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71715丛书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套装全4卷)》在分析我国司法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法理学、宪法学、刑事法、民法等部门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全书共计四个子课题: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法理学分析。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建立我国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法理学基础。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宪法性构造。主要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之宪法性构造而展开。三: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主要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司法制度。从如何构建公正、高效、权威民事诉讼法律的角度出发制度的路径,围绕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刑罚执行等方面展开。
卷
导论
章 司法公正与司法制度的建设
节 司法公正的含义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司法公正的制度构建
第四节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司法权威的关系
第二章 司法效率与司法制度的建设
节 司法效率的内涵及价值定位
第二节 司法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司法效率的场景与制度构建
第三章 司法权威与司法制度的建设
节 有关权威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司法权威的场景与问题
第三节 司法权威的构建
第四章 域外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节 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第二节 英国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第三节 塞尔维亚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追求
第四节 香港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追求
第五节 台湾地区司法制度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第五章 中国司法的现代转型及其价值诉求
节 中国传统司法的特征及其价值取向
第二节 清末变法与民国初年司法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司法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司法价值目标
第五节 教训与反思:反右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司法命运
第六节 中国当代的司法改革及其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第二卷
编 中国审判制度与宪法
章 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一、中国宪法文本上的人民法院
二、实践中人民法院的角色与功能
三、人民法院的特殊地位与功能
四、强化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第二章 中国陪审制度的宪法基础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新中国宪法上的演变
二、现行宪法文本上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地位
三、人民陪审制度在宪法实施中的意义
四、进一步扩大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政基础
第二编 法院对宪法和法律的适用
第三章 《宪法》第126条与宪法的适用
一、《宪法》第126条是如何形成的?
二、如何解释“依照法律”的规范内涵?
三、《宪法》第126条中的“依照法律”是否一律排斥宪法?
第四章 法院:国家的还是地方的?
一、引言:洛阳种子违法审查案
二、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一:国家的审判机关
三、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二:依据法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四、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三:人大制度下的相对独立的审判机关
五、余论:面对法律冲突的法院抉择
第五章 法院对法律冲突问题的应对
一、引言:一个问题,两种命运
二、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路径
三、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规则
四、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权限范围
五、结语:让司法守护法制的统一
第三编 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法院
第六章 中国司法制度的宪法构造
一、司法机关的宪法地位
二、司法机关组织体系的宪法基础
三、司法机关的人权保障功能
四、司法机关内部的权力制约
五、司法机关功能的界限
第七章 法院和人大关系的法理基础
一、司法独立:民主的悖论
二、司法克制主义:逃避与民主对立的选择
三、代议制永远的创痛:民主与自由可否得兼
四、完美的宪政理念与缺憾的实践
五、结语
第八章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
一、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关系:1949-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条款的形成过程与入宪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规范结构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实际运作模式
五、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关系的合宪性调整
六、结语:以宪法为基础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第四编 域外宪法下的司法改革
第九章 法国宪法改革与司法制度
一、宪法司法制度改革
二、独立人权机构改革
三、刑事诉讼法的合宪性调适
第十章 英国宪政改革与法院
一、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
二、建立新的法院
三、新的法院运作之评估
四、结语
第十一章 韩国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
一、东亚社会与法治模式
二、韩国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三、韩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与起因
