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92536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布林德**力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
一部真实描述美国金融危机历史及其教训的大师级著作,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好书,并荣获《金融时报》·高盛年度图书入选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美国前总统威廉·克林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等联袂推荐。
中文版特别增加对话“从金融政策角度反思金融危机”,这是作者布林德教授与译者巴曙松研究员专门为本书准备的,是两位经济学家的强强联手和思想碰撞,对当下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林传辉 作序推荐。
广发基金与湛庐文化携手打造*前瞻视野的“全球资本瞭望译丛” 开篇之作。
本书是一部解读金融危机权威、准确的大师级著作,也是一部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启示录。作者舍弃了连篇累牍的道理,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进行沙盘推演式的复盘和梳理,将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将应对政策分析得丝丝入扣。
布林德教授在他反思和设计的这场时光之旅中,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有重点地详述了一些关键事件,其中的亮点包括:雷曼事件、美联储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美国各界对美国政府、美联储和救助政策的质疑等,让人印象深刻。
布林德教授抱持着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务实心态,以丰富的金融经验、独特的视角、精准的手资料与数据,真实地描述了金融危机的全貌和美国政府的救助行动,其中对央行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分析尤见功力,而他总结的金融十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对当下中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目录]
对 话 从金融政策角度反思金融危机 I
布林德教授与巴曙松研究员的对话
译者序 一场关于金融危机的复盘 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巴曙松
推荐序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 ⅩⅧ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林传辉
前 言 一本放眼未来的书 001
部分 祸端之始
01 一个良好的经济体该是现在这样吗 007
对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回顾
一个良好的经济体是现在这样吗?
第二部分金融业的疯狂
02 风暴的源起 027
祸源1:泡沫交叠,麻烦不断
祸源2:不慎使用的杠杆
03 空中楼阁 055
祸源3:监管者哪里去了
祸源4:银行在次级抵押贷款方面的不规范操作
祸源5:愈演愈烈的金融工程复杂性
祸源6:粉饰过度的评级机构
祸源7:疯狂的薪酬体系
04 当音乐停止 083
空中楼阁倒塌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会议
美联储迅速行动
失踪的人
05 从贝尔斯登到雷曼,不一致性是心魔 095
看空贝尔斯登
为什么拯救贝尔斯登
为“两房”烦恼
末日决战真正到来
谁丢掉了雷曼
分水岭
06 2008年的金融恐慌 121
没有被保险的保险公司
货币基金赎回潮
美林证券:危机波及零售银行
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联银行:更多家喻户晓的银行宣布破产
救助没有结束?
我们不再属于堪萨斯州
第三部分收拾残局
07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161
“打破玻璃备忘录”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起源
提前了的万圣节
一场三页纸的“暴行”
重新设计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实施
无附带条件的条款
11月的美国大选
迟做总比不做好
没有一个美国人知道这个“小秘密”
08 刺激经济,刺激经济,还是刺激经济? 191
漫长的总统过渡期
激光武器还是散射武器?
回归美联储
3T原则与计划实施财政刺激
通往《复苏法案》的荆棘之路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爆炸式增长的预算赤字
09 利差之战 215
利差惹的祸
认识利差
非常规货币政策之旅
量化宽松“大拼盘”
生死之博:压力测试
新的起点
第四部分通往改革之路
10 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市场已经破碎不堪 239
是阻止泡沫产生还是将其消灭?
是彻底改革还是轻微修复?
