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144660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题性与历程性相合的撰述方式,在多学科的交叉中,重点探讨了这一稳定的和占主导地位学术思想孕育、形成的历史条件与“百家道术”在争鸣中逐步归一的历史趋势。
目 录
绪论 匡亚明倡导、《中国思想家评传》作者耕耘的中国学术思想史 一 一门学术性、思想性和政治性相兼的历史学科 (一)首倡“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梁启超 (二)深究中国学术思想原本精神的钱穆和具有深切使命感的李泽厚 (三)将社会史、学术史和思想史融为一体的侯外庐学派 二 匡亚明团队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工作 (一)匡亚明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卓越见解与推动思想史研究的历史性贡献 (二)从组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到探索中国思想史的学科建设 三 以人学为中心。与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的中国学术思想史 (一)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探讨 (二)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发展的研究方法 (三)养成仁爱、博通、理性和具有时代使命感的新人格 章 上古战争观念的发展与古典兵学的诞生 一 “征战”与华夏民族的初步形成 二 商殷人的“代天罚恶”与周初的“王天下”思想 (一)商殷人“代天伐恶”的战争观念 (二)周初“王天下”的战争观念与王道政治 三 春秋霸政与中国古典军事学的诞生 (一)“止戈为武”实为霸主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春秋霸政与我国部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的诞生 第二章 “天人相与之道”与易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 一 从“民神杂糅”到“绝地天通” (一)“绝地天通”是从洪荒时代进化到文明时代的标志 (二)“绝地天通”给统治人间的权力赋予神权的性质 二 上古通天术:有科学成分的历学和神秘主义的星占学 (一)司历之祝的产生及其职能 (二)星占学的主要功能是对统治者进行道德劝诫 三 易学的孕育与《易经》之产生 (一)与占星术并行不悖的龟卜与筮占术 (二)八卦既是筮占术,又含有寻求天道的理性追求 四 “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的上古易学 (一)春秋时期思想家对“幽赞而达乎数”筮占术的怀疑 (二)由以卦测命向“明数而达乎德”方面发展的儒家易学 第三章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三代历史学 一 “社稷永续”与上古的史官设置 (一)统治者的鉴古意识与上古史官的设置 (二)上古的史官设置 二 周初成康之际。周公旦对于历史教训的大总结 (一)起伏跌宕的夏商两代史 (二)周公旦对夏商史的初步总结 三 以记载“人言”、“国事”为中心的春秋史学 (一)君臣善恶毕书的春秋史官 (二)春秋史学对家天下兴亡规律的初步认识 (三)实录社会文明曲折发展的脚步 第四章 孔子对春秋学术的总结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孔子学说 一 分封制矛盾的恶性发作与以“义”对“利”观念的确立 ……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墨、道、法对儒学的批判 第六章 “天人合一”大一统理论形态的确立与汉代各科学术的发展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对统治学说的新探与唐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第八章 三教融合与“继天立极,扶正人心”的宋代理学 第九章 十一至十七世纪“格致学”的发展与明清之际的历史哲学 第十章 十二至十八世纪心学、文学与十八世纪适性论和情感哲学 第十一章 西学东渐清代“官学派”对纲常名教学说的挽救 第十二章 清末立宪维新派的形成及其“中西会通”的民主思想特色 第十三章 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思想渊源与思想特色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