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74791
1理论与政策1
1.1PPP的定义与分类1
1.1.1PPP模式理论辨析1
1.1.2PPP实践的关键问题9
1.1.3PPP模式分类16
1.1.4PPP项目管理平台26
1.1.5PPP的未来命运28
1.1.6PPP的人才与知识33
1.2PPP相关政策解读34
2项目干系人48
2.1政府方48
2.1.1政府部门组织架构48
2.1.2PPP中心相关要点51
2.1.3政府出资人代表相关要点52
2.2社会资本方56
2.2.1谁是合格的社会资本方56
2.2.2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中的相关要点60
2.2.3各类投资人参与PPP的相关要点62
2.2.4民营企业参与PPP的要点69
2.3项目公司72
2.3.1项目公司的资金权要点72
2.3.2项目公司的管理要点75
2.3.3项目公司的其他要点80
2.4其他相关方83
3识别与论证86
3.1项目识别与筛选86
3.2物有所值评价92〖1〗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目录〖2〗3.3财政承受能力论证98
3.4PPP项目管理和信息化105
4准备与立项111
4.1实施方案编制111
4.2风险分担机制115
4.2.1风险识别115
4.2.2风险分担122
4.3交易结构设计127
4.3.1交易结构关键点127
4.3.2交易结构其他要点130
4.4融资模式设计136
4.4.1项目融资要点136
4.4.2PPP融资方式139
4.4.3基金融资要点143
4.4.4表外融资要点149
4.4.5其他要点150
4.4.6再融资要点152
4.5回报机制设计156
4.6价格机制设计160
4.7财务测算分析163
4.7.1财务测算要点163
4.7.2财务基础数据要点167
4.7.3财税相关要点171
5采购与谈判174
5.1各个招选环节174
5.1.1相关概念174
5.1.2资格预审要点176
5.1.3招选注意事项179
5.1.4招选方式分析181
5.1.5其他要点184
5.2采购文件186
5.3响应文件195
5.4投标评审198
5.5合同谈判201
5.6合同签署203
5.6.1PPP项目主协议203
5.6.2PPP项目其他协议207
5.6.3其他要点209
6执行与监管213
6.1投资与审批213
6.2设计与施工218
6.2.1设计要点218
6.2.2监理要点219
6.2.3施工要点220
6.3运营与管理225
6.3.1项目运营225
6.3.2运营回报226
6.3.3运营其他要点228
6.4监管与考核230
6.4.1PPP监管230
6.4.2PPP评估234
6.5履约与违约240
6.5.1合同变更240
6.5.2合同终止243
7移交与退出248
7.1移交安排248
7.1.1移交相关要点248
7.1.2移交程序251
7.1.3不同移交方式255
7.2退出方式257
7.2.1退出分析257
7.2.2不同的退出方式264
7.2.3其他要点269
7.3继续合作271
8案例与实践273
8.1市政环保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73
8.2交通项目288
8.2.1公路项目288
8.2.2轨道交通项目291
8.2.3其他项目300
8.3地下综合管廊304
8.4园区开发、城镇化项目307
8.5养老、医疗、教育等公用事业类317
8.6金融机构主导的PPP案例325
8.7境外PPP案例328
附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333
参考文献339
2014年,有一个英文缩写——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政企合作,现在官方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业内人士如有人不知道PPP,那只能说他out(过时或者外行)了。自1985年国内个BOT项目,即深圳沙角B火电厂项目实施开始,到1996年原国家计委批准的来宾B电厂以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并至2015年期满移交以来,中国的PPP理论与实践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过,往往每5~10年就会随着经济周期掀起一阵PPP热潮。而2014年这一波热潮,可谓盛况空前(不一定绝后),陆续涉及200多份政策性文件(含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上百家PPP中心、1万多个入库PPP项目,十几万亿元投资规模让各路投资人蜂拥而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各相关部委高级官员、地方政府各级执行官员以及囊括各类属性的投资人与金融机构等,都对PPP翘首以盼,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也将我国的PPP理论与实践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2014年以后PPP在各大搜索引擎中的前百条都指向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相关报道为一个有力佐证)。
