,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人道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课题成果的转化,持续深入开展行动性研究;推动红十字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及更长的未来,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制度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道支撑和安全保障。
马润海
2015年12月
序二 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与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红十字人道精神的地位如何?这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一般意义上说,中国红十字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建设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元素,特别是建设人道中国的核心支撑平台,是中国当前为系统并覆盖全国深入基层的公益慈善组织。多年以来,中国红十字组织在国内和国际的人道主义救援与相关活动中承担了多项重要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红十字组织系统中,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地位更为特殊。作为中国红十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红十字组织注重历史传承和锐意创新,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形成了六大人道支撑与引领功能:一是传播人道文化、普及人道知识、践行人道理念的行动载体;二是完善人道救助救护体系、提升救助救护能力的核心单元;三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建处突维稳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四是人道无偿献血、人体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器官捐献“三献”服务的实施主体;五是开展社会救助与志愿服务、引领首都公益组织发展的专业示范;六是探索国际救援、发展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都发展战略目标,红十字组织在首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人道支撑作用。
当前,北京市已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伴随着人均GDP达到近2万美元的发展水平,北京正在经历从发展型向发达型经济体的历史性转型,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对公共服务和人道事业提出更广泛、更具体和更多样化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北京客观上面临着社会建设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人道事业发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矛盾。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北京红十字组织完全可以在共享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开放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等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这就需要北京红十字组织进一步顺应时势,以人道精神开拓思维和国际视野,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人道支撑体系,从而促成首都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根据新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北京红十字组织对战略发展的立足点应更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北京红十字组织体系需要进一步社会化。北京红十字组织的社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会员和志愿者的发展既是重要的突破口,也是北京红十字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社会基础。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其红十字组织承担着城市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和人道救援等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这对自身的队伍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当前,特别需要大力发展北京红十字组织的会员和志愿者,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引领整个社会的专业志愿服务。北京红十字组织如果能够在现有百万会员的基础上广泛发展会员,并充分激活会员力量,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工作平台与社会服务机制,必然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同时,在正规人员编制难以增加的条件下,北京红十字组织完全可以通过专业志愿服务来推动医疗救护、人道救援、献血及其他器官捐献、灾害救助、大型活动医护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些方面,如果能够从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途径入手,广泛吸纳医疗救护、人道救援等相关专业人士进入红十字志愿服务系统,分类建立志愿者资源库,并开展志愿服务培训、交流与实践演练,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养等,就能够逐步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的救助服务平台,从而为首都日益增长的人道服务需求提供人力和组织支撑。
(2)北京红十字组织的业务需要进一步普遍化。根据各国红十字组织的实践经验,北京红十字组织应该积极承担类政府职能,推动救灾减灾工作入家庭、入社区。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红十字组织在减灾知识宣传、应急救护培训、救灾预案演练、紧急救援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应该
全面发挥红十字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体系中的专业功能,发挥红十字组织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新形势下,北京市红十字组织可将社区减灾作为一个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业务,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与专业优势,开展更多的社区减灾项目,使减灾工作真正能够进入社区和家庭。在多年减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北京红十字组织完全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减灾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和体制机制的建设中,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发挥红十字组织在社区减灾管理体制中的作用;普及灾害预防、避险、逃生以及自救互救等减灾知识,做好社区居民应急救护培训;参与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实施,参与组织实施社区救灾演练活动;大力发展以社区减灾为主题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结合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救助;利用基层红十字组织的社工力量,在社区减灾中导入心理咨询服务,从心理健康角度弥补民政救灾的不足;等等。
(3)北京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推动区域化发展。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工作架构上应该扩大北京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工作区域布局。多年以来,北京的捐赠与服务一直辐射全国,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地区,也是全国的榜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北京红十字人道主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空间布局方面,建立“京津冀空中救援联盟”,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使三地能够在时间调配空中急救力量,运送需要急救的重症患者到具备医疗条件的医院接受治疗,为三地的社会大众开辟顺畅的空中紧急救援通道,使北京市所独有的空中救援资源得到程度的利用。目前,为解决空中救援费用过高、市场普及难度大的问题,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面向首都市民的中国首个航空医疗救援保险服务产品。下一步,完全可以就这一新的保险产品制订专门的推广计划,可以设想,以北京市城郊区为起点,向京津冀地区推广,进一步覆盖北京周边有效服务区域。同时,也可考虑建立“人道空中紧急救援基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在此基础上,系统建立起环渤海地区红十字组织的联合协调工作体系。