修补“大而不倒”
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提高资本金比例和流动性要求
自营交易与沃尔克法则
金融监管机构的大洗牌
削减美联储的权力
保护消费者
需要把对冲基金纳入监管吗
薪酬机制能被有效监管吗
指责信用评级机构
让抵押贷款重回新生
11 观看法案的出台进程 261
金融改革议题
财政部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美国国会的金融改革
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一切没有结束,争论仍将继续
长期战争
12 失事的列车 289
“三位一体”,解决止赎权问题的三大障碍
难道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你必须心存希望
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里克·桑特利的咆哮
改变越多,不变的也越多
13 质疑一切 311
政策的悖论
对总统和国会的质疑
对美联储的质疑
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质疑
对积极政策的质疑
合情合理的委屈
高昂的政治代价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
14 无法退出?请美联储恢复正常 331
从哪里退出
时机就是一切
退出路径何在
退出变成了重新实施
任性的美联储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新常态吗
我们是在等待戈多吗
15 寻求财政退出 351
我们是如何摊上这个烂摊子的(一)
我们是如何摊上这个烂摊子的(二)
头号公敌是什么
口惠而实不至
面向未来
回归辛普森-鲍尔斯
探寻仍将继续
16 大余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371
危机的相似性
危机的差异性
提防希腊
欧元有得必有失
别指望着它
不情愿的救助者
超级马里奥兄弟
特洛伊木马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7 切勿重演,危机的余波 389
政治进程
金融十诫
政策制定者修复系统七步法
回到拉姆·伊曼纽尔的问题
参考资料 405
一本放眼未来的书
当音乐停止,一切会变得复杂。
但是音乐仍在演奏,你必须起身舞蹈。
我们仍然在跳舞。
这是 2007 年 7 月 8 日,花旗集团(Citigroup)首席执行官留下的一段话。它或许是整个金融危机中有名、 或者说臭名昭著的引述。就在一个月以后,音乐和舞蹈突然停止了。
这句话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事情变得复杂而丑陋,不仅是花旗,而是整个世界。当音乐停止后,椅子的数量明显不够,许多金融企业在这个高风险的赌局中都被摔在了地板上。美国经济随后进入了 20世纪 30 年代以来严重的衰退。美国政府在那些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领导者们的带领下,实施了一连串复杂的救助行动。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金融企业的需要,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场混乱正在把我们每一个人推向深渊。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
现在,我们为什么还要讲金融危机
这个关于 2007—2009 年金融危机的故事——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讲述了许多遍,并有多部关于危机的书籍和文章问世。但是,为什么还需要另一本讲述危机的书呢?
一个原因是美国人民仍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伤害了他们,危机为什么以及如何发生,或者说当局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尤其是政府为什么采取了这一系列非比寻常的行动。对政府救助行动的误解正在妨碍目前政策的实施。政府究竟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其本身也构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这本书力图回答这些问题。本书的视角将集中在展示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而不是介绍金融危机是什么。
还有一个原因促成了本书的出版:这段历史需要被真实地描述。许多畅销书籍,尤其是某些记者的作品,只是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这本书不一样,它的作者不是记者,因此如果你很关注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了什么,我建议你还是换一本书。我的目的是展示危机的全貌,而不是片段。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位历史学家将这段历史写成一个几千页的故事,但我的描述会更加简短和易于理解。当然,这本书也不是要探讨谁该为此负责。
另一个写作本书的重要原因,是对这次危机的回忆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回荡。你每天都能读到关于它的新闻,并且它依然影响着当局的决策。美国经济仍然在努力摆脱危机的影响和随之而来的大衰退:失业率仍然高企,预算问题仍然严重,抵押衍生品的问题并未杜绝。欧洲危机也仍然深重。关于危机对策的争论很激烈,比如 2010 年的《多德-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比如政府庞大的赤字政策,比如美联储为振兴经济所作出的努力……而许多关于危机的书籍仅仅是在描述这场危机的灾难性,却对公共政策只字不提。
后,这本书是放眼未来的。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衰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尚未完成的、很长的计划。我们应该如何完成这些计划?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未来也许会出现的、新的危机?我们是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了更多,还是会将这场灾难迅速忘却?许多转变并未发生。我们是否仍然脆弱?未来是否会有新的问题导致新的灾难?
本书的结构
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毕竟,这是讲故事好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有助于我们理解本书的观点。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是怎样遭遇这场灾难的,我们又是如何与之斗争的?决策者们何时做了正确的事情,何时又犯了错误?我们在一切结束前应该继续做些什么?
在本书部分的介绍性章节后,第二部分将描述和解释危机如何发生。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描述政策应对——首先,是在大厦坍塌时的救助行动;其次,是一些长期的措施;后,试图揭示整个危机中重要的内容:在缺乏监管的市场中,我们被冲出的货车重创,此时政府究竟是在拯救我们,还是其本身就是祸源?为何政策生效了,却获得了倒彩?本书的第五部分则是面向未来的建议。我们该如何应对仍未结束的灾难?我们面临的危险是什么?我们应该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什么?