我和师弟冯珂是幸运的,我们在校期间或许是某种感觉,抑或许是某种默契,让我们不约而同而又在当时很懵懂地先后选择了跟随王守清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毕业之后,我的工作和PPP一直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选择到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也是因为在毕业之前,柯永建师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Senior Lecturer)提到,京投公司是PPP界实务大腕,去这家公司工作一定会收获不少。冥冥之中,必有定数,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京投公司,先后在京投公司全资子公司轨道路网公司、京投公司本部融资计划部、京投公司参股子公司京津冀铁投公司工作,历时6年时间,足以让我收获很多实务的经验和教训,也激发了我想进一步探索实务背后规律和理论的兴趣。
恰逢PPP大火,在导师的推荐之下,从2015年开始我成为空中飞人,在全国范围内分享PPP的理论与实务心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讲课诱导我思考、思考又促使我继续讲课。到2016年,我发现世界很大,希望出去走走,于是离开国企,正式开始行万里路,到目前为止,我的足迹已踏遍祖国30个省市(除西藏以外),眼界和胸怀也更宽阔并淡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正在筹备的清华PPP研究中心,并加入了中心开始工作,就这样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1〗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务问答1000例自序〖2〗母校,并从在校时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转到了目前就职的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也暗示着我在PPP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将逐步迈入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
作为清华大学PPP研究团队的成员和有着多年PPP实操经验的PPPer,我在以往关于PPP模式的研讨活动中,接触并感受到了许多来自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关于PPP模式实务操作方面的困惑,更感受到了各方想要规范做好PPP的迫切心情。因此,我有了写东西的想法,想力所能及地答疑解惑,同时也想将我对PPP理论与实践百感交集的感悟记录下来,从一开始每周写10条问答,到每周写一个系列约100条问答,再到如今这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专著。
路行百里猛回头,泪眼婆娑至感动,被自己的认真和坚持所打动,是一种终生难忘的体验。于我个人而言,写下这本书也是对自己过去PPP领域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鲁迅先生说,写东西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于我则是希望把它刻画成永恒的记忆,在我2017年9月正式踏上公共管理领域研究探索之旅前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本书是我和师弟冯珂经过大量文献阅读、案例分析、项目测算和研讨,同时经过反复拜读导师守清教授在公开自媒体上编织的又长又美的围脖(微博)后(请忽略我们的盲目崇拜,毕竟是我们的导师,因为我们迄今为止在科研道路上的阅历和记忆都被这位老先生给霸占了),梳理目前PPP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上千个问题,并以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为依据,针对其中各个操作环节的重难点做出的详细解答。
本书的核心内容按照PPP模式的操作流程划分了8个章节,包括理论与政策、项目干系人、识别与论证、准备与立项、采购与谈判、执行与监管、移交与退出、案例与实践。参与本书编写的几位突出贡献者,在此一一感谢,他们分别是毛亮(负责书稿初的整编)、申龙(第1章和第5章部分问答)、董创建(负责第3章部分问答)、栗志(负责第5章部分问答)、同门师妹兼研究生同学张博(负责全书的格式调整),以及高中同学陈博和胡萍萍。
中国式PPP的理论与实践尚处规范和调整的阶段,可以预见,关于什么是PPP模式的规范操作仍将处于长期讨论之中,对于PPP理论框架的完善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永远都会在路上,希望本书能为建设PPP康庄大道添砖加瓦。我们试图用做科学研究的态度、站在理论框架的视角进行解答,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业界同侪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也恳请大家集思广益,让真理越辨越明。