(4)北京红十字战略格局需要进一步国际化。红十字组织具有国际性,是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北京作为世界性的著名都会,应该在国家红十字组织工作的框架内,突出首都特色,加强与外国红十字组织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借鉴外国红十字组织工作经验,形成推进北京红十字事业的新经验、新模式。目前,北京红十字组织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红十字组织建立友好关系,逐步形成系统的国际救援与交流机制。以此为基础,北京红十字组织完全可以进一步开拓与外国红十字组织的国际合作格局,充分借鉴外国红十字组织的工作经验,更好地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例如,可以借鉴英国红十字会的慈善商店模式,开办零售商店和官网网店,促进急救护理培训书籍、急救包和支持独立家居生活的辅助器材等的普及;也可以借鉴加拿大红十字会发行彩票模式,与我国的“福彩”与“体彩”合作,专门设立不同类别的红十字项目彩票,丰富人道事业资金来源,支持红十字人道公益项目;还可以借鉴日本广泛开办红十字医院的模式,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开展紧急救护、器官移植、艾滋病治疗等人道与医疗服务。
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是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十三五”期间首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必将发挥更为突出的社会作用。
王振耀
2015年12月
序三 加强评估工作,提升红十字组织人道支撑能力
我原本对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工作知之甚少,有幸参加了“红十字组织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在一件件、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红十字组织人道工作中看到并感悟到北京红十字组织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在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中,在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红十字组织人道支撑作用。同时,我也看到了北京红十字组织在工作评估等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就加强红十字组织工作的评估,谈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商榷。
一是赋予评估工作恰当地位。红十字组织的评估工作在整个工作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为此,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评估工作可有可无的问题。评估是给红十字组织工作做体检,是红十字组织工作的CT机,CT机可以检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评估则可以检测一项工作的健康状况。它既可以发现红十字组织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又可以发现红十字组织工作做得不足的地方,使红十字组织可以比较全面、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这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功的做法,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其薄弱的工作环节,也有利于规划其未来的发展。当然,评估工作不是的,但是没有评估工作是万万不能的。其次,把评估工作作为红十字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红十字人道支撑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年度工作计划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推进、统一督导、统一验收,使评估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后,确定评估工作的范围,要从全面性和系统性来考虑评估的范围,也就是说既要对市级层面红十字组织工作进行评估,又要对区及以下层级红十字组织工作进行评估;既要对总体的红十字组织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又要对单项红十字组织工作进行评估;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红十字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评估;实现评估工作的全覆盖。
二是加强评估工作机制建设。红十字组织的评估工作机制是保障评估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加强红十字组织的工作评估机制建设,就是要将评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相互关系、工作衔接制度化、程序化。为此,要研究制订评估工作规程,明确“谁来评”“怎么评”等问题。所谓“谁来评”,就是要明确谁来组织、领导评估工作,谁来具体实施评估工作,谁来督导评估工作,谁来保障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谁来评”的问题上,既可以由红十字组织工作人员作为评估的主体,也可以请既有评估能力又有良好信誉的研究机构作为评估主体,还可以由红十字组织工作人员与外部专家组成联合评估主体。所谓“怎么评”,就是要明确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评估工作的目的,明确评估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明确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的任务,明确每一项工作由谁来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确参与主体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如何良性互动、如何无缝衔接。因此,要制订从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直至评估结束总结阶段的全过程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一定要清晰明确、具体,要易理解、易操作,要杜绝口号化、标语化、原则性的工作流程。
三是重视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评估指标是评估工作的重要工具,是衡量红十字组织工作水平的尺子。建立一套科学的红十字组织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红十字组织工作的水平。建立评估工作指标体系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系统性。红十字组织工作涉及“三救”“三献”“人道文化传播”“人道志愿服务”“人道工作保障”等多个方面,设计红十字组织工作评估指标时应当将每个方面都考虑到,确保评估指标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二是实用性。设计红十字组织工作评估指标时,一定要考虑所设计的指标对评价红十字组织工作是否有实际意义,凡是没有实际贡献的指标要毫不犹豫地逐个排除,否则将会增加评估工作量,降低评估的质量。其三是可测性。在设计红十字组织工作评价指标时,要考虑所设计的指标是否能数据化,这是定量评估和保证指标可测性的前提条件。凡是不能形成数据化的指标,应当全部弃用。其四是引领性。在设计红十字组织工作评价指标时,要考虑设计的指标中是否有一些对某方面工作具有倡导和引导作用的指标,以此鼓励拓展和创新红十字组织的人道工作。
四是加强工作统计制度建设。量化的、可测性的评估工作离不开有数据支撑的评估指标,也就说没有数据支撑的指标对定量评估工作没有实际的意义,没有价值的指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数据的来源不能仅仅依靠各工作层级和各业务部门自发的收集。这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不统一、不规范、不系统,无法准确地、系统地反映一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要加强北京红十字组织工作的统计制度建设,将其建设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红十字组织,引领国内红十字组织事业的发展,完善现行的红十字组织人道工作的统计制度。当务之急,要构建北京市红十字组织工作统计指标体系,加快完善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指标,要检查“三救”“三献”“人道文化传播”“人道志愿服务”“人道公益项目”“人道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统计指标是否全面系统;对已经纳入统计制度的指标,要检查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实用性;对需要纳入统计制度的而没有纳入的指标,要加以弥补,消除空白点;对有缺陷的统计指标,要加以修改完善;对无实际作用的统计指标要去掉;使北京红十字组织工作的统计指标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北京红十字组织的工作水平。
总之,运用好评估这一工具,有利于准确把脉北京红十字组织人道工作,有利于提升北京红十字组织人道工作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北京红十字组织在实现首都发展目标中不可替代的人道支撑功能。
柳永法
2015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