致谢
我必须感谢每一位和我探讨过金融、危机、监管、货币政策、政府政策以及相关话题的人。我的观点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主要源自我这些年来的观察、阅读、交谈、思索、写作和教学,以及我在大学、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工作经历。但是,关于这本书,我还是深深地感谢一些政府机构的官员、金融领域的专家、记者朋友和与我探讨、争论的学术界朋友,以及对我的手稿提出过帮助和建议的朋友。特别真诚地感谢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斯科特·布林德(Scott Blinder)、丹·克劳森(Dan Clawson)、约翰·杜卡(John Duca)、威廉·达德利(William Dudley) 、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埃丽卡·格罗森(Erica Groschen)、罗伯特·霍伊特(Robert Hoyt)、清泷信宏(Nobuhiro Kiyotaki)、爱德华·奈特(Edward Knight)、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迈克尔·莫兰迪(Michael Morandi)、 克雷格·佩里(Craig Perry) 、 里卡多·赖斯(Ricardo Reis)、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朗尼·斯蒂芬斯(Launny Steffens)、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菲利普·施瓦格 (Phillip Swagel)和保尔·威伦(Paul Willen),感谢他们花时间与我分享他们的知识。尤其感谢菲利普·弗里德曼(Philip Freidman),他检查了我所有的手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本书不能代表以上任何人的观点。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书中的观点都持有不同见解。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 2011—2012 年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完成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在纽约拉塞尔·塞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工作期间完成的——那时我的观点也饱受争议。基金会的主席埃里克·万纳 (Eric Wanner) 为我提供 了非常优越的研究环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洛·费耶特(Galo Fachettore)、克莱尔·加布里埃尔(Claire Gabriel)和凯蒂·威诺格拉德(Katie Winograd)为书稿的诞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如果不是因为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写作,所有这些内容可能还保存在我的硬盘里。
我在普林斯顿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格里斯沃尔德经济政策研究中心(Griswold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Studies)的支持,他们也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慷慨援助。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阿曼德·阿什辛-克罗兹(Armando Asuncion-Cruz) ,他全程参与了本书的创作过程,并且做了许多辅助工作;以及乔安妮去·艾玛(Joanne Im)和凯文·马(Kevin Ma),他们提供了“糟糕”的协助——相当长的时间,他们都和我的观点有所冲突;还有凯瑟琳·赫尔利(Kathleen Hurley),她用短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这些看似难度很大的整合工作。
当手稿将要变成一本图书时,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成了我的图书顾问,并为我引荐了许多出版机构。企鹅出版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找到了可以让我还清债务并成为畅销作家的优秀团队。我的编辑斯科特·莫耶斯(Scott Moyers),是一位有许多好主意并且非常友善、严谨的专家,他从多个角度为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斯科特的助手玛丽·安德森(Mally Anderson),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她,令我们无比佩服。朱莉安娜·西延(Juliana Kiyan)则扛起了推广本书的重任。
后,我必须提到我的妻子玛德琳。我究竟亏欠了她多少?她帮我修正文章和观点;她帮我找到写作的准绳,并带我避开多冗的辞藻和难解的行话;她在我需要鼓励时给我鼓励,在我需要提醒时给我提醒。这本书必须献给我亲爱的妻子。我们 1967年结婚,对于我们来说,音乐永远不会停止。
布林德这本书以一个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视角,以丰富的金融经验、手资料与数据,再现和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台前幕后,其中对央行问题资产救助政策的分析尤见专业水准,而他总结的金融十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对当下全球金融界对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书翻译工作的主持者巴曙松研究员与布林德教授专门为本书中文版准备的对话,特别值得推荐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布林德在《当音乐停止之后》中舍弃了连篇累牍,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将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将应对政策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人顿悟:危机来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