王盈盈2017年5月于清华园
1. PPP模式的深层内涵是什么?
答: 2014年是中国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的元年,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社会热度,然而实际上国际对PPP模式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它真正的含义,大家并不十分清楚,每个人的观点也都不同。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有自己对PPP的定义。其中,加拿大对PPP的定义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建立合作经营工作,通过适当的风险分配和利益分享满足公共需求”,相对简洁且普遍适用。亚洲开发银行和欧盟则从其特征来定义,双方各自根据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政府根据公共利益确定对服务、质量、价格的要求,并进行监管。
PPP在欧美国家起源并蓬勃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在欧洲和美国,由于重商主义精神相对盛行、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充分,契约精神比较普遍,同时社会治理以法制为基础,依托数字化和量化而存续,因此在100多年的PPP发展历史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环境。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负债的存在,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1]中就提到一个现象: “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例如,中国在明朝时国库藏银1250万两(尽管明朝当时快要灭亡),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如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城邦国家。那么,从17世纪到19世纪、20世纪,哪些国家发展得更好呢?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于19世纪后期通过明治维新而改变其命运外,其他的到今天还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国家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负债带来了政府的自律和省吃俭用,自然为法制和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由于中国有国企占主导的国情,PPP来到中国之后需要与国情相适应,public一般指政府部门,而private指社会资本,官方有两个版本的定义:
一是财政部2014年11月29日颁布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2],其第二条规定: “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二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12月2日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其附件2《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中指出,“社会资本主体,应是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其他投资、经营主体”[3]。
总的来说,PPP的内涵如下:
(1) 政府授权具体政府部门执行,通过政府部门再向社会资本授权,制定规则并进行有效监管;
(2) 社会资本需要出钱并获得合理回报,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出比政府传统模式下更高的效率;
(3) 双方应长期合作、互相信任,否则容易出现投机现象。
不管PPP的定义是什么,可以认为只要能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而且满足上述关键内涵的,就是PPP[4]。
2. PPP模式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答: 理想状态下的PPP模式应具备以下4个核心原则:
(1) 风险分担:由有能力且高效管理某风险的那方承担相应风险;
(2) 产出要求:合同须明确对设施或服务的详细要求;
(3) 全寿命期绩效:要求企业负责设施或服务的长期绩效并承担运营维护风险;
(4) 与绩效关联的回报:支付须与(按合同规定的特定或定量准则所进行的)绩效评估结果相关联。
现阶段,国内PPP模式按照财金[2014]76号文和发改投资[2016]1744号文的要求,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利益共享、保本微利、风险共担的共赢关系。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必要的“政府付费(含财政补贴)”及个别的“第三方收入”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价格、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化。
也就是说,社会资本为政府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等项目提供当期资金支持,在项目中的退出方式不再是地方政府回购项目,而是项目本身在未来产生的预期稳定收益,即“使用者付费”。同时,政府也会结合项目收益向社会资本支付一定的费用,即“政府付费”,但前提是该项“政府付费”的支付是有必要的,至于什么情形下是有必要的,并未明确规定,有赖于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协议约定。此外,依据项目衍生出来的资源产生的经营性收益,即“第三方收入”,也是一种重要的回报方式。
3. PPP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 PPP模式的目标有三层:
(1) 底层的目标,指特定项目的短期经济目标,即实现项目的合理投资回报水平,对政府来说则是实现融资(引资);
(2) 中层的目标,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实现长期合作目标,以提高运营效率(引智);
(3) 顶层的目标,即力争实现建设法制社会、建立契约精神、建成市场化意识等治理目标(引制)。
4. PPP模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 基于国内外成功的PPP实践,并结合我国推广PPP模式的内在诉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PPP模式的现实意义:
(1) 通过PPP模式,可以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发挥社会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终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通过PPP模式,可以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促使政府方从原来的参与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转变为对该过程进行监管、规制,从而将政府方从原来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让政府方有精力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价格机制的合理性等市场环境。
(3) 通过PPP模式,可以部分缓解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社会资本的投入,加快建设速度并获得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社会水平提升且快速积累财富,再用以后的现金流偿还之前的投入,用一句形象的话形容就是“国外的老太太终其一生还清自己的住房贷款,而中国的老太太终其一生存够了买房的资金”。现在通过推广PPP模式,就是要改善中国的这一现状,以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