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85514
编辑推荐
★跨越200年·名医200家·录案15000则
★凝中医医案学创始人鲁兆麟教授30年之心血
★集晚清民国建国初期中医名家医案类编之大成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中医医案,是医家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救治病人的真实记录。国学大师章太炎云:“中医之成绩,医案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迄今有文字记载的中医医案在十万则以上,保存了大量的、宝贵的手临床资料。中医医案学学科的开拓者鲁兆麟教授带领其团队,在明代医案类书《名医类案》和清代医案类书《续名医类案》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并整理了清晚期、民国以及新中国建立初期已故名医等历代名医医案,涉及历代医案专著200余部,并筛选出理法方药完备的医案15000余则。
医案的排列,按内、外、骨伤、妇、儿、眼、耳鼻喉、口腔各科为序;各科下按病分类,各病之医案均按成书年代先后编排,系后人整理的医案则按医家卒年排入,以期对历代医家进行对照研究。
本书宏大的编撰规模和历代医案的全面整理,直接、真切地展现出中医学对各个疾病病因病机逐步认知的发展规律、治则治法不断演变的历史脉络、遣方用药的时代特点以及药性功用的拓展等各方面内容。是有史以来次对历代名医医案的系统、全面收集和整理,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传承、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
目 录
章初生儿疾病
节初生儿不啼
第二节初生儿不吮乳
第三节脐风
第四节初生儿脐突
第五节初生儿目疾
第六节初生儿猴疳
第二章时令、时行病
节温病
第二节风温
第三节春温
第四节暑温
第五节伤暑
第六节暑湿
第七节湿温
第八节伏暑
第九节秋燥
第十节冬温
第十一节霍乱
第十二节痧证
第十三节痢疾
第十四节疟疾
第十五节伤寒
第十六节麻疹
第十七节痄腮
第十八节发颐
第十九节瘟疫
第二十节风疹
第二十一节痘(水痘、天痘)
第二十二节黄疸
第二十三节发斑
第二十四节顿咳
第三章小儿杂病
节寒热
第二节潮热
第三节发热
第四节头痛
第五节伤食
第六节滞颐
第七节呕吐
第八节吐泻
第九节泄泻
第十节腹痛
第十一节腹胀
第十二节臌胀
第十三节疳疾
第十四节二便闭
第十五节瘕癖
第十六节消渴
第十七节肿病
第十八节咳嗽
第十九节咳喘
第二十节失音
第二十一节急惊风
第二十二节慢惊风
第二十三节痫病
第二十四节厥证
第二十五节心悸
第二十六节嗜卧
第二十七节啼哭
第二十八节血证
第二十九节汗证
第三十节淋证
第三十一节疝证
第三十二节虫证
第三十三节痿证
第三十四节中风
第三十五节虚损
第三十六节胎疾
第三十七节解颅
第三十八节囟填
第三十九节龟背
第四十节遗尿
第四十一节误治
第四十二节其他
节初生儿不啼
第二节初生儿不吮乳
第三节脐风
第四节初生儿脐突
第五节初生儿目疾
第六节初生儿猴疳
第二章时令、时行病
节温病
第二节风温
第三节春温
第四节暑温
第五节伤暑
第六节暑湿
第七节湿温
第八节伏暑
第九节秋燥
第十节冬温
第十一节霍乱
第十二节痧证
第十三节痢疾
第十四节疟疾
第十五节伤寒
第十六节麻疹
第十七节痄腮
第十八节发颐
第十九节瘟疫
第二十节风疹
第二十一节痘(水痘、天痘)
第二十二节黄疸
第二十三节发斑
第二十四节顿咳
第三章小儿杂病
节寒热
第二节潮热
第三节发热
第四节头痛
第五节伤食
第六节滞颐
第七节呕吐
第八节吐泻
第九节泄泻
第十节腹痛
第十一节腹胀
第十二节臌胀
第十三节疳疾
第十四节二便闭
第十五节瘕癖
第十六节消渴
第十七节肿病
第十八节咳嗽
第十九节咳喘
第二十节失音
第二十一节急惊风
第二十二节慢惊风
第二十三节痫病
第二十四节厥证
第二十五节心悸
第二十六节嗜卧
第二十七节啼哭
第二十八节血证
第二十九节汗证
第三十节淋证
第三十一节疝证
第三十二节虫证
第三十三节痿证
第三十四节中风
第三十五节虚损
第三十六节胎疾
第三十七节解颅
第三十八节囟填
第三十九节龟背
第四十节遗尿
第四十一节误治
第四十二节其他
前 言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著。”清代名医方耕霞亦云:“医之有方案,犹名法家之例案,文章家之有试读。”研习历代中医名家医案,不仅是学习先贤诸家临证法要之门径,更是医林后学切实提升诊疗水平之阶石。
中医医案的整理早始于明代,江瓘父子用数年时间,整理明以前中医名家存世医案,集腋成裘,而成《名医类案》一书,开创了医案整理研究之先河。清代魏之琇又在江氏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续名医类案》一书。两部医案著作收集自战国至清代近8000则医案。有清一代中医名家医案佳作辈出,中医医案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使再次系统整理中医医案工作的数量和难度大大增加,导致这一工作长期无人继续传承。
时至20世纪90年代,笔者与严季澜教授等人经十余年的工作,收集整理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即清代中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66年之前)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15000余则,以《二续名医类案》为名,完成了出版工作。该书成为中医医案学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著作。
2003年开始,笔者组织相关专家在《二续名医类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对中医医案进行遴选、甄别,使该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整理完成了《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编撰工作。2013年,《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一书,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这是对本项工作的巨大肯定。本书即在《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编次而成。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深感中医医案对于中医学人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医医案学科已经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中医医案学”课程。尽管笔者已经退休多年,但幸有严季澜、张家玮等优秀学者在中医医案学的教学领域继而为之。关注和从事中医医案的专家、学者日益增多,此为中医医案学科之幸、中医学人之幸、中医之幸。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本套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科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真实医案,相信该书会为中医学人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提供帮助。聊书杂感,广求指正。
中医医案的整理早始于明代,江瓘父子用数年时间,整理明以前中医名家存世医案,集腋成裘,而成《名医类案》一书,开创了医案整理研究之先河。清代魏之琇又在江氏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续名医类案》一书。两部医案著作收集自战国至清代近8000则医案。有清一代中医名家医案佳作辈出,中医医案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使再次系统整理中医医案工作的数量和难度大大增加,导致这一工作长期无人继续传承。
时至20世纪90年代,笔者与严季澜教授等人经十余年的工作,收集整理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即清代中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66年之前)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15000余则,以《二续名医类案》为名,完成了出版工作。该书成为中医医案学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著作。
2003年开始,笔者组织相关专家在《二续名医类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进一步对中医医案进行遴选、甄别,使该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整理完成了《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编撰工作。2013年,《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一书,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这是对本项工作的巨大肯定。本书即在《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编次而成。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深感中医医案对于中医学人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医医案学科已经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中医医案学”课程。尽管笔者已经退休多年,但幸有严季澜、张家玮等优秀学者在中医医案学的教学领域继而为之。关注和从事中医医案的专家、学者日益增多,此为中医医案学科之幸、中医学人之幸、中医之幸。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本套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科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真实医案,相信该书会为中医学人提高中医临证水平提供帮助。聊书杂感,广求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