孙杰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方方面面——我们如何遭遇了危机,我们怎样躲过了衰退,我们为何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现在还应该做些什么……去读这本书吧!这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简单、直接、充满智慧。
美国前总统
威廉·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的《当音乐停止之后》一书是对金融危机的描述,他的分析和建议非常清晰。
美国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写作的《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审视分析之作。作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使得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无论你是否完全赞同其观点,支持其论点的力量都是明确的:危机4年之后,美国金融体系仍然缺乏必要的改革。
美联储前主席
保罗·沃尔克
艾伦·布林德是世界上有名、为平衡和为明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个人经历包括克林顿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美联储的副主席,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现在对未来意味着什么的*图书。
《华盛顿邮报》副总编
鲍勃·伍德沃德
关于这个话题的图书不少,我也读过很多,《当音乐停止之后》提供了关于本次金融危机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究竟是什么的权威版本。这本非常可读的分析类图书,让你完全明白了美国脆弱的房屋贷款和*是如何突然坍塌与毁灭,重建工作是多么重要与困难,救治方案是如何被选择与实施。无论你是对金融危机的现在还是过去感兴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了解经济和政治如何交错酿成了这场全球大麻烦的专家,那么就去读这本书吧。
全球*債券型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CEO兼投資官
默罕梅德·艾尔–艾瑞恩
布林德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危机的*图书之一。
《华尔街日报》
非常可读……布林德先生在他的故事中进行了许多记者的工作。但是本书看起来却与它们完全不同,这不仅是得益于本书的宽广视角和对时间线的有效运用,它让评估白宫和财政部在特殊压力下作出的那些决策变成了可能;而且还得益于布林德先生的散文和解说天赋,这些天赋就像克林顿总统那般,可以把复杂的经济问题和政策解说得简单而通透。总的来说,布林德先生的故事仿佛他亲身经历那般。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在关于金融危机的书单中,布林德的这本书几乎可以排到顶部。它对这段历史作出了全面的描述……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金融时报》
对于一个想要知道我们如何经历了一切,以及为什么有些人应该为此负责的读者来说,必须要将一系列灾祸串联起来,或者去解构整个体系,而布林德的书则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视角。这不仅是因为他客观的分析方法,还因为他拥有作为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务实心态。
《新共和杂志》
需要告诉一个读者多少知识才能让他了解一切?许多。事实上,布林德并没有帮助他在经济领域的同事们说话,也不属于此前和现在那些对经济造成了伤害,或者是未看到危机倪端的内幕人士。他的叙事功底和许多记者一样好。他把所有这些知识组合了起来,并让本书兼具了文学价值。
《今日美国》
如果你想知道你喜欢的经济学书呆子本季正在哪本书的封面与封底之间沉迷的话,我告诉你,那就是艾伦·布林德的《当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与未来的世界》。这本书来自美联储的前副主席,是一部关于危机和后续事件的*读物。
《西雅图时报》
这里综合了迄今为止的大量细节,有对危机根源的广泛调查,有美国和全球的持续反响,有长短期的政策应对,以及如何治愈这个伤痕累累的国家。
《克利夫兰实话报》
01一个良好的经济体该是现在这样吗
我们濒临全球性金融崩溃。
——美联储前主席 本·伯南克
那辆肇事卡车有牌照么?
这是 2008 年金融系统完全失控并碾压经济之后,无数美国民众想问的问题。那年夏天,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持续低迷,消费能力疲软,金融市场经历了令人心惊胆战的跌宕起伏,当然,是以“伏”为主。当时的经济形势虽不容乐观,但还不至于崩盘。绝大多数美国民众都未曾预料到之后会发生经济衰退,更未曾预料到此次衰退是自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以来严重的一次。随着臭名昭著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 2008 年 9 月 15 日轰然倒闭,一切仿佛都在瞬间土崩瓦解。是的,那辆肇事卡车是有牌照的,上面写着:“LEHMAN”(雷曼)。
