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24063
内容简介
《粤东三家研究》以晚清广州浙籍文人群体与广州文化格局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从在岭南文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粤东三家”切入,采用文献学、家族学、文学地域学、文化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具体考察“粤东三家”的家族、生平思想、交游、学术、文学等一系列问题,在摸清其基本面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晚清广州浙籍文人群体在入粤过程中如何整合浙粤文化以确立自己的文化地位,从中又体现出怎样的文化认同感,也借此一窥晚清广州文学学术生态的融构。
目 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粤东三家”研究综述
第三节 “粤东三家”合称探源
第一章 沈世良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沈氏家族考论
第二节 沈世良生平
第三节 沈世良交游考述
第二章 沈世良的文学与学术
第一节 清灵雅丽的沈世良词
第二节 沈世良与岭南诗派
第三节 《粤东词钞》选型与选心探源
第四节 《倪高士年谱》的编纂与文献价值
第三章 汪瑔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山阴汪氏家族人粤与其家风家学
第二节 汪琼的生平与人生态度
第三节 汪瑔交游考述
第四章 汪瑔的文、词、诗
第一节 流畅雅切的汪瑔文
第二节 警策诚挚的汪瑔尺牍
第三节 “于质实中见清空”的汪瑔词
第四节 《随山馆猥稿》:“一言冷冰雪,万象豁云雾”
第五章 汪瑔笔记研究
第一节 《无闻子》研究
第二节 《旅谭》的文献价值
第三节 从《松烟小录》看汪瑔的学术特征
第六章 叶衍兰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叶氏家族考论
第二节 叶衍兰的身份建构困境及对策
第三节 叶衍兰交游考述
第七章 叶衍兰的文学与学术
第一节 清丽绵邈的叶衍兰词
第二节 叶衍兰诗——心灵世界的个性化展示
第三节 从序跋看《清代学者象传》的流传与意义
结语
附录一、沈世良年谱
附录二、汪瑔年谱
附录三、叶衍兰年谱
附录四、山阴汪氏世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粤东三家”研究综述
第三节 “粤东三家”合称探源
第一章 沈世良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沈氏家族考论
第二节 沈世良生平
第三节 沈世良交游考述
第二章 沈世良的文学与学术
第一节 清灵雅丽的沈世良词
第二节 沈世良与岭南诗派
第三节 《粤东词钞》选型与选心探源
第四节 《倪高士年谱》的编纂与文献价值
第三章 汪瑔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山阴汪氏家族人粤与其家风家学
第二节 汪琼的生平与人生态度
第三节 汪瑔交游考述
第四章 汪瑔的文、词、诗
第一节 流畅雅切的汪瑔文
第二节 警策诚挚的汪瑔尺牍
第三节 “于质实中见清空”的汪瑔词
第四节 《随山馆猥稿》:“一言冷冰雪,万象豁云雾”
第五章 汪瑔笔记研究
第一节 《无闻子》研究
第二节 《旅谭》的文献价值
第三节 从《松烟小录》看汪瑔的学术特征
第六章 叶衍兰的家族、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叶氏家族考论
第二节 叶衍兰的身份建构困境及对策
第三节 叶衍兰交游考述
第七章 叶衍兰的文学与学术
第一节 清丽绵邈的叶衍兰词
第二节 叶衍兰诗——心灵世界的个性化展示
第三节 从序跋看《清代学者象传》的流传与意义
结语
附录一、沈世良年谱
附录二、汪瑔年谱
附录三、叶衍兰年谱
附录四、山阴汪氏世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沈世良编纂《倪高士年谱》有云:“高士初不梯荣霸府,继不攀附兴朝,遁迹江湖,迂疏自晦,甘心穷卧,志行卓然。陶靖节诗‘岂不实辛苦,乃惧非饥寒’,亮节高风,后先一揆。”②汪兆镛读到此处,称“不啻自写照也”③,其实此语移来评价黎方流更为恰当。可以说,沈世良将黎方流作为追慕的榜样,自称“侍坐曾容点瑟狂”④,可见沈氏深得黎方流之心。
少年时代,沈世良与朋友切磋词艺,沈世良有词《念奴娇·久不作绮语,为小山主人勉作此阕,终不似三五少年时,东涂西抹,软语蝉联也》。叶衍兰称:“余与伯眉、芙生为总角交,舞勺之年即共学为词,剪烛联吟,擘笺斗句,无间晨夕。”⑤叶衍兰与沈世良本就有总角之谊,后来还共同参与广州词社活动,再加上沈世良与叶衍兰之父叶英华有忘年之交,自是交情匪浅。叶衍兰入京为官后,两人曾以词赠答,虽天各一方,但都难忘当年的情谊。⑥
