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2047
1.“理论”与“实践”结合,“心法”与“拳法”并重,一流融资租赁职业经理人亲撰
2.八年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实战精粹:第1本全面揭示资深风险控制人员“风险分析思维过程”的图书
3.第1本完美糅合企业风险分析的管理系统思考与财务系统分析的图书
4.畅销书《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策与术》的姊妹篇
风险控制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本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终都将通过风险控制能力予以展现。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贯穿融资租赁公司的战略、运营、文化、业务等各个方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则专指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对抗方案的制定。这两个不同维度的“风险控制”,并非“包含”而是“互补”关系。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主要着眼在员工“群体”的有序协作层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主要关注员工“个体”的风险分析能力。当我们认同,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竞争的*终结局,根本地决定于风险控制能力高低这个论断时,我们实际上也是在表达:管理视角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同样重要。
本书试图通过对企业、风险及风险分析方法、职业操守等问题的探讨,完成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所需的*基础、厚重的“识”的阐发,并回答“怎样可以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问题;以“怎样进行风险分析”或“风险分析要分析什么”等问题为指引,通过现实案例风险分析的演示或相关材料的引证,完成更加具体的 “行”的说明。
本书是作者另一本书:《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策与术》的姊妹篇。《策与术》的特征论述范围的“广泛”,而本书的特征则是其对企业风险分析论述的“深入”。二者均具“实战”特色。任何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为目的的读者,都可在本书中得到借鉴;换言之,任何从事金融性质岗位的读者,都适合阅读本书。
序言 上篇 知 章 社会的公器:企业 “做生意”还是“做企业”? “投资就是投人” 大企业还是强企业? 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与外部环境 第二章 善事利器:企业风险分析方法 用系统思考方法观察企业 两种深刻、全面的企业风险分析方法 两种风险分析方法的比较 对两种风险分析方法的练习 第三章 躁动的困兽:风险与预测 在融资租赁框架下,“风险”=“损失” 影响判断风险“大”与“小”的因素 风险的来源 对风险应持有的态度 预测的类型 第四章 职业人的骊珠:能力与操守 “职业人”的要素 企业风险分析所需的知识 企业风险分析技能的提升与经验积累 职业人的情商与操守 职业人应具备的思维高度 下篇 行 第五章 信息采集 信息与信息载体 法律资质类文件的信息采集 企业简介资料的信息采集 经营性质资料的信息采集 会计凭证类资料的信息采集 公共信息领域与第三方渠道的信息采集 第六章 资产分析 系统分析与财务分析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与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其他应收款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 资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第七章 负债与权益分析 企业的融资动机 短期借款与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长期借款与长期应付款 权益类科目 第八章 损益分析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收入分析 收入的核查方法 成本分析 费用分析 利润分析 第九章 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的终极决定因素 现金流信息的核实方法 财务分析角度的现金流预测 前瞻性现金流预测的本质 前瞻性现金流预测的程序 结语 附录 后记
风险控制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本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租赁公司其他方面竞争优势的发挥终都将通过风险控制能力得以展现。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贯穿融资租赁公司的战略、运营系统、文化建设、业务实施等各个方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则专指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对抗方案的制定。这两个不同维度的“风险控制”,并非“包含”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当我们认同“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竞争的终结局,根本地决定于风险控制能力高低”这个论断时,我们实际上也是在表达:管理视角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同样重要。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主要着眼在员工“群体”的有序协作层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虽然离不开核心业务岗位的协作,但更主要关注员工“个体”的风险分析能力。