绝大多数美国民众是被无辜殃及的路人,无人知晓这辆“祸”车来自何方,为何失控,以及金融“交警”为何没有尽职地维护金融秩序。时光流逝,在一系列事件的促使下,民众的震惊已经转化为愤怒。对于政府推行的一系列金融举措,广大民众无法理解,更无从参与,唯独看到自己失去生活来源,甚至流离失所;唯独看到大量公司破产,上万亿美元资产瞬间蒸发。这一切使得曾经无所不能的美国经济颓然倾倒,各级政府只能靠税收残喘度日。美国民众感觉自己被抢劫了,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场发生在 2007 年夏天至 2009 年春天的金融“交通事故”带来了异常严重的后果,首先品尝这些苦果的是美国民众。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政府在这场危机中采取的措施迷惑不解,甚至感到不满。他们质问政府,为什么要将危机转嫁到纳税人身上;他们试图厘清,为什么这么多不计后果的卡车司机仍然在马路上横行,使无辜的行人遭殃;他们希望了解,未来究竟会怎样。截至 2012 年总统大选,大多数美国民众仍然通过民意测验的途径表示,这个国家已“误入歧途” ,或者“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在选民的愤怒中,美国结束了一场四年一度的盛事——总统大选。奥巴马总统赢得了连任,尚无人知晓未来会有什么新气象。不过,民众都知道,2007 年开始的这个故事远未结束。那么让我们从回顾历史开始,看清到底是谁撞倒了美国经济,以及发生的缘由。
对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回顾
对历史的评价需要时间的积淀,况且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场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中。不过,此次事件毕竟经历了几年的时间,一些尘埃早已落定,所以是时候作出一些初步的判断了。
当然,如果把这本书看作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那么它一定不是终结论,未来还将会有第三稿,甚至第四稿。之所以这么快就形成一些基本判断,原因在于美国民众的愤怒正在影响,或者说正在毒害美国的政治路线。本书将聚焦这场金融危机的“因”和“果” , 重点评析“因” 。当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却对促进美国民主制度良好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在详细叙述前,本书将简要介绍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历史,以及美国政府对每次危机的应对措施。这段历史会通过四个段落来阐述,也许第四段的内容会令人惊讶。
危机,是浪费了,还是变成了推动变革的催化剂?
美国金融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同时也越来越不受监管。而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却在2007—2009年间经历了一场风暴。风暴从房地产泡沫破裂开始,接踵而来的是债券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在紧绷的链条下,股票市场崩盘,美国养老保险计划变成了一个黑色幽默,诸多养老基金的净值被腰斩,众所周知的“401K”计划变成了“201K” 。当美国金融体系崩溃时,才充分诠释了它的破坏力,影响不仅深远而且广泛。危机波及所有臃肿的金融部门,只有少数机构或者市场幸免于难。那些损失惨重的机构要么倒闭,如雷曼兄弟;要么寻求政府救助,如花旗集团。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所说的“全球性金融崩溃”。
很多人将金融市场当作脱离实体经济的高级赌场,却忽视了市场参与者如企业、工厂和商店等都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更像是整个经济体的循环系统。如果血液停止流动……结果将无法想象。所有的现代经济体都依赖各种各样的授信机制来将“营养”输送到整个系统当中, 而美国这一经济体更为依赖“信用化”和“金融化”。所以当原本如同长江大河般的信用流突然缩减为涓涓细流时,这个经济体就好像患上了心肌梗塞。原本在经济繁荣期间过剩的流动性和信用突然变得不足。这种信用枯竭不只来自银行,也来自于所谓的影子银行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财富的全面贬值,包括房产、股市、保险等,并导致了可以预见的结果:更低的信用、更低的购买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衰退。
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资源来减轻金融压力,更重要的是,来抵御经济衰退。国会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制定了广泛的财政刺激方案。美联储利率几乎降为零,创造出大量的流动性,同时还通过发放贷款、购置资产、提供担保等方式扩大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政府的很多举措都是前所未有的。还记得2008年9月的一天早晨,直到进入课堂时,我还挠着头自言自语: “美联储从来都没有监管过保险公司,昨晚却直接宣布对其中的一家进行国有化! ”这家保险公司就是臭名昭著的美国国际集团(AIG)。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措施起作用了!虽然并不完美。但大部分金融部门的恢复速度都比观察家们预期的更快(要记得,此处的“恢复”并不是指回到原状) 。同时,尽管经济依然衰退,代价仍然高昂,但至少没有恶化,并且恢复时间也比很多人预期的短。只有占经济体很小一部分的房地产部门,还在经历类似以前大萧条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大萧条 2.0” 。其他如失业率,远未达到 1983 年的水平,更别提1933年了。这并不是说,到了 2012 年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但预期中坏的结果的确没有发生。
这就是我所说的微缩历史,并且它有一个还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者至少是让人松了一口气的结局。换句话说,经济正在沿着一条平缓的曲线缓慢上升,好消息是美国避免了之前宣称的金融系统完全崩溃和又一次的大萧条。实际上,自从 2008年秋天以来,面对美国宏观经济的表现,即使再宽容的人都难以给出一个 C 的评价。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差的阶段,应该给一个 F。
2010 年,国会重新发布金融监管规则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但这些金融改革措施大多数还未发挥作用,也无人知晓这些重新设计的监管体系在实践中是否有效,尤其是在压力测试方面。同时, 银行的代言人们为了反对这些措施, 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可以把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的名言变成一个问句:我们是浪费了这场危机,还是把它当成了推动变革的催化剂?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三个重要的问题