明清以来,广州作为全国海外贸易的第一乃至唯一海港⑦,船舶辐辏,日益繁盛,朝歌暮嬉,享乐之风遂行,风气所及,也带动了文人雅士聚会酬唱。道光二十一年(184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四月五日,英军占领广州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七日,靖逆将军奕山接受英军苛刻的停战条件。十二日,英军从四方炮台撤出,一周内全部退出广州地区。不可否认,英国侵略者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另一方面,在广州英军肆虐的地区基本是郊区,尽管广州城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哨位置,但几乎未遭破坏。在战争时期,特别是三元里事件刚刚过去时,广州的绅士和村民联合建立了民团局来维护地方团练,颇有声势,体现出高昂的民气。①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广州城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广州文人交游活动兴盛一时,而词社活动尤为鼎盛。此时广东词坛有越台、山堂、诃林三大词社,沈世良皆有参与②,还是社中骨干,并与诸老结下忘年之交,故时人称“交必一时之隽”③。《沈世良传》称:“咸丰癸卯、甲寅间,谭玉生莹、陈兰甫澧、金芑堂锡龄、许涑文其光、徐子远灏诸先生结东堂吟社,又与张茶农深、黄蓉石玉阶、许青皋玉彬、李研卿应田、叶南雪衍兰诸先生结花田、诃林诸诗社。”④此外,还有张维屏、叶英华、温训、沈化杰、桂文耀、倪云癯等人。这是一个以学海堂学人为主的文人圈子,集合了当时广东文坛最知名的人物,在他们的倡导下,广州文学活动益加兴盛。对于此番盛会,不但为沈世良所乐道,其他广州文人也念念不忘。
这个学海堂文人的聚会,往往带有浓厚的消闲风雅的味道,陈澧在《学海堂志·雅集》中称:“花朝上巳,堂中人士,游者如云,春课汇卷,多于展上巳日。
……
少年时代,沈世良与朋友切磋词艺,沈世良有词《念奴娇·久不作绮语,为小山主人勉作此阕,终不似三五少年时,东涂西抹,软语蝉联也》。叶衍兰称:“余与伯眉、芙生为总角交,舞勺之年即共学为词,剪烛联吟,擘笺斗句,无间晨夕。”⑤叶衍兰与沈世良本就有总角之谊,后来还共同参与广州词社活动,再加上沈世良与叶衍兰之父叶英华有忘年之交,自是交情匪浅。叶衍兰入京为官后,两人曾以词赠答,虽天各一方,但都难忘当年的情谊。⑥
明清以来,广州作为全国海外贸易的第一乃至唯一海港⑦,船舶辐辏,日益繁盛,朝歌暮嬉,享乐之风遂行,风气所及,也带动了文人雅士聚会酬唱。道光二十一年(184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四月五日,英军占领广州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七日,靖逆将军奕山接受英军苛刻的停战条件。十二日,英军从四方炮台撤出,一周内全部退出广州地区。不可否认,英国侵略者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另一方面,在广州英军肆虐的地区基本是郊区,尽管广州城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哨位置,但几乎未遭破坏。在战争时期,特别是三元里事件刚刚过去时,广州的绅士和村民联合建立了民团局来维护地方团练,颇有声势,体现出高昂的民气。①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广州城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广州文人交游活动兴盛一时,而词社活动尤为鼎盛。此时广东词坛有越台、山堂、诃林三大词社,沈世良皆有参与②,还是社中骨干,并与诸老结下忘年之交,故时人称“交必一时之隽”③。《沈世良传》称:“咸丰癸卯、甲寅间,谭玉生莹、陈兰甫澧、金芑堂锡龄、许涑文其光、徐子远灏诸先生结东堂吟社,又与张茶农深、黄蓉石玉阶、许青皋玉彬、李研卿应田、叶南雪衍兰诸先生结花田、诃林诸诗社。”④此外,还有张维屏、叶英华、温训、沈化杰、桂文耀、倪云癯等人。这是一个以学海堂学人为主的文人圈子,集合了当时广东文坛最知名的人物,在他们的倡导下,广州文学活动益加兴盛。对于此番盛会,不但为沈世良所乐道,其他广州文人也念念不忘。
这个学海堂文人的聚会,往往带有浓厚的消闲风雅的味道,陈澧在《学海堂志·雅集》中称:“花朝上巳,堂中人士,游者如云,春课汇卷,多于展上巳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