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43878
一、研究缘起
(一)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社会化基本条件的变化带来冲击
(三)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社会化问题凸显
(四)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比较研究的可行性
(五)社会科学范式之争提出的挑战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章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历史审视
一、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历史脉络
(一)16世纪至19世纪末:强调“教化”的课堂教学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强调“内化”的课堂教学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教化—内化—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理论考察
(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二)冲突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三)互动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中国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学生”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过程
二、研究结论
(一)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分类
(二)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处理程序
第三章美国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学生”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调整
(二)研究过程
二、研究结论
(一)美国教师对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基本看法
(二)美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基本特点
(三)美国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处理程序
第四章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共性分析
一、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共性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中美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学校教育扩张背景下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两大困境
(三)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实质
第五章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分析
一、 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
(一)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表现
(二)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实质
二、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存在差异的文化分析
(一)伦理型群体取向: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社会化模式
(二)契约型个体取向:美国文化视阈下的社会化模式
三、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化模式面临的冲击
(一)纵向传递——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市场经济的冲击
(二)横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挑战
第六章走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
一、边界封锁: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的具体原因
二、边界开放:走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的可能出路
(一)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开放
(二)课堂教学社会边界的开放
三、有限度地开放边界:建立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课堂教学
(一)拓展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改变学生参与方式:从接受式参与到互动式参与
(三)重塑教师权威:从制度权威到个人权威
参考文献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日益复杂,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个性也更加鲜明。这些变化对我们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内外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也必然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课堂,当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去教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难教”也就成为必然。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学生”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教师认为违反一定社会化标准的学生,是在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建构的结果。有问题的结果,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过程中的问题。课堂教学在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必然会“投射”在社会化的结果——学生身上。因此,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分析,有助于明了当前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中美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共性体现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定规律,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则体现了两国文化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有助于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维度对我国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概括起来,本书通过案例比较研究,主要回答三个主要问题:,谁是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具体表现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与内向型问题行为,其基本特点是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此主要采取加强与学生个人沟通、寻求其他支持以及将学生隔离的应对策略。美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具体表现为外向型问题行为,其基本特点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妨碍了课堂上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或者教师教学。美国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包括课前正式规范的明确,课上对“问题行为学生”礼貌提醒、忽略或者空间上的完全隔离,课后与学生的私人谈话。
第二,为什么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会存在共性和差异。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都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学校教育缺乏家长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在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困境:①
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化功能不断弱化、媒体网络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时,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社会化;②课堂教学如何在差异性显著增加的班级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存在的具体差异实际上体现了中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模式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社会化模式是伦理型群体取向的,以“仁”为社会化基础,以“圣贤”为社会化目标;而美国文化影响下的社会化模式是契约型个体取向的。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社会化模式深受影响,这成为中国课堂教学在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三大困境。
第三,如何改进我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社会化。通过对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比较研究发现,边界封锁是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遭遇困境的具体原因。要走出这些困境,课堂教学就应该实现知识边界和社会边界的适度开放。一是拓展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二是改变学生的参与方式,由接受式参与转变为互动式参与;三是重塑教师权威,实现从制度权威到个人权威的转变。
评论
还没有评论。