四、韩国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五、韩国司法改革的基本途径
六、韩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第十二章 日本的国民参与司法
一、引言:立足于国民的司法
二、明治宪法下国民参与司法的宪法论争
三、日本国宪法下国民参与司法的宪法基础
四、国民参与司法的制度设计及其评价
五、结语——-对中国的启示
索引
第三卷
章 公正与效率平衡视角中的侦查制度
一、引言
二、侦查制度的法治原则
三、侦查讯问与刑讯等酷刑的遏制
四、秘密侦查的法治化与侦查效能的提升
五、余论
第二章 公诉权的运行及其规制
一、不起诉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三、起诉权的制约机制
第三章 对抗式诉讼模式研究
一、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二、对抗式诉讼模式在当代的新发展
三、对抗式诉讼模式的比较优势
四、对抗式诉讼模式的理论基础
五、中国应坚持对抗式诉讼模式改革
六、中国对抗式诉讼模式的改革路径
七、余论
第四章 中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基本课题
一、引言
二、1996年以来中国对对抗制审判模式的借鉴和吸收
三、1996年修正后的审判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未来
五、结语
第五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
一、我国陪审制度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
二、我国陪审制度的技术功能
三、我国陪审制度的实质化改造
第六章 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一、庭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和功能
二、域外庭前准备程序之考察
三、对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庭前准备程序的讨论
四、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庭前准备程序的修改及其检视
第七章 刑事一审程序的完善
一、一审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三、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一审程序的修改
第八章 刑事二审程序的问题及对策
一、二审程序的总体评析
二、二审程序的审理范围
三、二审程序的裁判主体
四、二审程序的检察机关
五、二审程序的发回重审
第九章 死刑复核审理程序的完善
一、引论
二、报送程序的改革
三、立案程序的改革
四、审理程序的改革
五、裁判方式的改革
六、讨论决定程序的改革
七、关于死刑复核的期限
第十章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反思
一、“有错必纠”原则的重申
二、“依法纠错”原则的艰难确立
三、复杂关系图景中的“依法纠错”原则
四、从塑造理念到建构新机制
五、刑事再审程序改革反思
第十一章 刑事执行程序的完善
一、刑事执行概述
二、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三、执行变更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索引
第四卷
导论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
编 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保证
章 民事司法公正的要素
一、民事司法公正的界定
二、程序公正及其要素
三、实体公正及其要素
第二章 民事审判组织的改革
一、审判委员会改革
二、审判庭改革
第三章 辩论原则的制度效应
一、辩论原则的含义与发展趋势
二、事实的主张和提出
三、自认对法院认定事实的影响
四、辩论原则与证据收集、提供制度
五、法官的释明与辩论原则
六、强化对当事人辩论权的保障
第四章 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
一、直接言词原则概述
二、现行《民事诉讼法》对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
三、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直接言词原则的建议
四、关于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章 民事审级制度的重构
一、审级制度建构的基本原理
二、我国高层法院职能的渐进转变——由解纷法院到监督法院
三、我国低层法院的解纷职能及其实现路径——由单一走向多元
第六章 民事审判程序改革
一、诉讼模式转型和程序局部变革所致的结构与功能之间逻辑断裂
二、立案程序与审前程序的相对分离
三、我国庭审结构的调整
第七章 司法公正与民事检察
一、民事检察的基本范畴
二、民事公诉
三、执行监督
第二编 高效民事司法制度的建构
第八章 高效民事司法的要素
一、高效民事司法的基本内涵
二、高效民事司法的主要构成要素
三、民事司法资源的充足投入与合理配置
四、民事司法程序的妥当安排
五、科学的审判管理
第九章 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正当性:公正与效率的双重诉求
二、审前准备程序的性质:程序性准备抑或实体审理
三、审前准备程序的核心——-争点整理程序的建构
四、审前准备程序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
第十章 举证时限制度的设置
一、举证时限的含义界说及设立目的
二、发现真实与证据失权
三、程序公正与证据失权
四、证据失权的域外考察
五、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
第十一章 诉答程序的建构
一、诉答程序的功能解析
二、提交答辩状的性质透视
三、完善起诉状与答辩状的构想
第十二章 中国简易审判程序新探索
一、程序分类的理念——-在多元程序体系中建构简易审判程序
二、比较研究的启示——-简易审判程序的多样性
三、调解 速裁:我国简易裁判程序的基本模式
第十三章 小额诉讼程序研究
一、司法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交困
二、小额诉讼的基本要素
三、两大法系的视角和各有千秋的分流机制
四、中国的问题与可能的出路
第十四章 群体纠纷的司法解决
一、群体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概述
二、群体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域外考察
三、我国群体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
第三编 民事司法权威的制度保障
第十五章 民事司法权威的要素
一、民事司法权威的界定
二、司法主体的权威性
三、司法程序的权威性
四、司法裁判的权威性
第十六章 司法权威与心证公开
一、心证公开的界定
二、心证公开对于司法权威的意义
三、心证公开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十七章 司法权威与司法强制
一、民事司法强制概述
二、民事程序性制裁理论的构建
三、民事程序性制裁的类型化检讨
第十八章 法院调解制度的构建
一、法院调解与司法权威
二、诉前强制调解的正当性
三、法院调解的模式创新
四、法院调解的效力局限
第十九章 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
一、再审之诉的一般性考察
二、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
三、再审之诉的要件
四、再审事由
五、再审之诉的审理
第二十章 民事执行程序的强化
一、民事执行与司法权威
二、执行机构的改革
三、执行措施的完善
四、执行管辖的规范
五、协助执行的强化
索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