个体员工(并非专指从事项目评审岗位的员工,还包括工作涉及风险分析内容的其他员工)的风险分析能力一方面可以令融资租赁公司精准回避“风险”客户,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在项目操作效率和项目操作方式等方面的快速反应与灵活处置,一言以蔽之:有助于打造融资租赁公司“又安全,又高效”的经营局面。风险分析能力越强,融资租赁公司就越可能减少对融资租赁项目的“错杀”,就越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资金服务,即风险分析能力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市场空间保有与开拓、获取盈利溢价、经营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从中长期看,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能力对资金资源的筹措与吸引、品牌建设、客户忠诚度等方面,亦有重大影响。此外,以2013年7月银行体系贷款利率的放开政策发布为先声,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旗帜,中国金融市场一系列市场化的“大动作”开始落地。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由资本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推动的中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将更加深化,不出意外地,金融机构间的市场竞争程度将日趋激烈。借助政策指引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力量,如果将海量资金逐步从虚拟经济引入实体经济,那么,融资租赁公司将要面对一个宏大的搏杀金融战场。融资租赁公司现有的客户群体将被逐步挤压、收紧、蚕食。这并非忧天之论,而将是活生生的现实:更高风险的客户群体必将被融资租赁公司纳入视线。此时,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能力,即员工团队所具备的针对承租人企业经营状况的风险分析能力,将成为融资租赁公司持续生存的关键依托。
针对如何提高融资租赁公司员工团队风险分析能力的问题,本书做出了一些探索与讨论。虽然,我们必须承认,融资租赁项目精准的风险分析离不开持续的慎思明辨,离不开长久的经验积淀,甚至离不开一些“运气”的因素,但作者同时认为,通过对风险分析问题在认识论、方法论高度的深入探讨,并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寻找到正确的方向、有效的方法和奋发努力的恰当“注入点”——让所有点滴的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努力渐渐垒土成台、日臻化境,而不是南辕北辙。
本书实际上是在做这样一种尝试:通过对企业、风险及风险分析方法、职业操守等问题的探讨,完成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所需的基础和厚重的“认识层面”的阐发,并回答“形成怎样的认识可以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问题—相当于探讨企业风险分析的“心法”;以“怎样进行风险分析”或“风险分析要分析什么”等问题为指引,完成更加具体的 “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和套路”的说明—相当于探讨企业风险分析的“拳法”;并且,通过现实案例风险分析的演示或相关材料的引证,令以上的“认识”和“方法”得以“具化”和“显现”,即本书力图通过对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的“心法”和“拳法”的说明,并辅以拳脚套路的“实战示范”,来说明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正确努力方向和发力点。当然,风险分析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还与实践者个人的努力、悟性和机缘等因素相关。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知篇”,主要通过论述与“企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与预测”和“职业操守”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建立起从事企业风险分析所必需的理念、视角、方法和原则。这些是进行企业风险分析的根基,其实质是回答“应该坚守怎样的认知和理念,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从事企业风险分析工作”这个问题。上篇共有四章,前两章的重心在于建立对企业的“认识”,论述的角度分别为“由外而内地认识企业”(章)和“由内而外地分析企业”(第二章);后两章的重心在于为从事企业风险分析的人建立应具备的“风险理念和操守准则”,论述的角度分别为“如何认识客观的风险”(第三章)和“如何认识主观的职业素养”(第四章)。下篇是“行篇”,主要通过对融资租赁项目下的企业风险分析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解剖式”演示,完成风险分析实践的示范说明,其实质是回答“怎样实施企业风险分析工作”这个问题。下篇共有五章,分别论述信息的采集(第五章)和信息的分析(第六章至第九章)。在信息的分析内容方面,第六章至第八章为资产负债和损益方面的局部性分析,第九章现金流分析则带有综合全局的意味。在第六章至第八章局部性的分析篇章内,虽然各章节的标题皆被冠以貌似财务分析的名目,但这几章实际所力求表述的是,尽可能地使用“管理语言”来完成相关的分析过程;换言之,作者力求将“会计语言”翻译成“管理语言”,来实现以财务分析为“形”、以管理分析为“神”的表述目的。此外,本书附录中还列举了评估对象为自然人的风险分析基本思路,以及企业风险分析所需的基本知识点等内容。
本书可以视为作者另一本书《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策与术》(以下简称《策与术》)的姊妹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对照阅读。《策与术》的特点是其论述范围较“广泛”,而本书的特点是其对企业风险分析论述得较“深入”。这两本书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十”字架构,而这“十”字一横一竖的“交点”,就是“实战”的特色。
《策与术》和《知与行》这两本书,虽然书名都含有“融资租赁”的字眼,但其内容的实际应用足可超越融资租赁领域,推而广之到一般意义的企业管理和企业风险分析方面。就本书而言,当我们把目光指向“企业”“风险”和“管理”这类具备更广泛适用领域的主题时,我们也可以说,任何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为目的的读者,都可在本书中得到借鉴;换言之,任何从事金融性质岗位的读者,都适合阅读本书。当然,囿于作者本身经验与认知的局限,疏漏甚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恳请读者不吝指正!作者邮箱: 新浪微博:向乐向乐 个人网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