这场危机的另一个特点促成了本书的创作:截至目前,大量的著作都在描述这场危机,当然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可大多数美国民众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使他们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都知之甚少,甚至还有误解。结果就是,2009 年茶党运动爆发;2010 年选举时,选民提出“把那些金融恶棍扔出去” ;2011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2012年总统选举时,经济问题仍然是核心,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致处在历史点。
这是可以理解的。回首这场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以及针对它们所采取的措施时,我的困惑之一是,美国民众得到的解释太少了,无论是来自他们的领导人,还是来自政府。可悲的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有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政府做了哪些事来帮助他们,才有可能重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乔治· W·布什总统执政期间那些经济衰退的日子里,他基本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在国家经历经济危机时,民众可曾记得布什总统的一篇演说吗?巴拉克·奥巴马远比他的前任积极、活跃而且能说会道。但他也没有发表过解释性的演说——远比美国民众需要和应得的少得多。危机期间的两任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蒂莫西·盖特纳也没有发表有效的演说来解释发生了什么,以及更重要的,他们为什么采取那些措施。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虽然进行了相对较多的解释工作,但是他的听众有限,全部为专业人士,况且他站在美联储的角度,而不是经济管理者的角度。
反而是私人部门进行了更多的解释,但仍远远不够。举个例子,华尔街的精英们都了解事实真相,但当时管理层都不愿意站出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愿意道歉。记者、学者们针对危机的起因和影响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去描述危机的开始和结局,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但是多数媒体更偏爱简短、摘要性的报道,而不是详细描写和解释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电视节目12秒就可以播放一则经济类新闻。
本书将按照一种我认为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叙述。目的是通过重大事实和便于解读的政策来搭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更确切地说,我希望对下面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解答。
1.我们是如何陷入这个困境的?
这里我不想去指责谁,尽管不可避免(确实应该)有人要承担责任,但是我更想做的事情是指出并分析那些错误,以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
2.如何解决问题并减少损失,以及原因是什么?
危机发生后的很多应对政策都是在匆忙中制定的,但这些政策是否合理、可持续、易于评价?再次重申,我的目的不是质疑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水平,而是强调从这些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吸取经验,以便为将来做好准备。我的担心是 2008—2009 年危机期间那些被错误评价的政策,会在金融危机再次袭来时被阻挠而无法实施。
3.正如伊曼纽尔所说,我们是会“浪费”掉这次金融危机,还是会充分利用它?
特别是,2010 年政府颁布的金融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建立起一个强健的金融体系?改革是否有遗漏?金融业是否进行了彻底整顿?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个良好的经济体是现在这样吗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提到了“在拉斯维加斯发生的事情,只会发生在拉斯维加斯” 。可是在 2007—2009 年间,美国经济遭遇的灾难却并非仅仅局限在金融市场。这场灾难很快波及与美国民众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非金融机构或盈利或亏损,人们的生活水平或改善或恶化。实际上,很多美国人都在急切地寻找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我们仍然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与衰退和失业之间的联系并不难捉摸。当信用变得昂贵,甚至是难以获得时,企业便无法筹集资金以满足日常所需,比如无法发放工资、无法购买原材料、无法购置新设备等。在高度依赖信用的行业,如房地产和汽车业,企业发现销售量正逐渐萎缩。随着销售量的下降和信用价格的上升,这些企业只好缩减生产规模,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停产和更高的失业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的收入下降,并导致其他企业的销售量下降。这一过程循环往复,经济进入衰退期。这次衰退在 2008—2009 年汹涌而来,给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痛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